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3个北京”战略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科学发展的有机整体,“3个北京”建设的重要工作举措体现在7个方面:(1)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又好又快发展;(2)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3)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4)改进和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5)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平衡;(6)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发展;第七,深化改革,完善促进北京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

4.1 “人文北京”——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人文北京”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文化气质的塑造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品格与气质,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文明程度、市民精神风貌和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反映。北京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庄严而不失柔美、方正而不失灵秀的独特文化传统。

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北京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展现了特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人文北京,就是要在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人文荟萃的优势,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吸纳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培育北京新的文化精神、塑造北京新的文化品格、熔铸北京新的文化气质。

4.1.1 “人文北京”内容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中,“人文北京”居于核心的地位。“人文北京”体现着首都实现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建设“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人文北京”应有之义的具体体现。“人文北京”建设,可以为建设“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人文北京”也更能体现北京的城市特点、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代表北京特有的城市形象。就对北京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而言,建设人文北京要更为根本、更为深远。

“人文北京”的建设有赖包括465万外来人口在内的1695万北京人,他们是建设“人文北京”的主体,也是“人文北京”的最重要载体和主要受益者。无论是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都离不开全体北京人的努力,凝聚着所有北京人的力量和智慧。换句话说,每个北京人都既是北京城市硬实力的创造者,也是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创造者;每一个北京人都是城市文化精神、品格和气质的塑造者,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者、城市文化的传播者。与此同时,“人文北京”建设的成果,也应当惠及每一个北京人,使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权益得到更加切实的保护,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使城市的运行、管理与服务更加人性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北京”建设,就是北京人自身的建设,这既是北京人接受北京城市文化熏陶的“以文化人”过程,也是北京人创造新的北京城市文化的过程。因此,“人文北京”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1.2 “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的传承价值

“人文奥运”对北京来说是人文素质的洗礼,对于北京全面提高人文素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文奥运”对“人文北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城市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促进;对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提升北京城市文明素质,树立北京良好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也对北京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主要体现为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风貌等方面。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现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窗口,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取决于赛事的准备,更多地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城市人文环境、一流的奥运服务水平和一流的社会风气。

“人文奥运”对市民文明素质的影响过程,是包括了礼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在内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人文奥运”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北京城市现代化的各个主要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一是,以经济起飞、技术发展、体制完善等为主要内涵的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二是,以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的整体文化建构和以人的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自身现代化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冲突和交融,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北京建设和谐社会,“人文奥运”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发展理念,其“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观念对北京的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影响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为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软环境平台。

4.2 “科技北京”——推动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全面推进自主创新,是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科技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建设“科技北京”,需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继承发展“科技奥运”成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闫傲霜. 加快“科技北京”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前线, 20109(11).

4.2.1 “科技北京”内容

为了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总的设想就是,加快推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8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和12项科技支撑工程,全面提高首都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奥运”理念促使北京在信息化、交通、环境、安全、场馆设施和体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其成果不但惠及当代人,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图3)

图3 “科技北京”4个领域建设

第一,信息化方面。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对信息网络进行大规模投入,改变了以往信息化之后的局面,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大容量、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金融系统以及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的各种信息网络系统、售票系统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建立了包括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和光纤通讯在内的现代化立体通讯系统以及高清晰度的数字化的电视转播系统。奥运结束之后,这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开启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北京的示范作用,为全国各地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实务案例,使得北京在此领域引领全国发展的潮流。

第二,交通领域。在奥运之后,北京在交通建设方面继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集中力量攻克北京建设高速铁路、轻轨交通和地铁的技术难题。

由于奥运会的建设,很多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得以提速,高铁、轻轨等建设拉动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系统,同时也加强了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立体化的交通系统为北京日后拓宽发展空间、产业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第三,环境领域。为了保障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在筹办奥运过程之中大力发展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控制技术等。“科技奥运”和“科技北京”紧密联系,“科技奥运”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北京”的发展。

