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电工学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43/654843/b_654843.jpg)
1.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在电路分析中,对于单电源的纯电阻的简单电路来说,总可以通过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将电阻部分用一个等效电阻来替代,再运用欧姆定律去求解。但是,电路中若含有多个电源(电压源、电流源)时,应该如何分析计算呢?例如,在图1-5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1.jpg?sign=1739048613-H8PUoQFiDCuHPAQzQ4jQR3djGgSdzQnv-0-7667877752dca6630f318f842804a2cb)
图1-55 含多电源电路
对于图 1-55的多电源电路,可以采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的方法求解。将电路中的电压源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或将电流源等效变换为电压源,如此变换化简电路后,将电路变换为串、并联形式的简单电路,再求解就方便多了。
图1-56(a)是电压源有载电路,图1-56(b)是电流源有载电路,而负载电阻都设为电阻RL。若图1-56(a)和(b)中的两种电源模型输出至负载电阻 RL上的电压U和电流I分别相同。从负载电阻 RL来看,这两种电源模型产生的供电效果就是相同的,即这两种情况是等效关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2.jpg?sign=1739048613-DIO5RdkQcgVLJddGnAOvH0mXgHFbe0w1-0-340ce93ba37a45cffc7aa20006a6f4c5)
图1-5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有载电路
也就是说,图1-56(a)中的电压源模型向负载电阻RL供电的效果可以由图1-56(b)中的电流源模型向负载电阻RL供电来等效替代,反之亦然。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等效关系呢?关键是要找出这两个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在图1-56(a)中,电压源的端口电压U表示为
U=US-RSI
则输出电流I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3.jpg?sign=1739048613-56EXMOsUXg37sLB3UX7D1T2Lh51yQGyd-0-f5d3e9e7ed304bdfacbc6446304f5de0)
式中RS——电压源的内阻。
而在图1-56(b)中,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输出电流I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01.jpg?sign=1739048613-d00T6t3iX2TiZL6x6ugwZSueJNjc3L7f-0-2c7cde86bafbbf91bff8ab1f4b5170f1)
式中——电流源的内阻。
若图1-56的两个电路分别对同一负载电阻RL供电是等效的,则负载电阻RL上的电流就一定相等,即式(1-75)和式(1-76)的右边对应项也应该相等。因此,得到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03.jpg?sign=1739048613-h0Pj9haoPdWfCVBUVEp5gLGreDH0P8Ed-0-b7ac35ae1365ff76e79116015d932932)
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04.jpg?sign=1739048613-tfEAQq6PWiJOpJcwKhSZezckorlqgc6p-0-3dfb28540c466f2242e839cc1f533958)
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05.jpg?sign=1739048613-S0GLSzsRwzquBeO2qayscxWHcQaQA6Sh-0-ca07ebe0034bc49a3ac9b65b184a7f94)
在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只对外电路等效,而对两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
例如,在图1-56(a)中,当外电路开路时,输出电流I=0,电源内阻RS上因没有电流,所以也就没有功率损耗;但在图1-56(b)中,当外电路负载电阻RL开路时,理想电流源IS电流经过内阻构成回路,此时,内阻
中有电流,其上就有了功率损耗,所以,对两种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又如,在图1-56中,当外电路短路时,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是否也是只对外电路等效,而对两种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呢?请读者自己来分析一下。
(2)在进行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时,要保证变换前后电源方向的一致性,即等效变换时,理想电压源US的正极端应与理想电流源IS流出的电极端相对应。
(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只适合于实际电源模型间进行,如图1-57所示。而理想电压源(RS=0)与理想电流源(RS=∞)之间不能进行等效变换。因为,理想电压源的短路电流ISC为无穷大,而理想电流源为有限数值。另外,理想电流源的开路电压UOC为无穷大,而理想电压源为有限数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08.jpg?sign=1739048613-3sURoPvKY6IGnoe1CFUqCa3fQ0lhqZ3U-0-6ea665ef2a068bc1de61ee50a8b334ab)
