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切削条件包括工件材料、刀具参数、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等。以工件材料为主要依据,合理选择其他切削条件,对加工质量、生产率、加工成本有重要影响。
1.4.1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切削加工性是指工件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它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一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好坏,是相对另一种材料而言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材料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可以不同。
1.以相对加工性来衡量
所谓相对加工性,是以切削正火状态下45钢(σb= 0.637 GPa)的ν60作为基准,记做(ν60)j,切削其他工件材料的ν60与之相比的数值,用Kr表示,则
式中 ν60——当刀具耐用度T= 60min时,切削某种材料所允许的切削速度(m/min);
(ν60)j——当刀具耐用度T= 60min时,切削正火状态下45钢所允许的切削速度(m/min)。
相对加工性Kr是最常用的加工性指标,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都适用。通常分为八个等级,如表1-6所示。凡Kr> 1的材料,其加工性比45钢好;凡Kr< 1的材料,其加工性比45钢差。
表1-6 材料切削加工性等级
2.以已加工表面质量来衡量
精加工时,常以已加工表面作为衡量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容易获得较好的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材料,其切削加工性好,反之较差。
3.以切削力或切削温度来衡量
在粗加工或机床刚度、功率不足时,用此项指标来衡量切削加工性。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产生的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的工件材料,其切削加工性好,反之较差。
4.以切屑控制的难易程度来衡量
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常以此项指标来衡量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若切屑容易控制,切削加工性好,否则较差。
1.4.2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1.前角γo的功用及合理选择
1)前角的功用
(1)影响切削力及切削功率。刀具前角增大,可减小切削变形程度,减小切屑与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使切削力减小,切削功率降低。
(2)影响刀具强度和散热条件。刀具前角增大,会使刀具的楔角减小,刀具强度降低,刀具散热的体积减小,散热条件变差。
(3)影响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刀具前角,易产生积屑瘤,并引起切削振动,增大表面粗糙度。
(4)影响切屑形态和断屑效果。减小刀具前角,切屑的变形程度增大,切屑因加工硬化而变得脆硬,容易折断。
可见,前角的大小对切削过程有利有弊,应根据具体的加工条件合理选择。
2)前角的合理选择
所谓刀具的合理前角,是指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使刀具耐用度为最大时所对应的刀具前角,记为γopt。由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及加工质量等条件不同,刀具的合理前角也不同。如图1-26所示为刀具材料及工件材料不同时刀具的合理前角。因此,应综合考虑各个加工条件,合理选择。
图1-26 刀具材料及工件材料不同时刀具的合理前角
① 当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低时,可选择较大的前角;当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高时,应取较小的前角,甚至选用负前角;加工冷作硬化倾向大的材料时,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加工脆性材料时,宜选用较小的前角。
② 刀具材料的强度高、韧性好时,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否则选取较小的前角。
③ 粗加工、断续切削或带有硬皮的铸锻件加工时,为保证刀具有足够的强度,应选用较小的前角。
④ 对于成形刀具,为保证刃形与工件廓形尽可能相同,应选用较小的正前角。
⑤ 机床功率不足或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为降低切削力及切削功率,应选用较大的前角。
2.后角αo的功用及合理选择
1)后角的功用
(1)影响后刀面与工件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增大刀具后角,可减小摩擦。从这个作用上来看,后角的增大可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延长刀具耐用度。
(2)影响刀具强度和散热条件。增大刀具后角,使楔角减小,将削弱切削刃和刀头的强度,刀具容热体积减小,散热条件变差。
(3)增大后角,可减小切削刃钝圆半径rn,使切削刃锋利。
(4)当磨钝标准VB相同时,后角大的刀具到达磨钝标准所磨去的金属体积较大,可延长刀具耐用度。但若以刀具的径向磨损量NB作为磨钝标准,则情况相反,如图1-27所示。
图1-27 后角与刀具磨损体积的关系
2)后角的合理选择
所谓刀具的合理后角,是指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使刀具耐用度为最大时所对应的刀具后角,记为αopt。合理后角的选择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切削厚度及其他加工条件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 其他加工条件相同时,高速钢刀具材料的合理后角要小于硬质合金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高速钢刀具的合理前角大于硬质合金刀具的前角,为保证高速钢刀具有足够的强度,其后角应小一些。
②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高或脆性较大时,为保证刀具有足够的强度,宜取较小的后角。工件材料的塑性大,易发生加工硬化时,为减小刀具的磨损及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应选较大的后角。
