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格兰(3)
如今,彻底摆脱了凯瑟琳王后之后,亨利终于扫平了迎娶了安妮·博林的一切障碍。作为答谢,他任命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紧接着,他又命令凯瑟琳离开宫廷;凯瑟琳照做了,但她告诉亨利不管她去哪儿,直到她死的那天她依旧是英格兰王后。然后,国王私下里迎娶了安妮·博林;半年后,新上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便宣称国王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并为安妮·博林举行了加冕礼。
安妮本应知道,这种恶事并不会善终;而且,既然这个残忍的家伙能对他的第一任妻子如此冷酷无情,那么对他的第二任妻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国王是个自私的胆小鬼。即便在他还爱着她的时候,当安妮有染上一场可怕的疾病甚至可能死去时,亨利逃离了她和她的房子,像只胆小怕事的野狗。然而,等安妮终于发现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选择了一个糟糕的丈夫,就会有一个糟糕的结局——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但对安妮来说,这个“寻常的”结局,却是一个不寻常的死亡。
[1]英格兰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 of England,1491-1547),亨利七世的次子,因六次婚姻和宗教改革而闻名。(译注)
[2]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497-1453),德国画家,属于北部文艺复兴画派;于1532年起到达英格兰,后成为亨利八世的御用画师。(译注)
[3]阿拉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1485-1536),是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小女儿,三岁时与亚瑟王子订婚;她于1501年正式嫁给亚瑟王子,但王子在五个月后去世,后改嫁亨利王子;在成为英格兰王后之前,凯瑟琳暂时担任过西班牙驻英格兰大使,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大使职位的女性。(译注)
[4]理查德·恩普森(Richard Empson,卒于1510年),亨利七世的大臣,因征税而成为埃德蒙·达德利的同僚;亨利八世即位后,他因叛国罪被处死。(译注)
[5]埃德蒙·达德利(Edmund Dudley,卒于1510年),亨利七世的大臣和财政官员,在亨利八世即位后,他因叛国罪被关进伦敦塔,一年后被处死。(译注)
[6]爱德华·霍华德爵士(Sir Edward Howard,1476/1477-1513),萨里伯爵之子,也是霍华德家族中的一位将军。(译注)
[7]布雷斯特(Brest),位于法兰西布列塔尼大区的西北端,是个重要的海港城市。(译注)
[8]托马斯·尼维特爵士(Sir Thomas Knyvett,1485-1512),一位年轻贵族,是亨利八世的好友,于1512年死于圣马蒂厄之战。(译注)
[9]即埃德蒙·德·拉波尔(Edmund de la Pole,1471/1472-1513),萨福克公爵,后被亨利七世贬为萨福克伯爵;在他的哥哥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尔死于斯托克之战之后成为反抗军的主要人物之一,并于1501年逃离英格兰;最终于1513年被下一任国王亨利八世斩首。(译注)
[10]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译注)
[11]吉内加特(Guinegatte),现称昂吉内加特(Enguinegatte),位于法兰西北部-加莱海峡大区;吉内加特之战发生于1513年8月16日,亨利八世和马克西米利安的联军奇袭了法兰西骑兵,大获全胜。(译注)
[12]苏格兰的詹姆斯四世(James IV of Scotland,1473-1513),从1488年起统治苏格兰,斯图尔特家族最成功的君主之一,最终死于弗洛登战役,是大不列颠历史上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君王。(译注)
[13]特威德河(River Tweed)位于苏格兰和英格兰边界,提尔河(River Till)则是它的一条分支。(译注)
[14]即托马斯·霍华德(Thomas Howard,1443-1524),萨里伯爵,第二代诺福克公爵,与日后英格兰王后安妮·博林和凯瑟琳·霍华德均有亲属关系。(译注)
[15]弗洛登之战(Battle of Flodden)发生于1513年9月9日,从参战人数上来说,这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以英军全胜而告终。(译注)
[16]亚历山大·霍姆爵士(Sir Alexander Home,卒于1516年),他参与了弗洛登之战,并击退了英军右翼部队;苏格兰战败后,他逃离了战场,几天后他试图解放苏格兰俘虏,却以失败告终。(译注)
[17]法兰西的路易十二(Louis XII of France,1462-1515),自1498年起继任法兰西国王,并于1501年成为那不勒斯国王。(译注)
[18]玛丽·都铎(Mary Tudor,1496-1533),亨利八世最小的妹妹,于1514年嫁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二成为法兰西王后,却在几个月之后守寡;最终嫁给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译注)
