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长的滋味(1)
主题导读
一提到“成长的滋味”,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眼前浮现出那些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快快长大。小女孩们多少次在梦中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挎上妈妈的小背包……多漂亮!小男孩们穿上爸爸的大皮鞋,拎起爸爸的公文包,多帅气!那时,脑海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酸甜苦辣,不论当时的感受如何,都将成为成长中的一笔财富。如果孩子们能够早早地认识到这些,笑纳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那么,童年,乃至以后的人生都将更多地充满欢声笑语。
在“成长的滋味”这个单元,我们选择了七篇文章。
很多人心中的“成长的滋味”来自生活中自然发生的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真实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渐渐地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希望我们选择的《蹲在洋车上》《王囡囡》《年轻时去远方漂泊》《记忆树》等文章能够带给你些许启迪。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大多数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它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每个人遇到的老师不尽相同,不同的老师给予的教益也不一样。但,每个人的心中,对老师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因此,我们选择了《蚕儿》等文,读过之后,也许你会对学校有新的感悟,对老师有新的认知。
对于“成长”的回忆很多来自我们生长、生活的那座城市、那个乡村;或是来自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物。周作人的《乌篷船》这篇文章,就是用朴素的文字表达出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心中对故乡的思念。
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一个严肃而敏感的话题,在以往的教育中,大人们总是避而不谈。其实,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很难逃脱。与其逃避,不如勇敢地面对。因此,我们选择了《人生诘问》,以开启孩子们对人生的更多思考,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勇敢地面对挑战。
在文学世界中,描写“成长”的文章数不胜数,本单元里选择的文章中有散文、小小说等文体,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作者怎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成长”的认知。
成长是美好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烦恼和挫折,希望我们选择的这些文章,能够启迪你的心灵,引领你摆脱生活的烦恼,与快乐相伴。
蹲在洋车上
文/萧红
认识作者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看到了乡巴佬坐洋车,忽然想起一个童年的故事。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祖母常常进街。我们并不住在城外,只是离市镇较偏的地方罢了!有一天,祖母又要进街,她命令我:“叫你妈妈把斗风给我拿来!”
那时因为我过于娇惯,把舌头故意缩短一些,叫斗篷作斗风,所以祖母学着我,把风字拖得很长。
她知道我最爱惜皮球,每次进街的时候,她问我:“你要些什么呢?”
“我要皮球。”
“你要多大的呢?”
“我要这样大的。”
我赶快把手臂拱向两面,好像张着的鹰的翅膀。大家都笑了!祖父轻动着嘴唇,好像要骂我一些什么话,因我的小小的姿式[1]感动了他。
祖母的斗篷消失在高烟囱的背后。
等她回来的时候,什么皮球也没带给我,可是我也不追问一声:“我的皮球呢?”
因为每次她也不带给我;下次祖母再上街的时候,我仍说是要皮球,我是说惯了!我是熟练而惯于作那种姿式。
祖母上街尽是坐马车回来,今天却不是,她睡在仿佛是小槽子里,大概是槽子装置了两个大车轮,非常轻快,雁似的从大门口飞来,一直到房门。在前面挽着的那个人,把祖母停下,我站在玻璃窗里,小小的心灵上,有无限的奇秘冲击着。我以为祖母不会从那里头走出来,我想祖母为什么要被装进槽子里呢?我渐渐惊怕起来,我完全成个呆气的孩子,把头盖顶住玻璃,想尽方法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槽子。
很快我领会了!见祖母从口袋里拿钱给那个人,并且祖母非常兴奋,她说叫着,斗篷几乎从她的肩上脱溜下去!
“呵!今天我坐的东洋驴子回来的,那是过于安稳呀!还是头一次呢,我坐过安稳的车子!”
祖父在街上也看见过人们所呼叫的东洋驴子,妈妈也没有奇怪。只是我,仍旧头皮顶撞在玻璃那儿,我眼看那个驴子从门口飘飘地不见了!我的心魂被引了去。
等我离开窗子,祖母的斗篷已是脱在炕的中央,她嘴里叨叨地讲着她街上所见的新闻。可是我没有留心听,就是给我吃什么糖果之类,我也不会留心吃,只是那样的车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灵了!
夜晚在灯光里,我们的邻居,刘三奶奶摇闪着走来,我知道又是找祖母来谈天的。所以我稳当当地占了一个位置在桌边。于是我咬起嘴唇来,仿佛大人样能了解一切话语。祖母又讲关于街上所见的新闻,我用心听,我十分费力!
