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即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建设方案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和现状,按专业进行论述;投资估算可以根据工程规模、设备价格及有关取费标准进行计算;经济评价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部分)进行。

经济评价涉及的内容多,且专业性很强,本节结合2006年7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件《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介绍经济评价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国家电信行业主管部门为适应通信建设工程发展,将陆续颁发新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在进行经济评价时要及时采用新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1.3.1 概述

1.经济评价的作用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经济方面的依据。

(1)建设项目前期研究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项目备选方案的工艺技术、运行条件、环境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工作。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研究诸多内容中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2)项目活动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要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相融,符合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要求,因此,经济评价一般都要对项目与行业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3)在完成项目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可接受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论证,做出全面、正确的经济评价结论,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项目前期研究阶段要做技术的、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生态影响的分析与论证,每一类分析都可能影响投资决策。经济评价只是项目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指望由其解决所有问题。同理,对于经济评价,决策者也不能只通过一种指标就能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或经济上是否可行,而应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和多个目标的选择,并把这些影响和目标相互协调起来,才能实现项目系统优化,进行最终决策。

通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是在通信网络规划、业务需求预测和项目工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案比较,坚持经济评价的原则,为通信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经济评价的两个层次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也称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也称经济分析)两个层次。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对于财务评价结论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都可行的建设项目,可予以通过;反之则应予以否定。对于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不可行的项目,一般应予以否定;对于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可行,但财务评价结论不可行,应重新考虑方案,必要时可提出经济优惠措施的建议,使项目具有财务生存能力。

3.经济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及侧重点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见表1.1。

(1)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目标和行业特点都会影响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参数的选择。具体项目选择什么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参数不能一概而沦,不要求所有项目采用各种方法和内容统统做一遍。项目投资者、设计和评估人员应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独立地做出选择。

(2)对于一般项目,财务分析结果将对其决策、实施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分析必不可少。由于这类项目产出品的市场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当财务分析的结果能够满足决策需要时,可以不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表1.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内容选择参考表

注:1.表中☆代表要做;Δ代表根据项目的特点,有要求时做,无要求时可以不做。具体使用的指标见相关分析条文。

2.企业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可根据规定要求进行,一般按经营性项目选用,非经营项目可参照政府投资项目选取评价内容。

(3)对于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等具有较明显外部效果的项目(一般为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需要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并以能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影子价格来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通过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益的结论。

(4)对于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除进行财务分析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外,还应专门进行项目对区域经济或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4.经济评价的内容深度要求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应系统分析、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来推荐最佳方案,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项目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评价可适当简化。

(1)项目前期研究各个阶段是对项目的内部、外部条件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逐步细化过程,一般分为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阶段。由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研究目的、内容深度和要求等不相同,因此,经济评价的内容深度和侧重点也随着项目决策不同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

(2)规划和机会研究是将项目意向变成简要的项目建议的过程,研究人员对项目赖以存在的客观(内外部)条件的认识还不深刻,或者说不确定性比较大,在此阶段,可以用一些综合性的信息资料,计算简便的指标进行分析。

(3)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评价,重点是围绕项目立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论证项目的经济条件及经济状况。这个阶段采用的基础数据可适当粗略,采用的评价指标可根据资料和认识的深度适度简化。

(4)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应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国家电信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内容要求,对建设项目的财务可接受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论证。

5.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通过“有无对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1)“有无对比”原则。“有无对比”是指“有项目”相对于“无项目”的对比分析。“无项目”状态是指不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时,在计算期内,与项目有关的资产、费用与收益的预计发展情况;“有项目”状态是指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后,在计算期内,资产、费用与收益的预计情况。“有无对比”求出项目的增量效益,排除了项目实施以前各种条件的影响,突出项目活动的效果。“有项目”与“无项目”两种情况下,效益和费用的计算范围、计算期应保持一致,以便具有可比性。

(2)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将效益与费用限定在同一个范围内,才有可能进行比较,计算的净效益才是项目投入的真实回报。

(3)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投资人关心的是效益指标,但是,对于可能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考虑得不全面,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估计不足,结果往往有可能使得项目失败。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看到效益,也要关注风险,权衡得失利弊后再行决策。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经济评价的本质就是要对拟建项目在整个计算期的经济活动,通过效益与费用的计算,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一般来说,项目经济评价要求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但对一些不能量化的经济因素,不能直接进行数量分析,对此要求进行定性分析,并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5)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动态分析是指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分析。静态分析是指不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分析。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是折现,所以分析评价要以折现(动态)指标为主。非折现(静态)指标与一般的财务和经济指标内涵基本相同,比较直观,但是只能作为辅助指标。

6.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是指经济评价中为进行动态分析所设定的期限,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建设期是指项目资金正式投入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可按合理工期或预计的建设进度确定;运营期分为投产期和达产期两个阶段。投产期是指项目投入生产,但生产能力尚未完全达到设计能力时的过渡阶段。达产期是指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后的时间。运营期一般应按项目主要设备的经济寿命期确定。

项目计算期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包括行业特点、主要装置(或设备)的经济寿命等。行业有规定时,应从其规定。

7.价格体系

财务分析应采用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1)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是影响方案比选和经济评价结果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之一。项目评价都是对未来活动的估计,投入和产出都在未来一段时间发生,所以要采用预测价格对费用效益进行估算。

