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之路(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构筑优秀导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张锡昌 房芳 吴镇扬 李玉成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0096)

自古以来有“名师出高徒”的名言,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在现代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人类文明的一切因素中,人是决定的因素。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第一资源。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把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起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导师水平的高低,对研究生的质量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师的待遇与社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教师收入比以前有所提高,信息类、IT类优秀毕业生很多都希望到高校工作,这对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师资队伍中优秀的人才留校、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比较难的现象有所改观,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与收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逐年加重。逐年扩招,给高校造成的师资压力更大,这就要求高校加快优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使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提高,对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培养与引进高水平的导师

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高等学校,纷纷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如国家设立“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985工程”创新团队资助计划,江苏省设立“333人才工程培养与建设计划”,各校实施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校内特聘教授”等;都是加快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的有力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把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挑选和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增强教师队伍,利用社会支撑的软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硬件结构,既有利于高校人才资源向深度开发,也是高校人才资源向广度开发,利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比较稳定发展的大好时机,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报效祖国,给高校进一步选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1.增加新鲜血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几年,利用重视人才的大好形势,我学院经过人才小组多层面试、筛选以及海外人才视频面试等方式挑选了35名博士毕业生留校,有力地增强了教师队伍力量,在教师团队中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他们年轻,精力旺盛,具有连续作战必备的身体条件;他们思维敏捷,外语、计算机能力强,能够及时从网络中获得学科及研究课题相关的最新信息。他们来自不同的高等院校,学术思想和风格各有千秋,大部分是从国外和外单位引进的人才,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博士研究生由于硕士期间从师不同,学术风格各异),其中有12名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生,他们与其他学校来的博士聚在一起,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学术观点的交叉,有利于研究思路的开拓,创新思维的激发。他们没有经验的框框,没有思想的束缚,只有求知的欲望,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的加入,会给教师团队带来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

各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就看好苗子,重点培养,把他们看成准教师,更紧密地把导师与研究生“捆绑”在一起,协助导师做科研和教学的具体工作,使导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学习和从事研究。让他们担任分项目的负责人或项目小组长,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增加了领导团体(项目)的责任心;不但提高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研究生跟随导师完成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越多,锻炼也就越大,收益也就越多,留校以后,干科研就有了连续性。

2.引进高水平的杰出人才,提高导师队伍的知名度

在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从国外学成回国的优秀人才被吸引到全国著名高校。从1998年至2006年近8年中,我学院先后引进、培养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其中包括加拿大最年轻的皇家两院院士吴柯,有5名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IEEE Fellow,4名国家千百万人才第一层次人选,4名跨世纪人才和6名新世纪人才,7名是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防总装备部等国家级专家组成员。选入省“333人才”17名;有3个学科学术梯队被教育部评选为“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创新团队。人才队伍的优势比较突出,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有知识原创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群体。他们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国际学术奖9项。在国际IEEE-Trans核心刊物、Physics Letters A、Physical Review B、Neural Computation、Pattern Recognition、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0多篇,有4位青年教授是IEEE-Tran刊物的副主编。

这些杰出人才的引进,扩大了我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争取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有人、有项目的大好形势下,学院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保持高水平,高素质,要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高度责任感;为完成团队的总任务而努力,逐渐养成遇事先集体后个人,形成团队荣我荣、团队辱我辱的集体荣誉感。各学科负责人加强团队组织教育,在学科团队中,分工各有侧重,有的以科研为重、有的以教学为重、有的以管理为重。设立了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学术骨干、特聘教授助手等不同岗位;在教学团队中设立了课程群首席教授、责任教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的岗位;管理团队则按职务分设不同岗位。对不同的岗位都规定了相应的明确的岗位职责、权利及待遇,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考核标准。把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和团队的建设结合起来,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别纳入团队中,设立相应的岗位,与教师岗位一样赋予明确的岗位职责、权利及奖励,与导师一起接受考核,并把考核研究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完成任务和发表论文篇数、水平质量等结合起来。

