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大讲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要管理先修身——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孟子有言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要从“修身”开始。孟子关于这方面有详尽的阐述,认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指挥下属,应当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美国著名公司管理大师麦克白曾说了一句很简单、意义却很深的话:“管理人的能力首先不在于如何指挥别人,而在于如何指挥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舞蹈”即是指管理者应当具备教练的素质和能力。

身先士卒——领导者的无声号角

【原文】“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

【大意】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欢,下面的人一定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被风吹,必然随风倒。

所谓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正己,才能正人。孟子指出,领导有什么喜欢,下属的人就会跟从。领导者是带领企业发展的指挥者,只有管理者自己首先做好表率,下面的人才会跟从。领导者乃下属的榜样,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到部属。如果他自身的行为规范得体,即使不制定任何法令(规章)制度,人们也能自然地效法他的行为,走正道,做正事。然而,如果他自身的行为不正,胡作非为,即使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人们也不会执行。

在我国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看干部的什么?群众看干部如何说,更重要的是看干部怎么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做领导的念歪了经,做歪了事,部下和百姓自然是以歪就歪。相反,做领导的要使部下听命于己,要取信于百姓,建立良好的领导者形象,应先自己规规矩矩、扎扎实实地做出个样子来。

曹操当年在军中能享有较高的威望,大小将士都乐于为他卖命,对他唯命是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从自己做起,以此使将士心服口服。在寿春城大战袁术后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曹操班师回府时,路经一带麦田,曹操传令大小将校,不得践踏麦禾,违者处斩。事也奇巧,曹操的坐骑受惊乱跑,踩坏了大片麦田。事情发生后,曹操不愿践踏自己制订的法纪,便找来行军主簿,要他依法处治自己,主簿不敢,曹操深明大义,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抽剑就要自刎。众人再三劝说后,曹操于是采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割发代首。三军见此,哪个还敢拿鸡蛋去碰石头?这样看来,先做出样子对领导者树立威信,取得成绩十分重要。

在台上说得唾沫横飞,还不如身体力行做一回来得有鼓动性,有号召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讲得振振有词,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倒不如不讲不做。因为这样言行不一,无异于在脸上刻下“伪君子”几个字,让人看了骤生反感之心。一个领导者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服众。更何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到。

培养浩然正气

【原文】“吾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间。”(《孟子·尽心》)

【大意】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间。

孟子的这句话可以作为领导者毕生追求的人生格言。白居易有诗曰:“尧舜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领导的修养有四个层次,体会天地长久不衰的广大德性,效法天地自强不息的健行精神,修养天地清刚浩大的正气,这是第一个修养层次。以天地为法式才显得博大、高明,这是第二个修养层次。不注重我字,不注意私字,这是第三个修养层次。平常人的修养尚可从近处、小处着手,而领导者的修养要从远处、大处着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才能尽性立命,顶天立地,这是第四个修养层次。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能体会天地之道而存养天地之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至大至刚,能充满天地的浩然正气。正气在得志时能经天纬地,正气在贫穷时能恪守道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生死关头,“当道存在我就存在,当道消失我就死亡。眼前见到的只是道,不考虑我的生死”。为道而死,也就是通常说的气节或节操,也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节操。

正气不能培养,邪气必然产生。“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节操不确立,人格便丧失。这样不是家庭的忤逆之子,就是社会的害群之马;不是社会的奸人,就是人类的蟊贼。

西汉将军霍去病,以“匈奴未死,何以为家”的思想精神,戎马一生,战绩赫赫,战死他乡,终年仅24岁。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勇气概,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恢复了西域同内地的密切联系。宋代辛弃疾,以“男儿到死心似铁”的不屈意志,在妥协投降派的阻挠、打击下,为收复被侵占的失地奔走、奋战了一生。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紧要关头,丞相文天祥领兵抗敌,不幸于潮阳战败被俘,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拘禁。在大都,他被囚禁了3年,住的是低窄阴暗的土室,受尽磨难,但他顶住了敌人的一切威逼利诱,在狱中写成了《正气歌》,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慨然就义。他那千古流传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至今为人们所吟诵。

