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妈妈,我想听童话故事!——用故事 寓言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七岁的孩子正处于童年阶段,所以,故事对他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或者神话传说,只要故事内容符合他的心理需求,他都会兴致勃勃地听下去。我们何不借助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呢?
从依依上幼儿园开始,妈妈都会在临睡前给她讲一个故事。等依依快上小学了,妈妈就一边用手指着字,一边给依依读故事,让她对文字有初步的印象。依依上一年级之后,妈妈也每天给她讲故事,不过,是依依指着字,妈妈来讲,依依指到哪里,妈妈就讲到哪里。渐渐地,依依认识了一些字。
一天,依依说:“妈妈,您给我读故事吧!”
妈妈“应邀”给依依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完之后,依依还让妈妈再讲一个。妈妈说:“哎呀,如果依依会认字,就可以自己读故事了。”
“是啊!妈妈教我认字。”依依说道。
于是,妈妈就开始以故事为“教材”教依依识字。就这样,在故事的吸引下,依依很快就学会了很多字,并能够自己阅读完整的故事了。
依依的妈妈很有办法,通过常年给孩子讲故事来奠定孩子的识字基础。同时,孩子也因为对故事的喜爱,识字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而有的父母为了教孩子认字,就让孩子学习识字卡片,但孩子面对枯燥的文字,怎么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然而,这些单一的文字一旦放进故事里,孩子对文字的感兴趣程度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老老实实”地给孩子讲故事
一年级正是孩子识字、认词、学句子的阶段,而故事就是由字、词、句子组成的,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一定可以通过讲故事为孩子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给女儿讲故事时,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是‘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地给她读……对于白纸一样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或‘不通俗’的,于她来说都一样。‘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孩子听来,并没觉得哪个更难理解。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就这样,我一直以‘读’的方式给女儿讲故事,并注意声情并茂。随着她慢慢长大,我发现以‘读’代替‘讲’丝毫不影响她的理解,还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她说话时,总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看来,依照故事书中的文字,“老老实实”地给孩子“读”故事,对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大有益处的。那我们就抽出时间,多给孩子读他感兴趣的故事吧!
☆和孩子进行互动
我们在给孩子读故事或讲故事的时候,应该和孩子多一些互动,比如,读完一个故事,我们可以针对故事里的内容问孩子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相关人物等问题,如“这个故事中,有几只小动物啊?”“小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和学习兴趣。
☆把抽象的数字融入到故事里
某日,爸爸给蓉蓉讲:“猴子进山掰玉米,掰了5根。回来的路上,他碰到了小兔妹妹,于是就送给小兔2根,那么,猴子带回了几根玉米啊?”爸爸一边讲着,一边还扮演起了猴子,让女儿当起了小兔妹妹。
当爸爸把2根玉米放在蓉蓉手里时,蓉蓉一下子明白了,说:“3根。”
其实,这是蓉蓉在学校里学习的数学加减法。但是,课堂上蓉蓉没有弄懂减法的意思,回家后,爸爸就用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帮她理解。
数字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是比较抽象的,但如果我们把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里,或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多给孩子提出关于数字的问题,孩子便会因对故事的兴趣而喜欢上数学。
故事常常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喜爱,把枯燥而抽象的知识与故事结合起来,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不但不会厌烦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