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年鉴(201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况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關於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况與2012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第一部分

2011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内經濟運行的新情况新變化,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綫,按照十一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强和改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國民經濟繼續朝着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計劃執行情况總體是好的,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效益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國内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超過預期目標1.2個百分點。經濟增速較上年出現了適度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調控方向,仍處在較快區間。第一、二、三産業分别增長4.5%、10.6%和8.9%,超過預期目標0.2個、2.4個和0.4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18.86萬億元,增長10.7%。加强煤電油氣運供需銜接,居民生活、重點時段、重要領域的需求得到較好保障。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財政赤字比預算减少500億元。

圖1 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

消費、投資穩定增長,内需動力明顯增强。擴大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得到認真落實并不斷完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超過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民間投資的增速和比重繼續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11022億元,增長23.6%,超過預期目標5.6個百分點,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分别增長20.1%、27.5%、28.7%和30.4%;民間投資(不含農户)增長34.3%,所佔比重提高4.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分别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的貢獻率爲51.6%,提高10.1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爲54.2%,提高1.4個百分點。

(二)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

市場供應保持穩定。大力發展農業特别是糧食生産,支持蔬菜生産基地建設,落實生猪生産扶持政策;啓動實施棉花、油菜籽、大豆、玉米臨時收儲,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適時組織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食糖、猪肉等緊缺商品進口和投放,累計投放國家儲備糧3986萬噸、食糖127萬噸。

貨幣條件明顯改善。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47萬億元,比上年少增3901億元;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3.6%,低於預期目標2.4個百分點。

流通成本得到控制。取消、降低和减免了一批涉農涉企收費。對農副産品生産用水、用電實行了價格優惠政策,對蔬菜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税。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和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工作有序推進。農貿市場攤位和超市進場的收費行爲得到進一步規範。

市場監管繼續加强。嚴厲查處少數商貿企業的價格違法行爲,深入開展反價格欺詐、打擊惡意囤積、查處散布虚假漲價信息等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工作。全年共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4.51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0.91億元。

價格漲幅逐步收窄。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由7月的6.5%逐月回落到12月的4.1%,全年上漲5.4%,没有實現預期目標。重點城市房價漲幅回落,1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有9個,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擴大到52個。

圖2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月度變化情况

漲價影響得到緩解。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全面建立,價格調節基金制度依法設立并不斷完善,各地全年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近百億元。

(三)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主要農産品全面增産。夏糧、早稻、秋糧季季豐收,分别比上年增産2.5%、4.5%和5.1%;全年糧食産量達到57121萬噸,增長4.5%,實現連續8年增産,總産、單産都創歷史新高。油料産量3279萬噸,增長1.5%;糖料産量12520萬噸,增長4.3%;棉花産量660萬噸,增長10.7%;肉類總産量7957萬噸,增長0.4%;水産品産量5600萬噸,增長4.2%。

圖3 糧食連續8年增産情况

强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國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29342億元,增長21.2%;中央預算内投資用於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比重超過50%。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全面推進,江河治理、骨干水源、大型灌區建設與節水改造等重點工程的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得到加强。全年補充耕地31.33萬公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00多萬公頃。對農業生産的補貼力度加大,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5.4元和14元。

農村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解决了6398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75%。新建和改造農村電網綫路34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9萬公里,啓動了331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新增沼氣用户280 萬户、小水電代燃料用户11萬户。改造農村危房265萬户,比上年增加145 萬户。支持建設了糧食收儲倉容430萬噸、農産品批發市場115個、農産品冷鏈物流項目186個。農村流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連鎖經營網絡建設向縱深發展。

(四)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

自主創新能力增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創新2020 工程開始實施。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54 家、國家工程實驗室28家,認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23 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8 家,中央和地方聯合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173 家。天宫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北斗衛星導航係統投入試運行服務,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産突破900 公斤。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資金,新增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基金41 只。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成爲新的國際標準。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製造裝備、生物制藥和育種、國家基因庫等重大工程實現階段性突破,21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5 個雲計算示範城市啓動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5%,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2.6個百分點。

圖4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情况

産業轉型升級加快,基礎保障能力提升。新的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録頒布實施。中央預算内投資安排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150億元,支持了4000多個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明顯提高。淘汰落后産能工作積極開展,淘汰落后的水泥産能1.5億噸、煉鐵産能3122萬噸、焦炭産能1925萬噸、煤礦産能2463萬噸,關閉小火電機組超過700萬千瓦,均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建鐵路投産里程2167公里,京滬高鐵投入運營;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14萬公里,改擴建國省道完成2萬公里;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新增運輸機場5個。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發展,新增非化石能源電力裝機超過3400萬千瓦,佔全部新增裝機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原煤産量35.2億噸,增長8.7%;原油産量2.04億噸,增長0.3%;發電量47001億千瓦小時,增長11.7%。

服務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水平繼續提高。頒布實施了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運用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了服務業集聚區和生産性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加强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培育,推動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信息、咨詢、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開局良好。西部大開發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實施。新開工22項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2079億元。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舉措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得到鞏固和擴大,産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中央財政用於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達到135億元,比上年增加60億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全面實施,“三基地、一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工作有序展開。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穩步開展。出臺了成渝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河北沿海等區域規劃和雲南橋頭堡、中原經濟區等區域性政策文件,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浙江舟山等試驗功能區建設順利推進。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頒布實施,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了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勝利完成,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超過震前。玉樹、舟曲、盈江災后恢復重建進展順利。