明代海瑞,看到嘉靖皇帝残暴昏庸,黎民苦难沉重,毅然为自己置备了棺木,诀别妻儿亲友,上书直斥嘉靖皇帝。戚继光,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坦荡胸怀和非凡抱负,率军痛剿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了国疆边防。清代老将关天培,在鸦片战争英军进攻虎门的战斗打响时,将几件旧衣服和几颗脱落的牙齿装入木匣寄回家,以示死战之决心,战场上亲自上阵搏敌,壮烈牺牲。邓世昌,甲午中日海战中,指挥受伤的“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敌“吉野”舰撞去,与之同归于尽。著名人物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拒绝出走,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正气之歌唤取后来者的觉醒。“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行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浩然正气包括壮气、豪气、逸气、清气。

临渊不惧,临危不惊;宁死不屈,宁折不弯;宁抛头颅、洒热血,不失节操;国难当头能愤然而起,危急时刻敢舍身成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是壮气。

临风把酒,横槊赋诗;壮心不已,志在千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孟子有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此是豪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也能沐江山之风月,驾凌波之扁舟,举杯邀月,游目骋怀;不求与日月相始终,只见今世之乐趣无穷。此是逸气。

与自然天地相应合,春虫秋蝉,声声入耳,夏雨冬雪,皆可濯心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见花放水流,能知其乐趣,听禽鸣天籁,可悟其天真。此是清气。

这壮气、豪气、逸气、清气,合在一起,便是君子所有的正气,也是具有不竭生命力的浩然正气。

领导以正气来工作便能自忠,以正气来办事便能自敬,以正气来理财便能自廉,以正气来交友便能自诚,以正气来养心便能自谨。

严于律己,比要求员工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原文】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

【大意】现在人们的毛病往往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地里去除草——要求别人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轻松。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就必须具有他人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具有此种独特的风格,你很难获得下属的尊敬,而在此特质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本人的自我要求,这一点其实是很自然的,有一句话叫作“正己才能正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孟子首先用一个故事来打比方,从前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家里好好良田不耕作,反而跑到别人田地除草来当作助人为乐。比喻人们总是对别人要格严格,而对自己却放任轻松。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下属的忠心,才有统率力。否则,你将只是一个摆设,毫无威信可言。

那么试问,你对自己的要求远甚于下属吗?要知道这种态度和涵养是你身为首脑所必需的。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的人,绝非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知道在你作这些努力的过程中,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下属的观察,你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他们内心会如此想:

“这位经理看来是足以信任的。”

“依此看来,他是值得尊敬的。”

让人遗憾的是,多数经理总是忽视或没有能力做到这个“自我要求”,遇事总是喜欢归咎于他人。一些荒谬透顶的事,他们做起来会感到特别安心。譬如一个公司应该开发新产品了,赶紧召开员工大会,一个无能的经理常为自己大脑空空而坦然,却在抱怨别人:“这些家伙净是窝囊废,竟然拿不出一个新构想!”其实,新构想不能全靠下属去构思,身为经理应该先动动脑筋:先制定个框架,或先指明个方向,然后再要求下属全力筹划,这样靠着双方的努力把目标顺利达成多好啊!如果只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下属,即使事情成功了,你也会失去一个在下属心中赢得信任的绝好机会。如果这样的话,下属们会怎样看你呢?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将会产生一个大的落差。别人把你给看低了。要知道,如果你的下属在心里对你没有个好感觉,你就别想让他们很好地服从你。公司里有能力的下属可能表面在为你拼搏,暗地里却在想方设法取代你的位置呢。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之所以服从你,其理由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

因为经理地位既高,权力又大,不服从则会遭到制裁。

因为经理对事情的想法、看法、知识和经验较自己高一筹。跟着他做事,不担心出错。

在这两个条件中任缺一项,下属都可能离你而去,或者与你分庭抗礼,势不两立。

有一句话叫作“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个公司的业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得到发展,关键之处还在于领导者是否有正确的自律意识。领导者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工作制度。比如说要求公司的职员遵守时间,经理首先要做出榜样;要求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老板也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严于律己的领导,才能调动其下属的自觉性,并影响他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培养良好的自律性,成为下属职员的表率,最好能参照以下几点建议来要求自己:

首先乐于接受监督。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自己创立了一套“金鱼缸”式的管理方法。他解释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如果谁以权谋私,员工们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式管理就是明确提出要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一大,把每个下属置于众人监督之下,每个人自然就会加强自我约束。麦当劳公司曾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总裁亲自到各公司、各部门检查工作,发现了各公司部门的经理都习惯于坐在高靠背椅上指手画脚。于是他向麦当劳快餐店发出指示,必须把所有经理坐的椅背锯掉,以此促使经理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这一招竟使麦当劳公司经营状况获得了极大的转机。因为老板和职员们同乘着一条船,只有平时同甘共苦,情况紧急时才会同舟共济。

