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

学习提示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一定的理财环境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要素——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用的一种运作活动。作为全书的基础,本章对本书的内容框架和基本原理概括性地做了总结和说明,是整个教材的“导游图”,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因此,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从要点上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内涵,是同学们在学习本章时必须把握的基本方向。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一、财务与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

财务是与企业理财有关的一切事务。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是财务活动,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后者是财务关系,即财务活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1. 财务活动

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必须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才能实现其目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机统一,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将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使用价值;并通过实物商品的出售,使转移价值或新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实物商品的不断运动,使实物商品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上述过程包括了两大运动过程:一是实物商品的运动过程,二是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实物运动是价值运动的基础,价值运动是实物运动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企业活动的基本内容:前者以实物运动为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商品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后者以价值运动为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与分配,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财务活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和企业资本的价值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实物商品形态的不断运动,其价值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固定资金和储备资金形态,再转化成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形态,最后又回复到货币资金形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不终止,商品价值形态的循环过程就不会间断,从而形成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这种以资金运动形式体现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就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活动。

2. 财务关系

企业在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分配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与有关方面发生广泛的经济联系。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是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依法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税款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行使政府行政职能。政府依据这一身份向企业征收有关税金,如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各种税款,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遵守税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款,是企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这些资金可以向国家、法人和个人筹集,他们于是就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投资后,有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加企业收益分配,同时对企业承担相应经济责任。企业经营者则要遵从投资者的愿望,不仅要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且还要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更多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收益。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按规定从接受投资方得到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关系将会越来越广泛。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依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和接受对方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这种企业与接受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性质,反映了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4)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规定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以资本金形式向投资者筹集资本金外,还要向债权人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借入资金,要按约定的利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给其他单位使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以债券或借款方式出借资金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商业信用后,有权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向债务人收取账款。

(6)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本,以其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情况,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体现着职工个人和集体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和经济核算的条件下,企业各部门、各级之间既是一个统一整体,又是具有各自权责范围和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单位。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产品物资转移、互相提供劳务等,也应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计价结算,以明确相互间的经济责任并作为评价业绩和实施奖惩的依据。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利用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包括计划、生产、技术、劳动、设备、物资、人力和财务等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时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组织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形成管理,有的侧重于资源利用管理。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为主的专业化管理,它通过货币形式来组织、监督和调节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所以,价值管理构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

(2)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中的独立方面,又是综合性管理工作。以价值形式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可以克服其他计量形式的不可比性,通过货币价值形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起来;同时,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与效果都可以在资金运动中综合地反映出来,通过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财务管理涉及和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和方面,企业管理的每个部门都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与财务管理部门发生联系,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联。所以,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财务管理的对象

(一)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本

一个人要做生意,需要一定的本钱,一个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则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增值性。即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带来比原来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不管归谁所有,它都要实现增值或赚钱,这是资本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本的目的。增值性是资本的本质,也是资本的基本功能。

(2)趋利性。即资本总是从利润低的地区、部门流向利润高的地区、部门;有利润的地区,资本就流入,无利润的地区,资本就流出。

(3)变动性。即资本通过形态的变化和运动实现增值。资本要求不断处于运动状态,资本的价值增值只能在运动中实现,资本只有运动,才能生出“金蛋”。

(4)风险性。即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会有市场风险。资本是为将来提供消费服务或形成增值而投入的资金,而将来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因而资本具有风险性。

(5)形态多样性。资本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房屋、机器设备、库存等),无形资本(知识、技术、商誉等)和人力资本等。

在现代企业里,资本是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在运动中实现增值的价值。企业资本的最初形态是货币,通过货币购买各种生产经营要素,通过生产实现价值的转移和增值,通过销售使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循环和周转,形成了资本的运动。而资本的运动是通过一系列资本活动来实现的,对资本活动进行运作就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资本对应物

资本对应物就是企业的各种资产。企业将取得的资本加以运用,就形成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各种各样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就是企业的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认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资产。”在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资产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三)企业资本的类型

