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色觉现象及颜色心理效应
老 狼:对色觉除了从生理的角度了解外,从心理的角度去认识也十分重要。
马大哈:为什么心理效应也很重要呢 ?
老 狼:因为当人的眼睛中的视网膜受到光的刺激后,将信息传送到大脑时是由视觉器官的生理机能实现的,随后大脑将按它贮存的经验、记忆和对比去识别这些传来的信息。不同的人因其经验和感受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觉,这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生活所具有的适应性和保护性造成的,从而造成色彩设计和复制中的复杂性,因此颜色复制工作者必须了解常见的色觉现象及心理效应。
马大哈:常见的色觉现象有哪些?
1.3.1 颜色辨认
老 狼:前面讲过光的波长不同其颜色不同,但在实际的颜色视觉中,波长与颜色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恒定关系,随着光强度的变化,颜色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经过实验测定,发现随着光强度的增加在可见光谱区域,颜色会向红色、或蓝色方向变化,只有黄色(572nm)、绿色(503nm)和蓝色(478nm)这三点的颜色不变。且人眼一般可分辨出100多种不同的颜色,最敏感的部位是在490nm及590nm附近,最迟钝的是在光谱的两端。
1.3.2 颜色对比
老 狼: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颜色对比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饱和度对比。明度对比如图1-10所示。
图1-10 明度对比
从图1-10可看出,同一灰度的圆在不同背景下所感觉到的明暗程度是不相同的,这就是明度对比。在书刊印刷中文字之所以用黑墨印刷就是因为黑与白放在一起,明暗对比鲜明、清晰醒目,便于阅读。色相对比如图1-11所示。
图1-11 色相对比
老 狼:从图1-11可以看出,不同色相的颜色配置在一起时,会使每一颜色的色调向另一颜色的互补色方向变化,如果是互补色放在一起则使对比更加强烈,鲜明。饱和度对比如图1-12所示。
图1-12 饱和度对比
注:图中大色块饱和度均为50,小色块饱和度均为-15。
从图1-12看出饱和度不同的颜色配置在一起时,饱和度高的显得更鲜艳,饱和度低的显得浑浊。
1.3.3 颜色适应
老 狼:在了解颜色适应之前先认识亮度适应。众所周知,正常人的视觉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或灯光明亮的车间里观察物体,也能在朦胧的月光或微弱的灯光下观察物体。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眼睛通过一定的生理调节过程对光的亮度进行适应,以获得清晰的影像,这个过程称为亮度适应。
亮度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情况。
(1)暗适应:当光线由亮变暗时,人眼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增强的过程。如看日场电影时,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已开演的影院内,刚开始眼前漆黑一片,过几分钟后,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观众的影子,十几分钟后,基本适应了周围的环境,甚至可以借助银幕影像的微弱的光看清椅背上的号码。
(2)明适应:当光线由暗转亮时,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如看完日场电影后走出影院,来到日光下,起初会感到强光耀眼,但很快便能看清周围的景物。一般暗适应时间长些,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明适应时间短些,只需几十秒至1min左右。这两种现象实际上是因为在暗处视网膜中的杆体细胞起作用,而在明处仅锥体细胞起作用引起的。当人处在明暗交替变化的环境中时,视觉的二重功能交替作用的结果。
马大哈:印前制作部门的版房里,工作时用红灯作安全灯,还有工作人员戴红色的眼镜出出进进的,这是什么原因?
老 狼:这是因为版房里常用的拷贝片是正色片,因为正色片对红光不感光,所以可以用红灯作为安全灯。其次是因为红光只对锥体细胞起作用,对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所以红光不会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暗室工作的人员进出暗室时,戴上红色眼镜,从明亮的地方再回到暗室时,就不需要重新暗适应。这样既可节约工作时间,又可保护眼睛。还有车辆的尾灯采用红灯也是有利于司机在夜晚行车时的暗适应。夜间飞机驾驶舱的仪表采用红灯照明,既可保证飞行员看清仪表,又能保持视觉的暗适应状态。而颜色适应是指把先看到的色光对后看的颜色的影响所造成的色觉变化。如人眼注视青色几分钟之后,再将视线移至白纸背景上,这时感觉到白纸并不是白色,而呈现出青的补色——浅红色,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到白色的感觉。这一过程称为颜色适应。颜色适应对印刷复制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引起注意,避免频繁地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下流动工作,对产品作评价时,要抓住最初一瞥的颜色感觉。
1.3.4 颜色恒定
在照明和观察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人们对物体的颜色感觉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叫做颜色恒定。如白天的雪花和月光下的雪花其颜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当人们谈到雪花时,都会认同雪花是白色的。还有人们经常看到的天空的蓝色、树叶的绿色,鲜艳的五星红旗等,不管光源的照明情况怎样变化,但人们对这些颜色的感觉都是一致的。这表明物体的颜色并不完全取决于光和视觉器官,还受人们视觉经验即大脑产生的心理作用的影响。通常把这些具有颜色恒定性的颜色称为记忆色。因此,对于从事颜色复制工作的人员来说,仅凭目测去准确地评价色彩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借助有关仪器设备来完成,这也是彩色复制工作不能只凭经验,而必须推行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因之一。