要保持清廉俭朴。作为一个公司首脑,应该清楚你的节俭行为,不管大小,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领导者的言行举止是下属关注的中心和模仿的样板。台湾塑胶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曾说:“勤俭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放荡无度是最大的错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台塑内部,一个装文件的信封他可以连续使用30次,肥皂剩一小块,还要粘在整块肥皂上继续使用。王永庆认为:“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是相当不容易的,清廉俭朴这一点,你应该努力做到。

一个严于律己的老板总是能受到员工更多的欢迎,也才能影响员工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工作。

不为与不能

【原文】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

【大意】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面跳过北海,这是真的做不到,确实不能;而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枝桠说不做到,那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孟子把施行仁政比喻成为老年人折枝一类的事,认为是很容易,以此来说服梁惠王,希望他能推行仁政。这是梁惠王问孟子不为与不能之间的区别时,孟子给予的明确的答案。孟子这样说目的主要是把事情放低,希望管理者不要找借口来推托。

当然,作为管理者本身而言,其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不要找借口。遇事能够迎难而上,才能带领员工向前发展。如果遇事就找借口来推托,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大事。

一个惧怕挑战的管理者,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一旦他们心里排拒某个想法,他们就有不实现这个想法的理由。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毛病。

杰克是一个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直到现在还时刻面临失业危险的人。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他神情激昂、言语气愤地抱怨老板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朋友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们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杰克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但毫无疑问,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推诿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善于找借口的人,总会失去各种机会。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一般人都会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肯定会这样辩解。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想想看,你能费尽心思找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借口,难道连一件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吗?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你最好还是自我反省一番。别再做那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找借口已经浪费了你很多时间了。

有所不为后有所为

【原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

【大意】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孟子指出,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知道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不为”,而是先冷静分析,选择自己的目标,而后展翅高飞,有所作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企业之首,是企业的决策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者要具备有所不为有所为的能力,带领企业向前发展。

人们都知道松下、日立、索尼,也都知道丰田、本田、佳能,却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西武集团。它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第二代掌门人堤义明的领导下,实现飞跃,与新日本钢铁公司、三菱重工业集团并列为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它总共拥有170多家大规模企业,员工逾10万人,经营的业务涉及铁路、运输、百货公司、地产、饮食业、高尔夫球、游乐职业棒球队、学校、研究所等100多个类别。

在日本,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西武集团的;在国外,西武集团的旗帜随处可见。这家世界性的超大型企业素有“西武军团”之称。

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为富有的企业家排名中,堤义明在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雄居第一位,被认为是在世界上刮起了“堤义明旋风”。其实,“堤义明旋风”是从“有所不为后有所为”开始。

堤义明1934年出生,是一个腼腆、温顺、不起眼儿的孩子,但从麻布学院考入早稻田大学之后,堤义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富有主见,精力充沛,雄心勃勃。他和几位好友一起创办了早稻田大学观光学会,发动学生到西武企业去服务打工,表现出较强的企划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同学们推举为领袖。

是什么使堤义明有如此大的改变。

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堤康次郎。堤康次郎不但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他知道自己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西武企业的第二代当家人。堤康次郎常常与堤义明到离家不远的公园去散步,灌输给儿子待人处世和经营企业的道理,决定培养堤义明为西武企业的继承人。

有一天,堤康次郎把堤义明叫到自己的房间,神情极其庄重地说:“千万记住,在我死后,一定要照我的办法做,只有做到有所不为后有所为,才能守住我留下的产业。要把目光放远下,明确自己的目标,后有所为。”

儿子遵守了父亲的训诫。1964年到1974年,堤义明静观事变,眼看着那些急于求成的企业家们在这段时间里纷纷落马。

堤义明接管家业的第二年,日本进入工业旺盛时代,工商企业蓬勃发展,土地投资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堤义明却决定退出地产界。

此消息在日本企业界相当于一个里氏12级大地震,震惊了全日本的业界人士。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日本连白痴都相信,炒房地产就等于自己印钞票。有人开始怀疑堤义明的能力是否可以应付一个大企业的经营要求。有人开始中伤堤义明,说他是没有半点头脑的草包。

