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献学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世界普遍存在分类的现象。《荀子·正名篇》对于事物分类说得透彻:“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同实者莫不同名也。”《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成书于公元前6年,根据当时的国家藏书编制而成。《七略》是刘歆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而成。《别录》是刘向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的汇编,篇幅比较多。《七略》是摘取《别录》内容成书,比较简略,所以叫做“略”。 阮孝绪《七录序》谓:“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次《六艺略》,次《诸子略》,次《诗赋略》,次《兵书略》,次《数术略》,次《方技略》”,故称《七略》。种别名虽为七,实则仅分为六类。辑略为说明其他六略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是六略之总最,诸书之总要,相当于全书的概要。虽列《辑略》于首,却不能算作一类。在文献学领域,文献的分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形成了各种分类理论及分类方法。近人姚名达则认为“分类之应用,始于事物,中于学术,终于图书”王先谦.荀子集解.诸子集成.第三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78。学术之分类盖始于孔子,如《论语》记述其入室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而文献分类法可溯及西汉刘歆之《七略》。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9传统文献学分出了“目录学”之分支,重点研究古典文献的分类,其旨大抵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塗,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陈文和,王永平等校点.南京:凤凰出版集团.凤凰出版社,2008,1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亦云及文献之分类:“今为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一类之中,复以义例相近者相比附,再叙时代,令其门径秩然,缓急易见。凡所著录并是要点雅记,各适其用。”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由此可见目录学在古典文献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文献学领域,文献分类学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了大批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俞君立.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65电子文献既具有一般文献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而其分类与编目既表现出分类列目之技术特性,又会彰显文献分类的功能价值。比如,传统的目录编制多是产生于文献形成之后,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历代正史的所谓“艺文志”即如此,而信息量很大的电子文献只要配上相应的软件程序,一旦产生出来,其各种主题或分类的目录都可以很便利地同步编制出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分类理论,电子文献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并显示出不同的价值与意义。电子文献尤其是其中的网络文献,表现出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增长迅速、变化频繁,形式多样、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等特点,这就更需要予以明确的分类,以便达到荀子所谓“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分类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