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为新闻评论重要分支的体育新闻评论日趋繁荣,并渐渐成为获得了最大独立空间的评论形态。从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新闻评论在形态学意义上已经摆脱了对时政新闻评论的依附,获得了独立存在的地位,以下几点标志性的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与过去相比,各种媒体为体育新闻评论提供的空间呈几何倍数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体育受众看来,没有体育新闻评论的体育媒体或体育版面是没有深度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比较稳定的体育新闻评论专业作者队伍,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几乎任何重大体育新闻事件都会及时进行评论,并拥有为数众多且相对固定的受众群;
第三,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后,体育新闻评论获得了一种不同于任何新闻评论的独立品格,出现了多元化的风格,满足着不同受众的需求。
体育新闻评论的流变轨迹及其独立品格的形成,成为了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演进的一个饶有趣味的侧影,也使得本书的写作有了充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此外,近十年来,随着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教育也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有16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新闻专业。鉴于体育新闻评论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各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都开设了《体育新闻评论》课程,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教材,给教学造成了一定难度,专业特色难以体现。因此,尽快编出自成体系的专业教材,已成为体育新闻教育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本书是本人多年来从事《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评论》教学实践的积累与总结,也是对体育新闻业务理论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将体育新闻评论与媒介特点紧密结合,将理论阐述与经典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体育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沿革、规律与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前瞻性,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体育新闻评论的专著。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长顺教授就本书的结构框架提出了宝贵意见,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及体育新闻与外语系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另外,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引用了业界许多优秀记者的体育新闻评论作品,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本人学识水平,书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恳请学界、业界人士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日后修订改进。
万晓红
2007年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