(2)财务分析应采用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由于供需量的变化、价格政策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等可能引起商品间比价的改变,产生相对价格变化;另一类是由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引起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产生绝对价格变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物的价格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要准确预测货物在项目计算期中的价格是很困难的。在不影响评价结论的前提下,可采取简化办法:

① 对建设期的投入物,由于需要预测的年限较短,可既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又考虑价格总水平变动;又由于建设期投入物品种繁多,分别预测难度大,还可能增加不确定性,因此,在实践中一般以涨价预备费(价差预备费)的形式综合计算。

② 对运营期的投入物和产出物价格,由于运营期比较长,在前期研究阶段对将来的物价上涨水平较难预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因此一般只预测到经营期初价格。运营期各年采用统一的不变价格。

(4)考虑到项目可能有多种投入或产出,在不影响评价结论的前提下,只需对在生产成本中影响特别大的货物和主要产出物的价格进行预测。一般情况下,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和销售策略确定主要产出物价格。在对未来市场价格信息有充分且可靠判断的情况下,本着客观、谨慎的原则,也可以采用相对变动的价格,甚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采用的财务基准收益率也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5)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采用以影子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影子价格体系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1.3.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财务效益与费用

项目的财务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所获得的营业收入。对于适用增值税的经营性项目,除营业收入外,其可得到的增值税返还也应作为补贴收入计入财务效益;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效益应包括可能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

项目所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投资、成本费用和税金等。

财务效益与费用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其估算的准确性与可靠程度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结论。

(1)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应注意遵守现行财务、会计及税收制度的规定。

(2)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应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正确识别和估算“有项目”和“无项目”状态的财务效益与费用。须注意只有“有无对比”的差额部分才是项目建设所增加的效益和费用。采用有无对比的方法,是为了识别那些真正应该算做项目效益的部分,即增量效益,排除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效益;同时也要找出与增量效益相对应的增量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项目投资的净效益。

(3)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范围应体现效益和费用对应一致的原则。

(4)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应反映行业特点,符合依据明确、价格合理、方法适宜和表格清晰的要求。

项目的财务效益与项目目标有直接的关系,项目目标不同,财务效益包含的内容也不同。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项目,项目目标是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实现盈利的,其财务效益主要是指所获取的营业收入。对于某些国家鼓励发展的经营性项目,可以获得增值税的优惠。按照有关会计及税收制度,先征后返的增值税应记为补贴收入,作为财务效益进行核算。

2.财务效益和费用的估算步骤

为与财务分析一般先进行融资前分析的做法相协调,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中,通常可首先估算营业收入或建设投资,然后估算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当需要继续进行融资后分析时,可在初步融资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期利息估算,最后完成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3.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的主要内容

财务效益和费用的估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总投资形成的资产、总成本费用、税费、维持运营投资和非经营性项目的费用等内容。

营业收入是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是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的主体,也是利润表的主要科目。营业收入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数据,其估算的准确性极大地影响着项目财务效益的估计。

某些项目还应按有关规定估算企业可能得到的补贴收入,包括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财政扶持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等。补贴收入同营业收入一样,应列入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和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建设投资估算应在给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估算项目建设所需的费用。建设投资由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组成。按照费用归集形式,建设投资可按概算法或形成资产法分类。根据项目前期研究各阶段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行业特点和相关规定,可选用相应的投资估算方法。对于土地使用权的特殊处理如下:按照有关规定,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建造自用项目时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因此,为了与以后的折旧和摊销计算相协调,在建设投资估算表中通常可将土地使用权直接列入固定资产其他费用中。

经营成本是项目经济评价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为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现金流出,其构成和估算可采用下列表达式: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式中,其他费用是指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扣除了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后的其余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不包括运营中需要的临时营运资金。流动资金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存货、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流动负债的构成要素一般只考虑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建设期利息是指筹措债务资金时,在建设期内发生并按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即资本化利息。在建设投资分年计划的基础上可设定初步融资方案,对采用债务融资的项目应估算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包括银行借款和其他债务资金的利息,以及其他融资费用。其他融资费用是指某些债务融资中发生的手续费、承诺费、管理费、信贷保险费等融资费用,一般情况下应将其单独计算并计入建设期利息;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初期阶段,也可做粗略估算并计入建设投资;对于不涉及国外贷款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可做粗略估算并计入建设投资。

总投资形成的资产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建设投资分为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和其他资产原值。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可用于计算折旧费,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原值可用于计算摊销费。建设期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等于经营成本与折旧费、摊销费和财务费用之和。总成本费用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和其他费用等,通常把运营期发生的全部利息也作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和计件工资等。有些成本费用属于半固定、半可变成本,必要时可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项目评价中可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简化处理。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关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有些行业还包括土地增值税。税种和税率的选择,应根据相关税法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如有减免税优惠,应说明依据及减免方式并按相关规定估算。

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投资的内容可能不同,在发生维持运营投资时,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参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计算。同时,也应反映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参与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对于非经营性项目,无论是否有营业收入,都需要估算费用。在费用估算的要求和具体方法上可参照上述说明,并编制费用估算的相关报表。对于没有营业收入的项目,费用估算更显重要,可以用于计算单位功能费用指标,进行方案比选;还可以用来进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

