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研修班学习考察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思考与启示

(一)树立科学的体育发展理念

德国非常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德国体育充分体现了体育的本质价值。启示我们要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的标准与要求,转变体育发展方式,逐渐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协调,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相协调,大众健身与奥运争光相协调。要进一步淡化体育的某些工具性功能,理性回归原本价值,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功效。

(二)改革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借鉴德国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建议我国要大力推进体育协会组织实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事务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改革竞赛与训练体制,充分发挥总局青少司政府管理系统的主导性,完善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三)完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采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校、单项协会奥林匹克基地相互衔接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其选材面广,社会参与度高。启示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单一、封闭的专业化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家庭等参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学校化与社会化培养模式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四)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借鉴德国青少年运动员平衡发展的教育思路,我们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0]23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各层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转变体校办学思路,培养运动成绩、文化素质与思想品德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德国实行教练员等级认证培训制度,并依托科隆体育学院对教练员进行系统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循此,建议我国要尽快转变“师徒传承”的教练员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培训体制与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进总局教练员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教练员学院在全国教练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示范作用与主导作用。

(六)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借鉴德国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模式经验,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加快体育社会化、商业化、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进程,大力扶植体育产业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拓宽投资渠道,鼓励社会、企业、团体、个人积极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基金事业,形成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体系。

(七)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共享

德国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管理经验提示我们,首先,要实行科学选址制度,使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共享场馆资源,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场馆设施的开放与利用率,充分发挥场馆设施使用效益。

执笔人:王芬 吴希林

在德国内政部听课

在德国奥委会听课

在德国体育基金会听课

在勃兰登堡州体育部听课

在汉堡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听课

在汉堡体育俱乐部足球后备人才选拔基地听课

在训练馆现场观摩

在汉堡中学听课

参观考察汉堡奥林匹克划船训练基地

观摩汉堡阿尔斯特湖俱乐部少年曲棍球队训练

参观考察黑森州体协训练基地

参观考察柏林少年体校学生宿舍

在德国奥委会合影

在汉堡体协合影

在法兰克福黑森林体育场新闻中心合影

在汉堡大学体育学院合影

团长与德国奥委会青少年体育部长交换纪念品

团长向勃兰登堡州体育部长赠送纪念品

研修班进行中期总结

研修班进行结业总结

在柏林墙合影

在马克思、恩格斯铜像前合影

研修班学员合影

研修班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