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研究问题

第一节 绪论

面对着一群同类,我只不过是一个表达部分个人所爱所惜的人……

(一受访者回答Goodson的访谈)

(Goodson,2003,p.72)

本研究目的旨在发展有关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为“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如何管理其专业生涯”。香港小学体育教师被定义为在香港教授小学体育的专业人士。

本章将概括介绍本书大纲。首先,列出研究问题的背景和内容,其中包括审视小学体育教师的训练、地位和专业生涯及对香港小学体育科的地位作出概览;其次,本章将讨论本研究的意义,同时,也将阐述核心研究问题和具体研究问题,借此解释研究的重要性和限制;最后,本章将阐述此研究的限制和简述本书内容要点。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背景

现时,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在复杂教育环境和课程改革浪潮下承受着教学和行政的沉重工作量。最近,香港社会更加关注小学的教学质素(Education Commission,2000)。因此,本章节将对香港小学及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在其位置的情况作出探讨,并概述影响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因素、专业生涯、训练和地位。

一、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

多年来西方的研究都在讨论小学体育教师本质上的使命,发现小学体育教师为其自身的地位而挣扎。例如,他们感到被其他同事孤立及被看为次等,并感到体育科被边缘化(Johns、Dimmock,1999;Sparkes等,1993;Stroot等,1993)。根据研究显示,体育教师的学校经验对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师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因为体育科不被重视,还因为体育科被定义为次等的科目(Flintoff,2003;Macdonald、Kirk,1996;Sparkes等,1993)。

然而,学者一般将个人和专业生涯的关系定义为角色冲突(Bur-den,1982)。年长的教师比年轻的教师趋向更满意他们的工作生活(Lowther等,1985)。就性别而言,Lightfoot(1983)认为女教师倾向将家庭及专业责任与身份结合。尽管国际性调查显示体育似乎已达到类似或等同法律学科的地位,但其课程的时间分配较少,因此其地位较低(Hardman、Marshall,2005)。根据不同研究显示,体育教师的学校生活经验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很不相同(Flintoff,2003;Macdonald、Kirk,1996;Sparkes等,1993)。这不仅是因为体育处于学科层级中较低的位置,而且体育更被界定为边际学科。据英国一项教师的地位和专业的研究显示,尽管与其他专业比较,公众一般认为教书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但教师这份职业回报不高(Hargreaves等,2007)。不过,Hardman及Marshall(2005)于国际间进行有关学校体育状况和地位的调查发现,欧洲国家的体育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享有同等的地位。Hardman和Marshall(2000)更指出,亚洲国家的教育体系是“考试为主,而体育乃是游戏和休闲的元素,不是固有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鉴于此,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现在需承担急剧变化的工作时数及工作量,很少研究能知道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对其工作环境所作出的改变。

在香港,年资高的教师均很怀念20年多前“半日安”的“美好日子”,因为以往小学教师只需工作半天,却能享有全职的福利及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近年来的教育及学校架构改革令那些“美好日子”再不复现。由于大部分小学自1990年渐渐由半日制转至全日制,新的学校运作模式加上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及管理层带来压力。

再者,大部分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不单要教授体育科,还要兼教其他学科,如中文、英文和数学。此外,香港小学体育教师还需担任各项校队教练工作,这令其工作变得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Ng,2002)。另外,除了教学和教练工作,他们还要负责有关的行政工作,如陆运会和水运会等定期运动比赛的筹划及安排。

由于有关学校和教师的专业不断地改革(CDC,2002;CDC,2004;Sum,Chan、Ha,2004),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有关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毫无疑问,政府及学者提出的学校和课程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所以,通过了解教师面对环境变化的应变及被边缘化的反应,如其日常工作情况、遇见的人际及工作问题等,能协助了解其专业生涯。

二、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训练和地位

大部分体育教师皆是由香港教育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所培训的,只有少数教师报读由其他本地或外地大学所举办的体育师资培训课程。通过观察香港教育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体育师资培训课程,显示出其缺乏给予教师专项运动教练培训的经验,故此学生须于在职前和在职期间参与由专项体育总会及香港教练培训委员会举办的课程,而且体育教师培训课程中也缺乏行政训练及实习经验,其课程重点皆为体育教学实习。

由于香港对体育教师的质素和需求增加,香港教育学院在2000年将课程由文凭升格至学士课程。再者,小学和中学校长均倾向聘请较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故此,形成了很多在职的非学士体育教师入读兼读制的体育师资培训课程,以求籍此增进其知识及学历至学士或以上的程度。