进行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需要编制下列财务分析辅助报表:建设投资估算表、建设期利息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和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对于采用生产要素法编制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应编制下列基础报表: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对于采用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编制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应根据国家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应要求,另行编制配套的基础报表。

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表应反映行业和项目特点,表中科目可适当进行调整。以上报表按不含增值税价格设定,若采用含增值税价格,应调整相关科目。

1.3.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在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应分析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来源渠道及筹措方式,并在明确项目融资主体的基础上,设定初步融资方案。通过对初步融资方案的资金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分析,结合融资后财务分析,比选、确定融资方案,为财务分析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融资主体和资金来源,重点研究如何确定项目的融资主体及项目资本金(即项目权益资金,下同)、项目债务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二是融资方案,从资金来源的可靠性、资金结构、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等各个侧面对初步融资方案进行分析,结合融资后财务分析,比选、确定拟建项目的融资方案。

设定融资方案,应先确定项目融资主体。确定融资主体应考虑项目投资的规模和行业特点,项目与既有法人资产、经营活动的联系,既有法人财务状况,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等因素。

按照融资主体不同,融资方式分为既有法人融资和新设法人融资两种。既有法人融资方式: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来源于既有法人内部融资、新增资本金和新增债务资金。新设法人融资方式: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来源于项目公司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和项目公司承担的债务资金。

项目资本金(即项目权益资金,下同)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应根据项目融资主体的特点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既有法人融资项目的新增资本金可通过原有股东增资扩股、吸收新股东投资、发行股票、政府投资等渠道和方式筹措;新设法人融资项目的资本金可通过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政府投资等渠道和方式筹措。

项目债务资金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银团贷款、企业债券、国际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和方式筹措。

融资方案与投资估算、财务分析密切相关。一方面,融资方案必须满足投资估算确定的投资额及其使用计划对投资数额、时间和币种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同方案的融资后财务分析结论,也是比选、确定融资方案的依据,而融资方案确定的项目资本金和项目债务资金的数额及相关融资条件,又为进行资本金盈利能力分析、项目偿债能力分析、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财务分析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数据。

1.3.4 财务分析

1.概述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的价值及对投资者的贡献,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及银行审贷提供依据。

项目类型的不同会影响财务分析内容的选择。对于经营性项目,应按上述内容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主要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项目决策可分为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两个层次。投资决策重在考察项目净现金流的价值是否大于其投资成本,融资决策重在考察资金筹措方案能否满足要求。严格地分,投资决策在先,融资决策在后。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财务分析可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

财务分析一般宜先进行融资前分析,融资前分析是指在考虑融资方案前就可以开始进行的财务分析,即不考虑债务融资条件下进行的财务分析。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初步设定融资方案,再进行融资后分析,融资后分析是指以设定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进行的财务分析。

融资前分析只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以项目投资折现现金流量分析为主,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指标,也可计算投资回收期指标(静态)。在项目的初期研究阶段,也可只进行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主要是针对项目资本金折现现金流量和投资各方折现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既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又包括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内容。

融资前分析应以动态分析(折现现金流量分析)为主,静态分析(非折现现金流量分析)为辅。融资前动态分析应以营业收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的估算为基础,考察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折现,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指标。融资前分析排除了融资方案变化的影响,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的角度,考察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融资前分析计算的相关指标,应作为初步投资决策与融资方案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融资前分析可选择计算所得税前指标和(或)所得税后指标。融资前分析也可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Pt)指标,用以反映收回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融资后分析应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项目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项目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融资后分析用于比选融资方案,帮助投资者做出融资决策。

融资后的盈利能力分析应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

(1)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包括下列两个层次。

①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应在拟定的融资方案下,从项目资本金出资者整体的角度,确定其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编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折现,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考察项目资本金可获得的收益水平。

② 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应从投资各方实际收入和支出的角度,确定其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分别编制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计算投资各方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考察投资各方可能获得的收益水平。当投资各方不按股本比例进行分配或有其他不对等的收益时,可选择进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

(2)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采取折现方式处理数据,依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计算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和总投资收益率(ROI)指标。

静态盈利能力分析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做。

2.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财务分析的目的、要求等选用。

(1)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能使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即FIRR作为折现率使下列表达式成立:

式中,CI为现金流入量;CO为现金流出量;(CI-CO)t为第t期的净现金流量;n为项目计算期。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都依据上式计算,但所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不同。

当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判别基准ic(通常称为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可有不同的判别基准。

(2)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FNPV)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ic为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

一般情况下,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只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可根据需要选择计算所得税前净现值或所得税后净现值。

按照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3)项目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资回收期(Pt)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项目投资回收期宜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项目投产开始年计算,应予以特别注明。项目投资回收期可采用下列表达式计算:

项目投资回收期可借助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的时点,即为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T为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时的年数。

投资回收期短,表明项目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

(4)总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ROI)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EBIT为项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为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5)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表示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NP为项目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EC为项目资本金。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3.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应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ICR)、偿债备付率(DSCR)和资产负债率(LOAR)等指标,分析判断财务主体的偿债能力。

(1)利息备付率

利息备付率(ICR)是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PI为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利息备付率高,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

