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艺美术史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欧洲文艺复兴概况

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被16世纪的意大利史学家瓦萨利(Vasarri,1511—1574)认为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因而称之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初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英、荷等欧洲其他国家。

文艺复兴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北部兴起了几个城市国家。威尼斯依靠庞大的海上商队,在对外贸易中取得巨大财富;热那亚、米兰则与中东及北欧有大额的贸易往来。佛罗伦萨以发达的金融业和羊毛工业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公元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已有200家左右生产呢绒的手工工场,雇工有3万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许多人努力探索去东方的航线。1492年,热那亚水手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组织船队向西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就是美洲新大陆。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 da Gama)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印度。东方航线的开辟,使黄金、白银和珍珠以及香料、纺织品和其他稀有的产品大量输入欧洲,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刺激了欧洲手工艺的发展。城市的巨商富豪与旧贵族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城市贵族集团,他们把持城市的经济和政治领导权,建立城市国家,一定程度摆脱了过去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控制。这是欧洲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取得发展的先决条件。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波兰科学家哥白尼(Copernicius,1473—1543)否定了教会的信条——地心说,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i,1564—1642)用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证实了哥白尼的学说。德国人古登堡(Gutenberg,1399—1469)发明了铅活字印刷。1454年,欧洲第一本完全印刷本《圣经》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出售。印刷术传布是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从此,知识可以被复制并广泛传播。过去曾是只有贵族能够垄断的知识,通过印刷,成为普通人能够得到的东西。这也是促使文艺复兴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文艺复兴时期,手工业作坊已经十分发达。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德国纽伦堡的金银细工(图5-1)和首饰作坊、威尼斯的玻璃作坊、英国的细木工作坊都以它们精美的产品而著名。同一门类的作坊由各种专业性的行会组织负责管理。行会对手工艺人的监督是十分严格的,学徒期满由行会进行考核,工匠的作品由行会进行鉴定。手工艺人取得师傅资格后,他接受订货的数量、他是否可以离开本作坊到另一个作坊,或到国外去工作,都要得到行会的许可。

图5-1 公元16世纪的金匠工场

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端于资产阶级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公元14世纪时,这里出现了一股“人文主义”的新思潮,要求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反对以神为中心。最早提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是佛罗伦萨人彼特拉克(Petrach,1304—1374),他搜集、研究古希腊、古罗马作品,首先提出“人学”与“神学”的对立,反对罗马教皇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人文主义以后发展为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基本价值理想和哲学观念,即“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下,欧洲各国的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新面貌。

文艺复兴时代是资产阶级萌生时期的文化运动,不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新生的资产阶级尽管反对封建势力,但并没有推翻封建贵族统治,相反,他们与封建贵族保持紧密的联系。新生的资产阶级也不反对宗教,他们依然保持对基督教的信仰,而教会领袖却接受了新生资产阶级的一些世俗精神,追逐财富和豪华。文艺复兴时期大量艺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都是与宗教有关的,但在宗教题材的作品中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特点。与中世纪所奉行的禁欲主义和等级森严的生活方式不同,由新生的资产阶级与旧贵族共同组成的上层社会,推行一种奢华而精致的生活方式,刺激了与工艺美术有关的衣、食、住、行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创新,使工艺美术的各种品种呈现自由豪放、富丽繁华、充满创新精神的风格。

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

1.宗教改革运动

公元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广泛的宗教改革运动。它首先发生在德国,以后蔓延到北欧和瑞士、英、法、荷兰等国。在德国,罗马教皇拥有大量地产,每年有大量资金流往罗马。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国推销“赎罪券”,宣称教徒买了“赎罪券”就可以使罪孽得到上帝的赦免。这个举动引起大众的反对。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著文谴责这种行为,倡议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通过神父作中介等。这个运动得到了市民的支持,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并形成许多教派。这些教派统称“新教”,它脱离梵蒂冈罗马教皇的统治,成为基督教中的一个新派别。新教对传统基督教的教义教规作了一些修改,如不将玛丽亚尊为“圣母”、不举行“弥撒”仪式、不设“神父”等。在教堂建筑中,新教的教堂装修较传统基督教堂简单。在我国,通常将传统基督教为“天主教”,而将新教称为“基督教”。

