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欣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瞬间在此处定格(2)

在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创作中,人的造型贯穿始终,他发展了两种技法:一种是从实体中挖出空洞,以显露内在的形体;另一种是汇集不同的形体来组成一件作品。摆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门前的《斜卧人像》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它长达5米的巨大尺寸和特殊的材质感引人注目,它虽然是女性形象,但却有广泛的含义,使人联想到伟大的母性以及大自然中的山川峡谷,它结实浑厚的形体表现出沉静、庄重和永恒的价值。特别是雕像中的两个大空洞,它的形状和大小成为整个结构的关键。骨骼状的实体部分仿佛是空洞的有力框架,但它的多面体变化和山石般的形状却有特殊的魅力,它与空洞形成恰如其分的平衡,使空洞具有了另一种实体的效果,更加扩大了雕像的内在张力。在这座高度简化抽象的雕刻中,人们真切感受到生机勃勃的自然形态,好像是悬崖岩石和山洞。但它首先是一个人,一个高贵优雅的女性形象,她的躯体和优美姿态都说明了这一点,尤其那昂起的头部,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期待和求智的好奇神态。这座雕像既表现了女性的优美典雅,又使人感到一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有大山般的气势。

五、在象征的背后

具象的艺术形式往往难以直接表达抽象的理念和精神,在概括、提炼、集中仍难以表现时,艺术家们就釆取了象征的手法,特别是对那些宏大的、抽象的,富有思想性、纪念性、主题性的作品,象征手法就更显出它的神妙,这也是雕塑作品常用的传统手法。4000多年前,以古埃及哈弗拉法老面容为形象的狮身人面像就是众所周知的象征性作品,它代表了法老的无比权威,它并不直接再现或完全再现被纪念者的形象,而是耐人寻味地、含蓄地、强烈集中地以雄狮的身体揭示出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

据说,雕塑刚完成时还涂有砖红色,戴着蓝色和红色条纹的头巾,前额雕有守护法老和神祇的神蛇乌莱,下巴有五米长的胡须,一个很写实的头部与狮身相结合,它高达20米、长约57米巨大的体积,产生出一种高大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到强大的压力,昭示着王权的神威。

雕塑是雕塑家的语言。雕塑家丰富的内心、思想和情感要通过雕塑表现出来,很多时候,其情感和思想要大于形象,这时象征就发挥了作用,象征告诉我们很多“形”之外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也是象征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市民们,为了X对抗封建主义,保卫新兴城市,委托米开朗琪罗创作了《大卫》。这个雕像描写的是基督教神话中有个名叫大卫的少年牧羊人用石子战胜一个巨人的情景。米开朗琪罗用象征来处理雕像,以满足市民的要求。他摆脱圣经故事和先辈留下的传统,一反以往雕塑家把大卫表现为少年的惯例,而将其塑造为一个健壮完美的青年。为了突出大卫的崇高形象,米开朗琪罗把他的身高加大到2.5米,并把他的头部和四肢的比例都放大了,经过适度的夸张和提炼,全身肌肉充满了张力,沉静的姿态中蕴含着动力,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英雄气概。米开朗琪罗既不让大卫穿有钱人的衣服,也不让其穿牧羊人的衣服,因为任何一种衣服都不能代表全体市民。只有裸体,不具体点明人物的身份,才能代表全体市民。而且米开朗琪罗没有像多那太罗那样去表现大卫获胜后的放松和悠闲,而是塑造成临战状态,双目怒视前方,左手握着投石器,双腿岔开,保持着警惕的姿势,随时准备向敌人进攻。这象征了佛罗伦萨人民的精神,使佛罗伦萨人产生了共鸣。雕像展出后,佛罗伦萨市民对米开朗琪罗说:“你给我们带回了自尊心”,“我们以自己是佛罗伦萨人而自豪”。其实有个更大的象征在于这个高大威武、朝气蓬勃的青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象征,是人类自己的塑像。上千年的基督教统治把人当作上帝的奴隶,人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早已定好的清规戒律中进行。然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的说教受到了怀疑,人文主义者发出“人,是宇宙的精华”的呼喊。他们相信人是宇宙的主宰,人可以靠理性的力量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应该冲破一切束缚,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站立起来。这时候米开朗琪罗用雕塑说话了,他让大卫表达了人们的心声,代表了站立起来的人。此时与其说这是大卫的雕像,不如说是一种理想、精神和情绪的表现和象征。唯其如此,《大卫》才成了一尊文艺复兴时代的真正巨人,才有了那么高的地位,才受到人民的喜爱,从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人类从原始社会进人文明社会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社会进程,有多么漫长的时间,岂是几本书能说完的,但法国雕塑家罗丹用一尊雕像就说清了,这就是他的《青铜时代》。罗丹以象征的手法,以一尊男子像表现了人类刚从蒙昧、野蛮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自然束缚中苏醒,逐渐具有了清醒的意识,走向文明的精神状态。他似乎还不敢,也不能迈步,只能轻轻地踮着脚,作出欲迈步的姿态,左腿支撑全身,右腿稍弯曲,脚趾微微着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举起,手扶在头顶。他双目合闭,好似即将从梦中醒来,还带着朦胧的睡意。然而,他的身体是伸展的,随意而又轻松自然。他的头微向后仰,整个体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舒展生动,像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这寓意着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它象征着人类的黎明或人类的觉醒。该雕塑原名叫《人类的觉醒》,后改为现在的名字,可见雕塑家的用意。

