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机集团发展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项目的路径选择——基于区位优势理论的实践研究
引言:区位优势理论概述
区位优势理论的思想来源于100多年前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1826年,杜能发表了《孤立国》,在该书中,他认真研究了孤立国的产业布局,不仅充分讨论了农业、林业、牧业的布局,而且考虑了工业的布局。他根据当时德国农业和市场的关系,摸索出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布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理论。关于工业布局,杜能认为不要把所有的工厂都集中在首都中心,大部分应设在原料价格最低的地方。杜能把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业布局看做最高原则。
从现代区位理论来看,杜能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思想现在仍然有积极意义,而且对自他以后的区位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工商业区位理论,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等理论分析,无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学说为出发点。20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他于1909年发表了著名的《工业区位论》,探讨了区位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即工业如何寻求最优区位,从而显示了不同区位的区位优势对工业的吸引力不同。
1977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分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中提出了区位优势理论。所谓区位优势,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存在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区位禀赋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区位条件是由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贸易障碍、政府政策、市场特征、劳动成本、当地生产水平以及原材料可供性等。比如,如果东道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就会诱使外国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公司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
基于区位优势的区域开发实践案例
区域开发也叫区域性开发,区域开发不是房产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房产+地产,而是在一个成熟的城市里划定一个暂时不成熟的地区做综合性开发,将之打造为成熟片区;或者在不成熟的城市里挑选成熟的区域做综合性开发,再造一座新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的区域开发有过很多经典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节从中挑选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做出说明,以供借鉴。
加拿大温哥华Granville岛的区域开发
(1)开发背景。温哥华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港,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太平洋沿岸。1886年建市,成为通往东方的大门,其港口的吞吐量大,城市工业门类多样,工厂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南部。Granville岛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出海口,南为Flasecreek河。该岛的2/3是在1917年人工建造的,作为铁路和水陆运输的转换地和产业加工基地,包括一些盐厂等。这个岛和周围的河岸曾是城市的第二大港区,总面积为200亩。20世纪中叶,岛区开始衰落,主要原因有码头附近水域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大吨位的货船,原有的码头设施已不能适应大量集装箱的装卸等。为了重新振兴这一区域,温哥华市决定对该岛区进行整体开发。
(2)开发概况。温哥华市最初开发的是Flasecreek河南岸区,由政府房屋开发公司负责经营,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商业区,开发模式为高强度地更新,几年之后并未成功,于是政府把注意力转向了Granville岛,由国家港务局负责土地的开发权。事实上,在这之前,已有一些私人开发商在进行零星的开发,并取得了成功。1973年,由加拿大房屋保险公司和房屋开发公司联合组建专业人员进行考古和可行性研究,其中有建筑师Hotson & Bakker,他们在1976年提出了关于该岛未来的报告。1977年,Hotson & Bakker事务所提出了一个总体设计,为以后的运作提供了一个政策框架和指导原则,也为最后的开发成功奠定了基础。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再现基地原有的居住、生产活动模式,塑造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自由场所——城市村庄(UrbanVillage):一方面对一些老建筑进行改建利用并编入一些新的功能,如艺术学院、艺术家工作室、剧场等;另一方面进行大量的室外环境设计,包括完善原有交通网络,创造一种尺度宜人的购物环境。经过10年的开发操作,Granville岛不仅成为了温哥华的购物中心,而且已经成为温哥华的精神中心,也因此带动了Flasecreek河南岸的开发。
(3)Granville岛开发成功的主要因素。温哥华市Granville岛的区域开发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Granville岛本身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在加拿大城市工业用地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用绿地包围整个工厂,并以一定宽度的绿地来分割厂内不同功能的地段,原有的这种用地布局为整体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在Granville岛与其他岛屿之间有畅通的Granville大桥连接,可达性良好。二是各利益相关者对开发价值具有共识,最终实现了共赢。在整体开发Granville岛时,无论是设计师、政府,还是开发商对整个区域的开发价值有一致的观点,即从Granville岛自身特点出发,挖掘潜在的景观价值,为市民和游客创造尽量多的公共场(Publicuse)。此外,政府前期投资比较大,在Granville岛的开发中,联邦政府、省、市分别拿出50%、25%、25%的比例款用来拯救衰落的地产。
浙江宁波大榭岛的区域开发
(1)开发背景。1992年,为响应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促进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荣毅仁先生提议和决定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对大榭岛进行成片开发。同年11月,中国中信集团与宁波市政府签署了成片开发宁波大榭岛的协议。1993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由中国中信集团成片开发大榭岛,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1993年10月,大榭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94年4月,设立了中信大榭开发公司,代表中国中信集团具体负责大榭岛的开发建设工作。