“……那是可笑,真好笑呢!一切人站下瞧,可是那个乡下佬还是不知道笑自己。拉车的回头才知道乡巴佬是蹲在车子前放脚的地方,拉车的问:‘你为什么蹲在这地方?’他说怕拉车的过于吃力,蹲着不是比坐着强吗?比坐在那里不是轻吗?所以没敢坐下……”
邻居的三奶奶,笑得几个残齿完全摆在外面,我也笑了!祖母还说,她感到这个乡巴佬难以形容,她的态度,她用所有的一切字眼,都是引人发笑。
“后来那个乡巴佬,你说怎么样!他从车上跳下来,拉车的问他为什么跳。他说:‘若是蹲着吗!那还行。坐着,我实在没有那样的钱。’拉车的说:‘坐着,我不多要钱。’那个乡巴佬到底不信这话,从车上搬下他的零碎东西,走了。他走了!”
我听得懂,我觉得费力,我问祖母:
“你说的,那是什么驴子?”
她不懂我的半句话,拍了我的头一下,当时我真是不能记住那样繁复的名词。过了几天祖母又上街,又是坐驴子回来的,我的心里渐渐羡慕那驴子,也想要坐驴子。
过了两年,六岁了!我的聪明,也许是我的年岁吧!支持着我使我愈见讨厌我那个皮球,那真是太小,而又太旧了,我不能喜欢黑脸皮球,我爱上邻家孩子手里那个大的;买皮球,好像我的志愿,一天比一天坚决起来。
向祖母说,她答:“过几天买吧,你先玩这个吧!”
又向祖父请求,他答:“这个还不是很好吗?不是没有出气吗?”
我得知他们的意思是说旧皮球还没有破,不能买新的。于是把皮球在脚下用力捣毁它,任是怎样捣毁,皮球仍是很圆,很鼓,后来到祖父面前让他替我踏破!祖父变了脸色,像是要打我,我跑开了!
从此,我每天表示不满意的样子。
终于一天晴朗的夏日,戴起小草帽来,自己出街去买皮球了!朝向母亲曾领我到过的那家铺子走去。离家不远的时候,我的心志非常光明,能够分辨方向,我知道自己是向北走。过了一会,不然了!太阳我也找不着了!一些些的招牌,依我看来都是一个样,街上的行人好像每个要撞倒我似的,就连马车也好像是旋转着。我不晓得自己走了多远,只是我实在疲劳。不能再寻找那家商店;我急切地想回家,可是家也被寻觅不到。我是从哪一条路来的?究竟家是在什么方向?
我忘记一切危险,在街心停住,我没有哭,把头向天,愿看见太阳。因为平常爸爸不是拿指南针看看太阳就知道或南或北吗?我既然看了,只见太阳在街路中央,别的什么都不能知道,我无心留意街道,跌倒在了阴沟板上面。
“小孩!小心点。”
身边的马车夫驱着车子过去,我想问他我的家在什么地方,他走过了!我昏沉极了!忙问一个路旁的人:“你知道我的家吗?”
他好像知道我是被丢的孩子,或许那时候我的脸上有什么急慌的神色,那人跑向路的那边去,把车子拉过来,我知道他是洋车夫,他和我开玩笑一般:“走吧!坐车回家吧!”
我坐上了车,他问我,总是玩笑一般地:“小姑娘!家在哪里呀?”
我说:“我们离南河沿不远,我也不知道哪面是南,反正我们南边有河。”
走了一会,我的心渐渐平稳,好像被动荡的一盆水,渐渐静止下来,可是不多一会,我忽然忧愁了!抱怨自己皮球仍是没有买成!从皮球联想到祖母骗我给买皮球的故事,很快又联想到祖母讲的关于乡巴佬坐东洋驴子的故事。于是我想试一试,怎样可以像个乡巴佬。该怎样蹲法呢?轻轻地从座位滑下来,当我还没有蹲稳当的时节,拉车的回头来:“你要做什么呀?”
我说:“我要蹲一蹲试试,你答应我蹲吗?”
他看我已经偎在车前放脚的那个地方,于是他向我深深地做了一个鬼脸,嘴里哼着:“倒好哩!你这样孩子,很会淘气!”