利息备付率应当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

(2)偿债备付率

偿债备付率(DSCR)是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应按下式列表达计算:

式中,EBITAD为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TAX为企业所得税;PD为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融资租赁费用可视同借款偿还。运营期内的短期借款本息也应纳入计算。

如果项目在运行期内有维持运营的投资,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应扣除维持运营的投资。

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偿债备付率高,表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高。

偿债备付率应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LOAR)是指各期末负债总额(TL)与资产总额(TA)的比率,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式中,TL为期末负债总额;TA为期末资产总额。

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经营安全、稳健,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也表明企业和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对该指标的分析,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具体条件判定。项目财务分析中,在长期债务还清后,可不再计算资产负债率。

4.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应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项目计算期内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财务可持续性应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还应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

通过以下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可具体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1)拥有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是财务可持续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运营初期。一个项目具有较大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说明项目方案比较合理,实现自身资金平衡的可能性大,不会过分依赖短期融资来维持运营;反之,一个项目不能产生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或经营净现金流量为负值,说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会遇到财务上的困难,项目方案缺乏合理性,实现自身资金平衡的可能性小,有可能要靠短期融资来维持运营;或者是非经营项目本身无能力实现自身资金平衡,提示要靠政府补贴。

(2)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是财务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运营期间,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但不能容许任一年份的累计盈余资金出现负值。一旦出现负值时应适时进行短期融资,该短期融资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同时短期融资的利息也应纳入成本费用和其后的计算。较大的或较频繁的短期融资,有可能导致以后的累计盈余资金无法实现正值,致使项目难以持续运营。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是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的基本报表,其编制基础是财务分析辅助报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5.非经营性项目的财务分析

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1)对没有营业收入的项目,不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考察项目财务生存能力。此类项目通常需要政府长期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应合理估算项目运营期各年所需的政府补贴数额,并分析政府补贴的可能性与支付能力。对有债务资金的项目,还应结合借款偿还要求进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2)对有营业收入的项目,财务分析应根据收入抵补支出的程度,区别对待。收入补偿费用的顺序应为:补偿人工、材料等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还借款利息、计提折旧和偿还借款本金。有营业收入的非经营性项目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 营业收入在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还借款利息、计提折旧和偿还借款本金后尚有盈余,表明项目在财务上有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其财务分析方法与一般项目基本相同。

② 对一定时期内收入不足以补偿全部成本费用,但通过在运行期内逐步提高价格(收费)水平,可实现其设定的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偿还借款利息、计提折旧、偿还借款本金的目标,并预期在中、长期产生盈余的项目,可只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由于项目运营前期需要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补贴,以维持运营,因此应估算各年所需的政府补贴数额,并分析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提供财政补贴的能力。

6.财务分析报表

财务分析报表包括下列各类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1)现金流量表应正确反映计算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具体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用于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等财务分析指标;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用于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用于计算投资各方内部收益率。

(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利润总额等情况,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分配,用于计算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

(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各年的投资、融资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用于计算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4)资产负债表,用于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年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计算资产负债率。

(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情况,用于计算偿债备付率和利息备付率指标。

按以上内容完成财务分析后,还应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并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做出项目财务分析的结论。

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步骤及与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财务分析图

1.3.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主要理由如下。

(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项目评价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分析、技术方案分析、财务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组织机构分析和社会评价都不能代替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功能和作用。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方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部门干预投资活动的重要手段。

(3)在新的投资体制下,国家对项目的审批和核准重点放在项目的外部效果、公共性方面,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强调从资源配置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外部效果,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及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判断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是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目的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应将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识别整个社会为项目付出的代价,以及项目为提高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2)分析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与财务现金流量存在的差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建议。

(3)对于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来论证项目的经济价值,为制定财务方案提供依据。

(4)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及获得的收益,通过对受损者及受益者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为社会评价提供依据。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范围

对于财务价格扭曲,不能真实反映项目产出的经济价值,财务成本不能包含项目对资源的全部消耗,财务效益不能包含项目产出的全部经济效果的项目,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下列类型项目应做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具有垄断特征的项目,如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项目。

(2)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项目,即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被共同消费,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未花钱购买公共产品的人不能被排除在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一人消费一种公共产品并不以牺牲其他人的消费为代价)。

(3)外部效果显著的项目。外部效果是指一个个体或厂商的行为对另一个个体或厂商产生了影响,而该影响的行为主体又没有负相应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产生外部效果的行为主体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因此常常不考虑外部效果结果承受者的损益情况。这样,这类行为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常常会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地使用资源,造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及市场失灵。

(4)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对于涉及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外部效果等综合特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5)受过度行政干预的项目。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如果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效率,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项目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识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

(2)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员及群体的费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正确识别正面和负面外部效果,防止误算、漏算或重复计算。(4)合理确定效益和费用的空间范围与时间跨度。

(5)正确识别和调整转移支付,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3.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采用影子价格计算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投入物或产出物使用的计算价格称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应是能够真实反映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的计算价格。

影子价格的测算在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考虑到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经济体系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过程,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完全融合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等具体情况,将投入物和产出物区分为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并采用不同的思路确定其影子价格。

