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本文谈谈训练过程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一是关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二是关于科学训练问题;三是关于正确理解“灵、小、短、水”战略;四是关于赛前训练的安排问题。
一、关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
规律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可认识它。规律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经常性的反复作用。这里所讲的工作方法是指适应、符合竞技发展规律的工作方针、策略、手段等,既包括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也包括训练中所采取的重大策略、重大方针和体制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和改进训练工作方法。
(一)运动员成长的周期性
所谓周期性规律是指要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训练年限和比赛经历。在这一个过程中,主要包括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最佳竞技保持阶段。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最佳竞技阶段,而作为体工大队这个层次来讲,大部分运动员属于专项训练阶段,只有少部分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保持阶段,这部分运动员就是国家队队员。我们竞技体育的实力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在国家队训练的项目多少及人数多少。不同的项目从开始训练至达到最佳训练水平需要8~10年的时间。
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到,竞技体育今日的荣光是昨日的基础,今日扎实的基础工作就是明日竞技体育的辉煌。从周期性规律来看,我们的训练管理工作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抓训练工作要有长远目光,竞技体育要摒弃短期行为。二是抓训练工作必须重视启蒙阶段、基础训练阶段的工作。而目前这两个阶段工作都基本在业余体校,必须重视业余训练工作,必须加强专业运动队与后备人才培养的联系。各项目运动队必须注意逐步建立自己高效率、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基地。三是必须将更多的选手、更多的教练往国家队输送。
四是从现在开始就要选拔发现备战2008年的各项目的后备人选。
(二)训练工作的系统性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竞技体育是一个大系统,是由其子系统组成的;从纵向看,它是由基层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或单项运动学校)—省区市专业运动队—国家队所组成;从横向来看,由训练—竞赛—管理—科研—文化教育等子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失效或效率低下;任何一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脱节,尤其是一些核心系统,将会导致整个系统功能失效。
从纵向来看,省一级体工大队是一个省竞技体育的龙头,是核心,是基层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的最高层次。体工大队的工作效率、教练员水平、训练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同时,从横向来看,训练又是所有横向系统的核心,而训练又离不开竞赛、管理、科研等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那么,从系统性规律来看,训练工作方法应注意:
一是必须加强专业队这一级训练工作的管理,必须大力提高省一级教练员的素质,使这一核心系统能发挥高效率、高能源,同时带动其他系统的发展;二是必须加强纵向系统的联系与沟通,尽可能使人才的选拔渠道畅通;三是要加强竞赛、管理、科研、文化学习等方面工作的横向联合和合作。
(三)竞技能力因素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1. 竞技能力因素的变化
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受着运动员本人的竞技能力及其在场上的发挥情况,以及比赛成绩的评定行为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比赛对手的竞技水平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以及对比赛成绩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评定手段与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都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无法控制、无法决定的。教练员对运动成绩所能施加的影响主要在于提高和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从而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从外部表现来看,无论是什么项目、什么水平的运动员,其竞技能力皆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所构成。其中,体能是通过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表现出来;技能表现于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质量与动作的稳定性;战术能力表现在运动员发挥自身水平、干扰对手发挥水平以及争取有利的判定三个方面;心理能力是通过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表现出来的;运动智能的水平则反映在运动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之中。
从竞技能力对不同项目的影响程度来看,运动员竞技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项群的运动项目,其竞技能力的基础条件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才能做到准确地选择训练负荷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
2. 竞技能力因素的特异性
竞技能力因素的特异性,是指由于每个项目本身运动形式以及供能的特点不同,使得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对运动项目所起的作用带有明显的专项特征。
(1)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的重点在于运动素质的提高,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的重点则更多侧重于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这是由于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大多数运动项目动作结构单一,比赛主要是体能的较量;而技能主导类项群的运动形式呈多元动作结构,比赛以技、战术的较量为主。