(2)开发概况。宁波大榭开发区从1993年3月起开始建设直到现在。开发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部,距宁波市中心40公里。开发区包括大榭本岛和周围13个小岛,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大榭本岛面积30.84平方公里,离大陆最近处约500米,现有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与大陆相连。按照开发区的规划,将建设各类泊位49座,设计吞吐能力1.3亿吨,拟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区、大型国际集装箱转运基地、大型的液体化工、原油、成品油及其他物资的中转基地。同时利用港口优势,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大型工业,建设高新技术、出口加工业,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外向型工业。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各类泊位25座,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36万吨。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港区和临港能源石化基地的框架已经形成,为发展能源、液体化工和集装箱中转、物流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大榭开发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00余个,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已有英国BP、香港招商局、日本三菱化学、伊藤忠、三菱商事等跨国企业和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烟台万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兴业,形成了能源中转、临港石化、港口物流3大主导产业。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大榭岛现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3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环杭州湾石化产业带核心区块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中转仓储基地。
(3)宁波大榭岛区域开发的成功因素。宁波大榭岛区域开发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榭岛的区位优势,二是政府、企业的双向推动。
1)大榭岛的区位优势。大榭开发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宁波市东部,长江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线的“T”形交汇点,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宁波市东部沿海深水港区。大榭开发区毗邻杭州和上海,离上海海上距离不到100海里。连接宁波与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2008年5月建成通车,大榭进入上海2小时交通辐射圈内。大榭开发区以包括浙江、上海在内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为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东部沿海建立大型中转港口和临港工业基地的最佳选择之一。此外,大榭开发区建港条件也得天独厚,具有发展临港大工业和港口运输业的优良资源禀赋。大榭开发区拥有海岸线2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0.7公里,20~30米的等深线离岸不到100米。大榭岛濒临国际深水航道,水域宽广,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大榭岛四周有舟山群岛和穿山半岛作为天然屏障,风平浪小,不冻不淤,港口作业条件优越,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2)政府、企业的双向推动。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要求人们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在这种背景之下,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改革开放之初,宁波就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北仑港这样优良的航道、港口和深水岸线资源。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北仑17公里的深水岸线基本上都被规划和建设项目占有,宁波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和开发新的深水岸线资源。
在这种时刻,刚好有一件事情促成了宁波大榭岛的区域开发。1992年5月1日,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创始人荣毅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信公司董事长)76岁生日。每年这个日子,亲友总要上门祝贺。这年为了躲生日,荣毅仁决定到宁波走一走。1992年4月下旬,荣毅仁和中信公司的一些高层来到宁波,市领导陪他们参观了北仑港,向荣毅仁介绍了宁波的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了大榭岛的优势和开发大榭的设想。荣毅仁当即表示,中信公司可以考虑帮助开发大榭岛。回到北京后,荣毅仁立即让中信公司的高层领导到大榭实地考察。1992年11月6日,荣毅仁再次来到宁波,与浙江省、宁波市的领导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东风把我们‘吹’来的,今年4月我已经来过一次,没有登大榭岛,这次要上去看一看。”第二天,荣毅仁率中信公司总经理等高层一行60余人,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登上了大榭岛,进行考察,考察结果令荣毅仁非常满意,他认为:第一,大榭岛最大的优势就是岸线长、水深,不冻不淤,常年风平浪静;第二,距离陆地很近,便于架桥;第三,岛周围居住人口不多,海边开阔地都是一些田地,便于开发;第四,大榭岛沙石、木材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天下午5点多,在荣毅仁下榻的华园宾馆一楼大厅,举行了《关于宁波市北仑区大榭岛土地成片开发协议书》签约仪式,协议书规定:宁波市将其管辖的大榭本岛及附近岛屿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中信公司,由浙江省政府与中信公司共同报国务院审批。1993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信公司成片开发大榭岛,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推动之下,大榭开发区由此拉开了序幕。
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路径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追赶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逐渐从单一的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或工业地产时代走向综合性地产时代,区域开发浮出水面,其本质性内涵在于:试图在特定区域内完成高效率的“内生循环系统”构建,作为一个“微型”社会,提供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大多数功能,从生产和生活两大部类的生产上取得相对平衡,再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与大社会发生交换,其交换的效率决定了区域的发达程度,其交换的内容决定了区域的经济特性。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从原来的EPC总承包到特许投资,再到区域开发运营升级转型,给国机集团的工程承包业务带来很大的挑战。在产业升级、业务升级的大趋势下,国机集团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寻找一条最优的发展路径,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1)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优势。国机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与贸易的企业之一,在电力工程、冶金矿山、石化通用、交通运输、轻工纺织、通信工程、环保工程、农业工程、建材工程、物流工程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承包经验,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国机集团已设立了70多家海外机构,营销网络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国机集团具备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等专业开发能力,拥有通过研发能力、装备制造能力、相关配套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等综合而成的产业聚合能力,有条件和能力成为世界领先的、以机电装备为核心的特许投资和区域开发运营商。