第四,新材料领域。“科技奥运”促进了现代化场馆建设中使用的新材料及相关设施、现代建设工艺的研究,以及开发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体育用品、器械和服装等的研究,为提高中国代表团的竞赛水平和运动成绩、加强反兴奋剂工作提供科技保障。这些研究不仅促进了我国体育科研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一部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为“科技北京”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4.2.2 “科技奥运”到“科技北京”的传承价值

“科技北京”是首都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是对新的阶段北京如何实现新发展的集中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从战略上来思考和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人类社会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人类活动后果的不可预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对外部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认识未知远大于已知,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大。然而,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中国依旧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北京来说,面对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和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挑战更为突出。面对这种形势,制定和选择正确的总体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科技北京”涉及到北京工作的方方面面,事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新时期首都整体发展战略的深刻表达。

“科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手段,既着眼于群众所迫切期盼的民生等问题,又着眼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既涵盖了硬件建设的方方面面,又涵盖了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等软件建设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发展的目标,也包含了发展的路径和保障,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4.3 “绿色北京”——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绿色奥运”在北京的成功实践,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绿色发展是“绿色奥运”理念在发展模式上的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绿色发展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次变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满足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

在发展“绿色北京”过程中更需要“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节能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4.3.1 “绿色北京”内容

“绿色北京”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3层含义(图4),它涉及到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3大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探索推进首都生态圈建设、北京市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4“绿色北京”3层含义

绿色生产,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将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运用到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同时促进提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改变生产和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绿色消费,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和消费方式转变,朝着健康和环保方向发展。绿色环境,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和市容环境整洁,这也是3层含义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北京的城市定位以及资源、人口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决定其经济发展,只能建立在“减物质化、非物质化”和小“生态足迹”基础上。

第一,北京市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据统计,北京每年的用水量与可用量之间存在30%左右的缺口,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合6000万吨标准煤,而能源生产量不足500万吨,能源消耗的90%以上依赖外部提供;北京每年新提供的基础建设、工业和住宅用地在9~10万亩之间,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加上人口的不断流入,人均可用土地在日益减少。

第二,北京的城市定位要求把它建设成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在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上需要与世界上最好的城市看齐,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显然与北京城市定位背道而驰。

第三,北京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上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北京目前有公共和住宅建筑面积约5.9亿平方米,使用寿命在50年内的占近70%,很多只有30年左右的寿命,而发达国家建筑平均寿命在80年以上,长寿命建筑达100多年。如果本市基建工程的平均寿命提高30年,那么30年累计可减少资源消耗10.5亿吨;减少本市周边地区7.2亿吨的石灰石开采;减少8 2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减少近6.1亿吨二氧化碳废气和数十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避免上千公顷森林的砍伐。仅此一项,就可大大加快北京碧水蓝天的进程。

第四,确立绿色发展模式,可以使北京在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生态产业和“非物质化”产业方面取得更快速的发展,从而确立新的城市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起垂范效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4.3.2 “绿色奥运”到“绿色北京”的传承价值

北京在确立绿色发展模式和实现绿色转型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北京具有“轻型化”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70%以上;二是,北京拥有绿色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人才;三是,北京在某些绿色产业上已经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四是,经过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民的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而这正是支撑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北京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绿色消费措施,如机动车限行、公交降价、节能器具推广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北京奥运为北京市民带来的绿色福利并没有因圣火熄灭而消失。北京市提出2011年内将有10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岗,未来几年北京将有近200公里轨道交通投入运行,北京对空气质量提升还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绿色北京”的理念,不仅没有抑制北京发展的脚步,反而带来了更多活力。2010年,北京的产业置换步伐加快,相继成立了新能源、绿色建材、LED等十几个绿色产业联盟,北京正依靠研发引领全国的绿色环保经济潮流。

然而,北京“绿色奥运”为“绿色北京”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对北京建设“绿色北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首先,北京要提高其生态文明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绿色意识和绿色素养。其次,北京需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的节能减排力度,改变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促使企业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向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第三,北京要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