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和孩子平起平坐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孩子看成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这就要求家长在与孩子交往时,要把孩子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虽然,亲子间在血缘上有长幼之分,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与孩子建立平起平坐的朋友关系,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见解,给孩子正面的期许,父母做得不对时要向孩子道歉,平等的关系有利于父母与孩子沟通与交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旧社会森严的伦理等级已经成为历史的垃圾,新时代的父母应该彻底抛弃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说教的父母架子,变居高临下为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从和父母“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自古以来,最亲的莫过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了。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日趋早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了。
社会对每一个家庭都是力求公平的,可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却不能公正地对待子女,甚至与子女的关系形同陌路呢?
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不能互相理解。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父母看孩子,则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做父母的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管他是否理解,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不平等”的教育方法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
孩子虽说年龄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人。
所以,今天做父母的,要想改变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和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应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
有的家长老抱怨孩子不听话,其实,孩子听不听你的话,取决于孩子跟你的关系如何。如果父亲与孩子没有良好的关系,当他想施加对孩子的影响时,就只剩下武力了。因此,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是家长对孩子施加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
但这常常为中国家庭所忽视,这就需要家长具有现代理念,如家长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血缘的差异,因此孩子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接纳他、信任他,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1.孩子应是家庭中的一名小主人
既然是主人,有些事情家长要跟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应把大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孩子虽小,但自有他的主张。如孩子卧室的安排布置,就应听听孩子的看法与建议。
在家庭中要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不少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幼稚,不懂事,所以处处干预、管束,事事过分关怀、保护,向孩子提要求带有命令的口气,这都是不民主、不平等的表现。孩子会感到委屈,感到不平等,会不服气。作为家长应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讲话,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要求孩子。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习惯用权威者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他们说得有些幼稚,但没关系,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表达和争论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而父母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也可以与孩子一起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时,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给予肯定并引以为豪。再就是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父母应学会倾听,同时也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父母即使对孩子的问题不感兴趣,也要耐着性子听完,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借此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如孩子与你谈论娱乐新闻时,你要有适当的反应;孩子约你一起玩球时,你要欣然前往。
2.鼓励孩子向家长提意见或建议
作为家长要重视自己的不足,如在错怪了孩子后要及时向孩子致谦,在忘记了承诺后要及时补上,这样,才能缩短亲子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亲子关系。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和感悟的过程。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家庭教育,其实是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父母的,他们常常以自己为长辈而自居,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孩子稍有异议和不顺从,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这些家长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遵守和服从家长的命令,当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当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家长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们会逆反。因此,要想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遇到事情时,应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说的确实有道理,家长应该积极地采纳并对孩子做一番表扬,即使孩子的观点不正确,家长也不能指责或者训斥孩子,而应当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利与弊,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孩子一定会理解父母,冲突不仅不会发生,相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孩子相处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观念和方法,家长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终身学习。
中国教育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说教式的自上而下的管束教育,有尊长爱幼、守规矩、服劝导的传统。西方则主张开放式的实际锻炼,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比如,美国家教强调“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们开门”。美国人有一种共识:成人不要总是说教、命令孩子,而应'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边,不要推)。孩子从小在家里就拥有许多权利,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游戏、图书,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和结婚时间,家长对孩子的选择决不粗暴干涉,他们只是在一边给孩子当参谋。美国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是'Try'(试试)。他们永远站在孩子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美国家教专家史蒂文说:“父母要舍得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这样他们才能学会以平等的方式和他人相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必须适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孩子反省、改正,以建立正确行为。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应放下架子,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1)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负起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幸福、和睦的家园。一言一行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对孩子不闻不问,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冲动,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
(2)做孩子的人生良师。
父母还应该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观察力都很低,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要求父母像老师一样,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静下心仔细分析孩子在想什么和应该如何帮助他,并耐心地指导督促孩子。
3.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更应是孩子的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父母担当朋友的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游玩的时候,蹲下身子,甚至趴下来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进步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不开心的时候,真心聆听他们的烦恼。当然,父母有烦恼也可以拿出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
父母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试试,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你们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孩子对一个谦逊忠厚的朋友是不会隐瞒自己的,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着伴随和支持。
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做平等对待孩子的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