持续专业发展(CPD)能为教师的课室管理、态度、信念和学生学习效能带来重要改变(Guskey,2002)。根据教育局最新的条例,每位教师须要在每3年内参与至少150小时的持续专业发展课程。此条例旨在确保长期的专业发展、学习和在这多元科目中进行经验分享交流(ACTEQ,2003)。Ha等(2004)的研究指出,体育教师在一个协作基础下能更有信心面对课程的转变。因此,持续专业发展课程被视为能有效帮助教师在校外得到持续专业协助的一个重要桥梁。参与者均认为在职培训能有效帮助其实践课程改革,在职培训能提供有效的实践训练,促进学校教师、教育专家、教育局课程发展组成员的良好沟通。虽然有不少报告质疑在职训练与体育教师、大学及其他团体合作的成效,但对于研究探讨在职训练的过程与成效还是很少。

在过去20多年,西方也有很多研究探讨体育和体育教师(Pajak、Blase,1989;Sparkes等,1993;Pennington等,2004)。这些研究揭示了有必要更深入探讨亚洲的体育教育。但很少综合研究探讨教师的价值取向(Ha、Xu,2002)、职业社会化(Wright,2001)和对教育改革的看法(Ha等,2004)。再者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过多(Ng,2002)。他们也倾向质疑教育改革并未能获得额外的协助(Ha等,2004),然而这无助于改善现况。

由于小学体育教师要同时履行一般教师、教练、体育行政及体育教师的工作,因此带来有关其角色相互冲突的讨论。而且,很多证据显示体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上处于较低的地位(Armour、Jones,1998)。体育教师故此需要尽力处理这些多元角色。因此,本研究也会探讨有关体育教师如何处理专业生涯中的多元角色。

三、香港小学的概况

根据2008年9月有关香港小学的数据显示(EB,2009),香港总共有601所小学,共365056位学生及22491位小学教师(19861学士;2630非学士)。以上数据包括本地、英基学校及其他国际学校。每班平均人数为30.9人,学生教师比例为16.4∶1。在此条件下,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不单要教授体育课,还要教授其他学科。

四、体育在香港小学的地位

自1990起,教育及课程改革成为了被热烈讨论的议题,教育及课程改革更促成了香港落实“3+3+4”学制(EMB,2004)。体育课被视为有效获得课程目标及在新课程改革的建议中占重要位置,此将于下文作出讨论。

根据香港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议(Education Commission,2000),其重点放在为生命学习和从生命中学习,这将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主流思想。全人发展和持续学习的因素,如享受学习、有效沟通、责任感和创意等,均被视为教育方向的重要元素。体育课被列为其中一个主要学习领域,课程发展议会的教育委员会专家期望学生能通过学习体育活动获得共通能力,如合作、沟通、创意、批判性思考及推动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

虽然体育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就如学校小息一样(O'Sullivan,1989)或被视为学校中不重要(Sparkes、Templin,1990)的学科,但体育科是具有独特性及多元的科目,其关注运动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影响。为达到全人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体育科推动“从体育中学习”的概念(Wuest、Bucher,2006)。体育活动能有效缓解压力,减低焦虑和沮丧及协助提升高阶思维(Booth等,2002;Cotman、Engesser-Ce-sar,2002)。就公众健康而言,学校的体育课最有可能塑造个体今后日常体育运动习惯的最后方法(Leslie等,2001;Sparling、Snow,2002)。

在香港,每星期平均只有1~2堂体育课,以给予学生多些时间放在“更重要”的学科,如语文科和数学科。家长也普遍看轻体育科的价值及害怕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Johns、Dimmock,1999)。体育科看来已被不断地边缘化。

直至2003年“非典”(SARS)的爆发,才引起社会对公众健康及活跃生活模式的关注,加上学生的肥胖及不活跃的问题,显示并认识到体育教育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体育科提供了机会,让体育教师通过新的以健康为导向的课程、良好教学及学习环境和真实性评量,将学生重新带回到健康的生活模式。体育科包含了认知、技能、体能及情义三大领域,故不能缺乏批判地将受西方的体育制度、课程、评量甚至体能水平要求全套搬在香港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每一所学校也有其文化和独特性,没有统一的标准能合乎所有学校(Dimmock,2000)。再者,亚洲学生与西方学生不只在体能上有明显差别(Chun等,2005),在每班人数、教学方法、体育资源和课程设计也有明显的不同。

体育科在香港于2002年被列为8个主要学习领域之一(CDC,2002)。根据体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体育课程给予学生重要而长远的学习经验,使学生道德、智力、体能、社交技巧和美学上达到全人发展。指引中建议,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体育学习领域占整体课程时间的5%~8%,因此,新课程尝试把体育由着重技能方面转向结合健康元素。

体育教师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元素。Lawson(1989)指出体育科的地位与体育教师和校长、其他教师和社会有直接的关系。体育科对学生很重要,而体育教师须保障及负责学生的健康。

第三节 研究目的

此研究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研究方法包括归纳不同的基础理论,并引用性质研究法,深入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管理他们的专业生涯。此研究目的旨在剖析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在工作和社会的个人和专业身份变化上如何被社会化及专业化。同时,这些变化对其专业生涯有什么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并如何影响其事业轨道。此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现职的香港小学体育教师。

第四节 研究问题

在过去10年,香港的出生率一直稳定地明显下降,因此,就读小学的学生数量也明显下降。这对小学教师的就业保障构成了威胁。另外,政府推动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在工作、其对个人和专业身份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其工作经验被社会化及专业化是有其必要性的。同时,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目标和事业轨道也非常值得去探讨。因此,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是集中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管理他们的专业生涯。

本研究通过归纳及性质研究深入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管理他们的专业生涯,这些理论均对体育的专业化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此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是“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如何管理其专业生涯”。以下具体的研究问题可帮助回答核心研究问题。

(1)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形容他们的工作和对日常工作的感受?

