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竞技体育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1)

一 竞技体育精神的基本特征

基于上述对竞技体育的分析,竞技体育精神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显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竞争性

竞争是生物的天性,不单是人类的进化,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与自然相互之间的竞争。竞技体育的终极目的是取胜,其个性的主要特征就是竞争。竞争本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个人类欲望的因子,它在竞技体育里被无限地放大、发挥,成为竞技体育的一个强烈表现形式。曹湘君在《体育概论》一书中指出:竞技体育“具有激励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它总是包含着身体的努力(包括体力和智力),没有这个特征,就不称其为体育”。【1】因此,失去了竞争性,竞技体育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竞争是竞技体育的最根本特征,没有竞争就谈不上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包括自我的超越和与对手竞争。竞技体育内部是以运动队为基本形式的群体,又代表一定单位或行政区乃至国家参与的竞争,这种竞争性的最高层次表现在各国之间的竞争。“利用国际竞赛显示本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东西方国家的共同形象。”【2】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特定时期对竞技体育的控制,为了发展竞技体育,增强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采取高度的集权,实行高度的组织化和强有力的控制。如我国采用的“举国体制”,就是一种统一的组织、领导和联合、集中的运行机制。其最低层次的竞争是竞技主体间的竞争,通过竞技活动使人们达到比较优劣、挑战极限和不断超越的目的。

竞技体育竞争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明确的规则,通过规则来制约竞技体育主体的行为,追求人类活动的理想化目标。“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3】另一方面通过规则的修改增强了竞争的激烈性和公平性。如篮球比赛进攻时间的限制,加快了进攻的速度和比赛双方的对抗性;体操、跳水等评分项目的细化和标准化,使得人为因素降低,体现竞赛的公平。

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宗教竞争等等。自古以来,运动场上人人平等,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竞技体育的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竞争精神是社会各界竞争的典范,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竞争是在社会共同承认的“规则”下进行的,保障了竞争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力和均等的机会。它向世人预示,竞争的最终成败不在于人的一切先赋,而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下、付出努力的多寡和战胜一切的勇气。

竞技体育严格规范的竞争规则,在竞争中追求最大发挥人体的运动技术、体力、智力及心理水平。在公正、规范的竞技活动过程中,人类对道德的追求得到尽情体现。

2 超越性

竞技体育追求的是竞技中力量、速度和高度的无限优化,追求的是竞技中体现出的一种无限逼近人体极限的坚韧不拔精神。“每一项新世界纪录的诞生,都意味着人类对自身肉体的自律度以及对新难技术勇敢实践精神的超强性加强。”【4】运动员正是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竞技体育实践活动就是通过不断地发掘和发展人体的潜在能力,使运动员在各项竞赛中不仅向对手,而且向人类自身极限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超越是竞技体育者追求的目标。

运动技术的不断革新、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场地器材设备的高科技化,对竞技体育的不断超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从1864年英国人用跨越式创造1.63米的纪录,到1896年美国人运用剪式跳法创造了1.97米的世界纪录,1912年美国人用滚式跳法又将世界纪录提高了0.34米,1968年美国选手用背越式创造了2.24米的新的世界纪录。在一个世纪中,技术的创新使人类的跳跃高度提高了60厘米。还有乒乓球的“弧圈球”、排球的“跳发球”、“背飞”等技术的发明都不同程度地使各单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超越创造了条件。如田径场地和器材的不断改进,从煤渣地到塑胶跑道的发明;撑杆跳高的木杆、竹竿、金属杆到碳素纤维杆的发明,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跨越式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动技术的创新为超越提供了保证,运动员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是实现超越的根本。从某种程度上说,竞技体育“这种对人体无限强化的处理过程,体现着人对自身肉体高度理智的自虐倾向。”【5】需要人具备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实例3-1 超越自我的--栾菊杰【6】