1. 主权资本与债务资本

企业的资本按来源形式分,可划分为由所有者所拥有的主权资本和由债务人所拥有的债务资本两类。

(1)主权资本。主权资本又称权益资本、自有资本,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有、自主支配的资本,其数额就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主要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主权资本是从所有者那里取得的资本,反映了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投资与受资关系。从出资者角度看,主权资本是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及其权益准备,是出资者的一项高风险资产;从企业角度看,主权资本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的资本,其高成本是指出资者期望得到较高的回报,其低风险是指主权资本无须还本付息,从而没有偿债压力。

在公司制企业里,主权资本一般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资本金反映主权资本的外部来源,留存收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内部资本来源,资本公积既有外部来源,又有内部来源。

(2)债务资本。债务资本又称借入资本,是企业依法筹措并依约使用、按期偿还的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借款、应付债券、应付票据等内容。

债务资本是从债权人那里取得的资本,反映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资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只靠主权资本,而不运用债务资本就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需要的。债务资本的使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作为资金的出借方,由于有到期还本付息做保障,其出借资金的风险较低,从而相应的回报也较低;作为资金的借入企业则相反,利用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压力大,相应的使用成本较低。

在特定条件下,债务资本可转换为主权资本,如可转换的企业债券。

2. 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企业的资本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使用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1)长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指需要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主要用于厂房和设备的构建、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生产规模的扩大等,一般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长期资本是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和保证,主要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长期债券、长期银行借款、企业内部积累等方式取得。从资金供应方看,期限越长,未来的不可知性越大,因而其风险也增大。

(2)短期资本。短期资本是指需要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主要用于现金、应收账款、材料采购、发放职工工资等,一般在短期内可以收回。短期资本可以满足企业短期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通过短期银行借款、供货方商业信用、企业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取得。短期资本由于其可被使用的期限较短,所以其还本付息的压力更大。

企业的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可以相互融通。如用短期资金来源暂时满足长期资本的需要,或者用长期资本来源临时解决短期资本的不足。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本或资金,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对企业资本或资金的运作,包括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三大主要内容。

1. 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对资金筹集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资金筹集是企业为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资金的过程。资本的取得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财务活动。筹资规模的确定、筹资时机的把握、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都是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集资金的总规模,控制资金的投放时间,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选择,以降低筹资成本;同时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运用负债经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企业筹集资金是有各种目的的,有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扩充性筹资,有为占有其他企业份额而进行的控制性筹资,有为归还债务资金而进行的偿债性筹资,有为优化资本结构而进行的调整性筹资,无论哪一种筹资都要研究筹资的影响因素,讲究筹资的综合效益。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筹资并形成企业的两种资本形式:一是主权资本,它通过所有权融资方式取得,采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等方式;二是债务资本,它通过负债融资方式取得,采用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企业筹集到的资本,通常是货币形态的,也可以是实物形态和无形资产形态的。

对于上述筹资管理的内容我们将通过本教材的资本及时间价值、资金筹集管理和资金结构管理等章节进行具体阐述和详细说明。

2.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对资金运用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资金的运用即投资,是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投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是资金筹集的必然延续,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并谋求未来的资金增值,否则筹资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投资也对收益分配产生影响。

企业的投资按投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和营运投资。项目投资是企业通过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直接投资于其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是一种对内的直接性投资,其目的是改善现有生产经营条件,扩充生产能力,以获取更多经营利润,对这种投资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程序,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证券投资是企业通过购买股票和债券等金融性资产,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的投资行为,是一种对外的间接性投资,其目的是控制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或取得高额投资收益,对这种投资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在证券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之间进行权衡,并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点。营运投资是企业将资金投放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投资活动,是一种对内的直接性投资,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如企业采购材料和商品、支付工资和营业费用、出售商品取得收入、采取短期融资筹集营运资本以满足经营需要等,这些因生产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构成了企业的资本营运活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上述投资管理的内容我们将通过本教材的营运资金管理、项目投资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等章节进行具体阐述和详细说明。