实现学科负责人管理制,分工组织监管制,把积效考核与本人聘任岗结合起来,在年度考核聘任中,以积效分的高低决定等级,是上浮还是下浮1~2级,每级3000~5000元,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3.发挥老带青,培养人才

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和老教授、科学家们,十分关心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光荣传统。“通信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国家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原主任程时昕教授、老博导毕光国教授,都很关心下一代青年人才成长,使得通信学科涌现了以尤肖虎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尤肖虎教授是我学院自己培养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跨世纪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曾担任国家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发项目总体组组长和国家863 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现任学院院长(原无线电工程系主任)。他主持承担完成的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实验系统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863”十五周年成就展示会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高度评价;受到科技部的表彰,获国家“863”个人“突出贡献奖”。该学科还涌现了赵春明、高西奇、沈连丰、陈明等一批有作为的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人才,2004 年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重大项目FuTURE计划二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移动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科研开发计划,致力于为我国未来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借助国家多项重大、重点项目支持下完成的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的优势,2006年从香港大学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江舟,2008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峙,进一步奠定了该学科在国内移动通信技术处于领先的地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孙忠良院士及章文勋、杨铨让、王蕴仪等老一辈教授、学术带头人,也培养出了以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洪伟教授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学术带头人,洪伟已被国际上8 个权威刊物聘为编委和特约审稿人。该学科引进了加拿大最年青的皇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柯院士,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戒敖生教授和窦文斌教授、徐金平教授等一批优秀的青年博士生导师,还引进了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崔铁军教授,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使学科增添了生力军。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国家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振亚教授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陆佶人教授,他们也十分重视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也涌现出了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方世良教授和杨缘溪、吴乐南、吴镇杨、邹采荣、胡爱群等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以及更年轻的王桥、裴文江、孟桥、衡伟等教授,他们都是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其中王桥教授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回国的杰出人才。

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王志功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是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微电子、光电子专家,在德国学习、研究工作了13年,在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所做博士后出站,被留任为客座研究员和终身研究员期间,完成了5 项德国政府的国家级攻关项目,成功地设计了上百种光纤通信用超高速、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连续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获10 项国际专利。回国以后,他把在国外研究10 多年的经验和设想,写成一篇长达13页的建议报告,分别呈交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专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 份,得到李副总理称赞并批示,把这份报告提到的设想作为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计划的内容。王志功教授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射频和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其设计的芯片最高工作速率可达到83Gb/s,是国内最高速的芯片。十多种芯片已经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多种芯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瞄准科学前沿,攀登科技高峰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5个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始终瞄准国际先进的、最前沿的项目。勇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近5年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其中1项重大、4项重点项目,5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项(其中2项是重中之重),“863”高科技项目13项(其中2项重中之重),国防军工项目10项,科研经费近5年平均到款总数达6850万元。一大批科研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中:①承担的国家“863”“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开发”取得了成功,在国内首次现场实验,实现了宽带多媒体传输,掌握和独创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已获36项国家发明专利,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技术,已批量生产,产值近5 亿元,并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正积极申报国家发明奖。②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取得了盲信号处理理论技术及其检测隐形飞行器的行踪重要研究成果,属国际首例,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③在光电子微电子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和光纤通信系统研究方面,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窄带再生分频式时钟恢复电路”、“有源微相移电路”、“全对称全集成VCO”等获10项国际发明专利。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毫米波光控电路与器件的时域特性及其三维电磁场数值模拟”,项目针对毫米波集成电路三维电磁场数值解困难问题,提出了将不同数值方法相结合的新思想,完成了“毫米波无源电路的数值分析与应用”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基金专家组评估为“特优”成果。⑤为海军装配部研制的“鱼雷脱靶量及×××测量系统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拖曳阵声纳目标识别等海军重大项目的方案论证和研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做了重要贡献。目前学院已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公司4 个进入大学工业园,运转前景非常好,社会经济效益达4.5亿元。

