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所接受。据统计,智慧城市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试点和实验,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在国内,随着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及配套信息化规划的陆续启动实施,国内大中城市也纷纷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积极提出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加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这也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和提升城市品质及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从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看,城市光网普及、移动互联网井喷、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并逐渐成熟开始投入商用,对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促使各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发展主题,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还将在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市政管理、社会民生七个方面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变革。
2008年6月,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成立了物联网研究团队,对物联网相关技术和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智慧城市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等方面,都有了长期的积累,并多次参与重大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时,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M2M(机器通信)、物联网通信标准模块、视频监控技术和物联网相关标准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提出了多项专利和标准。2009年11月,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依托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成立了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主要成员都是正在从事物联网、行业信息化、信息服务等的专业人员,开始了对智慧城市的系统性研究。我们从现代城市的智慧主题、智慧型的服务政府、智慧的绿色城市、城市功能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信息泛在基础、推进智慧城市的策略与行动等方面入手,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2010年8月开始,我们启动了《智慧城市之路》一书的创作,在编委会的指导下,作者分工协作,历经1年终于完成此书。本书的整体框架体系,主要由王志宏负责,全书共分成6篇、14章,对智慧城市做了全面阐述。在写作方式上,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图文并茂;并采用了新型的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与例证,引用了大量数据,增加了著作的科学性。各篇的写作分工和内容如下:
序曲部分由宋金峰、夏艳编写。通过“不褪色的爱”、“体贴购物旅”、“云中漫步”、“假期温馨游”、“美食看得见”、“保镖家中守”7个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让读者能更准确地感受到“智慧”时代的便利、高效和人性化,更清晰地了解智慧城市的本质。这是一种新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第一篇由张云霞、来勐编撰。从城市的发展足迹、城市的困境出发,提出了智慧城市才是面向未来的解决之道的观点;从全新的视角将城市分成三个版本,对城市分类提出了独到的观点。现代城市如生态城市、数字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型城市等都是现代智慧城市的前身;并指出智慧城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与进化。通过对城市病的深入分析,点明智慧城市是城市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结合现有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以及自身实践的经验,给出了智慧城市的定义,第一次描绘了智慧城市的全景图,使读者对智慧城市有一个系统、全面、直观的认识。同时对智慧城市核心领域、三大动力、四个特征、四个目标及十二个应用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从经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给城市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由成建波完成。从全球化的视角,展现了智慧城市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通过阐述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城市样本城市选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案例、建设重点和经验。第一次建构了一个在全球视野下的智慧城市比较分析框架,给每一位希望了解或正在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工具。
第三篇由熊静、丁宏、陈荆花、沈利锷完成。该篇提出每个城市有不同的组成“基因”,城市的智慧发展应随着“基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掌握“基因”特性,我们就能找到叩开城市智慧之门的钥匙。本篇从分析国内30个代表城市的统计数据入手,建立了“2-PETMS”模型,对30个城市进行了图形化刻画和分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建立“智慧城市”的不同诉求,在智慧城市的建立步骤和路径、评价体系、城市实践案例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为有针对性地制订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策略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由诸谨文完成。阐述了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基础,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石,“信息”是智慧的核心,并创新地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泛在信息架构(四平面模型)。在本篇中,明确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全盘推翻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而在原有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使原有城市物理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智慧城市的发展要依赖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也将推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篇主要介绍智慧城市领域的解决方案,由赵勇、路绪海完成。此篇结合了中国电信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生活、智慧产业三方面的经验与积累,介绍了城市的公共服务、生活、产业三大领域十二大类主题应用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政务、安全、环境、市政、交通、健康、文教、社区、家庭、金融、能源、商业服务等,以实现智慧城市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总体目标。系统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是城市走向智慧的桥梁。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电信领导和专家以及业内专家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由于智慧城市在业内尚未有准确的定义,本书内容难免有不尽人意和无力企及之处,恳请读者进行批评指正。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