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能源教育的发展
2.1 能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从能源利用存在的隐患逐渐显露开始,能源教育作为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能源意识、开创新的能源时代的途径,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在一些率先发起能源教育的国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2.1.1 能源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范围的能源结构做出调整,人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电能。两次工业革命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的加剧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人们开始寻找出路,太阳能、核能、水能等陆续得到开发,但是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恐怕还为时过早。
从根本上讲,能源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能源效率问题;一个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相互协调的问题。早期,人们把节能看做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单纯地节约和缩减能源消费,这只看到了能源问题中能源危机的一面。因为不管怎么节约,有限的能源也总有用完的一天。只是削减能源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现在则更加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和观念与行为的转变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技术的、方法的教育转变为全面的能源教育。
教育在能源问题上具有战略意义。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方法的发现、使用和推广上,还体现在人们对能源的认识和行为的转变上。有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消耗的能源,约有30%由于种种原因被白白浪费了。技术和方法上虽已论证可行,但政策、市场、企业及个人都未做出相应调整,不愿放弃既有利益,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在能源教育领域展开探索,一些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由于目的明确,运作得当,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和欢迎,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其发起的项目也得以在民间推广,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2.1.2 国际能源教育的发展
能源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产生的,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在能源教育领域的尝试和探索。
1.美国的能源教育
1980年,美国启动了国家能源教育开发(National Energy Education Development,NEED)项目,提出“把能源融入教育”的核心理念。该项目以建立学生、教师、企业、政府和社区领导者之间的合作网络为出发点,形成覆盖学校、家庭、社会和社区的教育体系,通过设计和提供能源教育项目,着力提升国民的能源意识和社会责任。
NEED项目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美国国家能源教育课程内容标准》,提供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与能源教育有关的创新型教材,通过教材传播与能源有关的知识,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巩固学生所学,并加强对教材、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等的评估,以奖励的手段激励更多人参与能源教育项目。
发展至今,NEED项目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计划组织周密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国家级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时间、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广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以NEED项目为主线,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立体的教育体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国家、地区、州或地方项目,教育体系覆盖了所有的年龄段,全民参与,全民支持,提高了国民能源意识,达到了节能效果,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
2.欧盟的能源教育
欧盟为能源教育提出了三个基本目标:诠释能源教育的作用;唤醒公民能源问题意识并了解能源问题的产生背景;让社会和个人明确自身在能源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在欧盟,所有的教育目标都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希望以此扩大教育项目的影响力。欧盟的能源教育项目将能源教育视为长期的行为,认为只有转变人们的能源意识,提高能源教育项目的可信度,才能使人们在能源问题上形成持续的稳定的行为。与此同时,只有政府和社会持续地倾注精力和支持,能源教育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发展至今,欧盟的能源教育已经渐趋成熟,其能源教育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条腿走路,加大了人们参与能源教育的机会,所有人都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合作。
3.日本的能源教育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石油危机使过去过度依赖单一石油能源的日本意识到能源威胁的存在。进而日本采取分散能源的进口来源,开发替代能源的措施,并积极地开展能源教育。日本提倡以立法推动教育,形成了一整套全面、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能源教育的推广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日本注重树立国民中的能源文化,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开展多种能源教育活动和能源教育项目,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国民的能源危机意识。如今,日本的能源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日本的青少年在能源问题上,较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对生活水平和能源消费现状也有自己的看法。也正是因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日本的能源教育较好地融入公民的生活之中。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能源教育已经规模化和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形式灵活,课程和教材适用性高,为国家的能源大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能源问题依然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面对以前发达国家曾经面对过的问题,而又因为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有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认识到了进一步研究能源教育的必要性。
2.1.3 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启示
世界的发展需要能源来推动,要利用能源,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能源问题。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能源教育将是大势所趋。从能源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有益的启示:
(1)能源教育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国家应通过制定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积极引导和提倡能源教育的发展,同时保障能源教育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
(2)能源教育项目要面向国民。不论何种能源教育项目,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转变国民的能源意识,从而改变国民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能源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能源教育项目都将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帮助能源教育项目融入家庭和社区,以此来推广项目,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建立全面、立体的能源教育体系,使能源教育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能源教育早已不再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的附属产品。要不断丰富能源教育体系,形成标准化的课程、教材及其评估方法,强化能源教育的效果。
(4)能源教育需要全球化的合作。能源问题是全球的能源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应相互交流能源教育经验,使全球的能源问题得以改善。
世界能源教育的发展给发展中的中国有益的启示,日渐崛起的中国也必将在世界能源教育大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能源利用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要认识好这些特点,才能发展好能源教育,处理好能源问题。
2.2 我国能源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2.2.1 我国能源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1980年就制定了“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发展总方针,但未把能源教育作为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重视起来。目前,在能源教育方面我国还未形成正规的教育支撑体系,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设立专门节能管理机构,加强节能管理
目前,国家能源局是我国政府的专门能源管理机构,其职责是: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组织能源行业进行能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2008年大部制改革后,成立了国家能源改革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应对能源问题,研究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能源开发与节约、能源安全与应急、能源对外合作等重大政策,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节能管理方面,国家发展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下设的节能处,是我国目前最高的节能管理机构,负责提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起草相关法规等。
2.加强节能立法和标准制定,出台诸多政策和措施
199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于2007年10月重新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我国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国务院关于节能工作的规定》、《节能中长期规划》等。
此外,还颁布了许多节能措施和标准,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例,如《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查暂行办法》、《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规章和办法。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布,有效地提高了节能效果。
3.组建节能研究机构和协会,构建节能信息网站
运用现代媒体传播和推广能源教育信息,发挥研究机构、各种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推广能源教育,是国际能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近几年我国也加强建设节能研究和服务并构建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传播和推广能源信息。此类研究机构和协会有中国节能技术协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信息传播中心等,构建了中国节能网等网站。各地也组建了一些协会和网站,对地方的节能信息宣传和节能产业服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4.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为重点,举办系列节能宣传教育活动
1990年国务院第六次节能办公会议决定每年在全国召开节能宣传周活动。2004年鉴于全国性的缺电状况,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由原来的11月改为6月举行,目的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唤起国民的节能意识。每届全国节能宣传周都有其特定的宣传主题与宣传口号,结合该主题在全国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地增强国民的“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全国节能宣传周历经2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2.2.2 我国能源教育的不足
我国一直重视节能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一直未把能源教育作为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重视起来,即节能教育未上升到国家层面。目前,能源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措施及推进体制等还不明确,对能源节约技术的教育和节能意识的培养还没有正规的教育体系来支撑。
1.能源教育基础薄弱,缺乏推广的组织和平台
虽然我国设有能源管理机构和节能管理部门,但都未设立明确的能源教育职责,也没有专门的能源教育管理机构和能源教育研究机构,这直接导致我国能源教育的大片空白。
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基础支撑,无论是全国节能宣传周还是“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都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在我国这样既缺乏组织又缺乏基础支撑的情况下,要在全国的教育系统推行节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能源教育立法支撑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国能源立法起步晚,立法单一,内容不够精细。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偏重于规范工业生产领域的能源使用,对其他行业和生活消费用能源没有具体的规定。
针对这一状况,2007年10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提出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之后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但是缺乏更具体的操作性立法。因此,要形成综合覆盖、结构完整的节能防控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能源教育社会参与有限
我国成立的节能协会和网站,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但其开展的活动大多是对企业的有偿服务和培训,针对社会公众的能源教育很少。这些协会对如何在社会和学校中开展能源教育及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关注较少;能源教育网站上有关能源教育的知识很少,未提供教材或辅导读物下载,更没有系统的能源知识汇编。
因此,如何依托协会和能源研究机构,以及现代网络媒体发展我国能源教育,还要政府进行很好的策略和定位。
总而言之,我国在节能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能源教育的规模、深入性、广泛性和效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