三、树立团队精神,加强队伍建设

(1)注重团队建设。在培养和引进诸多名士之后,不是放任自流,无管束;而是让学院分管人事或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学科负责人一道经常和他们沟通,每年至少开2次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关心他们的具体问题,包括生活、家庭、工作、各种关系、思想工作等,并积极帮他们解决,让他们感到有组织关心的亲切感。经常提醒他们要关心集体,多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而不是单打独斗,要保持学科团队集体荣誉感,由于学术梯队能够团结一致,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做出了许多成绩,我院“无线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射频与超高速集成电路”两个学科梯队被教育部评为创新团队。

(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如有一名特聘教授刚从国外回来,需要给他搭建班子,准备好实验室,配备好助手,装备好设备,但是几个月工作之后,他感到助手不强,人手不够,就及时为他调换人员,为他留下他看中的博士生,还为他增加了实验设备,改善了工作环境,使他感到满意,从而努力工作,争取到国家重大项目。该教授发表了一批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科研取得了很大进展,还培养了多名具有冲击省或国家优秀博士论文潜力的优秀人才。还有刚从国外回来,需要解决子女入学选校或爱人的工作岗位等实际问题,如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效率。为此我们做行政管理工作的同志就要不辞劳苦地为他跑单位,多方寻求帮助解决,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3)加强思想教育,沟通思想,扫除障碍,保持和谐环境。近来有人认为:“一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就没有思想问题,就可以高高在上,不用加强思想教育了。”事实上,他们也有许多思想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沟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加快,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扩招,人才资源配备不足,加上高校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数量不足,素质跟不上形势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样也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使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思想修养上必须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些刚留校作为一名准教师,或作为建设中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员,他们必须接受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才能达到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师长,在学生面前,也必须为人师表,这也促使他们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快走向成熟,为此,我们开展了教书三育人活动,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加强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工作,仍然是教师和管理干部的首要和不可缺少部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打通和说服他们的思想情绪,帮助解决思想矛盾,搞活流动渠道,维护安定团结,保持心情舒畅和蓬勃向上的心境,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学习、工作;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从事研究,从而达到人与事业之间的最佳境界。

(4)健全奖优、汰劣的竞争机制。每年在聘任考核中,对所有在编人员进行效绩考核与评估打分,择优聘任,在评分为优的教师中,可上浮20%的岗贴、或上聘一级(这部分人不超过全员的20%),对没完成规定指标的人员,采取下浮20%岗贴(这部分人数不限);通过教学督导组、学生给教师打分,写评语等环节,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评估,学院领导写评语决定是否高聘或低聘,在奖教金发放时也体现差别。

对连续2年没完成规定绩效分的提出警告,3年没完成绩效分的给以停聘、待聘或转岗。这样做,对那些偷懒的教师有一定的压力,这两年,每年都有个别教师达不到要求,而受到待聘的处理。

对连续2 年评为优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出国进修时给以优先考虑,如我校校友基金“华英基金”每年可派3~4名青年教师出国在国际著名大学进修1~2 年,经过挑选,已有12 名优秀青年教师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进修,学到了国际最前沿研究领域的知识,带回国内创建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或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加快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收到很好的效果。

由于坚持了长期的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队伍政策,目前,我院拥有博士导师42名,硕士导师68名,有4个梯队获得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已尝到了构筑优秀导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甜头。

到2008 年底全院教师学科梯队中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已有98 人,超过55%,有硕士学位的人才达95%,已形成了汇聚一流人才,建高水平学科梯队的优势。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一流,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 篇,提名奖4篇,省优秀博士论文9篇,获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金奖2项。研究生教材被评为全国研究生重点用书1 本,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 项,分别于2003、2005年2次夺得全国“挑战杯”,2005年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冠军“索尼杯”,获国际数模竞赛一、二等奖10项。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人数,向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