他手下的八大要员,大部分都主张继续在土地方面扩大投资,以便谋求最大利益。但没想到堤义明完全否定土地投资的建议。

堤义明在最高决策会议上,面对年龄比他大、经验较他丰富的高层主管这样说:“我已经预测到,土地投资的好景期已经过了,供求要讲平衡,大家猛炒地皮的结果,把正常的供求状态搞坏,我看很快就会出现失衡的大问题。”

他的兄弟和手下八大高手,没有几个人同意他的决定。

堤义明是总决策人,他当机立断:

“我们公司必须做出明智决定,如果全体一致同意,事情就不妙了,全体一致主张,时常有毛病。现在大家不同意我的想法,我知道我一个人对,你们全都没看出这行业的风雨即将来临,危险得很。我决定了,大家照我的话去做没错。”

堤义明外表沉静,他内心却活跃得很。堤义明很小心地搜集到了足够的情报,经过分析,才做出这个明确而又果断的决定。他预计土地的生意不可为,眼前的好景也就够维持几年。土地的问题是供过于求,只有及时收手,才不至于在大灾难到来的时候烧得遍体鳞伤。

堤义明的看法果然没错,过后很长时间里,土地投资者在炒卖的旋涡里受尽折磨,很多地产投机者都陷入困境。

光守业,靠不为,是不能刮起“堤义明旋风”的。

10年甘于寂寞,到了1975年,堤义明在100多种事业中全面出击,酒店业、娱乐场、棒球队等等上的投资,捷报频传……

这里的不为,不是无为,而是静观以待后有所为,这里的不为,是在沉寂的表象下面积聚爆发与突破的力量。

20世纪的最后几年,有多少企业被网络经济的浪潮卷了进去,结果发现被搅动的泡沫远比浪潮多,结果被泡沫呛得喘不过气来。

企业家应该是站在最热闹的岸边而不湿鞋的那一种,这才是管理的真谛。

终身学习的素质

【原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

【大意】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获得。

孟子非常注意学习,认为一个人要随时学习,要不断深造自己。孟子的这种学习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管理者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武装自己,学习守住成功、发展成功所需要的各类新知识。要知道学习是一项终身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谁若想停下步子,就一定会落后于他人。作为一个领导者,若以此自傲,不继续学习,那么最终会被下面的人所超越。

“你学习了吗?”“现在在学什么?”“学得怎么样了?”这些话已经逐渐取代了“你好,吃了吗?”成为现如今人们见面打招呼一股新兴潮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学习,对适应时代的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管理者如果不随时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那就可能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迅速丧失自己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商业界,需要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充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学习除了要勤奋努力,能吃苦外,还要有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它就是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学习的观念你将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是,书本的知识只是基础,需要用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更大的一本书,需要不断地去翻阅。在现代社会中,不充电就会很快没电。

现代生活的节奏已经大大加快,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当记住:一刻也不放松的人,是最难胜过的劲敌。

你是否听过“那个人是属于大器晚成”之类的话,意思是说,那个人现在虽然并不怎么样,但日后总会成功的。

对于新的工作有人能立刻得到要领而灵巧地掌握,这实在是很难得。但这种人一般在中途就干不下去。

与此相反,起先摸不清情况而不顺畅的人,经过多方请教前辈或老板,同时自己也认真用功并持续保持这种态度,一定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人们都是由别人的帮助与指导才逐渐成长的。比如双亲、师长、朋友等的指导,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施予,才能完成一个人的正常成长。更重要的,就是对这种帮助与教导要自动去学习吸收。

许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迈进了社会就失去进修的心,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过来,学生时代就算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进修,自动学习应学的事,一般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能继续保持那种状况的人是只有进步没有停顿的。他肯定会随着岁月踏实地发展,经过一年就积攒成一年的实力,经过两年就积攒成两年的实力。以至10年、20年、30年,各积攒成与其时间相称的实力。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器晚成”的人。你的工作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生活相伴,生活就是学习。

对一份工作,很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工作。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有进步,你的生活就会富有生机。若能将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停创造新的东西,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那这个人的进步一定是无穷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有效率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他自然就有希望,不至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