六、扩大了的审美空间

雕塑展现的是某一瞬间的形象,在各类艺术形式中是较难表现情节的一种。一个雕塑头像或裸体的人物,一般是看不出人物的具体活动的,于是就影响了人们对雕塑的理解和审美欣赏。因此选择和刻画情节,增加雕塑的叙事性,对雕塑形象的塑造和审美功能的创造是有很大作用的。这就要求雕刻家必须选择对人物具有决定作用的、能反映人物本质的典型性的情节,抓住能反映这典型情节的瞬间加以塑造、固化,使观者能够通过这个瞬间,联想到此前发生的情况和此后会出现的情况,以收到典型化、以一当十的效果。

古希腊雕塑《拉奥孔》就是表现了这样一个瞬间。这件作品表现的是特洛伊的一个祭司拉奥孔的故事,他在希腊人发动的特洛伊战争中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希腊人留在城外的木马拉进城内,以免造成亡国之祸。本来神是要毁灭特洛伊的,而拉奥孔破坏了神的计划,于是神派巨蛇缠死拉奥孔父子三人。这是爱国者与神的悲剧冲突。作品表现的是拉奥孔父子在与蛇搏斗,在极大的痛苦中作最后挣扎。作品抓住痛苦挣扎的这个瞬间,有很强的故事性,吸引观者了解这情节背后的故事,也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果雕塑没有复杂的描写,动作和表情不具备叙事性,就以一个单体的没有什么动作和表情的人像立在那里,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罗丹的《加莱义民》也是叙事作品的典型之作。在法国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加莱城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所包围,全城在严重的饥饿和困乏之下被迫向英王求和。但骄横的胜利者提出苛刻的条件:要这个城市派出六个最有声望的市民,身穿麻衣,颈上套着绳索,去到英国军营交献城门的钥匙。在加莱市长的征召下,欧斯达治?德?圣彼尔和另外五个义士挺身而出,愿为全城人民牺牲自己。罗丹把这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凝固成一座雕塑。罗丹在塑造人物时,并没有简单地把六个人都描绘成天神般的清一色的英雄,而是别具匠心地塑造出六个完全不同的形象来,各具个性。六个人物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处在中间最突出位置的是欧斯达治,他眼睛向下漠然凝视着脚下的路,像一座凛然的冰峰,神情刚毅,显示出内心的强烈悲愤和牺牲的决心。这一人物定下了整件作品的基调。左边的一个紧闭嘴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他高昂着倔强的头颅,眼睛里燃烧着仇恨的烈火,情绪激动,却十分坚定,显示出视死如归的气概;右边的一个身体向右侧转,略微抬起右手,好像在鼓励他旁边的人;后边的一个则是两手抱着头,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另一个较年轻一点的正用手遮住眼睛,眉宇间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最后一位最年轻,显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和踌躇。