(五)節能减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强

節能工作積極推進。全年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01%,雖然没有完成計劃目標,但工作力度繼續加大,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十二五”節能减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頒布實施。支持重點節能項目924個,建成后可形成2200多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推廣高效節能空調1600 多萬臺、電機500多萬千瓦、節能燈1.6 億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在37個城市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政策進一步落實。支持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415個,建成后可形成年節水9.2億噸、廢物循環利用量7240 萬噸的能力。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産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餐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展順利,再製造産業化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强。長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京津風沙源治理、 山嚴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防護林體係建設等重點工程繼續推進,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擴大,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鞏固,退牧還草政策進一步完善,開展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植樹造林610多萬公頃。塔里木河、石羊河近期治理任務基本完成,太湖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100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11萬噸。5000多萬千瓦新增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安裝脱硫設施。8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已關閉或停産。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2%,超額完成計劃目標0.7個和0.5個百分點;氨氮排放量下降1.52%,完成計劃目標;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5.73%,没有完成計劃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2立方米,下降8.9%,完成計劃目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66.74%,没有完成計劃目標;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别達到82.6%和78%,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圖5 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情况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務實推進。“十二五”控制温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頒布實施,在七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德班會議等國際談判,加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人才培訓。

(六)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大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就業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21萬人,超過預期目標32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實現了預期目標。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7.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分别達到553萬人和180萬人。外出農民工15863萬人,增長3.4%。

居民收入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别達到21810元和6977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和11.4%,農民收入是1985年以來實際增速最快的一年。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049元,比上年增長21.2%。頒布了新1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啓動實施,易地搬遷農村貧困人口90萬人,超額完成計劃目標3萬人。

圖6 城鎮新增就業情况

圖7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况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147個縣(市、區)開展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34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達60%以上。連續第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將312萬名企業“老工傷”人員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别達2.89億人、4.73億人、1.43億人、1.77億人和1.39億人,國家新農保試點地區參保人數達3.26億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農村5300多萬人、城市2200多萬人。

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落實并完善優惠政策,運用多種融資渠道,支持廉租住房建設,國有工礦、林區林場、墾區和中央下放煤礦棚户區改造,以及農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其中中央安排財政性資金1713億元,是上年的2.2倍。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做到了應保盡保。截至年末,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32萬套;新開工1043萬套(户),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七)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公用經費年生均基準定額又提高了100元,中西部地區小學年生均達到500元、初中700元。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啓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600萬農村在校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1.5%,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普通高等學校招生681.5萬人,研究生56萬人,均完成計劃目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進一步健全,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基層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啓動,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病床數達到3.51張,比上年增長7.3%。中央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行了全面部署,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成效顯著,文化産業加快發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新聞出版東風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産地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國家話劇院劇場工程竣工。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事業繁榮發展。全國重點景區和旅游綫路的配套設施進一步改善,旅游産業規模持續擴大,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27.8億人次,增長12.7%。人口自然增長率4.79‰,完成計劃目標。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步伐加快,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0.1張,比上年增長11.7%。全民健身計劃深入推進,體育事業加快發展。殘疾人康複和托養工程啓動實施。

(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邁出新步伐。25個省份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正式啓動,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三網融合試點擴大到各直轄市和各省(區)的省會城市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城市。制定出臺了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煤炭電力價格綜合調控方案和試行居民階梯電價指導意見出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在部分地區試點,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以及水價改革有序推進。全民基本醫保體係初步形成,基本藥物制度在城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修訂后的資源税暫行條例頒布施行,個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出臺實施。逐步建立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實施差别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符合現代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到全國。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取得實質性進展,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改革正式啓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開放型經濟水平繼續提升。進出口貿易趨向平衡。外貿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 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5億美元,增長24.9%;貿易順差1551億美元,比上年减少264億美元。利用外資結構繼續優化。全年非金融領域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60 億美元,增長9.7%,其中服務業使用外資增長20.5%。借用國外貸款252億美元,增長23%。企業“走出去”穩步推進。全年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601 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034億美元,增長12.2%。

圖8 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情况

“十二五”規劃實施總體上進展順利。(1)進行年度分解的7個約束性指標中的11個分項指標,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國總人口8個分項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但是,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3個分項指標,没有完成年度計劃目標。(2)進行年度分解的9個預期性指標中,國内生産總值、城鎮化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個指標,實現或超額完成年度預期目標;但是,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内生産總值比例2個指標没有實現年度預期目標。(3)一些指標未能完成年度計劃任務或實現年度預期目標,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方式還没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調整仍然滯后,重化工業比重偏大,産業技術水平總體偏低;有的約束性指標是“十二五”規劃新確定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政策措施,已有措施的作用還没有得到充分發揮,實際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在嚴峻複雜的國内外環境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態勢,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决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不懈努力、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結果,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2012年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複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下行壓力明顯增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惡化,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全球能源資源穩定供應面臨重大挑戰。從國内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一是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外需持續疲弱和内需增長放緩可能同時顯現。2011年9月份以來我國出口增速持續回落,2012年面臨的困難進一步加大。内需增長的制約因素繼續增多,消費增速可能穩中趨緩,企業投資能力和意願有所减弱。二是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勞動力、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上漲呈長期化趨勢,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因素不容低估,部分農産品緊平衡格局難以改變,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關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價格總水平。三是農業穩定增産的難度較大。農業基礎尚不鞏固,科技水平不高,資源約束加劇,務農比較收益較低。同時,糧食在實現“八連增”后,面臨産量基數高、生産成本高等新的情况。四是節能减排形勢嚴峻。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淘汰落后産能、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市場條件和政策環境有待完善,能源消費增長較快,節能减排長效機制尚不健全,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較大,環境污染事故呈多發態勢。五是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加重。一些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凸顯,企業虧損面擴大,特别是一些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突出。同時,財政金融領域存在潜在風險,房地産市場調控處於關鍵階段,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教育、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任務艱巨,在安全生産、産品質量、徵地拆遷等方面存在一些群衆反映强烈的問題,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於上述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工作中認真加以解决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