成大事绝不优柔寡断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

【大意】从前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诫他说:“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个偷鸡贼便说:“请让我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彻底洗手不干。”

孟子请梁惠王以减赋税来减轻人民的负担,而梁惠王却说不能一下做到,要慢慢实行。孟子针对梁惠王这种找借口的说法,就做了一个偷鸡贼的比喻。孟子严厉指出,既然知道是错,就要毫不犹豫,坚决果断地去执行。从孟子的话语当中,我们得到相当大的启示。优柔寡断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管理者做决策时,当判断一件事情是正确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执行,才能收到效果。

优柔寡断的人往往与成大事无缘。这样的人在成大事的机会来临时不敢狠抓,当然也就与成功擦肩而过了。

有人上街要买台彩色电视机,由于价钱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复比较,反复动摇。结果跑了许多家商店,去了许多次,就是决定不下来。

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是管理中常见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做事时所表现的这种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心理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优柔寡断就是浪费成大事的机会,成功就会与其擦肩而过。

不要追求尽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就可以决定取舍。

为什么有些人办事易反反复复、优柔寡断?这主要是因为:

(1)心理学认为,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是使人办事拿不定主意,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优柔寡断多发生在青年管理者身上,这是因为他们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对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缘故。

(2)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踌躇不已。

(3)一般说来,优柔寡断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

(4)这种人从小就在倍受溺爱的家庭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这种人一旦独自走上社会,办事就容易出现优柔寡断现象。

另一种情况是家庭从小管束太严,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不合要求,在动机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怎样克服这种办事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毛病呢?

(1)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性格、意志独立的良好品质。

(2)心理学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4)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仔细分析,亦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犹豫,如果有,你便会被挤到没有机会的死水中。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在同时发生,它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将之克服。若能了解这些,接下来的问题就只是如何去克服。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犹豫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挠你制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着维持现状的观念,即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犹如鹤立鸡群,陷于孤立之境。这种时候,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们的赞同。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做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做出决断的是一个人。

消除犹豫的方法,只有从正面迎击,别无他法。因为犹豫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把机会从你身旁逼走。因此,为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犹豫。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忙不完的工作便会迎面而来,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机会,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的问题。

优柔寡断不仅浪费成大事的机会,还有可能让你与成功擦肩而过。如果你现在心里有尚未完成而需要完成的事,切勿迟疑,赶快开始行动吧。

坚持到底,行动就定能成功

【原文】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未及泉,犹为弃也。(《孟子·尽心》)

【大意】做事就好比挖一口井,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上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孟子给我们指出一个普遍的道理,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得到胜利的。作为一个领导,更应具备坚持的素质,更具有耐心。因为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成功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只要你锲而不舍地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能取得成功。

美国的一家著名的管理研究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通过对10万从业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那些经常转换工作或者人生目标的人,则大部分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著于自己行业而取得成功的占98%以上,而那些靠转换工作或者所谓的寻找机会做上管理者的几乎无所作为。

对于那些没有恒心和毅力的人,他们对任何事情往往缺乏专注的态度,也就不可能有敬业的精神,这样的人,任何一位老板或者客户都是不会喜欢的。

对工作和事业的专注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有的起码职业道德。因为只有毅力和专注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现状,使他一步步到达辉煌的顶峰。相反,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功亏一篑便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1823年,瑞典化学家柏济力阿斯收到了维勒的一封信,这位23岁的德国化学傅士诚恳地要求拜师学习,柏济力阿斯接受了这位弟子。

维勒聪明敏捷,领悟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也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新点子,他做实验很快,但比较粗心,柏济力阿斯经常告诫他做实验要专注于实验目的,把实验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可是维勒依然我行我素。

一年以后,维勒告别严师,回到德国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1830年,维勒在分析墨西哥出产的一种铅矿石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沉淀物,他断定,这种铅矿中有一种还没有被人发现的新元素。

可是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专注于继续研究,找出这种新元素上。他没有继续深入研究,而是轻易地把它放到了一边。

第二年,柏济力阿斯的另一个学生、瑞典化学家塞夫斯德朗发现了这一新元素——钒。钒的原意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女神凡娜第丝的名字。

维勒非常懊悔,这一唾手可得的新发现从他手边溜走了。他把事情的经过写信告诉老师柏济力阿斯,不久便收到了老师一封风趣而意味深远的回信:

“在北方极远的地方,有一位叫作凡娜第丝——‘钒’的女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敲这女神的门。