栾菊杰,中国著名的击剑运动员。197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世界击剑锦标赛上,在左臂被刺穿的情况下,战斗到最后并取得了亚军。一名法国记者说:“她搏得了所有人的钦佩”。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她先后战胜3名欧洲选手,夺得金牌。冲破了欧洲人一直称霸的剑坛,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击剑金牌的亚洲选手。

退役后她来到加拿大,结婚生子同时担任俱乐部教练,她培养的学员占据了加拿大击剑的半壁江山。为了自己喜爱的击剑她坚持训练,4次夺得北美花剑赛第一名,42岁还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入场券。虽然体力、成绩不佳,但她在场上不畏强手、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让人为之惊叹。栾菊杰说,她是在“享受击剑”,与年龄无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50岁的她还在赛场上一试身手,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3 公平性

竞技体育的公平性体现在:第一,竞技体育的竞争主要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竞赛中竞赛程序、规则具有公开性、平等性;第二,分配公正,即竞赛的奖励分配是按照竞赛的成绩进行分配;第三,惩罚公正,即对违反规则者进行同等的处罚。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追求,公正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公正与规则的制约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规则的公正性是竞技体育公平的前提。“竞技体育需要以公正的、统一的规范和规则对不同的竞技主体的活动进行肯定、限定或否定,从而在竞技活动中对于各主体的竞技行为和结果予以公正的、符合实际的评判和认定。”【7】竞技体育在明确而正式的规则范围内进行,这些规则既是历史的依据,又具有国际性,其活动内容、竞赛形式和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公平、公开、真实,这是被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体育精神,是竞技体育的精髓,也是竞技体育赖以生存的根基。公平是特殊的道德尺度,“公平性”标志着人类的成熟和理性的觉醒。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日臻发达,电子技术在评判结果中的大量运用,使得竞技体育的公开性具有了无可比拟的透明度。如网球“鹰眼”技术的运用;田径、赛艇、皮划艇项目电动计时系统在判定比赛结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竞争的公开和公正性。

惩罚是竞技体育公平性实现的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性还表现在对违反公平原则的严厉打击和高度的限制机制的建立,如对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完善;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司法介入对竞赛结果人为操作的惩罚。如2006年意大利甲A足球比赛中出现的“电话门”事件,即尤文图斯俱乐部总经理莫吉与裁判员帕雷托之间的通话,莫吉制定其对尤文图斯有利的裁判执法。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意大利四大检察院介入了调查。2006年7月15日意大利体育法庭公开审理意大利甲级联赛的贿赂案件,对“电话门”事件的相关人进行了宣判,对尤文图斯、AC米兰、佛罗伦萨和拉齐奥队进行了降级和罚款的处罚,并对事件的相关人员作出了判罚【8】。中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孙英杰服用兴奋剂事件,组委会做出取消孙英杰一万米亚军的成绩。这些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对反公正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的就是要维护竞技体育的公平性。

4 功利性

“竞技活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它不再像游戏和娱乐那样仅仅是为了个人消遣和娱乐。”【9】尽管竞技运动本身只是一种身体活动,不具有功利性的价值,但在组织化、社会化之后表现出来的商业化、政治化等功利价值充斥在竞技运动的各方面。参与竞技运动不同的主体表现出强弱不同的功利性,因此功利性是其主要的特点,也是区别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大众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健身和娱乐;而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功利。竞技比赛活动首先是要通过规则来确定比赛各方的胜负和名次的先后,随之而来的是给优胜方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使运动员在物质和社会知名度上得到回报。竞技体育活动往往是活动结束功利结果立见分晓。现代社会是一个崇拜英雄的社会,而竞技体育则是创造英雄的领域。无论个人、集体、民族还是国家都以拥有英雄而自豪和骄傲,这就使体育明星的社会地位显赫、经济价值高。竞技体育的功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通过竞技体育来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地位。这也是国家办竞技体育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为此,国家拿出巨大资金用于竞技体育、用于奖励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因此,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往往都肩负着组织、团体或国家的重托,竞赛的目的往往超出竞赛本身的竞争,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较量。竞赛的取胜立即使这个团体、组织或国家扬眉吐气,常常引起激励的反响,从而激发起更加强烈的竞争愿望。因而其比赛本身以外的价值具有更大意义。在1981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日本以3∶2的微弱优势击败日本队获得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这个冠军的意义就非同寻常,美国学者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所言:“在许多方面,80年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与50年代相比,她更强大、更有力量。……无论是其驻联合国代表富有成效的演讲,还是外国元首怀着尊敬的心情到北京朝圣,或是中国人在国际排球锦标赛上取得的胜利”。【10】可见这场女排的胜利,早已远远超出了竞技体育的固有内涵,其实际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力量,并第一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赋予了竞技体育以“物”的价值,运动员和比赛具有了一定的商业性质。商业化拓宽了竞技体育的资金来源和运动员的收入,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使得竞技体育的功利性更加突出。

