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学院都要出版一本教学改革经验与心得的论文集,便于教师的交流,也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这本论文集是近年出版的第四本,谨以此论文集的出版作为信息工程学院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并衷心感谢十年来所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信息工程学院自2002年成立10年来,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积极为北京市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涌现了一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努力奉献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扎实勤奋的好教师。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培养了一批在北京基础教育战线的生力军和服务北京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十年中,涌现了1位北京市教学名师,6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4位优秀教师,17位优秀主讲教师,多位教师在北京市各类讲课比赛中获奖。
学院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服务北京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进行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专业和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按照大类进行招生,前两年统一培养,并设立流动制实验班,优胜劣汰,同时积极倡导双师制、“3+1”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家企业、学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成效,软件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并实践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努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2005年以来,我们共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首都师范大学改革项目50项,并取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9项。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主体内容,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通过课程建设能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课件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近几年我们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下,建设了11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优秀课程、6种北京市精品教材、10个市级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并辐射形成了两个校级精品课程群,推动另外两个课程群的建设,全面带动学院的课程建设水平,使多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积极实施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90%以上的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61门课程的多媒体课程项目通过验收,15门课程优秀。
一直以来,我们努力培养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成为北京市首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的教师全面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承担实践类课程,建设有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还撰写了市级精品教材、校级优秀教材。多年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参与研究项目和竞赛的学生越来越多。2008年获SCILAB竞赛全国一等奖,2009年获计算机仿真竞赛全国一等奖,2011年在ITAT竞赛上获全国特等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仅2011年就有4位毕业生进入北京市重点中学任教。
从2002年至今,共有2400余位同学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从事中小学教师、工程师等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北京市唯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生培养基地,每年我们都举办中小学机器人比赛或研讨活动、中小学电子科技比赛。2011年我们还承办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体现了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对北京市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走到了今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提高质量仍是今后发展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更加注重教学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为建成国内同类师范院校中一流的信息学科专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