女神没有马上去开门,想让那个人再敲一下,结果那敲门的人转身就回去了。这个人对于是否被请进去,显得满不在乎。

女神觉得奇怪,就奔到窗口去瞧瞧那位掉头而去的人:‘原来是维勒这家伙!他空跑一趟是应该的,如果他不那么急躁,能专注一点,他就会被请进来的。’

不久,又有一个敲门的人来了,因为这次他很热心地、执着地敲了很久,女神只好把门开了。

这个人就是塞夫斯德朗,他终于发现了‘钒’。”

维勒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使他失去了一次重大发现。从此,他记取这一教训,专心致志地深入进行化学研究,终于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敲开了一座座女神之门,成为德国著名的化学家。

在工作或者开创事业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棘手的事情,要想取得成功,更离不开像大象一样脚踏实地、专注向前的精神。一个管理者要想在公司里干一番大事业,获得同事的支持,下属的拥戴,上司的重用,更是离不开专注的精神。

只有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你才能够越过重重障碍,也才能发挥出你所具有的一切长处,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向着成功的目标迈进。否则的话,即使成功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也会与它擦肩而过。

一句话,只有锲而不舍,你才能敲开成功的大门,步入胜利者的殿堂。

我们可以把自己比做是一个烧水工,现在有太多的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60℃就撒手了。还有不少的人是这壶水还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别的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可是到了最后却一事无成,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把一壶水烧到底的专注精神!

苏格兰有句谚语:“再好的猎犬也不可能同时追两只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需要专注地来做每一件事情的道理。我们要想烧一壶开水,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太过优秀的人,总是认为壶壶水都值得烧,壶壶都可能烧得开。这样见异思迁,终究一事无成。

如果你能做到专一地烧开一壶水,用恒心和毅力将工作做到善始善终,那么,你不就成功了吗?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在基督降生300年以前,一位希腊大政治家给予了我们一个关于坚持不懈这一优良品质的很好的例子。

德摩西尼斯天生就是一个声音微弱、吐字不清而又气喘的人,尤其是“R”这个字母他怎么也说不清楚,而且他的发音也很糟糕。

传说他为了克服这些齿唇上的缺憾,便把石子含在嘴里练习。他站在法利蓝的海滨,想把滔滔波浪喊得平静下来。他向山上跑时便开始背诵,练习一口气念好几行字;他站在镜子面前演讲,以矫正自己的姿势。当他站起来面对大众演讲时,他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当他第一次尝试当众演讲时,他的语句全混乱了,听众们都放声大笑。为了培养自己的演讲才能,他特意建了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他的声音和演说的姿势,每次练习总是持续两三个月。他还将自己的头发剃去了半边,以此来抗拒自己想上街的欲念。

他的坚持终于取得了结果,德摩西尼斯成为了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演说家之一。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成功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都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良好心态。林肯是这样,德摩西尼斯是这样,爱迪生也是这样,莱特兄弟更是这样。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

怀着高度的责任感

【原文】如欲治平天下,夫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

【大意】如果想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这是孟子学生问孟子时,孟子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肩头永远不要缺少了责任,否则,你永远也不会成为管理者!

布谷鸟一声声地啼叫着,它怕过了时节的种植会给农人带来颗粒无收的叹息,带来生活上的困苦,这是它对农人们的生活放不下心的牵挂;布谷鸟一圈圈地在农田上空巡回飞翔,它怕农人的懈怠会让孕育着希望的田野变得荒芜,这是它对大地的丰收卸不下的希冀。

布谷鸟对农人疾苦的关心,对大地丰收的期待让人不能不感动,而这小小的鸟儿,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振动双翅,带领农人走向田间的行为,更让人不能不敬佩。

在从事一定工作的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责任感是那样朴素而又十分可贵。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仅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担心。

责任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责任感的人,突出的优点是他们绝不是个人中心主义者,他人的、团体的、公司的利益总是先于自己的利益。

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有责任感的人总是毫不犹豫地负重前行,绝不会袖手旁观;在紧要关头的危急时刻,有责任感的人总是担负责任、挺身而出,绝不会逃避后退。

管理者,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团队的带头人,他所具有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就会让团队止步不前,取得零的成绩,甚至最后崩溃解体。