(2)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理解他们的个人和专业身份?

(3)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怎样形容他们被社会化及专业化的经验?

(4)香港小学体育教师有什么职业目标和他们怎样形容其事业轨道及其概念?

第五节 研究的重要性

此研究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构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理论。其重要性可见于以下6大原因。

第一,研究有关非西方教师专业生涯的很少,研究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就更少。再者,此为首个研究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的文章。

第二,就研究方法而言,一般此类型的研究采用了问卷及结构性访谈作为收集教师及体育教师的意见。这种类型的研究方法使参与者集中于研究者所设计的问题,其数据包括对其个人经验的偏见和预先意向。这些数据显示出与问题的关系,但未必能道出关系背后的复杂原因。

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和开放式访谈,以使受访者能形容答案背后的原因,而非只响应预决的问题和研究员所关注的问题。

第三,本研究集中于香港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对其身份认同的反思以及探讨其多元身份在社会化和专业化过程中是否一致。

第四,通过对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理解,能使师资培训院校更有效地培训未来的体育教师。学者也支持有关社会化的研究能有助改善教师教育(Olson、Osborne,1991)。

第五,此研究有助于职前教师能具体理解其未来的实际工作,而有丰富经验及曾处理过相关问题的在职教师也能协助职前教师作出准备。

第六,本研究通过工作环境、工作情况、支持及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事业轨道的深入见解,协助制度决策者洞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容纳刚入职的体育教师。

第六节 研究限制

此研究有以下限制。

第一,本研究样本是典型的归纳理论研究样本,数量只有11个。因此,此研究的建议和结果只能针对个别案例,对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分析具有局限性。

第二,本研究很依赖受访者对回答问题是否自愿。再者,研究员的人际沟通技巧对研究结果会有影响(Wragg,2002;Gall、Gall、Borg,2005)。访谈是以面对面方式进行的,受访者对其分享内容可能会以其利益为先(McMillan、Schumacher,1997)。

第三,访谈较未具标准化,因此受访者用词、蓄意的谎言、无意识的错误、记忆失误等因素,可能与真实环境具有差异(Borg、Gall,1983)。

最后,研究员进行了11个月的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受访者需付出时间接受访问及记录一星期的日记,此举可能会令受访者对参与研究失去兴趣。这些因素也为研究员在研究过程中带来障碍。

如前文提及,本研究目的旨在建立有关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理论,这可能会成为首个用扎根理论深入探讨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研究。同时,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运用相关的研究结果,让读者以自身作“逆检概括”(Eisner,1991),使读者从新的方向来理解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过去和现在。

第七节 研究方法

香港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他们的身份、被社会化及专业化的过程中以及其事业轨道能理解到其存在的意义。深入的质性研究对探究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最合适的(Patton,1990;Strauss、Corbin,1998)。本研究引用归纳性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来深入了解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再者,此研究运用了社会学理论中的象征符号互动论,其认为人能通过社交互动和与他人分享意义寻找生命及存在的意义。由扎根理论所得的数据、编码及关系,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去理解现象。收集的数据不是为了证明或否定理论,而是根据数据建构理论(Glaser、Strauss,1967)。

研究以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为数据来源,包括访谈和文件记录(日记)。为了增加样本的多元性,运用了雪球和连锁样本方法选出每位受访者(Patton,1990)。采用目的抽样及理论抽样能有助于扩大有效叙述研究结果。

第八节 本书大纲

本书共分7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特别是介绍在香港教育和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体育科及体育教师。本章讨论了研究目的及研究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本章讲述了研究的问题及研究限制。

第二章,探讨相关文献,以建立概念架构。此概念架构由4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包括身份、社会化、专业化和事业轨道。文献探讨集中于固有和现在与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相关的文献。

第三章,讨论研究设计和方法,并由研究典派及方法来解释其研究设计。本章也说明了此研究采用了扎根理论、详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建立研究确实性及可信性和研究道德的过程。

第四章,介绍研究结果为“多维调适理论”。本章也介绍了受访者及其特征、理论之建构、达至理论的步骤、“多维调适”的叙述和理论的命题。

第五章、第六章,讨论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扎根理论的形成及建立,并以编码过程及形成分类概念分析理论建构的过程,以构成理论、分类及命题。

第七章,包括研究总结、理论及实践的启示、给予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和整体研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