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体育科研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体育科研工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实际,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阐述加强和改进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体育科研工作的定义与现状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活动。体育科研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教育规律、指导体育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作为育人的科学它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1]。
中央政府在1995年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原国家体委在1996年曾提出“科技为翼,人才为本”,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年正式提出了“科教兴体”的目标,这都反映出党对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视。体育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科学技术在体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需要科技,科技推动体育发展。科技兴体不仅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体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直接手段。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才能成为最终发挥生产力的功能与作用。目前,随着教练员科研意识的增强和复合型科研团队的出现,使体育科研正从“总结经验型向科学先导型发展”。科学技术直接参与体育变革、指导体育实践,这已成为体育科研的准则和赖以生存的根本机制[2]。
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乏科学技术发挥关键作用、提高运动成绩的事例。例如:美籍科学家纠正了优秀铁饼运动员威尔金斯的投掷动作,使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艾里尔博士在训练中发现:威尔金斯在铁饼出手之前膝盖象弹簧一样动了一下,使他失掉了一部分本应传到铁饼上去的力量,经过矫形器的帮助,威尔金斯在之后比赛中成绩提高2米多。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总体目标。目前,体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因此,现阶段体育科研工作的目标是从科技角度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保驾护航。
二、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模式尚需完善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技工作的突飞猛进,体育科技在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国家队和地方队在备战世界大赛和国内比赛的科技保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模式。但是,竞技体育科技保障过程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中包括:
1.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发展不协调
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现有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多是服务型的科研课题,而缺少真正解决运动项目重大难题的科研项目。其中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运动项目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立项主动权掌握在项目管理中心,而它重点关心科研人员能否长期下队服务于一线运动队,相对忽视了科研人员研究课题需要查阅资料、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等研究过程;另一方面,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周期相对较长,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才能达到解决运动实践的科研难题。
2.科研人员随队工作定位和职责缺乏统一标准
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已经陆续出台了《国家队科技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队科研人员的职责、任务以及要求,并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队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但是,许多项目国家队要求科研人员24小时下队,经常是从事一些队伍干事的工作,而相对忽视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3.科研经费不足和效益不高现象始终存在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国家增加了对体育事业科研经费的3少投入,2005-2007年,投入经费约4,600万元,立项课题13项,但这些投入与其它行业动辄上千万元的项目相比仍然较。另外,各地政府对竞技体育科研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体育科技拨款制度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各省级体科所科研经费也相对不足,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体育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还跟不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例如:上海市体育科研投入经费和比例在省市前列,但其科研经费仅占全年训练经费的4%,其中包括科研人员基本工资和行政支出,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的差旅费都难以保障[3]。此外,(体育科技人员的含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知识结构、研究水平和科研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要求。
4.随队科研人员“再充电”机会和时间偏少
鉴于国家队科学化训练水平的进程和奥运会任务的紧急,随队科研人员多数认为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都有被掏空的感觉,知识储备、技术更新和方法创新很难继续适应国家队日益旺盛的科技需求,影响了国家队科技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随队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时间难以保证,其原因可能为:一方面,许多国家队属于全年备战型(超过10个月属于国家队集训期),时间不允许科研人员脱产学习;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包括管理、组织等软实力),而真正体育强国不想将自己的高科技传播给竞争中的其它国家,造成了学习机会偏少。
5.体育科技以运动成绩评价科技创新能力不尽合理
