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3个奥运”理念溯源

从1896年4月6日希腊雅典到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穿越了七大洲四大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得日渐成熟,奥运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影响力巨大的全球性社会文化活动。特别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为丰富奥运会自身文化特征,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事实上,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北京奥运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崛起的、负责任的、崭新的东方文明古国。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成功,北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而贯穿这所有蜕变的主线为2002年北京实施《奥运行动规划》,要求北京在未来城市的规划中,紧紧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3大主题展开。

事实上,纵观近几届奥运会申办过程,如果要想在现代奥运会申办权的竞争中获胜,申办城市必须拿出一个独特而具有鲜明特点的申奥理念,这一理念的重要内容就是必须阐释出这届奥运会追求什么、信奉什么。

基于北京市未来的发展及需求,北京市在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中提出了“3个奥运”理念,这种提法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协会以及全世界的广泛认同,体现了北京的发展方向,且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通过以建设“新北京”来申办“新奥运”为思路,力图实现一个完美、经典的奥运盛会,即“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奥运和北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奥运到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北京转变,有必要对3大奥运理念溯源进行全面剖析。

2.1 绿色奥运——保证城市和体育运动间可持续发展

综合学界对“绿色奥运”研究的定义(图1),笔者认为,“绿色奥运”可从广义和狭义上分别进行定义。广义上的“绿色奥运”多指生态绿色,也可指与奥运会相关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而狭义上的“绿色奥运”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后奥运时代,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

图1“绿色奥运”的分类

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传统型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话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开始关注体育活动对环境影响,在国际体育界率先采取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并将环境保护形成文本,逐渐政策化。(表1)

表1 国际奥委会针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是国际奥委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前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就曾指出:“文化和环境是国际奥委会迈向第3个千禧年时最关心的两件事。”同时,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国际奥委会的职能之一:“督促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有关机构对环境问题予以认真关注,鼓励奥林匹克运动对环境问题的认真关注并采取措施,教育一切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奥林匹克宪章[M].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2001.

其实,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它的各种行为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构成了威胁。事实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举办奥运会和大型体育赛事不惜环境代价,肆意砍伐树木、开垦自然保护区等,把原本属于自然的土地用来修建体育比赛场馆等,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然而,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理念,保证了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环境与体育发展的平衡点,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中国奥组委在申办一开始就提出:“北京将加快实施北京市的环保规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唤起民众的环境意识,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扩大人均占有森林和绿地的面积,改善水体质量,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结合北京申办奥运,建设‘绿色北京’。”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奥运”,北京奥申委和20家在京环保民间组织共同制定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增加绿色植被、改善交通、节水节能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对此,北京市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表2)

表2 北京践行“绿色奥运”取得的部分成果

注:部分数据来源于《绿色行动计划》。

在奥运场馆设计方面,北京奥运会也充分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据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洪庄介绍:“北京奥运会主要的水上项目比赛场馆‘水立方’采用ETFE膜围护结构设计,通过腔通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全年设计运行能耗低于国内同类型场馆全年设计。”同时,“水立方”还采用了大量专门措施降低自来水消耗,减少废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万吨、洗浴废水7万吨、游泳池用水6万吨。建筑物所需的绿化、冷却塔补水、护城河补水、冲厕、冲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过废水回用解决,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4万吨。

2.2 科技奥运——推动城市和体育运动间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析“科技奥运”理念,笔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对“科技奥运”理念进行了分析。宏观上,“科技奥运”是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各种与奥运会相关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各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微观上,“科技奥运”就是指在比赛场馆、奥运村建设以及通讯、交通和日常使用的设备方面,运用当代的高新技术、网络技术、宽带技术、环境技术、节能节水技术等,还包括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奥运会竞赛的高科技介入等。

奥运会发展资料表明,现代奥运会组织管理正由粗放性向集约性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奥运会中的渗透(表3)。当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贯穿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也渗透到奥运会的筹备及举办各个方面,是决定奥运会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3 近11届奥运会组织管理中科学技术的运用一览表

资料来源:范伯元.科技奥运[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22.

