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言语谦和好处世,行为低调好做人(1)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立身处世不能太过清高,对于污浊、屈辱、丑恶的东西要能够承受,与人相处不能太过计较,对于善良的、邪恶的、智慧的、愚蠢的人都要能够理解包容。

低调做人才能平和处世

成大事者做人处世都需低调,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处世也需低调,遇到什么事情要多忍耐,只有言语谦和行为低调,具有忍性的人,才能有好的人缘,做事才容易成功……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五代时候,冯道以孔子自比,他的忍性修养的功夫,似乎要比孔子更进一步。相传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人在街上牵着一头驴,用一块布写上“冯道”二字,挂在驴的脸上,这分明是在取笑他脸长得难看了,他看见了也不理。有个朋友告诉他,他不好再装没看见,只好回答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不知道多少,难道他说的那个冯道就是我?我想是人家拾了一头驴,寻访失主呢。”冯道的处世之道真可谓令人敬佩。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肚皮窄狭,不能容忍,那是不配做宰相的。

似乎宰相的忍功都很好,唐朝有一个宰相,叫做娄师德,他的低调做人之法似乎需要更好的忍功。

据说他的弟弟去做代州都督,在弟弟动身之前,他叮嘱弟弟道:“我本来没有什么才能,但却位居宰相,你如今又做了一州的都督,我家现在这样是很容易招别人妒忌的,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弟弟回答道:“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也不会作声,自己抹去便是了,这样也许就不会使哥哥你担忧了。”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忧的地方。人家要吐你一脸的唾沫,那是因为他对你生气了。你如果自己把脸上的唾沫抹去,那会更加使人生气的。唾沫不抹,它会自干,为什么不装着笑脸受了呢!”弟弟答道:“谨受哥哥的指教。”

这就是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这一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为人低调,能够忍受一切耻辱,是平和处世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的事情。争强好胜不是解决误会的办法,只有宽容、忍耐等协调的低调处世技巧才能消除误会,这样才能被人真正的接纳与认同,才能有好的人缘,才能平和处世。

明代大儒陈献章有一篇忍字箴道:

七情之发,惟怒为剧。

众怒之加,惟忍为是。

当怒火炎,以忍水制。

忍之又忍,愈忍愈励。

过一百忍,为张公艺。

不乱大谋,乃其有济。

如不能忍,倾败立至!

他要学张公百忍,可惜他不曾做宰相,像娄师德、冯道等人,以忍治国,他只能学张公艺以忍治家。从家到国,都离不了一个忍字,一忍了事,中华民族算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伟大的民族了。

强者最好的外衣是低调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低调,什么时候该退让,是智者做人处世的良策,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来借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因为低调是强者最好的外衣。月盈则亏,水盈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春秋后期越国的名臣范蠡,他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入吴俯首称臣。范蠡在吴国作了两年人质。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苦身戮力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过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真正能有大作为的人,从来不与人争名夺利,一个人究竟强不强,不是看你多出名,多有权多有势,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正让自己强起来的坚实的基础和本事。只有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讲究运筹帷幄,厚积薄发,修于内而成于外,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强者。

言行低调的人朋友遍天下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要想给人的印象是言谈微中,可以解纷;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微言大义,要言不烦;入情入理,颠扑不破;是令人醍醐灌顶,豁然贯通;是进入一种化境,化成一种本能、一种心境、一种风范;谈话则诚而不伪,做事则实而不假;分析问题则切中要害,事则做到恰到好处;遇险则沉稳应付,对恶意中伤则有理有节;待人宽厚则克己,对己则时有反省;生活则趣味盎然,交友则切磋琢磨,持家则温馨和睦,自行其道,自得其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舒卷自如,用藏随意,不骄不躁,不黏不滞,富而有德,贫而乐道……其首先就要做到“言行低调,为人宽厚”,唯有以此待人,才能博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因为人在社会上生活,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难免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俗话说牙齿和舌头还经常打架,何况人与人呢。如果人人都能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生活将是多么地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是多么地协调!

