翻转世界:互联网思维与新技术如何改变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碎片文化无法取代长篇形式

当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做事方式时,必须放弃自己习惯且感到自在的老方式,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它特有的焦虑。

近几年来,愈来愈多的信息似乎一点一点、源源不绝地流入世界——诸如出现在手机上的短信、来自朋友的“推文”与状态更新,以及滑过电视屏幕与谷歌首页的标题。截至2010年年初,每天有5000万则推文经由社交网站Twitter传递。在那里,人们每次可推送140个字以内的信息给“粉丝”(follower)。在一星期内,朋友间分享影片、故事和网址短链接(shortened links)的次数远超7亿次。大量的碎片信息,加上从无数不同方向涌来的大量信息,引发了另一种忧虑:长篇内容——受过教育的社会(educated society)的点心与正餐到底会不会消逝,而留下一个只有一口大小的碎片文化呢?

不,绝对不会。

正如我们所见,自有历史以来,当新的沟通形式诞生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渲染原有沟通形式的死亡。

没错,形式简短的内容显然数不胜数,但让我们实际一点: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少数几个字来传达想法。报纸上的标题向来都没有什么冗词赘语,若将广播与电视故事写出来,总是出人意料地简短。而且坦白地说,你最后一次因书本中的目录已满足你对知识的渴求继而抛下它是什么时候?

也许你不再像以前那样阅读许多书,或观看许多长达一小时的电视节目,因为你都在做其他事,如打游戏、在电脑上观看数字光盘或下载的内容。

鉴于出现了数不清的叫嚣与抗议,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历史。其实在我们的客厅连屏幕都没有的时候,这种忧虑就已经抬头了。20世纪20年代有段时间,文化评论者担心美国人会失去“吞下”一部思虑缜密的长篇小说,甚至一篇内容详尽的杂志文章的能力。而罪魁祸首是:《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