3. 收益分配管理

收益分配管理是对资金分配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收益分配是企业对投资产生的结果进行分割,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联结着两次资金运动,是企业资本不断循环的重要条件。投资的结果表现为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形成的企业利润,因而收益分配包含两层含义,广义的收益分配是对投资产生的收入及其利润进行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在收益分配过程中,企业收入首先弥补生产经营消耗和税费后形成利润总额,其次按规定缴纳所得税,最后按规定进行净利润的分割。分析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基本要求,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是做好收益分配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上述收益管理的内容我们将在本教材的收益分配管理章节进行介绍和说明。

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三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过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

1. 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目标,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化。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利,但企业不能生存就谈不上获利,生存是获利的基础,而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是生存的保证,因此,生存、发展与获利构成了企业的基本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这三种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要求。从生存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威胁,即长期亏损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就成为财务管理首先要考虑的要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企业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收入的扩大,为此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并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都需要付出货币,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成为财务管理要考虑的第二个要求;从获利的角度来看,盈利是使资本超过其投资的报酬,而资本的取得是有成本的,因此,树立成本观念,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盈利就成为财务管理要考虑的第三个要求。

2. 财务管理总目标

从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来看,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有以下四种主要观点:

(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额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最大。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差额,是剩余产品的表现形式。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其次,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再次,利润多少可以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最后,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这一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①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②没有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利润最大化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利润额最大化,不同时期的利润额没有反映其与投入资本额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③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报酬与风险是紧密相关的,高报酬必然面对高风险。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促使管理人员忽视风险去追逐高额利润;④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如忽视产品与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和履行社会责任等。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是利润额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利润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前者适应非股份制企业,后者适应股份制企业。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目标是取得资本收益,具体表现为净利润与出资额或股份数(普通股)的对比关系。这个目标考虑了投入产出关系,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便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但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3)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①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②它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③它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④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⑤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投资者、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都为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资源,成为企业的相关人。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最大的权力和报酬,承担最大的义务和风险,地位当然也最高,但其他相关者也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当的风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它包括以下内容:①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②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创造企业与股东的协调关系;③加强对企业代理人或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④关心本企业一般职工利益,注重环境和福利,保证职工的稳定性;⑤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培养企业资金的可靠供应者;⑥关心客户长期利益,保证销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面对市场竞争;⑧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这一目标的优点在于:考虑和满足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体现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作为一个多元层次的目标体系,兼顾了各方利益;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3. 财务管理具体目标

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财务活动来实现,不同的财务活动,其财务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概括地说,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就是以较小的筹资成本和较低的筹资风险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企业投资管理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以较低的、企业可以承受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投资收益;企业收益分配管理的目标就是正确计算收益成本,合理确定收益的分配比例与方式,以提高企业潜在的收益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总价值。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尽管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合理的理财目标,但企业财务活动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在对待利益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企业提供了财务资源,经营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如何进行协调也是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对所有者来讲,他所放弃的利益就是经营者所得的利益。在西方,这种被放弃的利益也称为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是否更多地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因而,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采取让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的办法,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1)解聘。这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方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就解聘经营者,经营者害怕被解聘而必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接受。这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受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受,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来提高企业价值。

(3)激励。即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2.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首先,所有者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债权价值也必然会实际降低。若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但若失败,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其次,所有者可能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券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

(1)限制性借债。即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2)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即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收回债权或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3. 企业与社会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理财目标与社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趋于一致的,但它们之间也是有矛盾的,因为企业理财目标主要是经济利益性的,而社会目标主要是社会公益性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很可能会忽视社会利益,比如伪劣产品问题、职工权益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都是其具体表现。

企业与社会矛盾的协调,需要从法律约束、道德约束、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督等多层面、全方位来要求企业维护社会利益,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