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 旅游区规划的基本认识
1.1 旅游区的概念与类型
1.1.1 旅游区的概念
1.旅游区的概念
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旅游区是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它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
2.旅游区的几种重要形式
(1)风景名胜区。国务院1985年6月7日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按其风景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3级,即: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具有一定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以接待本地区游人为主,由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具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有影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由国务院审定公布。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如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武夷山等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主题公园。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国洛杉矶构造了一个理想而愉悦的世界——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1989年9月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由于锦绣中华轰动性的示范效应,主题公园在全国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例如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无锡唐城、广东南海影视城等。
(4)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森林公园分为以下三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森林公园。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批准建立。
1.1.2 旅游区的类型
1.按旅游区的功能划分
(1)观光游览型旅游区。这类旅游区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具有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使游客尽情享受自然的风光美和独特的艺术美,获得高层次的愉悦感。如广西的桂林山水、美国的黄石公园、日本的富士山等。
(2)历史古迹型旅游区。历史古迹是人类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它形象地记录着人类的历史,能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历史古迹种类繁多,包括早期人类遗址(如北京猿人遗址)、庙坛(如北京天坛)、皇陵(如北京十三陵)、古都城(如云南丽江古城、意大利庞贝古城)、寺观佛塔(如浙江杭州灵隐寺、云南大理三塔、埃及金字塔)、古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留园)、地方特色建筑(如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名人遗迹、碑竭、雕像、礼乐、乐器、陶俑、古玩等。
(3)康体疗养型旅游区。康体疗养型旅游区指依托宜人气候环境,能提供康体疗养活动的地貌、水文、生物等地理环境,有优美自然环境或有特殊康体疗养效用的地域,例如温泉疗养(如重庆南北温泉、陕西骊山温泉)、避暑疗养(如河北承德、江西庐山)、避寒疗养(如海南三亚、广西北海、云南西双版纳)等旅游区。
(4)娱乐型旅游区。娱乐型旅游区指以人造景观为背景建设现代娱乐休闲设施,供旅游者开展观赏、娱乐和休闲等旅游活动项目的景区,如大型的休闲中心、动物园及闻名世界的迪斯尼乐园等。
(5)科考探险型旅游区。科考探险型旅游区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构成,并且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域,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金华水下溶洞、湖北神农架等。
(6)体育型旅游区。体育型旅游区包括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健身和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包括以山地为主要场所开展的登山、探险、滑雪等运动项目,如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度假区;以水体为基地的游泳、泛舟、潜水等运动项目,如广东的上下川岛、云南的阳宗海、海南三亚的亚龙湾;以及各种狩猎场、垂钓场等。
除以上几种外,还有宗教型、民族风情型、文学艺术型等类型的旅游区。
2.按旅游资源的形态结构划分
旅游区资源的形态结构指旅游资源的展布和排列特征,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协调关系。
(1)点状展布型旅游区。即旅游资源的展布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资源密度大,分异度和丰度不太高,如北京香山公园。
(2)线状展布型旅游区。即旅游资源的展布呈线状或条带状,其规模大小不一。很多的沟谷、河流型风景区属于此类,如长江三峡、桂林漓江等。
(3)网状展布型旅游区。即旅游资源呈片状展布,也称为面状展布型,面积较大,区内景点比较丰富,是点、线结合的产物,如武陵源旅游区。
3.按旅游资源的属性划分
(1)自然型旅游区。自然型旅游区包括山地型(黄山、泰山)、水景型(西湖、漓江)、洞穴型(贵州织金洞)等旅游区。
(2)人文型旅游区。人文型旅游区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宗教、园林等。
(3)自然—人文复合型旅游区。这类旅游区比较普遍,如峨眉山、武当山等,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宗教圣地。
4.按旅游区的质量等级划分
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5A)、AAAA(4A)、AAA(3A)、AA(2A)、A(1A)。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按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的评价得分,并结合《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的得分综合进行。经评定合格的各质量等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向社会统一公告。
截至2009年3月,我国有67家试点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派的评定小组现场验收,达到AAAAA级景区质量等级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