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创新与大学生

一、什么是创新心理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出发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创新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就不可能从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今,人类即将步入的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更加呼唤创新与创新型人才。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奠定他一生事业基础的创新理论,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这种“创新”或“新组合”包括5种情况:一是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掠取或控制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五是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熊彼特此处所说的创新是经济领域里的创新,他所谓的“创新”是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创新作为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还存在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领域,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创新,如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教育创新等。

(二)创新心理的含义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外,创新主体的心理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创新主体的行为和认知水平。

创新心理主要是指主体在一定需要与动机的推动下,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带有倾向性的内心状态。除了一般的心理内涵外,它还具有自己特定的创新心理结构和机能。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新型人才在人格(或个性)上有以下8个特点:①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②旺盛的求知欲;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思考;④知识面广,善于观察;⑤工作中讲求理性和严肃性;⑥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⑦富有幽默感;⑧意志坚定,品质出众。我们认为还要加上一个特点:富有挑战精神,敢于冒险。这些都应当成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人格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