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务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单元
保险是一种最普遍的风险管理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风险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种类;熟悉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程序;掌握风险与保险的关系、保险的特点、保险的类型、保险的职能。

能力目标:掌握风险管理技术。

素质目标: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

案例导入

破解菜贱伤农上海推淡季价格保险

如何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维护农民和市民的利益,成为政府和相关保险机构考虑的课题。保险业试图以价格保险建立起绿叶菜成本—价格保护体系,帮助政府统筹兼顾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探索以保险手段积极参与经济社会管理。

菜价波动大,对农民和市民的“伤害”都很大。总部位于上海的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保)联合上海农委等政府部门,在国内首推“夏淡”绿叶菜价格保险,拟用保险来调节、稳定绿叶菜市场价格。所谓“夏淡”绿叶菜价格保险,即保险公司根据蔬菜种植特性,针对夏天需求量大、价格易产生波动的几种蔬菜的种植户提供成本价格保障。上海“夏淡”绿叶菜价格保险时限77天,涵盖了青菜、鸡毛菜、米苋、生菜、杭白菜5个品种,涉及面积12.5万亩。

这一保险以近3年18家标准化菜市场的蔬菜加权平均零售价为基准价格,如果保户生产的绿叶菜零售价低于保单约定的零售价,保险公司则按跌幅同比例启动理赔。例如,从7月1日到7月20日,保险合同确定青菜成本价1.44元/公斤,保险合同约定的零售价为5元/公斤。最终保户的零售价高于5元钱,是正常的;如果低于5元,如4.5元,则农民损失了10%,那么保险公司按照同比例赔付农民10%的成本价损失,即0.144元。纳入此次价格保险的5个品种、12.5万亩面积都是与上海市政府、农委合作,经过测算后得出的,预计保证每天3000吨左右的供应量,避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资料来源:李听.破解菜贱伤农上海推淡季价格保险[N].每日经济新闻,2011-06-21.)

思考:人类会面临哪些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将采取何种对策规避风险?保险是怎样的风险管理方法?

一、认识风险

(一)风险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特点

1.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某种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既包括盈利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中,风险是指保险标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包括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何时发生不确定和产生的结果不确定。

2.风险的构成要素

(1)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通常根据性质不同将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3种。实质风险因素是指能直接影响某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例如,大雾天气增加了发生汽车事故的机会,木结构房屋比砖瓦结构房屋更易发生火灾。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因素,即由于个人的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良企图致使风险事故发生,如欺骗、纵火和盗窃等行为。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因素,是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增加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和条件,如生活无规律容易引发疾病、乱扔烟蒂容易引发火灾等。其中,由于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均与人密切相关,又将这两类风险因素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例如,在浓雾天气条件下,航行中的船舶发生碰撞致损,浓雾天气是风险因素,碰撞是风险事故。

(3)损失。在风险管理中,损失的含义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即经济损失。一般以丧失所有权、预期利益、支出费用和承担责任等形式出现,而像精神打击、折旧及馈赠等行为的结果一般不能视为损失。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将损失分为四类: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第一种为直接损失,后三种为间接损失。

(4)三者的关系。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风险载体(是指风险事故指向的对象,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财产载体)是风险因素和损失的承受对象。图1-1表示了风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1-1 风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就某个具体风险损失而言,其发生是不确定的,是一种随机现象。例如,火灾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事故,但就某次具体火灾的发生而言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可预知的,需要人们加强防范和提高防火意识。

小故事:千分之三的游戏

某兵营流行这样一种游戏:上级军官每年一次召集部下1000人,发给每人一把手枪,并告诉他们:这1000把手枪中只有3把枪有真的子弹,要求他们每人朝自己的脑袋上开一枪,剩下的人可以在余下的一年里无忧无虑地生活。每次扣动扳机时,士兵们都是战战兢兢……朋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敢吗?你敢朝自己的脑袋上开一枪吗?每年都开一次?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在无意识地每年重复着这样的游戏:根据中国人生命表统计显示,中国人的年平均死亡率是千分之三!有人说千分之三的概率很小,因为1000人中才只有3人。有人说这个概率很大,因为对个人来说,只有两种可能:生或死。因此,个人的概率是50%。朋友,你认为呢?