竞技体育以金牌论英雄。但是,每个运动项目由于基础不一样,教练员科研意识不一样等原因,导致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融入程度有很大区别。同时,竞技体育成绩取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目前,主要以运动成绩评价科技创新能力难以体现体育科技工作的特点,很容易导致科研人员热衷于优势项目,而不重视潜优势项目和落后项目,这样既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我所体育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群众体育健身防病与治病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人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作的一项全球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有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而剩下的75%属于“亚健康”者。许多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癌等)的发病率都呈递增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如何采用既节约开支又能有效控制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是各个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科研难题。尽管国内学者已经研究和建立了适用不同人群的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即成年(青年、中年、老年)运动健身综合评价系统与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儿童少年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特殊人群(肥胖人群和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慢性病人群)运动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测试方法和指导手册、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软件、高血脂人群运动健身指导方案软件等。但因为运动处方没有纳入公民医保体系等因素,群众体育工作的健身防病与治病潜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三)体育信息资源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目前,我国体育信息的交流虽然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各体育科研机构在实现资源共享方面仍存在问题,如科研信息的交流往往具有滞后性,国内外学术信息资料交流相对欠缺[4]。体育发达国家往往拥有先进、全面、现代化的体育信息资源,如加拿大体育信息资源中心(Sport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re,SIRC)是世界领先的体育资源中心,成立于1973年,主要业务是收集并归档各种体育方面的资料,并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群体使用,SIRC收集了超过6,500,000页的体育文献,文献的语言多达62种,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749年,收集的文献涵盖了体育研究的各个主题。SIRC会在不同国家收集书籍、杂志、专题论文、会议论文集以及学位论文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每年会收集到大约30,000篇文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体育信息交流的相对落后已经抑制了中国体育科研的飞速发展。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体育科研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一)强化“以人为本”,促使科研人员工作定位和职责更加明确
1.制定科研人员随队工作定位和职责统一标准
在前期《国家队科技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科研人员下队的职责。对于现阶段科研人员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处理琐碎事情,建议相关部门在队伍编制上增加专门负责此类事情的队伍干事一职。另外,针对科研人员下队待遇不高的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在以前文件规定每月补助1,500元基础上,根据工作量和实际情况,兼顾教练员训练补助标准等,适当增加随队科研人员下队补助金额。
2.增加随队科研人员“再充电”机会
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开展了多期科研、体能、医疗类的国内外相关内容培训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随队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但是,针对某一项目或某类项目开展的系统性科研培训相对较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某一项目(如篮球等)或某类项目(田径类)培训班,由教练员、科研教练(人员)和队医共同参与,到国外发达国家的训练基地开展不少于一个月的随队实践培训,对比国外发达运动项目成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我国相对不发达运动项目的改进措施等。
(二)强化“全面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各项体育事业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
努力把“全面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科研领域的各个方面。
1.积极推广群众体育在广大范围的健身效果
以社会化为方向,加强全民健身领域的科技进步,包括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方法的研究,通过对传统健身方法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筛选出不同人群相应的健身方法,将现有体育科研的学术成果进行推广与应用[5]。并且,通过加强与医疗行业的合作,形成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正常的运动处方消费可以从医保体系中报销;通过加强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形成运动处方实施情况与保险金额相挂钩,提高百姓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减轻因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造成的社会负担。
2.根据运动项目科学化程度评价体育科技创新能力业绩
改变过去唯金牌论和唯优势项目论的观念,以科研人员改变运动项目科学化程度为主要业绩考核标准,避免科研人员扎堆于优势运动项目和金牌项目,从而难以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
(三)强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共同协调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信息资源中心
1.实现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共同协调发展
加强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使体育行业科研重大课题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使之能够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组织体育科研攻关团队(包括体育科研人员和其它相关行业科研人员等)对运动实践的科研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另外,对于运动队一线的科技服务工作减少其立项程序,允许运动项目科技服务的延续进行(不一定以一年为一周期,可以以二年或三年为一周期),突出解决运动队常规和突发科研难题的速度和效果。
2.提高科研人员课题经费和科技创新效益
增加体育行业在科技部等科研管理部门资金支持的比例,使体育科研人员能够有足够资金对体育行业的科研难题进行研究。另外,完善体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如建立体育科技产业孵化园等,将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能够更大范围的转化到实践一线。
3.构建现代化的中国体育信息资源中心
相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对其体育信息资源中心运行机制进行了解,申请专项资金建立专门的中国体育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并购买国内外体育相关信息资料。
总之,任何一项体育科研工作都需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在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模式、群众体育健身效果、体育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应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促进体育科研工作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成良.对体育科研的再认识. 200.6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5(2):83-85.
[2]姚为俊.论体育科研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功能. 1995湖北体育科技,,57:12-14.
[3]李之俊.我国省级体育科研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2004体育科研,: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