(1)对于具有市场价格的投入和产出,影子价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可外贸货物的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应根据口岸价格,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出口产出的影子价格(出厂价)=离岸价(FOB)×影子汇率-出口费用

进口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

② 对于非外贸货物,其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应根据下列要求计算:

● 如果项目处于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应采用市场价格作为计算项目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的依据。

● 如果项目的投入或产出的规模很大,项目的实施将足以影响其市场价格,导致“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不一致,在项目评价中,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测算影子价格的依据。

③ 影子价格中流转税(如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宜根据产品在整个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分别计入或不计入影子价格。

(2)如果项目的产出效果不具有市场价格,应遵循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或)接受补偿意愿的原则,按下列方法测算其影子价格:

① 采用“显示偏好”的方法,通过其他相关市场价格信号,间接估算产出效果的影子价格。

② 利用“陈述偏好”的意愿调查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的意愿,推断出项目影响效果的影子价格。

(3)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① 项目因使用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项目实施所付出的代价。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等于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因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新增资源消耗之和。

②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项目占用的土地无论是否支付费用,均应计算其影子价格。项目所占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他生产性用地,其影子价格应按照其未来对社会可提供的消费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因改变土地用途而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进行计算;项目所占用的住宅、休闲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市场完善的,应根据市场交易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无市场交易价格或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应根据支付意愿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

③ 项目投入的自然资源,无论在财务上是否付费,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都必须测算其经济费用。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的机会成本计算;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再生费用计算。

4.环境外部效果的定量计算

环境及生态影响的外部效果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必须加以考虑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外部效果,应尽可能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效益和费用(损失)进行量化和货币化,将其列入经济现金流。

环境及生态影响的效益和费用,应根据项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具体特点、评价的深度要求及资料占有情况,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外部效果进行识别、量化和货币化。

5.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

(1)经济净现值

经济净现值(ENPV)是指项目按照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B为经济效益流量;C为经济费用流量;(B-Ct为第t期的经济净效益流量;is为社会折现率;n为项目计算期。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2)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应按下式计算:

如果经济内部收益率等于或者大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3)经济效益费用比

经济效益费用比(RBC)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效益流量的现值与费用流量的现值之比,可计算如下:

式中,Bt为第t期的经济效益;Ct为第t期的经济费用。

如果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在完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之后,应进一步分析与对比经济费用效益与财务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并根据需要对财务分析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受益或受损群体,分析项目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经济上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及财务生存能力的政策建议。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编制下列分析报表及辅助报表: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投资费用估算调整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估算调整表,项目直接效益估算调整表,项目间接费用估算表,项目间接效益估算表。

1.3.6 费用效果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是指通过比较项目预期的效果与所支付的费用,来判断项目的费用有效性或经济合理性。效果难于或不能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评价中应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法,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

广义的费用效果分析泛指通过比较所达到的效果与所付出的耗费,用以分析判断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广义费用效果分析并不刻意强调采用何种计量方式。狭义的费用效果分析专指耗费采用货币计量、效果采用非货币计量的分析方法。而效果和耗费均用货币计量的称为费用效益分析。项目评价中一般采用狭义的概念。

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在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的前提下,重点是制定实现项目目标的途径和方案,并根据以尽可能少的费用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提供优先选定方案或进行方案优先次序排队,以供决策。正常情况下,进入方案比选阶段,不再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质疑,不可能得出无可行方案的结论。费用效果分析只能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不能像费用效益分析那样保证所选方案的效果大于费用,因此,更加强调充分挖掘方案的重要性。

费用效益分析和费用效果分析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和使用领域。

费用效益分析的优点是简洁、明了,结果透明,易于被人们接受。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最为统一和认可的参照物,在不同产出物(效果)的叠加计算中,各种产出物的价格往往是市场认可的公平权重。总收入、净现金流量等是效果的货币化表达。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必须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在项目经济分析中,当项目效果或其中的主要部分易于货币化时,也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费用效果分析回避了效果定价的难题,直接用非货币化的效果指标与费用进行比较,方法相对简单,最适用于效果难于货币化的领域。在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当涉及代内公平(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等)和代际公平(当代人福利和未来人福利)等问题时,对效益的价值判断将十分复杂和困难。环境的价值、生态的价值、生命和健康的价值、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义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等,往往很难定价,而且不同的测算方法可能有数十倍的差距。勉强定价,往往会引起争议,降低评价的可信度。另外,在可行性研究的不同技术经济环节,如场址选择、工艺比较、设备选型、总图设计、环境保护、安全措施等,无论是进行财务分析,还是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都很难直接与项目最终的货币效益直接挂钩测算。这些情况下,都适宜采用费用效果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既可以应用于财务现金流量,也可以用于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对于前者,主要用于项目各个环节的方案比选,项目总体方案的初步筛选;对于后者,除了可以用于上述方案比选、筛选外,对于项目主体效益难于货币化的,则取代费用效益分析,并作为经济分析的最终结论。

1.3.7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为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与经济风险分析,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经济风险分析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的程度,其分析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1)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基本变量都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假设,因而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对拟建项目具有较大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基本变量的增减变化引起项目财务或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找出最敏感的因素及其临界点,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使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较为稳妥的基础上。