《加莱义民》整体作品是叙事的,它选取了事件一个典型的场景,留下了很大的故事空间,让欣赏者去想故事的此前和此后。同时,罗丹因为对雕塑中人物不同性格的塑造,也使他们有了叙事性,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性格、经历、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成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丰富得可以让你驻足思考、琢磨回味。

位于华盛顿的青铜塑像《登陆硫磺岛》也是以典型瞬间反映历史事件的优秀作品。它是根据美联社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著名照片《美国国旗升起在硫磺岛上》制作的。反映的是二次大战临近尾声时,一队美国海军在硫磺岛的折钵山顶竖起了星条旗,显示着胜利占领的瞬间。这一动作浓缩了战争中所有士兵为了胜利而英勇无畏的身影,48有很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

审美实践告诉我们,叙事可以丰富雕塑的容量,在有限的形体里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増加作品审美的质和量,弥补非叙事性雕塑单纯、简单的缺点,发挥雕塑更大的审美功效。

七、让环境有了灵魂

雕塑是空间艺术,也是环境艺术。雕塑家在创作作品时都要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寻求雕塑与环境的结合,使其与存在的环境取得某种意义的契合,与环境成功地融为一体,让雕塑成为景致的一部分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环境成为雕塑的一部分,使无限、抽象的空间具体化、文化和审美化。首先,雕塑要能阐发特定环境的主题,点明环境的性质。通常环境语言都是朦胧的、抽象的,雕塑则可以赋予环境以鲜明确切的思想性,凸现环境的主题。如雨花台烈士群像,周围是广阔的广场,烈士群像远远矗立在那里,你走近的过程中,自然会生发崇敬之情。群像的后面又是茂密的松林,苍翠幽静,很好地烘托了这里的气氛,也很好地点明了这个地方的主题和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其次,雕塑的形体、色彩、质感、韵律、节奏、光影诸方面,可以丰富环境,使环境活跃起来,充满生气。1974年建于芝加哥联邦中央广场、耗资25万美元的《火烈鸟》,以高达15米的红色钢板拱形巨构使灰暗呆板的建筑环境顿时生机勃勃。落成那天,芝加哥万人空技,平行降取的祝活动。nr见離剛对坏境的意义和其改造环境的巨大力量。

再次,雕塑使环境获得意境,使环境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如丹麦雕塑家艾德华?艾立克森雕塑的安放在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湾旁海滨公园的一块巨石上的《海的女儿》。这座根据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著名作品《海的女儿》创作的铜像,出色地表现了小美人鱼对王子恋情失败后宁肯牺牲自己化为泡沫,而不去伤害他人的安祥而忧郁的神情。雕像在水中的石头上,和大海融为一体。大海作为雕塑的背景环境,既为雕塑创造了十分动人的情趣,也因雕塑而获得了强烈的美感和意境。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郊的威廉斯广场上的青铜雕塑《野马》,也是与环境结合得非常好的一座雕塑。一条象征草原上河流的水面,九匹雕塑逼真的野马涉水奔驰,喷泉模拟马群践踏水面水花飞溅的景象,水池层层下降,象征草原地形的变化。广阔的广场,就像广袤无边的草原,马群自由地奔来,生动逼真,使雕塑显得十分壮观,生机盎然,显示了德克萨斯州的原野气魄,艺术地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环境的关注。

雕塑的艺术特性,注定了它的环境特定性,即作品是有其特定位置的,不是随处可以安放的。雕塑家应从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去创造美,欣赏者也应从雕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来欣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