(2)不同运动项目的供能形式不同。从供能角度讲,人体运动时的能量输出是通过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个过程实现的。不同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代谢过程作为其能量供应的主要渠道。例如,100米跑主要靠磷酸原供能系统完成;400米跑主要在磷酸原、糖酵解两个供能系统作用下实现;而5000米以上项目则主要是通过有氧代谢系统供能来进行比赛。
总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表现出来的这种多样性和专项特殊性,要求训练活动的安排与专项的需要相结合,做到需要什么练什么。训练工作方法始终注意分析解决:
一是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这三个问题是运动训练中最基本的问题。“练什么”是运动负荷问题,解决的是竞技体育的需要;“练多少”是运动负荷的量度和份量问题;“怎样练”涉及的是负荷的实施,指导我们合理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所以,必须周密认真科学地制订每一节课、每一周、每个周期、每一年度以及多年训练计划。
二是运动队始终注意解决“五个一”问题,即基本素质第一、基本技术第一、基本能力第一、基本品德第一、预防伤病第一。
(四)人体生物适应长期性和训练效果不稳定性
1. 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有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部肌肉乃至每个细胞的变化,一点一滴地去实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不仅涉及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又受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体机能的改造包括中枢神系统功能的改造,这不是在短期内所能奏效的。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必须通过人体内部的改造才能实现。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应持续地承受负荷进行系统的训练。
2. 训练效果的不稳定性
运动员在负荷作用之下所提高的竞技能力,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能力的变化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当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出现间断或停顿的时候,已获得的训练效应也会消退以至完全丧失。比如,体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改变。训练一旦停止后,运动素质消退得很快,特别是通过强化的力量训练手段取得的训练效应消退得更快。又如,在训练中所获得的技能的提高,表明在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有关中枢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暂时性联系,这种神经联系可支配运动器官、骨胳、肌肉完成相应的动作。只有经常在反复强化这种暂时联系,才能够使动作的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并避免技能的逐渐消退。如果中断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对肢体精细运动的支配能力便会受到影响,反应迟钝,最终使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为了避免技能和体能的消退,克服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必须在训练效应产生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基础上重复给予负荷,使得训练的效应得到强化和累积,使得运动技能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
从这一规律来看,运动成绩的取得要靠平时认真、刻苦的训练来取得,靠每节训练课的积累。
二、关于科学训练问题
科学训练完整的内容包括对体育规律的科学认识,体育方针、策略,科学决策,运动项目的科学布局,科学制订运动训练计划,科学地进行运动选材,科学地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监测、诊断与评价,合理进行营养补充,合理的运动技术和战术等等方面。而仅仅从某些营养或其他方面做补充,不可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
三、关于正确理解“灵、小、短、水”战略
“灵、小、短、水”战略,是我区多年来经几代人奋斗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广西人身材普遍中等,个子偏瘦小,爆发力、灵敏、协调、弹跳、反应等素质较好的特点,从而选择由这些素质起关键作用的项目作为我区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来开展,而非仅仅是文字上的“灵、小、短、水”。
四、关于赛前训练的安排问题
赛前训练的任务,就是为了在大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安排,使运动员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动员运动员机体的潜力,把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优异的成绩。
对体能主导类竞技项目,如田径、游泳、举重等来说,赛前训练首先要注意训练负荷安排节奏,以便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状态。在强化训练之后,要注意调整和恢复;在连续的热身赛之间,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赛间训练,而且应根据比赛的需要,在赛前一定时间内达到较高的专项强度。在技术训练方面,则应抓好主要技术环节的熟练和完成;而对于改进技术动作,则应采取慎重态度,只有那些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予以改进的技术部分,才能安排在赛前的各短期集训中进行。应避免出现破坏了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又来不及建立和巩固新的动力定型,反而造成概念混乱、动作不稳定的不良结果。
对于技能类表现性的运动项目,如体操、绷床、跳水等,在赛前的中短期集训应着重熟练成套动作,提高成套练习的成功率,而不宜再去过多地抠个别动作技术细节。一般来说,也不要临时改变成套的组合。
对于在比赛中要求以不断变化的技术组合去战胜对手的个人对抗性项目来说,在赛前的中短期集训中,应重点抓好技术绝招的训练,以及通过各种配对练习提高实战能力。
对于集体对抗性项目,则应在此时主要抓好集体的协调配合,力求用集体配合的综合威力来提高全队的集团战斗力,并通过集体配合去弥补单个选手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努力创造大于各个队员个人竞技能力简单算术和集体竞技能力。根据来自不同训练单位各个队员的特点,选择、掌握和熟练一些简易而又实用的战术组合,往往是此类项目中短期集训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1年5月在广西体育局备战全国九运会上的讲话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