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巧得很,将这部书稿交给电子工业社的编辑后没多久,我就应大连方面的邀请,和几位科幻作家一起参观那里的圣亚极地海洋公园。这座主题公园以拥有大量极地动物而著称。于是我看到了许多只生存于冰天雪地里的动物——海象、海豹、海狗、北极狐,还有来自南极的企鹅。
北极熊在下面这部小说里出场过好几次,然而直到这天,我才第一次看到活的北极熊。它被关在相当于我们卧室大小的特制玻璃间里熟睡着。开始我还以为那是个标本,因为它那半吨重的躯体和狭窄的空间太不相配了,相当于我们人类被锁在衣柜里。直到它晃动身体,我才知道这是只活的!
看到它醒了,工作人员就通过天花板上的洞给他喂食。北极熊之凶猛,我们熟悉的狮子老虎远远不能比。可惜这头万兽之王只能蜷缩在特制的柜子里,因为要给它保持一个低温的生存环境。不过相对来说,它比待在北极的同胞们还是幸运多了。后者虽然有自由,但要承受可能多达几个月的饥饿。
《西北航线》描写了一场自然灾难,不过这仅仅是对北极的动物而言,尚未有危害人类的可能。正如小说中介绍的那样,很大程度上它还是人类的幸事。尤其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几万吨的货轮列队正在遥远的北极航线上行驶着,给我们送来日益匮乏的资源。欧洲人最早设想出这条航线的存在,没想到它真的开通后,却主要是给东亚国家,特别是给中国运送油和矿。
翻开更长远的历史画卷,极冰融解对人类更是特大福音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全球气候转暖的副产品。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混了几十万年,直到一万年前,文明水平才突然加速发展,最终成就今天这般规模,其实不过是因为出现了一个“间冰期”。气温上升,冰盖面积缩小,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
总之,对于我们那些穿兽皮、住洞穴的祖先而言,大地母亲终于释放出足够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一举进入新石器、青铜、黑铁时代。不可逆转地成为地球霸主。
倒退一百年,人类的科技文明又开始蓬勃发展,那时没人关注动物们的命运。倒退五十年,一些先驱者开始将目光从人类自身转移开去,投向更广阔的生态圈。今天,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遇到不少在校生,开口就和我说应该关爱生态环境,保护动物,学会过低碳生活。这当然都是好事,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办起来有多难。《西北航线》只是摆出了其中一个难题而已。
小说结尾处,矢志捍卫动物权益的生态主义者被迫面对饥肠辘辘的北极熊,这是我开的一个善意玩笑。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浪漫过,你进我退,你死我活,上百万年来一直如此。那种融洽、和谐、平衡的“天人关系”只是某些待在城市里的人的幻想。大家上学时一定读过祥林嫂的故事吧,她生活在中国最富裕的江浙农村,儿子却在村子附近被狼叨走。那种残酷的生存环境距离今天,才只过去了一百年!
以杨真为主人公,我已经写了九个故事,这是最完整、最顺畅的一部。从她接受任务、千里追踪,殊死搏斗到脱险而归,创作时感觉思路上很少有障碍,一气呵成。这个系列很不好写,因为杨真的对手既非杀人狂魔,也非恶棍暴君,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只是他们的思想趋于极端,不合于人类主流。
身为执法人员,杨真必须阻止他们的行为。身为中国人,更要在一万公里之外捍卫国家利益。然而杨真不是一台机器,她善解人意,情商极高,特别能理解那些极端思想。这让主人公经常陷入内心冲突之中。写这种纠结的小说比写单纯的“好人打坏人”困难得多,好在我感觉这一部完成得还不错。
写《西北航线》的时候,我也正在学习编剧技巧,不知不觉用写剧本的方法写小说。故事的篇幅近似于一部电影,很多情节是按电影的要求写的,突出其中的画面感。像“废船破冰”“穿越零度冰水”“搏斗在冰川融水里”“直升机撞白熊”之类的情节,更像是“观看”而非“阅读”的材料。但这毕竟是一部小说,所以看这样的段落时,需要你有更好的想象力,才能在脑子里将囚禁于文字中的画面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