(2)风险的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的客观性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轻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

(3)风险的普遍性。风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如地震、洪水、火灾、意外事故的发生等。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将面临更多新的风险,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可能越来越大。

(4)风险的可测定性。单一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对总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测的,即运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对总体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以研究风险的规律性。风险事故的可测性为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在人寿保险中,根据精算原理,利用对各年龄人群的长期观察得到的大量死亡记录,就可以测算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死亡率,进而根据死亡率计算人寿保险的保险费率。

知识卡片:大数法则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人口统计奠基者英国17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戈劳特就揭示了这样一条统计学原理:“通过大量充分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各种现象(其中单个现象是偶然的)在整体上受着某种严格的规律性的支配。”大数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越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越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相平衡。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保险公司正是利用在个别情形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的这种规律性,来分析承保标的发生损失的相对稳定性。按照大数法则,保险公司承保的每类标的数目必须足够大,否则,缺少一定的数量基础,就不能产生所需要的数量规律。

(5)风险的发展性。人类社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尤其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例如,向太空发射卫星,把风险拓展到了外层空间;原子能的利用、核电站的建立,则带来了核污染及核爆炸的巨大风险等。因而,风险会随时间、空间因素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案例回放:日本核泄漏引发全球核反思

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池出现损坏。日本此次核泄漏引发了自1986年切尔诺贝尔核灾难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对全球各国竞相发展核能的决心犹如当头棒喝。

据悉,目前欧洲大陆共设有超过150个核反应堆,对核危机尤其关注,在日本发生核事故后,有关检讨核安全的呼声高涨。以奥地利为首的欧洲各大经济体表示,鉴于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将仔细审视核安全,并呼吁欧盟27国全面检查核电厂安全。

美国核官员指日本核电站泄漏的辐射不会影响美国,但美国核子管理委员会前主席布莱德福指出,“反应堆爆炸的画面将大大冲击国际社会对核能发电的观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抹灭大众对核能的不良印象”。据悉,美国目前共有104座核反应堆运作,估计会再建4~8座。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利伯曼称,美国核电厂发展计划应“刹车”,直至日本核灾的冲击程度明朗化为止。

亚洲各地都密切关注日本核电站出现的事故,原因是亚洲一些国家正考虑兴建数十座核电站。印度尼西亚官员也在考虑是否重启对核电站的规划,以满足印度尼西亚巨大的电力供应缺口。印度表示,将检查其核电站,以确保经得起地震和海啸考验。韩国也表示,将审视自身的核计划。

(资料来源:中新.日本核泄漏引发全球核反思[N].信息时报,2011-03-16.)

(6)风险的损失性。损失是风险的必然结果,风险发生后必然会给人们造成某种损失,而且这种损失的发生也是人们无法预料和确定的。人们只能在认识和了解风险的基础上严防风险的发生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风险的类型

1.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遭受威胁的风险。例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虫灾及各种瘟疫等自然现象是经常、大量发生的。自然风险是保险人承保最多的风险。

(2)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及故意行为使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遭受损失的风险,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及故意破坏等行为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失的可能性。

案例回放:高铁事故原因初查信号设备严重缺陷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发现,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信号设备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设计,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据了解,该设计院的设计项目还包括了武广高铁及尚未开通的广深港高铁。

调查中还发现,上海铁路局存在诸多失职问题:雷击造成温州南站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同时,现场作业控制不力,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反映出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上海铁路局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

(资料来源:新华社.高铁事故原因初查信号设备严重缺陷[N].新快报,2011-07-29.)