第三,运动员个体通过比赛的成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刺激运动员训练和获胜的欲望,使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更具有目的性。

二 竞技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

竞技体育精神的价值是指主体以特殊的竞技体育活动方式,通过竞技体育自身具有的属性和功能,在使主体自身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对主体所产生的效应,或一种认识的存在方式。具有内在的主体教育价值、竞技运动价值,以及外在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自身的效应,其本质在于促进自我健康发展,使自我更加完美。”社会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社会主体的效应,其本质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完善。”【11】

1 主体的内在价值

主体的内在的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

1.1 树立哲学的世界观,引导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处于零散、自发状态,需要提炼和升华,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最后上升为哲学。作为世界观,哲学解释是历史发展规律,破译人生奥秘,告诉人生意义,指出应有之生活态度。哲学为人们克服生活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能动性和前瞻性。马克思把哲学比作“高亢的雄鸡”,因为他唤醒人们去生活、去战斗。爱因斯坦提出没有哲学的人是缺少灵魂的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定具备哲学的思维,以哲学的世界观为基础,这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发展等重大关系,才能在艰难的道路上,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定位在崇高的理性追求之上。

理想和信念基于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串在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理想和信念等作为世界观的体现和具体化内容,对运动员的精神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起着一定作用。

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人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并用这个信念不断鼓励自己去克服困难,从而取得了成功。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同样,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一定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工作中有正确理想和信念的人,才会强烈地期盼成功,并可发展成为一种坚强的个性。

实例3-2羽坛老将张宁的理想信念【12】

雅典奥运冠军张宁:2004年8月19日,29岁的羽坛老将张宁一举降服了状态神勇的荷兰球员张海丽,赢得了她人生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总教练李永波评价说:“张宁是一个奇迹”。张宁10岁拿球拍,16岁进国家队,19岁代表中国出战尤伯杯,29岁获得奥运会冠军。14年的国家队生涯里,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征经历了人生刻骨铭心的失败;14年中宿敌不断始终不能成就自己的霸业,压抑让她几乎不能喘气。然而心中伟大的理想--成为一名世界冠军,就像永生的支柱给了她力量。她的成功来自于她对理想目标的执着追求,更是她顽强意志品质和对事业热爱的结果。29岁的她被别人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能坚持打到现在?”她的回答是,因为我已经把打球当成最大的乐趣,在这种乐趣中,有割舍不掉的情感。在比赛场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有信念、去争取,就会得到成功,享受到乐趣。

职业理想是铸就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马克思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曾经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词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13】

作为职业运动员要想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要把理想作为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开端和基础。通过立志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内在的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增强自身行动的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1.2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宏观意义上,绝大多数人都以一种普遍性价值统率自己所有偏好和行为,并使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从属于这些普遍价值。价值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软约束”和诱导信号。它既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又潜移默化地诱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运动员的价值取向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大环境。