车子跑得不很快,我忘记街上有没有人笑我。车跑到红色的大门楼,我知道家了!我应该起来呀!应该下车呀!不,目的想给祖母一个意外的发笑,等车拉到院心,我仍蹲在那里,像耍猴人的猴样,一动不动。祖母笑着跑出来了!祖父也是笑!我怕他们不晓得我的意义,我用尖音喊:“——看我!乡巴佬蹲东洋驴子!乡巴佬蹲东洋驴子呀!——”
只有妈妈大声骂着我,忽然我怕要打我,我是偷着上街。洋车忽然放停,从上面我倒滚下来,不记得被跌伤没有。祖父猛力打了拉车的,说他欺侮小孩,说他不让小孩坐车让蹲在那里。没有给他钱,从院子把他轰出去。所以后来,无论祖父对我怎样疼爱,心里总是生着隔膜,我不同意他打洋车夫,我问:“你为什么打他呢?那是我自己愿意蹲着。”
祖父把眼睛斜视一下:“有钱的孩子是不受什么气的。”
现在我是廿多岁了!我的祖父死去多年了!在这样的年代中,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没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舒服滋味。假若偶尔有钱家的小孩子要蹲在车厢中玩一玩,那么孩子的祖父出来,拉洋车的便要被打。
可是我呢?现在变成个没有钱的孩子了!
[1]即姿势。
阅读小助手
童年的故事,总是潜藏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一个个充满童稚的趣事,就像文中“我”想尽方法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槽子”一样,深深地捉住了读者的心,情不自禁地和作者一起被那车子吸引,一起悄悄地独自离家,勇敢地上街买皮球……作者以真切的文字,诠释了一个充满好奇、有点顽皮、可爱又善良的小女孩形象。
阅读全文,思考一下,全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叙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把你的感受和你的爸爸妈妈、朋友交流交流,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到启迪。
人生诘问
文/龙应台
认识作者
龙应台(1952—),台湾作家。33岁所撰《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另著有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
亲爱的安德烈:
我今天去买了一个新手机。在柜台边,售货员小伙子问我“您在找什么样的手机”,你知道我的答复吗?
我说,“什么复杂功能都不要,只要字大的。”
他想都不想,熟练地拿出一个三星牌的往台上一搁,说,“这个字最大!”
很显然,提出“字大”要求的人,不少。
你的一组反问,真把我吓到了。这些问题,都是一般人不会问的问题,怕冒犯了对方。我放了很久,不敢作答,但是要结集了,我不得不答。
反问一: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我是说,作为一个有名的作家,渐渐接近六十岁──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还有什么?
我每两三个礼拜就去看你的外婆,我的母亲。八十四岁的她,一见到我就满脸惊奇:“啊,你来了?你怎么来了?”她很高兴。我照例报告:“我是你的女儿,你是我的妈,我叫龙应台。”她更高兴了,“真的?你是我的女儿,那太好了。”
陪她散步,带她吃馆子,给她买新衣新鞋,过街紧紧牵着她的手。可是,我去对面小店买份报纸再回到她身边,她看见我时满脸惊奇,“啊,你来了?你怎么来了?”我照例报告,“我是你的女儿,你是我的妈,我叫龙应台。”她开心地笑。
她简直就是我的“老人学”的Power Point示范演出,我对“老”这课题,因此有了启蒙,观察敏锐了。我无处不看见老人。
老作家,在餐桌上,把长长药盒子打开,一列颜色缤纷的药片。白的,让他不晕眩跌倒。黄的,让他不便秘。蓝的,让他关节不痛。红的,保证他心情愉快不去想自杀。粉红的,让他睡觉。
老英雄,九十岁了,在纪念会上演讲,人们要知道他当年在丛林里作战的勇敢事迹。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拿着麦克风的手有点抖,他说,“老,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健忘,第二个跟第三个──我忘了。”
他的幽默赢来哄堂大笑。然后他开始讲一九四0年的事迹,讲着讲着,十五分钟的致辞变成二十五分钟,后排的人开始溜走,三十五分钟时,中排的人开始把椅子转来转去,坐立不安。
老英雄的脸上布满褐斑,身上有多种装备,不是年轻时的手枪、刺刀、窃听器,而是假牙、老花眼镜、助听器,外加一个替换骨盆和拐杖。
老人,上楼上到一半,忘了自己是要上还是要下。
老人,不说话时,嘴里也可能发出像咖啡机煮滚喷气的声音。
老人,不吃东西时,嘴巴也不由自主地蠕动,做吸食状。
老人,不伤心时也流眼泪,可能眼屎多于眼泪。
老人,永远饿了吃不下,累了睡不着,坐下去站不起来,站起来忘了去哪,不记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