马大哈:通过您的讲解,我对颜色辨认、颜色对比、颜色适应和颜色恒定等常见的颜色视觉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颜色的心理感受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1.3.5 颜色心理感受
老 狼:颜色的心理感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颜色的冷暖感:如红色、橙色、橙黄色,使人联想到火、太阳、炽热的金属,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常称这些颜色为暖色。如图1-13所示。
图1-13 暖色
青色、蓝色、蓝 绿色,使人联想到水、蓝天、树阴,给人阴凉和寒冷的感觉,常称这些颜色为冷色。如图1-14所示。
图1-14 冷色
绿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给人不暖不冷的感觉,故称为中性色。如图1-15所示。
图1-15 中性色
老 狼: (2)颜色的轻重感:明色有轻飘、上升、轻巧的感觉倾向;暗色有沉重下沉的感觉倾向。如图1-16所示。
图1-16 轻重感
(3)颜色的空间感:高纯度、高明度的暖色具有向前迫近与扩大的感觉。称为前进色,如图1-17所示。
图1-17 前进色
低纯度、低明度的冷色有后退与收缩的感觉,称为后退色。如图1-18所示。
图1-18 后退色
冷暖配合时形成平面上前后空间层次感。如图1-19所示。
图1-19 层次感
(4)颜色的动力感:活动性强烈的高纯度色彩组织在一起,有动力效应,感染力强。如图1-20所示。
图1-20 动力感
(5)颜色的透明感:利用明度、色相的层次渐变,通过一定的层次排列,可显示层层透明,轻快柔美的色彩效果。如图1-21所示。
图1-21 透明感
(6)颜色的音乐感:一般亮黄色,鲜红色具有尖锐高亢的音乐感,暗浊色如深蓝色、深灰色等具有低沉浑厚的音乐感,色环中邻近色构成的画面,具有柔和的音乐感。
马大哈:您所述的这些颜色心理效应,我深有同感。但一般人往往没有系统地去认识和总结,当然这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有关。在表示情感方面颜色又有哪些表现呢?
1.3.6 颜色的情感表现
老 狼: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积累了许多色彩的视觉经验,一旦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共鸣时,就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产生使人兴奋或沉静的作用,称为色彩的情感效果。一般色彩的情感表现如下:
红色:表现热烈、激动、喜悦、温暖、兴奋、刺激、恐惧、愤怒;
橙色:表现温暖、愉快、温馨、活泼、明快;
黄色:表现华贵、光明、温暖、灿烂、辉煌;
绿色:表现惬意、清新、安静、宽容、大度、平和;
蓝色:表现博大、精确、冷静、干净、沉稳、深邃;
紫色:表现神秘、幽雅、高贵、浪漫;
黑:表现恐怖、阴森、沉默、凄凉、稳定;
白:表现纯洁、无邪、朴素、清白;
灰色:表现冷淡、沉闷、温和、平凡、随意。
这些情感表现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颜色感觉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景及交往中,恰当地利用色彩去表达人们的情感,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马大哈:看来“色彩就是力量” 道理深刻,在恰当的时候利用色彩比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人们的感情更有效。颜色有哪些象征性?
1.3.7 颜色象征性
老 狼:人们对某个色彩赋予某种特定的内容称为色彩的象征性。某个色彩表示某种特定的内容,久而久之这个色彩就逐渐成为该事物的象征色了。象征性意义在于能深刻地表达人的观念和信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色彩的象征性是不尽相同的。如在中国常见色彩的象征性如下: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革命;
白色:象征死亡、哀伤;
绿色:象征春天、生命、希望、和平、安全;
蓝色:象征理智、尊严、高科技、真理;
紫色:象征优越、优雅、高层次、孤傲、消极;
黄色:帝王的专用色。
而在西方常见色彩的象征性如下:
白色:在婚礼上象征纯洁、幸福;
黑色:在葬礼上象征死亡、哀伤;在婚礼上象征庄重、高雅;
绿色:象征和平;
蓝色:象征贵族、高科技;
紫色:是门第、贵族的象征;
黄色:是背叛、野心、狡诈的象征。
马大哈:这就是说除了可以用颜色表达人们的情感外,还可用色彩去象征性地表达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我喜欢绿色,但我的朋友喜欢蓝色,这说明不同的人对颜色有喜好之分。
1.3.8 颜色的喜好
老 狼:是的,一些调查表明,由于人的民族、地域、经历、习惯、观念、文化艺术素养等的不同,人们对色彩的一般爱好常有区别,但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说有如下共同点:
老年人喜欢:青灰、灰暗、棕色、较暗的稳重的色彩;
青年人与儿童喜欢:红色、淡青、绿色等鲜明的色彩;
城市人喜欢:绿色、蓝色等冷色;
农村人喜欢:红色、橙红等暖色;
中国人喜欢:高纯度的红色、绿色;
欧洲人喜欢:蓝色。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颜色的喜好也会发生变化。
马大哈:看来色彩的心理效应太丰富了,我必须多多注意观察和留意人们对生活中的色彩感受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