目前我国运动员共同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成绩资本优先的价值观。运动员是从事竞技体育活动的主体,竞技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为国家、社会带来精神财富,同时以自己的优异成绩获取合法的财物和社会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宏观环境也对成绩资本优先的价值观给予支持与理解。当然,运动员成绩资本优先的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社会更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的保证。

第二,运动员自我存在价值观。是指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具有的内在原发性的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也就是指人的本质的回归。任海指出:“竞技体育浓厚的精神价值,与体育的本源有密切关系”,他认为:“在人类社会大多数活动中,人都扮演着工具的角色,屈于某种外在的目的。但是在体育中,人本身就是目的,是自己行动的主人。在奔跑、跳跃、投掷、翻腾、格斗、对抗中,人意识到自己血肉之躯的所有感觉,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情感、意志和主体意识,从而找回了自我。”【14】物质价值只是人追求的外在现象,而人在深层次中意识到自我作为自然人的真实存在。竞技运动主体在物质价值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生命意识价值和不受约束的自由存在价值,是一种超越生命存在的信念价值。

第三,学习、超越、创新的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对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的获取,对新的设备、规则的适应等,已成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运动员首先要学习,其次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超越他人。这一切的实现都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创新,运动员的职责就是不断在赛场上以精湛的技术创造出最佳的成绩。

正确的价值观为竞技运动的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动力的本质就是精神激发,是对人的主体力量的激活即激发人的精神状态。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就是指激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使运动员产生激情和斗志,给运动员克服困难,战胜、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创造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激发与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有关,而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又与其精神状态的激发有关。当运动员精神状态未被激活、精神处于压抑、被束缚的状态时,就会丧失其主体性,导致精神力量的缺失,而无法激活运动员自身的主体力量。当运动员的思想获得解放,在精神上消除了压抑和束缚时,就会处于高度活跃、兴奋的状态,产生强大的精神张力,充分激发运动员的内在活力和力量,为竞技状态的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

2 主体的竞技价值

竞技体育运动寄托了人类追求自身极限能力甚至超越极限能力的美好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运动员创造了竞技体育精神,同时这种精神又激励运动员去追求更高的梦想。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的竞技价值主要为:

2.1 运动员的竞技激情

竞技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比的是技术,但竞技赛场更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运动场所,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竞技体育也就没有魅力可言。“激情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全身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的状态,它不断推动你去做自己内心最渴望的事情,它足以帮助你排除任何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15】激情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并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运动员来说,就是展现出的旺盛的斗志和狂放的个性。实际上,激情与内在精神的含义基本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拥有激情的人,内心熠熠生辉,一种炙热的精神本质就会深深地根植于人的思想中。激情源自于人的内心,它不是虚伪的表象。激情使人充满魅力和感染力,它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一种可贵的能量。在竞技场上,拥有激情的人会自始至终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会用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勇气去比赛,会拥有更多如愿以偿的机会。激情使运动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挑战,以最佳的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激情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成就事业的精神武器。

2.2 运动员的竞技勇气

勇气是运动员在竞技赛场表现的一种气质。试想如果一个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那自然会丧失很多机会。凡是优秀的运动员,必定是果断刚毅,关键时刻不犹豫,将勇气贯串于整个比赛之中。在高水平比赛中,彼此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基本很小,实力并不是绝对的,到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比的就是勇气和对胜利的信心。勇气有时带给运动员的不仅仅是胜利,而且还是他们无拘无束表现自我所需要的一种特质。在竞技场上优秀的运动员凭借着无畏的勇气,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创造了理论上人类无法完成的目标,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力挽狂澜、败中取胜。

在1996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举重名将占旭刚在抓举比赛中成绩平平,要想获得冠军,他必须在挺举中举起207.5公斤的重量,才能战胜希腊运动员。当教练告诉这个局面时,他说:“我就是轧死在台上也要把它举起来。”凭着超强的实力和勇气,他毅然要了这个他本人从未举起过的重量,并勇敢地把它高高举起。“勇气不仅可以让人直面任何困难和挑战,勇气也可以带来成功的机会……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勇不言败的精神力量。”【16】

