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印度之谜(2)

女人一身也是谜。在乡下种地,在城里疏通阴沟、搬运沙石、打扫大街等等,主要是女人在干。在许多国家,男婚女嫁时,男方总要给女方可观的彩礼。但是,在印度却恰恰相反,一个女子在结婚时,需要给男方陪送大量的嫁妆,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还要送一辆汽车。一个获得英国博士学位的婆罗门如果要娶妻的话,对方的嫁妆可能要100万卢比(将近20万人民币)。婚礼的费用也由女方负担。如果丈夫对嫁妆数量不满意,会经常打骂妻子,妻子也觉得做不起人,沉重的精神压力使许多女子被迫自杀,不少穷人家的女儿因无力置办嫁妆只能终身不嫁,老死闺中。由于在印度生女孩比生男孩的压力要大得多,将来付出的嫁妆是一个沉重的家庭负担。因此,在一些城市里,一些私人堕胎诊所打出的广告语就是:“今天你花400卢比,将来可能会省40万卢比。”印度寡妇命运悲惨,以前常常自焚殉夫。马克思曾谈到英国殖民当局当年曾下令禁止殉夫,然而,在加尔各答、孟买等地,50万印度妇女当时上街示威,竟强烈要求给妇女以殉夫的权利。英迪拉·甘地夫人担任总理时,在新德里还发生过一些妇女支持自焚殉夫的游行,遭到这位铁娘子的严厉痛斥。然而,2002年8月,在中央邦又发生逼迫65岁寡妇自焚殉夫的事情,逼迫者当中,还包括寡妇的2个儿子,真是匪夷所思。当官的也一身是谜。印度人也许不怕热,即使是在印度国防部大楼里,海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和陆军参谋长这样的军队最高将领(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的办公室,也没有装空调,夏天高温常达45度左右,他们的办公室里却也只有电扇在转。马哈拉斯特拉邦邦长的会客厅和宴会厅里也没有空调。这有点怪吧?是因为印度太穷,连三军高级将领和一邦之长都没钱安空调,还是高官们珍惜纳税人的每一分钱,艰苦奋斗,与大家打成一片?此外,从印度政府总理以下,任何官员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颜色的国产车,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以致老百姓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乘外国车、高档车的都不是当官的。印度社会上也处处是谜。印度火车里程比中国长,但没有票贩子,也没有假票。印度火车即使已经开动,你如果沿月台追赶,车上会伸出许多双手拉你一把,并会为你挪出一个待的地方。印度公共汽车没有车门,车开动后,一些人还跳上跳下。中产阶级人士开小车出门,车里能挤多少人就挤多少人,挤不下的塞到车后物品箱里,警察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车与车相撞了,只要还能走,一声拜拜走人,从未看到过因此而吵架的现象。

从历史上看,印度不仅出怪事,而且出“怪人”。释迦牟尼放着现成的王太子不做,离家出走,漂泊多年,含辛茹苦,在饥寒交迫中终于悟道,创立了佛教,你说怪不怪?筏驮摩那出身于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却抛富弃贵,离妻别子,出家为僧。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中也常年一丝不挂,即使蚊子在身上咬,蚂蚁在身上爬,也听其自然,决不杀生。他创立的耆那教几千年不衰,反对一切战争的几百万耆那教徒被政府在法律上免除了兵役。印度还涌现了终生吃素,只穿自己织的布,坚决拒绝出任总统及其他一切高位的印度国父甘地。

谜,难以理解

说印度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度,是因为印度的矛盾现象太多了,这是印度怪人怪事层出不穷,怪思想、怪现象不断涌现的一个内在原因。只要稍加留心,这种矛盾性就随处可见。

第一个矛盾现象是,印度人知天乐命,随遇而安,物质生活总的来说是贫穷的,但精神生活却几乎人人是“百万富翁”。对许许多多印度人来说,发展不是硬道理,精神享受,优哉游哉,随意一点,洒脱一点,休息好一点,是第一位的选择。印度人假日太多,同这一点恐怕有关。在印度办事常常找不到人,这确实有点怪,因为按照法律或潜规则,他们都休假去了。在印度,公务员一年可以休息200天,军队一年有51个节日。某种宗教教徒过节,其他教徒照样放假,而印度的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锡克教、犹太教、巴哈伊教等。每种宗教又有多种节日,只要是某种宗教信徒,就经常生活在节日之中。十亿印度人,几乎人人信教,我们见到的印度人,是常常在拜神或休闲,而不是在工作,这是不是有点怪?

