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上初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真爱的亲子观,才是对孩子负责

古代有一富翁,妻子生了一群女孩,好不容易盼来个儿子,真是喜从天降,简直就不知应当怎样疼爱他了。用俗话来说,“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富翁和妻子对儿子张口必应,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来给儿子玩。在这种一味迁就、溺爱中长大的儿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当富翁认识到“败家子”的真面目后,再想教育却为时已晚。后来这个孩子因杀人被判斩刑。行刑之前,他的妈妈去看他,他痛哭流涕,说要在死前吃妈妈的奶,富翁的妻子自然是再一次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可是这个罪犯却一口把他妈妈的奶头咬了下来,疼得富翁的妻子大哭:“你这个伤天害理的畜生,从小我就疼你,临死你却咬我!”这个孩子对他妈妈说:“要不是你这么疼我,我怎么会有今天?”

真是“惯子如杀子”啊!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谁不爱?关键是怎样爱!

1.真爱不是迁就

迁就,往往就是观念上的“树大自然直”。总觉得孩子小时候不能委屈着他,长大就好了。确实,有的孩子小时候娇惯得像王子,家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怎么回事,也没有什么教育,孩子却突然懂事了,上进了。这事说出来,家长更增强了孩子不用管的信心。

其实,家长还是没有看到教育的作用。有一个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并有一份很好工作的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优秀,但他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是一个非常闹人的孩子。妈妈领他到商店,他总是哭着喊着,在地上打滚,要吃的、要玩具,妈妈拗不过他,总是满足他的要求。后来他妈妈下岗了,他仍然不体谅家庭的困难,经常要钱买零食。终于有一天,他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吃饭时连菜都舍不得吃一口,却给他留了一盘菜。他一下子明白了妈妈的艰辛,泪水夺眶而出。于是他下决心再也不乱花钱,不吃零食,发奋学习。妈妈怕他上学远,每天给他一元钱坐中巴,可他一次都舍不得花,总是走路上学。后来,这个孩子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本地的重点高中,又考上了重点大学。

试想,假如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仍然很充裕,假如他一直看不到家里生活的困窘,能有后来的转变吗?事实证明,那些靠“自悟”来进行自我教育的孩子,大多数没有得到过这种受教育的机遇。在一切靠孩子自然而然的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体谅不到家长的难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和迁就往往就差一步。迁就是无效教育的一种极端,迁就的结果造成了孩子自私、懒惰、不负责任,而家长往往又走向另一极端—严酷。对孩子的爱,要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需要保持态度的一贯性和坚定性,决不能凭自己的情绪好坏来决定标准:高兴时皆大欢喜,生气时暴风骤雨。喜怒无常、忽宽忽严的态度是有害的。

2.真爱不是溺爱

(1)真爱是对孩子负责的爱

2012年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73.6部/百人,中小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在某些城市已超过60%,有的学校甚至达到98%。

购置手机,除了满足攀比心理或便于联系的用途外,有几个学生的手机是用来学习的?上课时玩游戏、看电子书,走路时听MP3,睡觉前聊天,考试时舞弊,手机成了不可缺少的“堕落”助手。可是,家长们还是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有的甚至主动给孩子买。

有对夫妻,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仅1500元左右。但孩子要买手机,一下就花了2000多元,孩子还埋怨说不好。不到一周,孩子故意把手机弄“丢”了,还要买。爸爸万般无奈,不惜去卖血来给孩子买手机。

英国一位心理学女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不加拒绝,如果对孩子的爱就体现在事事顺从、事事包办,害怕孩子受委屈,害怕孩子经历风吹雨打,当孩子以后遇到挫折时,还能离开家长吗?

不分是非的爱是错爱,没有原则的爱是溺爱。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勇敢面对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爱,才是负责任的真爱。

(2)真爱要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许多人的“恨铁不成钢”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孩子讨厌家长,教育的效果为负数。

很久以前,有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学生,在谈起他的爸爸时说:“我真想杀了他。”那时,他的家长表现出的“恨铁不成钢”是因他经常与同学打架、没完成作业而打他、讥讽他、冷落他,让孩子怀疑这是不是他的亲爸爸而一再向妈妈求证。当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后,孩子迷茫了,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对他就像是仇人一样。于是,他反过来仇视爸爸,为了气爸爸,总故意惹事。

不管父母对孩子抱的是什么希望,也不管使用什么教育方法,家长都应当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接纳,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教育才能起作用。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将来仇视的不仅是父母,还可能是社会。

(3)真爱是考虑孩子长远利益的爱

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不会干活,可是仔细想想,我们给了孩子干活的机会吗?看到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家长总是不忍心孩子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再干点家务活,更难把正在学习的孩子叫来做家务。

其实,学习之余的劳动相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种休息,更何况,家长有责任让孩子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使其身体得到锻炼,更有责任让孩子学到一些劳动技能。

十多年前,教育专家孙云筱说过一个故事:“我国南方有位大款,有一次一时高兴,把5万元人民币划入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的账上。有了钱的小家伙一下子‘抖’了起来,起居饮食全由保姆侍奉,提书包、做值日、课外作业一律花钱雇同学代劳。结果孩子很快就成了班级的‘双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与这位大款相比,20世纪最著名的亿万富豪洛克菲勒每周只给每个孩子30美分。孩子们为了零花钱,不得不参加劳动,甚至学会了打工。开始在自己家里打工,凭干家务活多少付酬,后来到外面打短工。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本事,为他们后来的人生和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儿子成为世界计划生育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二儿子是美国第41任副总统;三儿子成了工业巨头,操纵、影响着美国的军政界;四儿子当了阿肯色州州长;五儿子成了金融霸主,拥有350亿美元。

洛克菲勒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时说:“富家子弟之所以浑浑噩噩,是因为他们不必为挣钱糊口发愁,终日锦衣玉食,沉湎酒色,腐化堕落,到头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当然,洛克菲勒儿子们的成功有其各种综合因素。但是,如果父母只会溺爱,孩子只知道躺在父母打下的江山上享乐,其下场与八旗子弟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吧!

培养孩子的能力,让他在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与人相处自立中得到锻炼。成长过程中吃的苦,是将来战胜困难的能力之源,幼时吃苦越多,长大果实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