(3)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例如,因输入国家发生战争、内乱而中止货物进口,因输入国家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对输入货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输入;因本国变更外贸法令,使输出货物无法送达输入国,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等。

案例回放:中国在利比亚大型项目千余亿元损失由纳税人承担

2011年3月19日爆发的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天量的损失。

利比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13家中国央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配套市政、铁路建设、石油和电信领域。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换算,共计人民币1233.28亿元。这已经是天量的损失,但这还仅仅是全部损失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损失还有待统计。

其他损失可能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商务部并未严明所谓“合同金额”确切指何含义,但是一般而言,大型工程的展开需要融资,绝不仅仅包括为项目运作而设立的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银行系统对项目公司提供的间接融资数量可能是直接融资量的数倍;②因为武装冲突的爆发,导致工程进度无限期搁浅,由此损失掉的从项目投入运营中获得的预期收益;③因为战乱而导致的工程设备及公司其他固定资产的损毁;④撤离利比亚的中资机构雇员的薪金。因此,实际上真正的损失远非合同金额可以涵盖。

这些合同面临的最大风险并不是利比亚现任政府认不认账的问题,而是现任利比亚政府在这场战争结束后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如果履行合同的主体都不复存在了,保险公司取得的代位追偿权利还有何用处?

(资料来源:冷新宇.中国在利比亚大型项目千余亿元损失由纳税人承担[N].中国经济周刊,2011-05-24.)

(4)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因相关经济因素变动或决策失误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如企业经营不善、破产、通货膨胀等。

(5)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和噪声等。

2.按风险标的分类

(1)财产风险。财产风险是指导致物质财产发生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例如,房屋、设备遭受火灾、地震、爆炸、洪水等造成的损失;汽车行驶中因碰撞、倾覆所致的损失;船舶航行中遭受触礁、搁浅、沉没所致的损失等,这些均属财产风险。财产风险除了会造成财产的直接损失外,还会引起与财产有关的利益丧失等间接损失。

(2)人身风险。人身风险是指因人的生、老、病、死、残而致的风险。人身风险主要包括由于经济主要来源人的死亡而造成其生活依赖人的生活困难,以及由于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由于疾病、残废而增加医疗费支出从而导致经济困难等。人的生老病死既有必然性,也有不确定性,如人的疾病程度如何,死亡何时发生等,都是不可预知的,这些风险会造成收入减少,额外费用增加。

(3)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团体或个人因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应负的法律赔偿责任或因未能履行合同所致对方受损应负的合同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驾驶汽车不慎撞伤行人,医生误诊致患者延误治疗或增大医疗费支出,产品存在缺陷致用户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等。责任风险较为复杂和难于控制,发生的赔偿金额可能是巨大的。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由于政治或商业信用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例如,出口方因进口方破产、进口许可证被撤销或拒收货物、拒付货款等造成损失的风险。

3.按风险性质分类

(1)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得收益可能的风险。如房屋所有者面临的火灾风险,汽车主人面临的碰撞风险等,当火灾或碰撞事故发生时,他们便会遭受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2)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是指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投机风险的后果一般有三种:一是没有损失;二是有损失;三是盈利。

知识卡片: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区别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的共存性,即同一标的可能同时面临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如房屋所有人既面临火灾、地震等纯粹风险,也面临房屋市价涨落的投机风险。

·一般而言,纯粹风险所致的损失是绝对的,即个人和团体遭受纯粹风险所致损失,社会全体也会蒙受同样损失。而投机风险所致损失则是相对的,某个人遭受损失,他人可能盈利,就整个社会而言,不一定有损失。

·纯粹风险更容易适用大数法则。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财产的火灾损失对于财产所有人来说是纯粹风险,而对承担大量火灾险业务并预期在经营中能获取一定利润的保险人来说,则变为投机风险。

4.按风险产生的社会环境分类

(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因人们的错误或失当行为所导致的风险。例如,雷电、霜害、地震、暴风雨等自然原因所致的损失或损害;火灾、爆炸、意外伤害事故所致的损失或损害。

(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及组织等方面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如市场结构调整、人口增长、环境改变、生产技术改进、消费者偏好变化等。