2.3 运动员的竞技斗志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人们常常被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旺盛的斗志所折服。竞技赛场上,两队相逢,总有落后失败的一方,但落后、失败并不意味着丧失斗志,如果斗志不灭,就有可能转败为胜。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虽先输两局,但她们并没有因为落后而丧失斗志,而是一局局拼,一分分拿,最后反败为胜,获取了胜利。旺盛的斗志会使人在坎坷困境中迈开脚步,并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但如果丧失斗志,失望颓丧,失去的就不只是一场比赛,往往是人的整个精神系统。运动员对待失败的态度比失败本身更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竞技体育更是如此,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的运动生涯是不存在的,关键是你被失败打倒,还是失败被你打倒。斗志是运动员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精神支撑,它不断激发人的潜能,帮助运动员顽强地走出困境。

邓亚萍,这个从进入体育界就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运动员,到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球星,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走向成功。在赛场上,她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多的是自始至终高昂的斗志,她以超人的力量和智慧获得了成功和人们的尊敬。人们之所以对优胜者极为推崇,原因在于竞技运动首先是一种搏斗,或与自己意志搏斗,或与他人斗智斗勇,竞技运动最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所体现出来的生存技能、勇气以及抗争的意志。人们对优胜者的赞誉体现出了对征服命运的强者力量的崇拜,从失败者的身上体会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体现出了人可能遭遇失败,但不能被打倒、不可以被毁灭的精神。

2.4 运动员的竞技毅力

“毅力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矢志不移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态度和决心”。【17】竞技体育的本质决定了运动员职业的残酷,在竞技赛场运动员会遇到一系列的打击,没有坚韧的毅力是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面对困难不仅要有追求目标的坚强毅力,更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这是NBA球员艾弗森左肩上最醒目的纹身,也是他最钟爱的格言。艾弗森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队友。对于个体来讲,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但凡是有成就的人,一定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柏拉图曾说:“成功的惟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就像马拉松赛跑,最费力的并不是第一步,而是迈向终点的最后一步。毅力就是运动员坚持方向、锲而不舍的品质,是不怕挫折、愈战愈勇的精神。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出了成功的真谛:“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世界“跳水女皇”─-高敏,在跳水界引领了一个“高敏时代”。这个从1986年世界锦标赛起,曾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创造了7年不败纪录的优秀跳水运动员,在世界跳水界堪称一个奇迹。然而,平时训练的艰辛漫长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因为脚尖蹦不直,为了改进她的“锄头脚”,14岁的高敏不得不坐了两个月的“老虎凳”。高敏说:“当时只觉脚背上就像被成千上万根针扎着似的,骨头像被人一块块拆开,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忍不住放声大哭,喊着救命。如此‘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18】高敏用坚强的毅力击碎了前进路上的这只拦路虎,她的脚尖绷直了。从此,高敏在国际跳水界书写出了连续7年的不败“神话”!

3 主体的外在价值

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外在价值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

3.1 激励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屈不挠地与环境作斗争,目的是使自己掌握主动权、不受环境的奴役、争取更大的自由。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运动员不断地战胜对手和超越自我,体现着人类的崇高追求。竞技体育运动从思想体系到活动体系都激励着人类努力奋斗,永无止境的追求。无论是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还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是、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都是号召人们努力拼搏,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人生追求。竞技体育直接挑战的是人类的生理极限,而其精神激励着人们向更多的极限挑战。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人类的今天才能永远胜于明天。