(2)风险是指未来发生不利事件的概率或可能性。投资建设项目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项目实施后偏离预期财务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可能性。经济风险分析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经济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或优化项目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项目风险的作用。

(3)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人们对未来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可获信息的有限性及未来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结果可能偏离预期目标,这就形成了投资建设项目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从而使项目可能得到高于或低于预期的效益,甚至遭受一定的损失,导致投资建设项目“有风险”。通过不确定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项目效益的敏感因素,确定敏感程度,但不知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借助于风险分析可以得知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的程度。不确定性分析找出的敏感因素又可以作为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估计的依据。

1.盈亏平衡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盈亏平衡点(Break-Even-Point,BEP)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盈亏平衡点是项目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即在这一点上,销售(营业、服务)收入等于总成本费用,正好盈亏平衡,用以考察项目对产出品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产出品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2)盈亏平衡点通过正常年份的产量或销售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等数据计算。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包装费和计件工资等。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工资(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为简化计算,财务费用一般也将其作为固定成本。正常年份应选择还款期间的第一个达产年和还款后的年份分别计算,以便分别给出最高和最低的盈亏平衡点区间范围。

(3)盈亏平衡分析分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项目评价中仅进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有以下四个假定条件:

① 产量等于销售量,即当年生产的产品(服务,下同)当年销售出去。

② 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总成本费用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③ 产量变化,产品售价不变,从而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④ 按单一产品计算,当生产多种产品时,应换算为单一产品,不同产品的生产负荷率的变化应保持一致。

(4)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盈亏平衡点的表达形式有多种,项目评价中最常用的是以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一般采用公式计算,也可利用盈亏平衡图求取。

① 公式计算法

当采用含增值税价格时,式中分母还应扣除增值税。

② 图解法

盈亏平衡点采用图解法求得,可参见图1.3。

图1.3中销售收入线(如果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都是按含税价格计算的,还应减去增值税)与总

成本费用线的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这一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BEP产量,也可换算为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图1.3 盈亏平衡分析图(生产能力利用率)

2.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增减变化,对财务或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并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找出敏感因素,估计项目效益对它们的敏感程度,粗略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敏感性分析是投资建设项目评价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技术。

(2)敏感性分析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的数值来进行分析,估算单个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效益产生的影响;多因素分析则是同时改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进行分析,估算多因素同时发生变化的影响。为了找出关键的敏感性因素,通常多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3)敏感性分析方法。

① 根据项目特点,结合经验判断选择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且重要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经验表明,主要对产出物价格、建设投资、主要投入物价格或可变成本、生产负荷、建设工期及汇率等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② 敏感性分析一般是选择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为±5%、±10%、±15%、±20%等;对于不便用百分数表示的因素,例如建设工期,可采用延长一段时间表示,如延长一年。

③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敏感性分析可选定其中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内部收益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选择净现值或投资回收期评价指标,必要时可同时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④ 敏感度系数系指项目评价指标变化的百分率与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之比。敏感度系数高,表示项目效益对该不确定因素敏感程度高。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AF为评价指标A对于不确定因素F的敏感系数;ΔF/F为不确定因素F的变化率;ΔA/A为不确定因素F发生ΔF变化率时,评价指标A的相应变化率。

SAF>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同方向变化;SAF<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反方向变化。|SAF|较大者敏感度系数高。

⑤ 临界点(转换值,SwitchValue)是指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使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的临界数值,可采用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基本方案的变化率或其对应的具体数值表示。当该不确定因素为费用科目时,即为其增加的百分率;当该不确定因素为效益科目时,则为降低的百分率。临界点也可用该百分率对应的具体数值表示。当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超过了临界点所表示的不确定因素的极限变化时,项目将由可行变为不可行。

临界点的高低与计算临界点的指标的初始值有关。若选取基准收益率为计算临界点的指标,对于同一个项目,随着设定基准收益率的提高,临界点就会变低(即临界点表示的不确定因素的极限变化变小);而在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下,临界点越低,说明该因素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越大,项目对该因素就越敏感。

从根本上说,临界点计算是使用试插法。当然,也可用计算机软件的函数或图解法求得。由于项目评价指标的变化与不确定因素变化之间不是直线关系,当通过敏感性分析图求得临界点的近似值时,有时有一定误差。

⑥ 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项目决策分析中的应用。将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总,编制敏感性分析表,见表1.2;编制敏感度系数与临界点分析表,见表1.3;绘制敏感性分析图,见图1.4;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文字说明,将不确定因素变化后计算的经济评价指标与基本方案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敏感度系数及临界点的计算结果,按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敏感的因素,分析敏感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当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很高时,应进一步通过风险分析,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

表1.2 敏感性分析表

表1.3 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分析表

图1.4 敏感性分析图

3.风险分析

(1)经济风险

影响项目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风险因素来源于法律法规及政策、市场供需、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可靠性、工程方案、融资方案、组织管理、环境与社会、外部配套条件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影响项目效益的风险因素可归纳为下列内容:

① 项目收益风险:产出品的数量(服务量)与预测(财务与经济)价格。

② 建设风险:建筑安装工程量、设备选型与数量、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费、人工、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及取费标准等。

③ 融资风险:资金来源、供应量与供应时间等。

④ 建设工期风险:工期延长。

⑤ 运营成本费用风险:投入的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量与预测价格、劳动力工资、各种管理费取费标准等。