从内部能力来看,国机房建业务涉及住宅、医院、文化设施、商业地产等;其中医院建设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中元、中国联合具有较多业绩,主要营业额集中在国内。从资质上看,国机房屋建筑工程优势在于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有房屋建筑行业的总承包、设计资质。此外,国机集团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有一些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计基础,设计院经验包括杭州滨江中心区启动地块、杭州市余杭区发展战略规划、大连长兴岛产业规划、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工贸企业涉及的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较多,有工民建、水工、电力、冶金矿山、石化通用、交通运输、轻工纺织、通信、环保、农业、建材和物流等工程领域,有相当部分工贸企业(如CMEC、中工国际、中机建设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了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打造了高效的管理团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能力。各个工贸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但是都比较分散,同业竞争比较激烈,各自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相互之间非常有必要以集团公司为平台进行市场协同开发与合作,实现资源集成共享、优势互补。
从竞争角度看,区域开发领域尚未呈现垄断态势。国际工程承包商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的霍克蒂夫、瑞典的斯堪斯卡,国内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信集团,国机集团与之相比总体规模偏小。
(2)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劣势。国机集团在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方面除了具有上述优势以外,也存在短板。一方面,以工程承包业务为例,电力工程在全集团一直是主要行业,近5年占整个工程承包业务的比重均在50%以上,目前所占比重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电力工程承包产业链的重点环节缺失,过多依赖商务能力,在设计、装备制造等方面与工程承包环节不匹配,且集团内部同业竞争激烈,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形成合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国机集团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当中,市场布局不平衡,业务(尤其是工程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比较成熟的欧洲和北美洲等市场区域和高端环节涉及不多,业务所在地区的政治风险和收汇风险比较大(如目前的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鉴于在国外进行工业性区域开发的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如果在没有深入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在目前业务开展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区域开发的话,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
基于区位优势的路径选择
(1)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模式选择。目前,在国际上,区域开发运营业务是世界主要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推进以EPC形式为代表的工程承包业务升级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开展这种业务涉及的资源种类多、时间跨度长、不确定性大,非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难以涉足,因此当前探索的多、实践的少。但是这种业务更有利于各种资源的积聚与协同,形成竞争优势,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业务升级、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
区域开发通常包括4种开发模式:① 政府主导开发模式;② 主导企业引导模式,即实力企业获取工业用地开发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自身进驻且占主导地位,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同类企业;③ 工业地产商模式;④ 综合运作模式。在区域开发中有3种赢利方式:以土地溢价增值而获取利润、通过长期持有经营收益或出售产品获利、将成熟物业打包为信托投资基金公开发售筹集资金。常用的赢利模式是以持有物业为基础,赚取租金为目的,进行长期投资,按照工业地产50年使用权,年赢利率在10%~15%。单纯从事房建EPC建设过于低端,不利于国机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而采用“建筑+房地产开发”模式对融资、房地产运作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区块开发投资大、开发周期长,应慎重选择。那么国机集团采取什么模式最切合实际呢?笔者认为,在目前,可以采取通过政府搭台获取工业用地开发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如汽车园区),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同类企业,通过长期持有经营收益或出售项目或产品获利的发展模式。
(2)国机集团进行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优序路径。综上所述,根据国机集团的现有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在发展国际工业性区域开发的路径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开发区域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区域选择方面,以国机集团现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利用“两优”贷款,以所熟悉的相关国家或地区为重点,按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的优序安排路径。
参考文献
[1] 约翰·冯·杜能.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谢钟准,吴衡康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约翰·邓宁. 外国直接投资将提高中国的竞争力[J]. 国际经济合作,2002(10).
[4] 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滕. 交易成本经济学——经典名篇选读[M]. 李自杰,蔡铭,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彼德·J·巴克利,马克·卡森. 跨国公司的未来[M]. 冯亚华,池娟译.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 奥利弗·E·威廉姆森.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 段毅才,王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 http://www.cnnb.com.cn/(中国宁波网).
[8] http://www.sinomach.com.cn/(国机集团网).
作者简介
高晓东 1983年7月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龚志勇 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专业博士,工程师。现任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董事长秘书、战略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