3.2 推动国家间的认同和交流

竞技体育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并已成为跨越各种文化、民族、国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人类重要活动之一。运用其国际化的影响力和特有的亲和力,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交流与和平。体育交流被人们视作政治、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纽带,如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促使东西方两个巨人的手终于握在一起,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新的曙光。竞技体育在促进国际交往和传播民间友谊方面,发挥了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顾拜旦在他的《体育颂》中写道:“啊,体育,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19】

3.3 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竞技体育已成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形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运动员间技术和智慧的较量,但透过表层它实质上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人面前展示其经济、科技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奥运会上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使得现场观看和收看电视的国人心潮起伏,甚至热泪盈眶。海外华人的心更加紧紧地贴在一起,又都同时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20】当运动员在赛场进行激烈竞争并取得优势和胜利时,人们都会因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弱不傲慢、遇强更英勇的精湛技艺和良好精神所折服,从而为之发出赞叹和欢呼,敬佩和高兴的情绪由此而聚集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获胜后升国旗、奏国歌这种崇高的、特殊表示胜利者的形式,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也最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人们的思想就在这有意无意之中得到一次次震撼、净化和升华。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国人为女排精神所鼓舞和震撼,响亮呼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口号。“拼搏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精神力量。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韩国队运动员表现出的非凡体力和心力是来自韩国民族“精神力量”的聚合。这种精神力量来自全国组成的庞大的“红魔啦啦队”同心协力的呐喊和鼓劲与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的整合。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届世界杯由于韩国球员的出色表现,使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国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1】

3.4 引导人类社会的公平竞争

竞争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公平与平等是人类对竞争的共同要求。竞技体育为人类公平竞争的有序行为起到了示范的效用。在竞技比赛中,人们凭借自己的实力、胆略和意志,在身体、技巧和心灵上进行真刀实枪的格斗,比赛场上、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竞技体育是在社会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竞技者必须用公正竞赛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成功与失败、荣与辱、竞争与退缩、个人与祖国、家庭与事业乃至生与死之间选择和定位。这种将体质、意志和道德教育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手段,已成为培养全民族素质的催化剂。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人们要遵循公平竞争的法则,以规范行为打造诚信社会,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和国民素质。竞技体育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小结:竞技体育精神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显现出特有的竞争性、超越性、公平性和功利性。良好的竞技体育精神是高水平运动员不可缺少的文化品格和灵魂,它不仅引导运动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也是竞争激烈的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竞技激情、竞技斗志和竞争勇气的展现。在充满竞争创新和发展意识的年代,竞技体育精神正在成为整个社会重要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其超越和拼搏精神,激励着人类不断地创新和进取;和平精神推动了国家的认同和交流;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和努力顽强争取胜利的精神,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众的凝聚力;公正、规范的竞争方式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示范和指导。

三 竞技体育精神价值实现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能动性理论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有动机的活动。意识是人类的特有现象,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是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22】动物没有社会意识,它的活动是完全自发的、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人具有社会意识,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人把自己的活动变成了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完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竞技体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运动员更是如此,他们要真正承担和完成国家、集体和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要消除盲目性,树立为国争光的意识,把训练和比赛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做,增强自已的使命感。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但归根到底表现为有目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总是会形成和确定一定的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会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3】自觉意图和预期目的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普遍特征。我国竞技体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扩大高水平运动员的群体队伍、努力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运动员个体而言,就是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这种奋斗目标是以理性设想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运动员的理想。理想一经确立,就会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运动员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和集体的理想是根本一致的,个人只有树立了国家和集体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有意识、有目的,而且是有动机的。人的需要表现为一定的目的,体现为一定的动机。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4】就是说人的一切行动的动力都要通过人的头脑,转变为人的动机,才能真正成为人的行动的现实动力。动机推动行为,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要重视动机的作用,努力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动机。