⑥ 政策风险:税率、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应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项目全面考察并综合分析,找出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分类,确定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按其重要性进行排队,或赋予权重。敏感性分析是初步识别风险因素的重要手段。

(3)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应采用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的统计方法,确定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计算项目评价指标相应的概率分布或累计概率、期望值、标准差。

(4)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应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依据项目风险判别标准,找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项目风险大小的评价标准应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来确定,一般采用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或累计概率、期望值、标准差作为判别标准,也可采用综合风险等级作为判别标准。具体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以评价指标作为判别标准。

● 财务(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值越大,风险越小;标准差越小,风险越小。

● 财务(经济)净现值大于等于零的累计概率值越大,风险越小;标准差越小,风险越小。

② 以综合风险等级作为判别标准。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建立综合风险等级的矩阵,将综合风险分为K级、M级、T级、R级、I级。

(5)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研究规避、控制与防范风险的措施,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具体应关注下列方面:

① 风险应对的原则: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并贯穿于项目评价的全过程。

② 决策阶段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强调多方案比选;对潜在风险因素提出必要研究与试验课题;对投资估算与财务(经济)分析,应留有充分的余地;对建设或生产经营期的潜在风险可建议采取回避、转移、分担和自担措施。

③ 结合综合风险因素等级的分析结果,应提出下列应对方案。

K级:风险很强,出现这类风险就要放弃项目。

M级:风险强,修正拟议中的方案,通过改变设计或采取补偿措施等。

T级:风险较强,设定某些指标的临界值,指标一旦达到临界值,就要变更设计或对负面影响采取补偿措施。

R级:风险适度(较小),适当采取措施后不影响项目。

I级:风险弱,可忽略。

(6)风险分析方法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概率树、CIM模型及蒙特卡罗模拟等分析方法,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根据项目特点及评价要求,风险分析可区别下列情况进行:

① 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分析可直接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概率树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法,确定各变量(如收益、投资、工期、产量等)的变化区间及概率分布,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期望值及标准差,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②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专题风险分析时,风险分析应按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的步骤进行。

③ 在定量分析有困难时,可对风险采用定性的分析。

1.3.8 方案经济比选

1.方案经济比选的目的与用途

方案经济比选是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是方案比选和择优的过程,在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过程中,对涉及的各决策要素和研究方面,都应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多方案分析论证,比选优化,如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和设备选择、原材料供应、运输方式、厂(场)址选择、资金筹措等方面,根据比较的结果,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决策。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宜对互斥方案和可转化为互斥型方案的方案进行比选。

备选方案应满足下列条件:

(1)备选方案的整体功能应达到目标要求。

(2)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率应达到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3)备选方案包含的范围和时间应一致,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应一致。

2.方案比选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方案经济比选可采用下列效益比选法、费用比选法和最低价格法。

(1)在项目无资金约束的条件下,一般采用效益比选法。效益比选方法包括净现值比较法、净年值比较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比较法。

① 净现值比较法,比较备选方案的财务净现值或经济净现值,以净现值大的方案为优。比较净现值时应采用相同的折现率。

② 净年值比较法,比较备选方案的净年值,以净年值大的方案为优。比较净年值时应采用相同的折现率。

③ 差额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法,使用备选方案差额现金流,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ICO)为投资大的方案的财务净现金流量;(CICO)为投资小的方案的财务净现金流量;ΔFIRR为差额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计算差额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ΔFIRR),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对比,当差额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时,以投资大的方案为优,反之,以投资小的方案为优。在进行多方案比较时,应先按投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再依次就相邻方案两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2)方案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可采用费用比选方法。费用比选方法包括费用现值比较法和费用年值比较法。

① 费用现值比较法,计算备选方案的总费用现值并进行对比,以费用现值较低的方案为优。

② 费用年值比较法,计算备选方案的费用年值并进行对比,以费用年值较低的方案为优。

(3)最低价格(服务收费标准)比较法,在相同产品方案比选中,以净现值为零推算备选方案的产品最低价格(Pmin),应以最低产品价格较低的方案为优。

在多方案比较中,应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对方案比选的影响,判断其对比较结果的影响程度,必要时,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或风险分析,以保证比选结果的有效性。在比选时应遵循效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不确定性因素下的方案比选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 折现率调整法。调高折现率使备选方案净现值变为零,折现率变动幅度小的方案风险大,折现率变动幅度大的方案风险小。

② 标准差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概率分析,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期望值和标准差,在期望值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比较其标准差,标准差较高者,风险相对较大。

③ 累计概率法。计算备选方案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累计概率,估计方案承受风险的程度,方案的净现值大于等于零的累计概率值越接近于1,说明方案的风险越小;反之,方案的风险大。

1.3.9 改扩建项目与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1.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改扩建项目是指既有企业利用原有资产与资源,投资形成新的生产(服务)设施,扩大或完善原有生产(服务)系统的活动,包括改建、扩建、迁建和停产复建等,目的在于增加产品供给、开发新型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资源消耗、节省运行费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治理生产环境等。