[19]查尔斯·布兰登(Charles Brandon),1484-1545,第一代萨福克公爵;他的父亲是亨利七世的旗手,他本人在宫廷中长大,是国王亨利八世的挚友。(译注)
[20]安妮·博林(Anne Boleyn,1501-1536),于1533年成为英格兰王后,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最终被砍头;同时她也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译注)
[21]法兰西的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1494-1547),自1515年起统治法兰西,是路易十二的侄子。(译注)
[22]托马斯·沃尔西(Thomas Wolsey),1473-1530,英格兰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廷的红衣主教;曾任英格兰大法官。(译注)
[23]查尔斯五世(Charles V,1500-1558),1516年起统治西班牙(作为西班牙国王他的名号为查尔斯一世),1519年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作为皇帝他的名号为查尔斯五世);同时他也是英格兰王后凯瑟琳的侄子。(译注)
[24]这个地方位于法兰西北部-加来海峡大区北端的城市巴兰盖姆(Balinghem);1520年6月,英法两国国王再次会面;由于两国都费劲心思修建华丽的营地,此地便被命名为“金色织锦之地”(Camp du Drap d’or)。(译注)
[25]即爱德华·斯塔福德(Edward Stafford,1478-1521),第三代白金汉公爵,于1521年以叛国罪被亨利八世处死;具体罪名为他听信关于国王将死的虚假预言,并企图谋害国王。(译注)
[26]即未来的英格兰的玛丽一世(Mary I of England,1516-1558),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唯一幸存的子女,1553年起成为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在她的统治之下,英格兰的新教徒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因此玛丽也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译注)
[27]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原天主教教会修士和神学博士,宗教改革的发起人;他的改革终止了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独一地位;他还将《新约》和《旧约》翻译成德文,二者合一统称《路德圣经》,是目前最重要的德国圣经翻译版本。(译注)
[28]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kliffe,约1320-1384),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主张各国教会应隶属于本国国王,教宗无权向国王征收赋税;并建议国王没收教会土地,建立摆脱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他还否认教士有赦罪权,要求简化教会礼仪。(译注)
[29]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1478-1535,英格兰哲学家、作家、律师、政治家和文艺复兴人文学家,其代表作包括《乌托邦》;1529年至1532年间任英格兰大法官;当亨利八世要与凯瑟琳王后离婚时,他站在王后的一边,并坚决地反对宗教改革和其产生的教会分裂,因此被亨利八世处死;他于1935年被罗马天主教教廷封为圣人。(译注)
[30]洛伦佐·坎佩焦(Lorenzo Campeggio,1474-1539),意大利红衣主教及政治家,最后一位由教皇委任的、罗马天主教廷驻英格兰红衣主教。(译注)
[31]托马斯·克兰麦(Thomas Cranmer,1489-1556),英格兰宗教改革领袖,并在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执政期间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玛丽一世登上王位并恢复天主教之后,克兰麦被判叛国罪并被逮捕,最终以一个异教徒身份被处死;死后他被奉为英国新教的殉道者。(译注)
[32]即托马斯·博林(Thomas Boleyn,1477-1539),第一任维尔特郡伯爵,亨利八世第二任妻子、英格兰王后安妮·博林的父亲,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祖父。(译注)
[33]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mwell,1485-1540),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亨利八世时期政治家、律师,并出任英格兰首相,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之一,并在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婚姻的废除事宜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