5.按产生风险的行为分类

(1)基本风险。基本风险是指由非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它对整个团体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且是个人无法预防的风险。地震、洪水、海啸、经济衰退等均属于此类风险。

(2)特定风险。特定风险是指由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它只与特定的个人或部门相关,而不影响整个团体和社会。火灾、爆炸、盗窃及对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所负的法律责任等均属此类风险。特定风险一般较易为人们所控制和防范。

二、风险管理对策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1.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指社会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一个系统工程。

知识卡片:风险管理的历史

·萌芽。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形成。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多样,风险费用越来越高,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

·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

2.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

(1)损失前目标。一是减小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二是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三是减轻家庭和个人对风险及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四是遵守和履行社会赋予家庭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2)损失后目标。一是减轻损失的危害程度;二是及时提供经济补偿。

(二)风险管理的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它是指系统、连续地分析所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类别、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范围等。风险识别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生产流程分析法、财务分析法、风险列举法、保险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等。

知识卡片:风险识别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指对从企业购进原材料开始,直至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为止的全过程,包括选料、制造、包装、存储、分配、运输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全过程和整个企业造成的影响。

·财务分析法是指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书等财务资料,对本企业的资产分布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风险,包括资产本身可能遭受的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

·风险列举法是指将企业面临的风险做详尽的归类登记,如分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政治的、财务的等,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管理。

·保险调查法是指由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针对可能性较高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进而编制勘察表和计划表,对风险单位内容做详细说明,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合理地安排保险事宜。保险调查法往往着重于保险标的的可保风险的调查,而对于非保险标的和非可保风险则易于忽略。

·现场调查法是指通过现场考察企业的设备、财产及生产流程,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风险,并能及时对风险进行管理。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测算各项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幅度。风险估测主要包括对损失概率、损失程度(损失金额)、损失期望值、损失幅度等的估计。风险估测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对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考虑,评估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来衡量风险程度,并决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风险评价主要通过比较风险损失与处理风险所需投入的费用,确定风险的最佳处理方法,达到低成本、高效益,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4.风险管理方法选择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状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三)风险管理方法

1.控制型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在风险发生后降低风险事故损失的技术性措施。目的是针对经济单位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频率和减轻损失程度,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避免。避免是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风险的措施。例如,将厂房建于地势较高且排水方便的地方以避免洪水风险,又如,卖方拒绝与信用不好的买方签订买卖合同等。避免是一种最简单、最彻底,但又比较消极的控制型方法。该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损失发生频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它的局限性在于有些风险无法回避,而有时回避了风险也同时失去相应的收益,还有就是回避了某种风险又有可能面临另一种风险。

(2)预防。预防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处理方法,如安装避雷针以防雷击,疏通渠道、加固堤坝以防洪水侵袭等。

(3)抑制。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降低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它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方法,如安装自动报警装置或自动喷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

(4)集合分散。集合分散是指增加同类风险的若干个风险单位数目,各单位共同分担少数单位可能遭受的损失,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通过合并、扩张、联营或采用商品品种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以利于分散或减轻可能遭到的风险。

案例回放:印尼拟外汇储备多元化防范风险

受美欧债务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印度尼西亚央行决定,逐步采取措施实现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

印度尼西亚央行经济调研与金融决策机构负责人表示,金融和货币稳定已成为各国央行关注的重点,也是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之一,而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是分散风险、保证国家外汇安全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印度尼西亚央行将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外汇储备分散化,将部分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如日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等;二是外汇储备“由北向南搬家”,将以前存放在发达国家的有价证券逐步转移到一些金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三是逐步增加央行储备中黄金的比例。

多年来,印度尼西亚尼的主要外汇储备一直是美元。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近年来的顺利发展,印度尼西亚外汇储备也水涨船高,截至2011年7月底,外汇储备已增至1227亿美元。

(资料来源:李国章.印尼拟外汇储备多元化防范风险[N].经济日报,2011-09-05.)