改扩建项目具有下列特点:项目是既有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项目的活动与企业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区别的;项目的融资主体是既有企业,项目的还款主体是既有企业;项目一般要利用既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与资源,且不发生资产与资源的产权转移;建设期内既有企业生产(运营)与项目建设一般同时进行。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应正确识别与估算“无项目”、“有项目”、“现状”、“新增”、“增量”等五种状态下的资产、资源、效益与费用。“无项目”与“有项目”的口径与范围应当保持一致,避免费用与效益误算、漏算或重复计算。对于难于计量的费用和效益,可做定性描述。

改扩建项目应明确界定项目效益和费用范围。在财务分析中,效益和费用的范围指项目活动的直接影响范围。局部改扩建项目范围只包括既有企业的一部分,整体改扩建项目范围包含整个既有企业。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效益和费用范围是指项目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范围。在保证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小项目的范围。

改扩建项目财务分析采用一般建设项目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指标。由于项目与既有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可进行下列两个层次的分析:

(1)项目层次:盈利能力分析,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利用“有项目”与“无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计算增量效益与增量费用,用于分析项目的增量盈利能力,并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清偿能力分析,分析“有项目”的偿债能力,若“有项目”还款资金不足,应分析“有项目”还款资金的缺口,即既有企业应为项目额外提供的还款资金数额;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分析“有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符合简化条件时,项目层次分析可直接用“增量”数据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2)企业层次:分析既有企业以往的财务状况与今后可能的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生产与经营情况、资产负债结构、发展战略、资源利用优化的必要性、企业的信用等。特别关注企业为项目的融资能力、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或同项目有关的资金机会成本。有条件时要分析既有企业包括项目债务在内的还款能力。

改扩建项目应分析项目对既有企业的贡献。通过计算项目实施后既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的“新增”数据及相关增长率,估算项目投资活动对既有企业财务状况改善的贡献。

改扩建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采用一般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原理,其分析指标为增量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关键是应正确识别“有项目”、“无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

进行改扩建项目的既有企业条件各异,应根据项目目的、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财务分析的结果、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果,结合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以及项目对企业的贡献等,统筹兼顾,进行多指标投融资决策。

符合下列特定条件之一的改扩建项目,可按一般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简化处理。

① 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与既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对独立。

② 以增加产出为目的的项目,增量产出占既有企业产出比例较小。

③ 利用既有企业的资产与资源量与新增量相比较小。

④ 效益和费用的增量流量较容易确定。

⑤ 其他特定情况。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所用的表格可参照财务分析表格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表格,所用指标也与一般建设项目相同。一般情况下,财务(经济)效益与费用宜分别单列“有项目”与“无项目”的流入与流出表格。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应处理好计算期的可比性、原有资产利用、停产减产损失和沉没成本等问题。

2.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并购项目是指既有企业通过投资兼并或收购目标企业,获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的项目。并购的目的在于扩大既有企业规模,提高既有企业效率,减少竞争对手,取得管理、经营、财务协同效益,增强既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维持或改进目标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

并购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分析目标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格局与前景;分析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资产与债务结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并预测发展前景;分析既有企业管理能力与水平、财务状况、品牌商誉、市场份额、融资能力、企业现状等;测算并购成本;测算改组改造所需投资;预测并购收益和经营费用;构造并购后的现金流量表,依据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判断并购的可行性;并购风险分析。

并购项目一般只做财务分析,分析财务效益、资产经营效益和发展速度等。对于影响行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重大并购项目,还应做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判断并购产生的失业、垄断等后果的社会承受能力。

并购成本包括产权交易价格、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包括对目标企业改造、改组、人员安置与遣散费用等)、咨询费、律师费、佣金等。

产权交易价格以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企业价值可分为基础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三个层次。产权交易价格估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收益现值法。从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角度,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假定前提下,将目标企业未来预测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目标企业的收益净现值,作为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

收益现值法中所采用的折现率应为目标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账面价值调整法。从资产成本的角度,用重置成本法和资产变现法调整账面价值,用调整后的目标企业资产净值估算企业基础价值。

账面价值调整法在组织资本创造价值较大时失效,不适用于高科技企业和服务类企业。

(3)市场比较法。比较目标企业与类似的可比上市公司或已交易的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将财务比率的比值乘以目标企业的当期收益(或净资产),计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

并购效益包括企业自身的效益及并购带来的企业整体协同效益。并购给企业自身带来的效益包括资本经营效益、市场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并购带来的企业整体协同效益包括财务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效应。有条件时可用有无对比法估算协同效应。

并购风险分析包括融资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分析、政策风险分析和市场风险分析等;重点应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并充分考虑并购项目的不可预见成本。

1.3.10 电信行业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交通、电信、农业、教育、卫生、水利、林业、市政、房地产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同时,可根据行业特点,在评价方法、费用效益识别和估算方面另行规定。本节仅列举电信行业的项目特点、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以及主要的效益和费用。

电信项目包括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传输网等项目。电信项目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电信项目具有普遍服务性、全程全网、外部效果显著等特点。

(2)全局性的电信项目一般应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涉及局部的电信项目可只进行财务分析。

(3)电信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改善通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网络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生产成本等。

(4)电信项目的财务效益为出售电信产品和提供电信服务的收入,以及降低电信成本的效益。

(5)电信项目费用包括网络建设费用、网络运行维护费用,以及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