“将相和”的故事里,蔺相如对待廉颇的态度,是建立在国家政治基础上的宽厚;生活中“大人不记小人过”,是建立在个人品格节操基础上的宽厚;朋友之间“以后再不能说这种话、办这种事了”的提醒,是建立在友谊感情基础上的宽厚。

我们每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里,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离群索居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的话,那么势必会感到孤独和无奈,所以就有了人与人相交的关系。也就是交朋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交朋友是一种生活乐趣,也是一种心灵的愉悦。但是,我们和朋友交往,必须真诚相待,为人宽厚,这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而不是两面三刀,背信弃义。为人处世,要保持一片纯洁善良的赤诚之心。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最真心的朋友。

与人相处就是要和朋友患难与共,仗义执言,两肋插刀,这才体现了朋友的真实含义。如果你与朋友患难与共,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为朋友摆脱了目前的困境,只要你的朋友不是冷漠的人,他们会感激你,而且会把你当成是自己的患难之交。因为人类的感情非常丰富,所以“义侠交友,纯心做人”才是人生最深刻的哲理。

记得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没有什么城府的人,她对朋友总是以诚相待,如果哪位朋友有了什么困难,就喜欢找她帮忙,只要她能够做到的,她就诚心诚意地帮助人家……她从来没有把金钱看得很重要,所以当朋友向她借钱的时候,无论有多少钱,她都毫不吝啬地借给人家,如果有时朋友忘记了还钱,她也不主动地向人家催要钱款。她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在上大学的时候,家里非常贫困没有钱交学杂费,面临退学的边缘。我的这位朋友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交了学费,使他读完了大学。而那位朋友也没有忘记她的情谊,当他毕业工作以后,一发工资他立即把钱还给了她,而她却把他的钱悄悄地还了回去。

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可是朋友曾经资助过的那一位,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每当他遇到她的时候,总是提起这件事,并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我的朋友却只是一笑了之,也许在她的心里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只不过是没有流露出来罢了。

古人讲“宽则得众”,对人宽厚就能赢得众人之心;现在我们讲“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说的是对他人要宽容大度,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佛家讲“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意思是要宽容一切;民间讲“宰相肚里行舟”,说的也是待人处世肚量要大,对人要宽。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你的好朋友就会“大排长龙”!

方圆结合乃修身处世之道

《菜根谭》上说:“方圆处世。”大家也许会奇怪,方与圆只是几何图形而已,怎么成为处世之道了呢?其实这是人们对方圆的人格化演绎。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或方,或圆,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谏臣魏征;圆者,有如那和珅之流。

大千世界,有方有圆。可有关方圆的人,却是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看见倒霉的人就幸灾乐祸,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朝一日那倒霉之人重登高位,却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由此可见,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周总理不正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吗?他运用此道修身、治国、平天下,赢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国赞叹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世界,温和地与人相处,因为凡事物极必反,方正之人的冲动、孤傲、不容置辩,亦可能不为他人所接受,很难与这个社会相融;圆之人,要学会真诚地看待世界,坦诚地与人相处,否则,别人则对其处处疑虑,处处设防,难以和人推心置腹,鱼水相融。只有将方与圆完美地结合,刚与柔灵活地运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黄炎培曾说过:“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而这其中的“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八个字是指中国旧时的铜钱,中间有方孔,也就是如果认为这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事,就应像钱中的方孔那样方正,应该坚持,然而对人的态度,就应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是这里所谓的“圆”却不是“圆滑”。在原则上必须要像“秋霜”一样的严肃。在待人处事上,则应像“春风”那样和气。也就是说“外圆”就是“和若春风”的智慧;“内方”是“肃若秋霜”的原则。或者说“内方”是根基,没有这个前提而只讲“外圆”,最终会流于圆滑世故。那原本是方是扁的坯子,不知要经多少打磨和历练才能造就出圆的外壳,个中滋味也只有您慢慢品味了。

例如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它是把纪晓岚与和珅的矛盾深刻暴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却因有乾隆做第三者,又是一位皇帝,他们才仍能和平相处。世上大量的人和事之间,常有很难调和的矛盾,所以做人处事就需要“方圆之道”。

不与人争最稳当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诛藏,不可使人易知。不与人争不是躲避和退缩,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一种经风历雨之后的旷达与沉稳,宁静与淡泊。

正如一些智者,足不出一城,身不离一域,而知天下,指点江山。故愚蠢的人越善良,就越有伤害;邪恶的人越智慧,就越有祸灾。有才能的人钱财太多,就会消磨他的志向;愚鲁的人钱财太多,就会增添他的过失。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这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曾经说过:“大辩不言,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就是,最有口才的人,往往表现在善于闭着嘴巴不说话。其心像镜子一样明亮,虽然清晰地映照着事物,却由任何事物来去而不加以迎送。因此能够自若地应接事物而不劳心神,最终战胜事物而自己却无任何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