图1-57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4)在电路中,若出现一个理想电压源US与某个电阻R串联的有源支路,可以看做是一个电压源模型,因此,可以等效变换为一个电流源模型(即理想电流源IS与这个电阻R并联连接),其中,。同样,若出现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某个电阻R并联连接,可以看做是一个电流源模型,将其等效变换为一个电压源模型(即理想电压源US与这个电阻R串联连接),其中,US=RIS。
(5)在电源等效变换时,与恒压源(理想电压源)并联的部分电路对外电路不起作用,与恒流源(理想电流源)串联的部分电路对外电路也不起作用,所以,在计算外电路时,可以将它们去掉。但想要计算等效变换前的电路中电压、电流或功率时,一定要回到原始电路中去求解。
(6)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只是电路的一种分析方法。而在实际实验中,由于实际电源装置都有额定值的限制,电压源的内阻通常比较小,输出电压基本恒定,切不可输出端直接短路;而电流源的内阻比较大,输出电流基本恒定,切不可输出端直接开路,否则,会发生严重事故。所以,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直流稳压电源(相当于电压源)的两端去测量电源的输出短路电流。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参数关系参见表1-3。
表1-3 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参数关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01.jpg?sign=1739048613-DNutvVfRd3goIomjAFD8WiiOMnu177IM-0-a33ed71d4b2f6f0de2a1d45b4cec732c)
例1-16在图1-58所示电路中,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方法计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02.jpg?sign=1739048613-WjT8gmZzCblomJGHgfZuMjlBPJvRR1xU-0-491604f6dae566e1688454f1035e384e)
图1-58 例1-16图(一)
(1)试计算电流I;(2)试计算电流I1。
解:
(1)计算图1-58中的电流I。
思路:保留待求的7Ω电阻部分电路,将其余部分电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
① 把电路中3Ω与12V有源支路看做是电压源,将其等效变换为电流源,如图1-59(a)所示。
② 把图1-59(a)中两并联的电流源合并,如图1-59(b)所示。
③ 把图 1-59(b)中两个理想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看做是两个电流源模型,分别将它们变换为电压源,如图1-59(c)所示。
④ 最后合并,如图1-59(d)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01.jpg?sign=1739048613-YPUOmxywLRtzQ2wigToitcwrcODToOwP-0-e2be92b8e010c4c0ca7dfc4072d115f7)
图1-59 例1-16图(二)
则解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03.jpg?sign=1739048613-QqxozEFkJNJOv08eKfxa0SIB45gil8A8-0-38d93e5dd33aa70c2d3bafd069b8d6bb)
(2)为了求电流I1,要回到原始电路,如图1-59(a)所示。
对节点a,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0,并约定流入节点电流为正,流出的电流为负,则
2-I1-I=0
所以
I1=2-I=2-1=1A
由于电流I1为正值,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例1-17求图1-60电路中端口电压U。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02.jpg?sign=1739048613-3GdhAc4fxClIDv13ZKNEhvEOXz2ldghS-0-9116f55a0cf205d3313f263dcf752f1d)
图1-60 例1-17图(一)
解:
①由于理想电压源具有恒压特性,理想电流源具有恒流特性。所以对外电路而言,从图1-60中除去与8A理想电流源串联的4Ω电阻,不会影响该支路输出的电流;同理,除去与16V理想电压源并联的2Ω电阻,也不会影响该并联电路两端对外电压,如图1-61(a)所示。
② 把图 1-61(a)中4 Ω与16V 有源支路看做是电压源,将其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注意电源变换时方向的一致性,如图1-61(b)所示。
③ 把图1-61(b)中两并联的电流源合并,如图1-61(c)所示。
④将图 1-61(c)中 12A 理想电流源与并联的4Ω电阻看做电流源,将其等效变换为电压源,注意电源变换时方向的一致性,如图1-61(d)所示。
⑤ 求得端口电压U=24V。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24E3A/3590302204736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03.jpg?sign=1739048613-hwlOGlV4TZYRhjlEECkLN2UaOOzP0k85-0-283c2a67058df7afb623ae89254b0d61)
图1-61 例1-17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