2.财务型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风险管理方法是指通过财务计划或合同安排提留风险补偿资金,用以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的风险处理方法,具体包括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两种。

(1)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个人或单位自我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自留风险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主动自留是指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把无适当方法处理的风险,或者认为风险损失较小,自己有能力承担的风险保留下来。被动自留是指由于对风险的无知而加未以处理,或者明知有风险的存在而轻信可以避免,最终由经济单位自行承担风险损失。一般来说,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都比较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稳定时采用自留风险的做法。自留风险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和取得基金运用收益。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和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当风险发生时,导致财务调度上的困难而失去作用。

知识卡片:重大疾病险的产生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面对重大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除了提前留足资金之外,没有其他的应对方法。人们不得不一直采用这种典型的“风险自留”式财务安排,直到南非出现了一位充满人文情感的医生——马里尤斯·巴纳德(Marius Barnard)。面对诸多身患重疾,治愈后却家庭破产,甚至有望治愈但经济上无力承担的病人,巴纳德医生只能无奈地感慨:“我们在身体上治疗病人,却在财务上杀死他们。”久而久之,这位医生为身患重疾的病人设计了一种金融工具——提前缴纳费用,在缴费者罹患重大疾病时,向他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偿,帮助他渡过难关。这就是最初的重大疾病保险。

(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面临风险的企业或个人为避免风险损失而将风险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承担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转移风险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式,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经济协议或合同,将损失的法律责任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企业或个人承担。例如,人们利用合同的方式,将可能发生的不定事件的任何损失责任,从合同一方当事人转移到另一方,如销售、建筑、运输合同和其他类似合同的免责规定和赔偿条款等。另一种是财务型保险转移方式,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将其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人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方式之一,有很多优越之处,是进行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务型保险转移是保险经济行为,而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不是;财务型保险转移的受让人是保险人,是专门的金融保险机构,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受让人是其他企业或个人;财务型保险转移是建立在保险合同基础上的,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则依附于原经济合同。

3.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

对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要依据风险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而定,如表1-1所示。

表1-1 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

三、保险

(一)风险与保险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

(1)风险管理和保险都是以风险为研究对象的。风险管理主要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方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险则是以风险存在为前提,通过对风险规律的研究设计险种、开发业务,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2)风险估价的科学基础相同。风险管理和保险都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等数学原理作为分析的基础和方法,二者都要在准确估测预期损失率的基础上达到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安全保障的经济目的。

(3)保险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被视为一种社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通过保险,企业或个人可以把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以较少的经济支出取得较大损失的经济保障。

(4)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普遍的方法。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保险的经济效益,巩固了保险业的发展。

(5)保险是风险转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手段,当企业或个人遭受风险的危害时,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将所受的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人,以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害。

(6)保险可以使投保人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投保人为了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把不确定的、可能发生的巨额风险损失转换成确定的、小额的保险费支出。因而,保险是最受欢迎、最普遍的风险管理形式。

(7)保险由保险公司对风险进行集中处理。在满足投保人比较多,而且风险事故出现的概率和损失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保险人可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8)保险运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对风险进行预测,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9)风险管理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促进保险不断创新。随着保险理论的发展,保险组织机构和种类的增多,保险营销渠道不断多样化,保险市场日益丰富,各国保险的监管体系也将日趋完善,保险业的发展将日益得到巩固和完善。

(二)保险概述

1.保险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二条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1)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或者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这种风险转移机制不仅体现在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而且表现为通过保险,把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应对风险变为大家共同应对风险,能起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作用。

(2)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险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投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购买保险,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变为确定的小额支出(保费),或者将未来大额的或持续的支出转变成目前固定的或一次性的支出(保费),从而有利于提高投保人的资金效益。