责任感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是关乎细微的责任心。人们都熟悉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她的伟大来自平凡。她把护理工作看成是一种关乎人的生命、尊严乃至人类文明的神圣事业,而这些恰恰是通过诸如采光、通风、消毒、伙食、卧具等等细致周到的关爱体现出来的。

德国一家工程公司签下了一个合同,是给一个小楼装修改造,公司老板多施内尔先生亲自带了两名工人来干。

他们工作十分认真,而且每天收工时,都要用自己带来的吸尘器等工具将施工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当天的施工废料全部弄走,暂时拿不走的大型工具和材料也都码放整齐。

他们甚至抽烟都不在屋里,尽管当时是1月份,天气很冷,但每次抽烟他们都要跑到室外。老板说因为没有看到屋子里有烟灰缸,这说明主人不抽烟,所以他不能污染房主室内的空气。

由于开始对施工难度估计不足,眼看快到要求完工的日期,但工程进度不理想。多施内尔先生和工人延长了工作时间,中午简单地吃点带来的三明治便马上继续工作。到了合同规定的最后一天,他们在征得了主人同意后,一直干到深夜两点,终于完工。

这之前,房主已经说过,他们可以先回去,明天再干,不算他们违约。但多施内尔先生说,他以后几天工作日程都已经排满了,如果今天这里不能完工,他就只能以后抽空来这里干,这样就会将工期拖延好几天。

这位德国人是如此细致、周到、认真,坚持原则,只是因为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要为工程质量负责,要为合同的约定负责,要为房主的利益负责,更要为给工人一个好的带头作用而负责。

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同时一定会有勤奋、认真、忠于职守这些优秀的为人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强烈的责任感,会迫使一个人努力约束自己,养成许多好品质。

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但无论是平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还是统管全局的领导者,系于责任的就绝对没有小事。

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支火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张处方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很多低级错误,包括一些本不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缺少那么一点点责任心。

一个普通员工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自觉地努力地去工作,为他本身,也为单位而工作。一个管理者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带动整个团队取得最大的成绩,创造最高的价值。

公司管理者主要工作是对员工进行管理。当老板认为需要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时,常常会与他们来探讨对策。然而,假如一个管理者与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也是公司风险的逃避者,那么在处理员工责任感的问题上,管理者往往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是老板对员工的代言人,有责任向员工宣传责任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自己时常又不会有这种责任感。管理者长期处于这样的境地,会使他们在责任感管理方面的工作难有成效。

所以,想成为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你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领导者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强大的团队往往具有高远志向、进取精神、严明纪律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当这个团队遇到困难和风险的时候,不止领导会站出来,员工们也会站出来,以奉献和牺牲来分担困难,排除风险。这样的团队无疑将是不可战胜的。

如果一个人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不负责任,那他一定不会成功,一定为亲属所不齿,也一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反过来,负责任的人,人人敬重。普通人都应该有责任感,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管理者。

所以,想成为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一定要有责任感,这是一种必备的职业道德。

一个企业,如果一级一级都有责任感,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对得起这份责任的话,那任何困难都会有办法解决。只有企业的领导人、管理者讲责任,有对企业、对股东、对工人的责任感,那这个企业才真正有成功的机会。

企业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和有所作为的情况下才能存在,才能发展。而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管理者,对待工作,你只能有一种态度:

抱着做事业的心态,不单单把工作看作一种职业,还要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事业。这样才能不仅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为企业负责,为团体负责,为员工负责。如果你的团队现在很好,那就想方设法让它好上加好;如果发现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则应努力采取措施,调整改良,使企业不断朝好的方面发展,使个人和团体都得到不断的进步,这才是有责任感的管理者的良好心态。

如果抱的是打工的心态,天天守着旧皇历来办事,交来的任务完成了就算万事大吉,那么,你不用负任何责任的行为,换来的结果就是——你也同样不会有任何作为。因为这个企业一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你这个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也不会持续几天。

假如你想成为管理者,那么你千万要记住这些:要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高度责任感,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那对他所带领的团队将是一个毁灭性的灾难!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原文】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

【大意】圣人,与我是同类的。

圣人其实与我们是一样的,只需你有这样的目标,努力追求,就能达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更要有远大的目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

燕雀看见高飞的鸿鹄,不解地问:“这里有吃有喝的,为什么不停下来,还要去面对狂风暴雨的袭击呢?”