2 人的精神需要理论

需要范畴是研究竞技体育精神价值实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柱。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的需要和满足是人类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因来源于需要,只不过在需要的目的、种类、层次、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满足形式上有所不同。而“需要和欲望的动力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在由社会结构所提供的满足手段中寻找满足的可能性(或者有意图的非满足可能性)来表达。”【25】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源于某种需要。“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并通过活动不断产生的,以矛盾状态表现出来并以交换关系为满足方式的人的生存状态。”【26】人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和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竞技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自身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需要的产物。竞技体育通过主体的需要选择,呈现出主体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来自人的自身。竞技体育体现了人对自身能力世界的开发和对外部世界的挑战。竞技体育精神价值的产生是在满足竞技体育主体需要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的。需要产生动机,人的精神需要是产生精神动力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需要的理论,揭示了人的本质,“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7】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需要是产生价值的重要因素。江泽民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28】他还强调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29】无论个人和团体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支柱,无论个人和团体,都难以自立于世,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一样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精神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精神需要。从精神需要到满足精神需要,再到新的精神需要的产生及满足,这种需要的精神活动,促进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运动员作为一个社会人,其最基本的精神需要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精神交往和社会情感需要,如爱情、友谊、自尊、归属感和角色感等,没有这些,他们的精神生活就会发生紊乱甚至危机。运动员不仅要有维持一个正常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要在艰苦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需要,实现更高的精神追求,如人生的价值和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品质、坚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的追求等。

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精神动力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是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光荣与梦想,是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根本动力和主要目标。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更是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20世纪50年代雪耻:中国百废待兴,中国体育人用挺直的脊梁和辉煌的荣誉刷洗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言壮语成为广大运动员体育精神的真实写照;60~7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为革命打球”、“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夺取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实现“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促进政治平等的桥梁;80年代,中国女排“为祖国荣誉而拼搏”,勇夺“五连冠”,其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时代奋进的精神力量。

从20世纪50年代荣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博”,到90年代的“女排精神”,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职业的追求,在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怀着满腔的热情,克服困难,刻苦训练,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人开始觉得只有物质、金钱才是真实的,物质动力几乎取代精神动力。于是,一切向钱看,拼命挣大钱。运动员精神的空虚、价值追求的偏差造成动力不足,在赛场表现出竞技状态不佳、缺乏竞争、拼搏精神等有损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肯定人具有自然属性,但认为人主要具有社会属性,还具有思维和意识属性,这三者统一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由于具有思维和意识属性,人才能认识、掌握和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并通过实践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人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受一定的主观愿望即动机支配。因此,作为社会人的运动员,除了要发展和强化自己的社会属性,还要发展和强化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属性,才能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竞技体育规律,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夺得竞技体育的胜利。

3 精神动力理论

精神是和物质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精神一旦被人接受和内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通常我们将它称为精神力量或精神动力。精神又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载体的,它不具备主体性,它本身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只有通过人去发挥作用。人是一个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所以人首先要解决有机体的生存问题,即存在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最原始的物质需要。除此之外还包括认知发展和享受的其它物质需要,最后是精神需要。人的活动受思想的支配,精神力量是人的重要动力。徐冰在其《人之动力论》一书中提出,精神动力是“人们的精神(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活动)通过人们的行动,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推动作用”。郝登峰在其《现代精神动力论》一书中指出:“精神动力是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要由精神因素激发产生,以精神满足为直接目的,导致主体有目的的行为的精神力量。”

精神动力从主体角度可分为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个体精神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群体精神是一种群体化的精神,表现为一定群体的共同利益需要的本质要求与特征。这种精神一经产生,就会成为凝聚群体成员推动群体主体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产生是人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精神动力源自于人的动机,而动机的生成包含着知识经验和情感、意志等因素。其中,知识是精神动力形成的基础,情绪是精神动力形成的关键,意志是形成精神动力的保证,习惯是精神动力形成的助推器。人的精神因素不一样,产生的精神动力也不一样。人的多种精神因素的结合方式不同,产生的精神动力也不相同。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精神动力的激发途径和方法,首先要具体分析精神动力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及运用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技体育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实现竞技体育精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