2.保险的要素

(1)可保风险的存在。可保风险是指保险人可以承保的风险,即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的风险。可保风险应具备五个条件:第一,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即风险一旦发生成为现实的风险事故,只有损失的机会,而无获利的可能。第二,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保险经营的基础——大数法则的基本要求,各风险单位遭受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相近,在大量风险事故的基础上,保险人通过大数法则进行保险经营,确定保险费率,满足保险人建立保险基金的需求。第三,风险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对于保险人承保的风险,风险发生导致重大的风险损失才会使投保人产生保险需求。相反,如果损失程度轻微,选择购买保险是不经济的,一般可以通过自留风险来解决问题。第四,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因为保险的目的是以多数人支付的小额保费,赔付少数人遭遇的大额损失。如果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则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所建立起的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抵消损失。第五,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这是指可保风险导致的损失在原因、时间、地点和金额上必须是可以确定的,能够用货币来衡量。保险赔偿都采取货币形式,若风险导致的损失不明确或不能用货币来衡量,保险就无法补偿,也就无法保险。

(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也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人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发生的损失分摊给全部投保人。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风险的大量性。风险的大量性一方面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原理在保险经营中得以运用的条件。第二,风险的同质性。同质风险是指风险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

(3)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行为,因此,制定保险商品的价格,即厘定保险费率,便构成了保险的基本要素。

知识卡片:保险费率厘定的基本原则

保险人在厘定费率时要贯彻权利与义务相等的原则,具体而言,厘定保险费率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公平、合理、稳定灵活及促进防损等原则。

·充分原则。充分原则是指所收取的保险费足以支付保险金的赔付及合理的营业费用、税收和公司的预期利润,充分原则的核心是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一方面保费收入必须与预期的支付相对称;另一方面被保险人所负担的保费应与其所获得的保险权利相一致,保费的多寡应与保险的种类、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等对称,风险性质相同的被保险人应承担相同的保险费率,风险性质不同的被保险人则应承担有差别的保险费率。

·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保险费率应尽可能合理,不可因保险费率过高而使保险人获得超额利润。

·稳定灵活原则。稳定灵活原则是指保险费率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以保证保险公司的信誉;同时,也要随着风险的变化、保险责任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促进防损原则。促进防损原则是指保险费率的厘定有利于促进被保险人加强防灾防损,对防灾工作做得好的被保险人降低其费率;对无损或损失少的被保险人实行优惠费率;而对防灾防损工作做得差的被保险人实行高费率或续保加费。

(4)保险准备金的建立。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八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保险公司提取和结转责任准备金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知识卡片:保险准备金

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

·总准备金。总准备金也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

·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

·再保险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保险责任或备付未来赔款的一项基金。其基金从保费收入或资产中按期提存。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

(5)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这种关系需要有法律关系对其进行保护和约束,即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种法律形式就是保险合同。一旦保险合同订立,就成为双方当事人履行各自权利与义务的依据。

3.保险的特征

(1)互助性。保险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性。它在一定条件下分担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互助关系。这种经济互助关系通过保险人用多数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少数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而得以体现。

(2)法律性。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依法按照合同的形式体现其存在的。保险双方当事人要建立保险关系,其形式是保险合同;保险双方当事人要履行其权利和义务,其依据也是保险合同。没有保险合同,保险关系就无法成立。

(3)经济性。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保障的对象——财产和人身都直接或间接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大经济要素;其实现保障的手段最终都必须采取支付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或给付;其保障的根本目的,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都是发展经济。

(4)商品性。保险体现了一种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商品经济关系直接表现为个别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间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5)科学性。保险是一种科学处理风险的有效措施。现代保险经营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等科学的数理理论为基础。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提存等都是以精密的数理计算为依据的。

知识卡片:精算成为保险业防范风险核心技术

“精算工作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工作,已成为保险业防范风险的核心技术。”中国保监会副主席、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魏迎宁在“保险业风险管理:危机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精算教育2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目前,精算在国内对传统保险业务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形成精算思想、精算理念、精算原则和精算方法、技术;传统观念认为精算工作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基础的,运用数学模型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准备金评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但其实质是风险管理工作,它已成为保险业防范风险的核心技术。

(资料来源:马晨明.精算成为保险业防范风险核心技术[N].金融时报,2008-12-02.)