鸿鹄坦然地一笑,回答说:“你们安乐于蓬草之间,而我的目标却是在远方更为广阔的天地。安于享乐,没有高远的志向,只会让自己放弃远大的前程,失去追求的目标,狭促在蓬草之间,难道你们就不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道理吗?”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远大的目标是必须的。否则一旦失去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他就会安于现状,失去了工作的激情,更不会再拥有任何的上进心,最终成为一个没有远大抱负的平庸之人。

微软的一位主管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主持面试的时候,同时有三个应征者脱颖而出。最后,主管问他们:“进微软以后,你们有什么打算?”

第一个人说:“能进这么伟大的企业工作是我的荣幸,我将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把分内的一切事情做到最好。”主管赞许地点了点头。

第二个人说:“不瞒您说,我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微软是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果我能有幸进入的话,我希望适应的这一段时期内不要犯什么错就好。”

第三个人则说:“每个人都希望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微软正是一个发挥能力的好舞台,我希望能把任何一份工作都当成一个学习和积累的机会,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比尔·盖茨笑着问:“那么,您所指的事业是指什么呢?先生。”

那位应试者说:“和您一样,先生。”前两位面试者当中有一位是第三位面试者的朋友,他拼命地给第三个面试者使眼色。

没想到,比尔·盖茨说:“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既然你有雄心,我愿意为你提供这个表现自己的大舞台。”

会后,面试官不解地问比尔·盖茨:“那个人要么是个空想家,要么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即使他真的有才能,从他说的话来看,他将来即使是成功了,也不会再留在公司,为公司所用,为什么还要录取他呢?”

比尔·盖茨说:“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与他的志向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没有大志向的人,即使再有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因为他的人生目标早已被他的鼠目寸光给羁绊住了。也许像你担心的那样,他将来有所成就的时候可能会离开微软,可是他为公司创造的利润将会比任何普通员工都大。这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失去什么。”

果然不出比尔·盖茨所料,微软在录取了这三个人之后,前两个工作都兢兢业业,成为了合格的员工,而最后一个人则工作出色,很快就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为微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人生就好像爬山,最最重要的是先给自己定一个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半山腰,那么你就绝对不可能爬上荣誉的顶峰。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国际贸易公司的CEO詹姆斯从业之初只是一个小职员,没有任何家庭或者社会背景,当他回忆的时候说:“当时我只是一个穷小子,根本就没想过会成为一家国际企业的管理者,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坐到今天这个位子。我只是在想着如何能解决自己的温饱,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时候,詹姆斯还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里当推销员,一次他为了推销一种杀虫剂,敲开了一个老人的家门。老人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一套房子里,出于同情,詹姆斯经常过来和老人聊天,很快,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原来,老人竟然是沉船打捞业内最著名的潜水员之一——杰斯·瑞尔,老人谈起了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其中有一段话让詹姆斯感受颇深。

老人说:“海底打捞是一个看起来很渺茫的工作,你根本不了解你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在那里你又会碰到什么,你也不知道你今天到底要潜到什么深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詹姆斯问:“那么您又是怎么坚持了这么多年呢?”

老人说:“是志向,我的朋友。我的志向就是要把那些沉睡在海底的宝藏和无尽的秘密展示到众人的面前,一想到这个,我就会热血沸腾。广阔的海底世界,成了我一个人的舞台,其中的任何东西都成了我的道具,而我是真正的主演,正是这种颇有成就的自豪感,支撑着我一直从事这项事业,并取得了不少成功。”

老人拿出很多他以前打捞出来的沉船照片给詹姆斯看,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詹姆斯彻底抛弃了以前只为满足温饱的人生目的,把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者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他说他也要拥有一个广阔的舞台——一个能展现自我的舞台!

后来,成功以后的詹姆斯在回答记者时,这样说:“当我认定了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后,以前一直困扰我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原来压抑、沉闷的心情也一扫而光,就好像在很远的地方亮起了一盏灯,原来你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而现在,虽然你离那盏灯还很远,可是至少你不会迷失方向了!”停顿了一下,詹姆斯继续自豪地说:“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原来站在漆黑的舞台上,根本就不敢动,然后所有的灯一下子全都打开了,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的一切,你可以尽你的才华进行表演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让自己拥有一颗高远的心,一个广阔的舞台——职场上点亮自己理想的明灯,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最终获得经久不息的喝彩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