北京奥运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奥运”理念,力争把科学技术在奥运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对此,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把北京奥运会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部分:基本活动主要是围绕体育比赛而展开的各项活动,包括开幕式、各项比赛、裁判、观众的组织、药检以及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这是北京奥运会必须首先保证完成的核心服务和产品,是北京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辅助活动则包括与体育比赛相关的各类活动,各项赛事的保障活动,奥运会组委会的组织、人事、财务、内部后勤、外部后勤等活动,管理与控制活动,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科技奥运”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单方面工程的建设难以达到“科技奥运”的要求,也不可能贯彻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在于对世界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因此依照“科技奥运”的框架,有针对性地分领域制定了“科技奥运”的5大战略,从5个方面切实落实“科技奥运”的建设。(图2)

图2“科技奥运”建设的5个方面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科技奥运”,使得对指纹、虹膜、人脸、签字、掌纹、话纹等生物身份认证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北京奥运会使计算机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服务奥运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了具有前瞻性占领国际科技发展先机的需要。“科技奥运”除了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还意指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

“科技奥运”涵盖首都圈防沙治沙、大气质量监控与气象保障、污水治理与节水、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洁净能源技术、清洁汽车、智能交通、奥运安全、“数字奥运”工程以及包括器材、兴奋剂检测等奥运筹备的各个方面。(表4)

表4 北京“科技奥运”完成7项指标

此外,北京在奥运会前、奥运举办期间和奥运结束后,对“科技奥运”进行了全方位探索。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我国发射了3颗气象卫星,在奥运期间每半小时传回一张气象云图,实时预报天气,并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增设自动观测网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监测空气质量。北京使用了国际领先的人工消减雨技术来控制天气,并利用地面、铁塔、飞机等方法进行空气采样和化学物检测。在降低大气污染方面使用的高科技,还包括车辆使用的清洁燃料、生活照明使用的绿色能源等。

北京奥运会期间,首先,在各场馆、奥运村之间进行交通运输和赛事引导工作的500多辆汽车,全部使用氢能、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清洁燃料,奥运区交通实现“零排放”。其次,90%的公交车、70%的出租车使用天然气、电能等清洁燃料。26.9%奥运建筑将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其中所有场馆的草坪灯、路灯全部使用太阳能。第三,奥运村主要场馆和设施采用了雨洪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技术。例如,国家主体育馆“鸟巢”,屋顶设计了钢制的天沟,里边藏有“雨水斗”,用于收集雨水,通过处理后可用来灌溉草地或洗车。整个奥运场馆,平均雨水利用率达85%,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实行私有车辆按尾号数字排序每周停开一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中水、雨水等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到各个领域;继续实行空气质量监测,通过“优、良、差”对各个区县进行评分公布等。

北京奥运会是全面运用科学技术的奥运会,是紧跟科学技术步伐的奥运会。科技与奥运的联姻使北京奥运会组织管理变得高效、优质,很好地提高了北京奥运会的功能和价值,从而使得北京奥运会的价值、功能的优化值彰显得淋漓尽致。

2.3 人文奥运——实现城市和体育运动间可持续发展

广义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既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也指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狭义上,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它为实现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所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全球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由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由过去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关注人的自身、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化将从思维方式上突破“主体—客体”二元思维结构,以实现从全球性的“主体—客体—主体”三级结构角度来研究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变化。“人文奥运”正是从“主体—客体—主体”三级结构角度来体现“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主义,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肖焕禹,陈玉忠. 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探析——解读北京奥运三大主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文化是奥林匹克的灵魂。“人文奥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对城市的文化建设产生着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体育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对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转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文化在以人的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转化作用。体育作为人类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中介。在物化层面,体育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方法、手段满足人们对身体运动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体育以其文化形态渗透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奥林匹克的文化价值在以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自身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中国民众由凭借经验、传统、习俗、情感而生存的自在自发的传统主体,向凭借理性、规则、法制而生存的自由自觉的现代主体的文化转型”。这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人文北京”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发人才资源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文化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发展战略。其核心理念是和谐,其用意旨在以奥运促发展,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奥运的筹办。它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放在城市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优化相结合,经济增长与市民人文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人文奥运”提出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契合。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人文奥运”的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结合点,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组织体系、社区服务、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等,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纽带,带动城市社区建设,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