4.保险的分类

(1)按实施方式分类,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强制保险是由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强制实施的一种保险,而自愿保险是在自愿原则下,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而建立的保险关系。一般而言,前者指的社会保险,后者指的是商业保险。

知识卡片: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商业保险是一种经营行为,保险业经营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目的是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后盾。

·商业保险依照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否建立保险关系完全由投保人自主决定;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或劳动者,其缴纳保险费用、接受保障,都是由国家立法直接规定的。

·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下,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这是由它的社会保障性质决定的。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被保险人有永久获得保障的权利。政府对保险财务负最后的责任,发生亏损由国家财政拨款弥补。

·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并根据其缴纳保费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实现权利义务基本对等;商业保险则主要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保障水平和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商业保险则以投保所缴保费为标准;社会保险看重保障,商业保险看重“偿还”;社会保障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管理制度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专业机构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2)按保险标的分类,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3)按承保方式分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重复保险。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在原保险关系中,保险需求者将其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直接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共同保险又称“共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共同承保同一标的的同一危险、同一保险事故,而且保险金额不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在同一保险时期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三)保险的职能

保险职能是指保险的内在固有功能,它由保险的本质和内容决定。一般认为,保险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分摊损失职能、补偿损失职能)和派生职能(投资职能、防灾防损职能)。

1.分摊损失职能

分摊损失是指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来把集中在某个单位或个人身上的风险损失平均分摊给所有的被保险人。分摊损失的方法建立在灾害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对个别投保人来说,灾害事故发生是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对所有投保人来说,灾害事故发生却是必然的和确定的。被保险人通常愿意以缴付小额、确定的保险费来换取对大额、不确定的损失的补偿。

【例1-1】假定1000个农民联合组成一个火灾保险社,每个农民的住宅价值为30000元,以往的年平均火灾损失总额为1%的财产价值,由此可知住宅价值总额=30000×1000=30000000(元),预计损失总额=3000000×1%=300000(元),每个农民分摊的损失额=300000÷1000=300(元),每百元财产价值分摊的损失额=损失总额÷以每百元财产价值表示的损失风险单位数=300000÷300000=1(元)。也就是说,由1000个农民每人缴付300元来分摊预计的300000元的火灾损失。

2.补偿损失职能

(1)财产保险的补偿功能。保险的机能在于损失的补偿,当特定灾害事故发生时,在保险的有效期和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及保险金额内,按其实际损失金额给予补偿。通过补偿使已经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事故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以减少,在使用价值上得以恢复,从而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保险的这种补偿既包括对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也包括对被保险人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经济责任的经济补偿,还包括对商业信用中违约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

(2)人身保险的给付功能。人身保险是与财产保险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保险。由于人的生命价值很难用货币来计价,所以,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由投保人根据被保险人对人身保险的需要程度和投保人的缴费能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和条件下,与保险人双方协商约定后确定的。因此,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或约定的年龄到达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保险人按照约定进行保险金的给付。

3.投资职能

(1)概念。投资职能是保险的派生职能。保险人为了使保险经营稳定,必须保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这就要求保险人对资金进行运用。保险资金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一方面,由于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时间滞差,为保险人进行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保险事故的发生不都是同时的,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赔偿出去,也就是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数量滞差,也为保险人进行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

(2)投资在保险经营中的重要地位表现。投资是保险经营的主要业务之一;投资是保险公司收益的重要来源;投资是扩大保险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

(3)要求。保险资金的投资应以保证保险的赔偿与给付为前提,同时也要坚持合法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

法条链接:《保险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一)银行存款;(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三)投资不动产;(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4.防灾防损职能

(1)概念。保险是经营风险的专门活动,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它有防灾防损的利益驱动,除了搞好自身的风险管理,它还会帮助、鼓励和督促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把这项工作由企业内部推广到全社会,成为一种社会职能。

