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与《RFID应用指南——面向用户的应用模式、标准、编码及软硬件选择》
哈佛大学教授Sandel说过,“学习的本质,不在于你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自SCM/LM/OEM的从业人员走向RFID应用研究岗位,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中,我希望能借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实践,寻求推动RFID应用的有效路径和方便用户的应用工具。
1998年,从中日信息化合作协议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项目中,我体验了供应链管理技术在中日两国不同国情与管理文化中的不同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通过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翻译《香港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指南》,我了解了中国香港在推广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实用性应用指南的魅力;2003年,在为深圳市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标识系统”项目提供供应链用户数据采集流程与业务模式的时候,我尝试了“站在供应链的流程中,从用户向EAN规范连接”的标准应用创新;2007年,我有幸参加了Alien Technology Co.的RFID技术培训,亲历了RFID应用的现场测试,了解了美国人从实际效果出发的应用理念和操作方法;近两年来,在翻阅学习国内外相关RFID资料,翻译撰写相关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The complete guide to meeting Sam’s Club’s EPC RFID tagging requirements”(沃尔玛山姆会员店EPC/RFID贴标指南)以及欧美国家的相关案例,触发了我很多有益的思考。
通过中国香港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工作学习实践,我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外推动新技术应用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别。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RFID应用服务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偏差,正如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继祥先生指出的那样:“现在物联网是大家都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技术的角度探讨得多,而应用层面探讨得非常少”,“应用行业最需要物联网,但现在是供应方的声音盖过了需求方”,“由于项目经验少,目前在中国很多搞RFID的企业都缺乏对用户业务的深刻认知”。我们的这些欠缺正是发达国家的亮点。
深入业态分析,剖析用户需求,从RFID项目切入,从用户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站在RFID项目的实施流程业中,分析讨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解决用户为什么做?依据什么做?怎样做才最好?给用户一个适用性足够好,操作性足够强的应用工具,这也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RFID应用推动方法。满怀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混合着自己中西方合璧的文化理念和对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创新,我萌发了编写本书的冲动。
我期望开辟一个属于用户的通道,让物联网与RFID这两个看起来新潮但其实并不高深莫测的技术,变得真实易懂且可使用、可执行,就应当:以“RFID友好性”等可行性分析,排除用户对RFID项目实施不确定性的担忧;以针对业务流程及其数据采集细节确定的应用集成度及应用模式,预测RFID项目应用效益;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可操作性选择,解除用户RFID系统软硬件配置的困惑;以成功应用案例的探讨,挖掘RFID数据应用的价值。
我供职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市RFID产业标准联盟,在这样一个政府推动的RFID应用平台上,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第三方的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实用性、操作性强的、通俗易懂的综合应用工具,能不能实现我的愿望,还需要广大读者的检验、由于作者的水平、能力和时间所限,书中肯定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交流信箱:xixi_cheng@126.com)。
感谢本人单位各级领导及各位同仁,感谢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深圳市RFID产业标准联盟、RFID中国群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诸多专家,感谢我的母校和我的老师,感谢所有给予本书提出好的建议与帮助的友人,没有他们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完成该书则是我力所不能的。同时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可以说是我国EDI和EAN应用研究的先驱者,他们为科技应用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现在我也来身体力行一下。
程曦
2011年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