2.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一批文艺巨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Dante,1265—1321)写出了名著《神曲》。长诗分“地狱”“炼狱”“天堂”3篇,内容是写作者游历地狱和天堂的见闻。他将贪得无厌的教士、主教和教皇放在地狱的第四层,表现了对教会势力的批判。小说家薄伽丘(1313—1375)的小说《十日谈》对一些教士的伪善作了辛辣的嘲笑和鞭挞。英国的莎士比亚(Shakepeare,1564—1616)是一位演员兼剧作家。他留下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马克白》等伟大的悲剧和《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等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谴责贪婪自私的封建贵族,歌颂了美好纯洁的爱情,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1616)的小说《堂吉诃德》广泛描绘了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的现实生活,嘲讽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3.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以人文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在造型上与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相背离,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强调古典柱式,热心建造半圆形的券拱和半球形的穹顶。从最典型的教堂建筑来看,以穹顶为中心的教堂与哥特式的十字架形平面布局相比,教徒与神龛的距离大大缩短,体现出人与神关系的改变。著名范例有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坐落在佛罗伦萨市中心。它的形制也是由主教堂、洗礼堂和钟楼组成。但平面布局的十字架形有所减弱,东部的歌坛即十字架的短横变成两个八角形。十字中心的穹顶直径有42米,是一位名叫伯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1379—1446)的工匠去罗马钻研了几年后回来设计的,为了突出穹顶的效果,在穹顶下面加了12米高的开圆窗的鼓形基座,基座的墙很厚,有4.9米,以承受穹顶的外推力,这个穹顶分8瓣,顶升到顶端形成一个灯亭,灯亭上有一个金球,再顶上个金十字架。下面的基座是八边形。两翼和顶端也鼓出左右3个八角形的小楼和小穹顶。八角形成为教堂的主旋律(图5-2)。高85米的钟楼,是乔托(Giotto,1266—1337)设计,建于1334年至1350年(图5-3)。洗礼堂也是八角形的。佛罗伦萨主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来到的报春花,对世界建筑的贡献一直到今天还发挥作用。文艺复兴建筑的另一个典型是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它是世上最大的基督教堂。初建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初,教会决定彻底改建教堂。整个改建过程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与保守的基督教势力的斗争。改建工程先后由伯拉孟特(Bramante,1444—1514)、拉斐尔(Raphael,1483—1520)、米凯朗其罗(Michelangelo,1475—1564)等几任设计师主持。最后完成的穹顶,直径为41.9米,高123.4米。穹顶上面是采光塔和十字架,高达137.8米,这个穹顶比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更美,不仅高出很多,而是球形的,整体感极强,充满一种壮伟的力度,充分表达了文艺复兴精神。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是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见证,是米凯朗其罗给全人类留下的珍贵遗产(图5-4、图5-5)

图5-2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图5-3 佛罗伦萨主教堂钟楼

图5-4 圣彼得大教堂

图5-5 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4.绘画与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绘画的空前发展,又以意大利的绘画成就最为鲜明。从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先后涌现出众多天才画家和一大批不朽的巨作。14世纪的乔托摆脱了拜占廷绘画中对圣像画的种种束缚,精心刻画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开辟了画坛的新风。15世纪则有乌切罗(Uccello,1396—1475)对透视学的潜心研究,安吉里科(Angelico,1387—1455)对女性温柔贤淑的生动描写,波提切里(Botticelli,1444—1504)的名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的出现,酣畅地抒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的理想。16世纪是文艺复兴的兴盛期,这个时代的“三杰”即达·芬奇(Vinci,da 1452—1519)、拉斐尔(1483—1529)、米凯朗其罗(1475—1564)的作品将绘画内容的深刻性、绘画技巧的精到纯熟上升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臻美境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的圣母》《坐在椅上的圣母》,米凯朗其罗的西斯廷天顶画和祭坛画等不朽巨作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企及的高峰。“三杰”之外,还有乔尔乔内(Giorgione,1478—1510)、提香(Titian,1477—1576)、委罗内塞(Veronese,1528—1588)、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等绘画家的充满华丽优雅风韵的作品。

文艺复兴绘画的原动力是人文主义,绘画的主题始终围绕在对人的歌颂。绘画的题材突破了圣像、宗教故事和古代神话传说,出现了描绘普通人、表现普通人心灵美的作品。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位商人妻子的肖像画,但作者所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少妇无比微妙的娴雅、矜持、娟秀的内在美。而大量宗教题材和古代神话传说题材的绘画中,圣人的形象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活生生的现实人物,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充满了慈祥温柔的母爱;米凯朗其罗则将他的不朽作品西斯廷天顶画和祭坛画的主题定位于对正义力量的颂扬、对罪恶势力的鞭策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幅极富震撼力的巨幅作品,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提高到顶天立地的境界。文艺复兴绘画的另一个成就是作品渗透着高度的科学精神。画家们对透视法的钻研、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以及对色彩感觉的探索、对构图法的推敲,都充满了科学的理性精神。从此开始,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成为西方正统绘画发展的重要线索。

与绘画一样,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成就也异常突出。意大利雕塑继承了罗马雕塑的写实主义和个性刻画的特点。15世纪的佛罗伦萨雕塑家多那太罗(Donatello,约1386—1466)的浮雕和圆雕作品将写实手法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为这一时代雕塑的发展开了先河。在16世纪,米凯朗其罗的旷世作品《圣殇》《大卫》《摩西》《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等作品中所表现的震撼人心的力度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将雕塑艺术的感染力推向了空前的高峰。文艺复兴巨匠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极为彻底和充分地表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了伟大的人性,抒写了人性的真、善、美。恩格斯对此的评论是:“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自然辩证法》导言)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艺术家与手工艺匠人的分界线已很分明,但是就作品来说,许多绘画与雕塑作品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例如,许多优秀的绘画大师作品是壁画,雕塑大师的作品是装饰浮雕,它们有着指定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些作品也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围。也正因为艺术大师的参与,使得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技巧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