③ 当切削厚度增大时,对刀具的作用力增大,为提高刀具强度,应选较小的后角。
④ 粗加工、强力切削及承受冲击载荷的刀具,要求刀具有足够的强度,应取较小的后角;而精加工时,为减小后刀面的摩擦,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应取较大的后角。
⑤ 当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应适当减小后角,以减小或消除易产生的切削振动。通常,在刀具后刀面沿切削刃方向磨出后角为零度的窄棱面(刃带)或后角为负值的窄棱面(消振棱),这样既可以起到消振作用,又对已加工表面起到熨压作用,可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上述窄棱面的宽度应控制合理。
⑥ 对于定尺寸刀具,如铰刀、圆孔拉刀等,后角值应取小一些,以增加刀具的重磨次数,提高刀具的寿命。
3.主偏角κr、副偏角κr'的功用及合理选择
1)主偏角、副偏角的功用
(1)影响切削层参数的大小。当进给量f和背吃刀量ap不变时,主偏角增大,则切削厚度hD增大,切削宽度bD减小,即切屑变得窄而厚。此时切屑变形增大,容易折断。
(2)影响残留面积的高度。减小主偏角、副偏角,可降低残留面积的高度,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
(3)影响切削刃、刀尖的强度和散热条件。减小主偏角、副偏角,可使刀尖角εγ增大,提高刀尖强度,改善散热条件;同时减小主偏角,参加工作的主切削刃长度增大,单位长度切削刃上所受到的切削力减小,间接提高了切削刃的强度。
(4)影响切削分力的大小。增大主偏角,使进给力Ff增大,背向力Fp减小。
2)主偏角的合理选择
① 当工艺系统刚度较好时,主偏角通常取较小的数值;但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时易产生振动,对刀具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脆性相对较大的硬质合金刀具,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主偏角取60°~75°。
② 加工高硬的材料,如冷硬铸铁、淬硬钢等,为提高切削刃的强度,宜取较小的主偏角。
③ 工艺系统刚性较好时,减小主偏角可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工艺系统刚性不好时,如切削细长轴时,为减小工件变形,避免产生振动,应尽量减小背向力Fp,主偏角较大,甚至可取到90°~93°。
④ 选择刀具主偏角,还与其他具体加工条件有关。如单件小批生产,应选择可通用性好的45°车刀;加工阶梯轴时,选用90°车刀等。
3)副偏角的合理选择
在不引起切削振动的情况下,副偏角的数值尽量选取得小一些。
加工高硬材料及断续切削时,为提高刀具强度,应取较小的副偏角,通常κr'=4°~6°;对于车刀、刨刀、硬质合金面铣刀等一般刀具,副偏角可取5°~10°;对于切断刀、锯片铣刀及'=1沟槽铣刀等,为保证刀具强度,副偏角很小,一般为κr°2~°;对于精加工刀具,为提高表面质量,可磨出κr'=0°的一段副切削刃(修光刃),但其长度应选取适当,否则将引起切削振动。
4.刃倾角λs的功用及合理选择
1)刃倾角的功用
(1)影响切屑流出方向。如图1-28所示,当λs=0°时,切屑流向过渡表面;当λs<0°时,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当λ0s> °时,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
图1-28 刃倾角对切屑流出方向的影响
(2)影响刀具强度和容热条件。减小刃倾角,刀具强度增大,散热条件得以改善,有利于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同时,在背吃刀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λs,则参加工作的主切削刃长度增大,单位长度切削刃所承受的负荷减小,这样就间接增大了切削刃强度。
(3)影响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与直角切削(λ0s= °时)相比较,斜角切削(λs≠0°时)使实际起作用的切削刃钝圆半径减小,切削刃变得锋利。
(4)影响切削分力的大小。如前所述,增大刃倾角,使进给力增大,背向力减小。
2)刃倾角的合理选择
加工一般钢料和灰铸铁,粗车时取λs=-5°~0°,精车时取λs=0°~5°,有冲击载荷时取λs=-15°~-5°,冲击特别大时可取λs=-45°~-30°;车削淬硬钢,λs=-12°~-5°;强力刨削,取λs=-20°~-10°;微量精车时,为提高刀具的锋利程度,可取λs=45°~75°;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时,为尽量减小背向力,可适当增大刃倾角;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车刀,为提高刀具强度,刃倾角可取负值。
1.4.3 切削用量的选择
在工艺系统确定的前提下,切削用量就是切削加工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切削用量选择得合理与否,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和延长刀具耐用度均有重要影响。所谓合理的切削用量,是指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率、较长刀具耐用度和较好的加工质量所对应的切削用量。
1.切削用量的作用
1)对切削加工生产率的影响
生产率可用材料切除率QZ来表示。所谓金属切除率,即单位时间内切除金属材料的体积。显而易见,材料切除率QZ与切削用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QZ——金属切除率(mm3/s);
νc——切削速度(m/s);
f ——进给量(mm/r);
ap——背吃刀量(mm)。
可见,切削用量中三个要素与生产率均呈线性关系,增大每一要素都可使生产率成正比例增大。
2)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当增大背吃刀量或进给量时,都可使切削力增大,因易产生切削振动而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且进给量增大还会使已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高度增大,严重影响表面粗糙度;当采用高速切削时,可降低切削力,并能减小或避免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
3)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如1.3.4节中所述,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