(2)原因。首先,保险公司是多种风险类型的风险承担者,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风险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保险公司履行赔偿责任后通过对事故的分析,能够找到预防事故、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和建议。而这些是许多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的经验,更多的企业也不希望通过事故得到经验教训,以此促进事故损失的降低和事故频率的减少。其次,从保险公司经营角度来讲,所服务的客户出险次数越少、损失量越小,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就越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反之,赔付增加,导致公司经营中的核心指标如偿付能力的大幅下滑,对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积极开展防灾防损服务,对于降低企业客户风险事故的损失和程度具有直接的经营意义。另外,能够得到保险公司赔付服务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需要保险公司的关照和联系,这也能密切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为客户深度价值的挖掘奠定基础。

单元小结

风险是指保险标的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构成。风险具有六个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可测定性、发展性和损失性。风险可按产生原因、风险标的、风险性质、社会环境、风险行为进行分类。

风险管理是指社会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一个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方法选择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五个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保险是现代社会风险管理中最普遍、最基础的方法。它具有互助性、法律性、经济性、商品性、科学性五个特点和分摊损失、补偿损失、投资、防灾防损四种职能。

职业知识测试

一、单选题

1.( )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状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A.风险估测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理方法选择 D.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2.( )是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风险的措施。

A.避免 B.预防 C.抑制 D.集合分散

3.( )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A.财产保险 B.人身保险 C.商业保险 D.社会保险

4.( )是指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来把集中在某个单位或个人身上的风险损失平均分摊给所有的被保险人。

A.分摊损失 B.补偿损失 C.投资D.防灾防损

5.( )不是我国保险法允许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形式。

A.银行存款

B.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C.投资不动产

D.炒外汇

二、多选题

1.一般认为,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 )。

A.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 C.损失 D.盈利

2.按照产生的社会环境进行分类,风险可分为( )。

A.静态风险 B.经济风险 C.纯粹风险 D.动态风险

3.财务型风险管理方法具体包括( )。

A.自留 B.避免 C.转移 D.预防

4.保险的特征包括( )。

A.互助性 B.法律性 C.经济性 D.商品性

5.按承保方式分类,保险可分为( )。

A.原保险 B.再保险 C.共同保险 D.重复保险

三、判断题

1.风险事故引发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导致损失。( )

2.经济风险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因相关经济因素变动或决策失误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如企业经营不善、破产、通货膨胀等。( )

3.纯粹风险是指投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其结果只能是损失。( )

4.风险估测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

5.控制型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在风险发生后降低风险事故损失的技术性措施。( )

职业技能训练

案例分析: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降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临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中信泰富董事会可能进行大改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到影响。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10.9港元。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我们也敲了一记警钟。”

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降低项目面临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为对冲澳元升值影响,签订了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美元合约占绝大部分。按上述合约,中信泰富须接取的最高现金额为94.4亿澳元。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1.0226,-0.0035,-0.34%)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另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风险评估不足。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务,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也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

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信息的范围、内容、投资者利益等存在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的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并且投资者质疑中信泰富实际负责公司财务的并非已经辞职的张立宪和周志贤,而是公司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其中“及时”最难做到。他分析说,中信泰富所做炒汇行为和其主业不同,属于非正常交易。既然是从事外汇期货,就要锁定风险,签订合约之初就要发布公告,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在澳元下跌时,公司应该止损,已造成的亏损算也能够算出来。正是由于中信泰富迟迟不公布亏损,才遭到投资者指责。而内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更是常见。他分析说,杭萧钢构曾经将公司将要签订的一份天价订单提前泄密,受到处罚,这是比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将生米煮成了熟饭,才向投资者通报一声”。在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每年处罚的信息披露问题中,一多半都是因为不及时。

标普分析师认为:“中信泰富的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未来发展战略也需要重新检讨;而风险管理没有集中,也是中信集团乃至多数中资企业一直以来的隐患。”

(资料来源:巴曙松.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N].新智囊,2009-03-13.)

讨论:

(1)中信泰富的风险属于何种风险?

(2)该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弊端?

(3)该公司的教训给了其他企业怎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