第二个矛盾现象是,印度人不着急,慢慢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必然干事少,效率低。在印度,公务员和纳税人的比例是1∶92,印度某些部门的公务员确实人员少、任务重,但成效大。例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被誉为南亚的“硅谷”。2003年,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72家企业中,印度就有50余家,而在这50余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罗尔。如今,班加罗尔已经成为印度名副其实的软件王国,但是,主管这项工作的卡纳塔克邦政府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部(相当于我国省级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整个工作人员只有7人。人如此之少,工作成效如此显著,这也应当说是一怪吧?

第三个矛盾现象是,从总体上看,印度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但在一些领域里,它又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如印度的文盲率极高,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是文盲,但它的高等教育却很发达,在第三世界国家里可算名列前茅,它培养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软件工程师。迄今为止,印度已产生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文学、物理学、医学、经济学以及和平奖。印度人不急不慢,好像时间不值钱,但解决电脑“千年虫”问题却最快、最彻底,赢得了世界第一。有些地方至今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但印度却能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并制造出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它却拥有两三亿人口的中产阶级,能养得起航空母舰。

第四个矛盾现象是,许多人虽然受的是西方教育,但价值观、行为方式却是传统的。例如,印度许多IT 精英们,应该够现代了,他们引领着印度的新经济,却经常体现出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穿着新潮西服、打着领带、开着轿车、住着别墅,可婚姻还是父母包办,更要顾及种姓。

第五个矛盾现象是,印度整体上虽然穷,但却能关注到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除了电影、马戏,印度其他演出,对观众来说都是免费的。印度不少剧场只有发票窗口,没有卖票窗口。我曾在印度欣赏过维也纳交响乐团、莫斯科芭蕾舞团、南非歌舞团和许多其他演出,包括印度歌舞的演出。和其他观众一样,我从来都是凭领的票入场。孟买10多个剧场,常年免费演出,这算不算一怪?印度公立学校的学费便宜得不可思议。例如,公立中小学校每生每月学费平均仅40~50卢比(约合人民币8元),印度9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在公立学校就读。来自穷困地区的大学生一般都享有助学金。但是,既然收费不贵,为什么印度有那么多的文盲,这又是一个谜。

如今,无论走在印度哪一个大城市,麦当劳餐厅中身着牛仔装的摩登青年与大街上披着传统莎丽的妇女,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与遍布城乡的庙宇神龛,风驰电掣的轿车与高视阔步的神牛,清晰听到的上网拨号声与遐迩阵阵的祈祷声……这些矛盾现象,也许正表明当代印度正处在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央电视台驻印度特派记者张讴对我说:“认识印度,要有勇气把相互冲突的现象拼凑到一起。”这句话真是入木三分,非常深刻。

总之,在印度待的时间越久,我就越来越感到印度怪人怪事真是层出不穷,怪思想怪现象实在比比皆是。印度之所以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就因为这里确实有着太多的怪人怪事怪思想怪现象;这些怪人怪事怪思想怪现象,对中国人来说,很可能一时难以理解。

谜,耐人寻味

为什么印度有如此之多的难解之谜?为什么印度有这么多中国人难以理解的怪现象?首先,这同印度文化的主体是宗教文化有关。第二,同印度传统哲学思想有关,这一思想主张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万物轮回。第三,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关。印度人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所以,即使在现代大多数人奉行素食主义,同时还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第四,印度文化是张扬个性,强调存异的文化。

印度这个文明古国与生俱来的神秘和庄严感始终是一种诱惑,或者说印度始终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包容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冲突和矛盾后,这个国家整体上居然平和安静,充满人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当年访问印度后曾感慨地说:“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它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他既感慨于印度悠久灿烂的文化,也感慨于印度宗教习俗的繁杂,更感慨于其传统色彩与工业文明交汇混杂的神秘气息。也许,我感受到的印度奇怪的方方面面,也许我所谓的“印度之谜”,马克·吐温当年早已感觉到了。尽管在各方面,当代印度与马克·吐温时代的印度已大不相同,但常驻印度的外国人对马克·吐温的感慨依然有着强烈的共鸣。

“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访问孟买时曾对我这样说过,这句话说绝了,他不愧为印度问题专家。

谜不等于坏事,在中国人看起来是谜的事,也许在印度人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了。琢磨印度的怪人,品味印度的怪事,解读印度的怪思想,破译印度的怪现象,是一种经历,一种升华,一种沟通,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