所以,在优选切削用量以提高生产率时,首选大的背吃刀量,然后选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大的切削速度。
2.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背吃刀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加工余量尽量一次走刀切除。例如,在中等功率的普通车床(C620)上加工时,背吃刀量可达8~10mm。但对于以下情况,可分几次走刀:
① 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或加工余量不均匀时,易产生较大的切削振动;
② 加工余量太大,易导致机床功率或刀具强度不足;
③ 断续切削时,刀具受到较大冲击而易造成损坏。
半精加工时,若单边余量Δ> 2mm,应分两次走刀切除:第一次切除(2/3~3/4)Δ,第二次切除(1/3~1/4)Δ;若单边余量Δ≤2mm,则可一次走刀切除。
精加工时,应一次走刀切除所有精加工工序余量,一般为0.1~0.4mm。
2)进给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在工艺系统强度、刚度及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选用尽可能大的进给量;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时,在能够满足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进给量。
3)切削速度的选择
① 粗加工时,由于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均较大,为降低切削温度,保证刀具耐用度,应选取较低的切削速度;相反,精加工时,为提高加工质量,应尽量避开形成积屑瘤和鳞刺的速度区域,采用高速切削。
②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高时,应选较低的切削速度;反之,则选较高的切削速度。
③ 和高速钢刀具相比较,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较好,允许的切削速度较高。
④ 断续切削时,为减小冲击,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
1.4.4 切削液的选择
合理选用切削液可以改善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摩擦情况,可以散热降温,对于提高刀具耐用度,提高加工精度和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均有重要影响。
1.切削液的种类
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切削液,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
1)水溶性切削液
主要有水溶液和乳化液。
(1)水溶液。在水中加入防锈剂、清洗剂、油性添加剂。其冷却、清洗作用较好,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2)乳化液。在水中加乳化油搅拌而成的乳白色液体。乳化油是由矿物油与表面活性乳化剂配制成的一种油膏,按乳化油的含量可配制不同浓度的乳化液。低浓度乳化液主要起冷却作用,适用于粗加工;高浓度乳化液主要起润滑作用,适用于精加工和复杂工序加工。乳化油中也常添加防锈剂、极压添加剂,来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润滑性能。
2)非水溶性切削液
主要是切削油,其中包括矿物油、动植物油和加入油性、极压添加剂配制的混合油。主要起到润滑作用。
2.切削液的作用机理
1)冷却作用
切削液浇注到切削区域后,可以带走大量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从而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质量。特别在刀具材料的耐热性和导热性较差,以及工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导热性较差的情况下,切削液的冷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润滑作用
当切屑、工件与刀具界面间存在切削液油膜,形成流体润滑摩擦时,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很多情况下,刀面与工件及切屑之间由于载荷作用、温度的影响,油膜厚度变薄,使金属表面凸起的峰点相接触,但由于润滑液的渗透和吸附作用,仍存在着润滑液的吸附膜,也能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这种状态称为边界润滑摩擦。此时摩擦系数值大于流体润滑摩擦系数,但小于干切削时的干摩擦系数。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大多属于边界润滑。一般的切削润滑油在200℃左右即失去流体润滑能力,此时形成低温低压边界润滑摩擦;而在某些切削条件下,切屑、刀具界面间可达600~1000℃左右高温和1.47~1.96 GPa的高压,形成了高温高压边界润滑,或称极压润滑。在切削液中加入极压添加剂可形成极压化学吸附膜。
3)清洗作用
在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碎屑,易划伤加工表面和机床导轨面,因而要求切削液具有良好的清洗作用。清洗性能的好坏,与切削液的渗透性、流动性和使用的压力有关。加入大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少量矿物油,可提高其清洗效果。
4)防锈作用
为了减小工件、机床、刀具等受周围介质(空气、水分等)的腐蚀,要求切削液具有一定的防锈作用。其作用的好坏取决于切削液本身的性能和加入的防锈添加剂的作用。在气候潮湿地区,对防锈作用的要求显得更为突出。
3.切削液的选用
应当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切削液。
① 粗加工时,对于高速钢刀具,为降低切削温度,应选冷却效果好的切削液;对于硬质合金刀具,因其耐热性相对较好,可不用切削液,也可使用低浓度的乳化液和水溶液连续浇注。
② 精加工时,为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并提高刀具耐用度,对于高速钢刀具,应选用润滑性好的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的极压乳化液;硬质合金刀具在粗加工所选切削液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切削液的润滑性能即可。
③ 对于难加工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温合金等,对切削液的冷却、润滑作用要求较高,此时应尽可能选用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