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8年,在祖国建设和开发大西北的热潮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宁夏各族人民迎来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节日。回顾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不平凡的岁月,不禁要为半个世纪以来宁夏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负重拼搏的进取精神和感人业绩由衷地感叹。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宁夏从过去一个偏远的不被人注意的小省区,发展变化成为今天的闻名遐迩的“塞上明珠”、“全国十大新天府”之一。宁夏的文学事业,作为宁夏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一直在担当着书写时代、讴歌人民、鼓舞人心、憧憬未来的光荣职责。宁夏的文学创作家们,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宁夏文联的积极领导和组织之下,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尤其是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我区作家的出色业绩已经得到了中国作协的充分肯定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以张贤亮和以“三棵树”、“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小说家,已经成为宁夏对外宣传的一张有特色的“名片”。除了小说创作,我区作家在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创作领域,也奉献出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成果。这些作品描写宁夏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发现时代潮流汹涌澎湃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寻找存在于人民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讴歌改革开放事业的最新进展,简而言之,它们与宁夏的小说创作一道共同组成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历史画卷,共同构成了宁夏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心灵图景。这套《宁夏文学精品丛书》就集中体现了宁夏作家们对时代潮流的感知,对宁夏各族人民生存命运的审美把握,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歌颂。
宁夏的文学创作,近30年以来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为宁夏赢得了不少的社会声誉。这样出色的业绩的取得,我以为有下面的几个原因:
第一,宁夏文学艺术创作的大环境非常好。一个地区的社会氛围与精神环境的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虽然,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通常都是个体性的行为,但社会各界对其是否真心关注和欣赏,确实会对创作者的心理和情感产生深刻而微妙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宁夏的文艺事业呈现喜人局面,原因之一是我区能够精心营造有利于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良好的社会气氛和精神环境。具体来说,一是自治区党委历来都对文学艺术创作极为重视,并采取许多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宁夏的文艺工作;二是宁夏文联和各艺术家协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三是宁夏的文学艺术创作一直是宁夏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宁夏作家和艺术家的地位相对比较高。由于领导关心,专业家协会工作扎实,新闻媒介积极宣传,所以我区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在宁夏一直受到热情的鼓励。作家艺术家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和尊重,这保证了宁夏作家艺术家能够在一种受激励被尊重的良好的精神环境中从事创作。
第二,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地方,宁夏文化一直呈现多元和杂合的特点。这种文化的相通共融状态对文学艺术创作而言,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资源。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内容的中原农耕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在漫长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边地文化和草原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的融入,使宁夏的文化形态具有了新的特征,形成了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九大主流文化。同时,像祖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样,由于和谐观念的深入人心,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和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睦相处、交融共济,为宁夏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深厚的精神资源。
第三,从宁夏文学的成长历程来看,文学领军人物的出现,往往是带动一种创作风气的“原能力”,从而造成某一个创作门类的繁盛状态。从文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例来看,某一地区浓厚的文学艺术创作风气的培养和创作家队伍的形成往往需要某些领军人物的适时出现。这些领军人物一般自身都具有相当杰出的创作才能,在文坛有非常的号召力。经由他们,一些地区的创作会突然间变得充满活力。时隔不久,这个地区的总体创作水平忽然得到有力提升,一批实力不凡的年轻创作者开始走向前台。回顾宁夏文学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开风气之先的领军人物的出现,对宁夏文学事业的成长和进步是多么的意义重大。自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在中国文坛取得优势地位以后,宁夏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学界具有了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的最大功能在于,它使中国文坛不再会对宁夏文学产生忽视心理,同时,它也使张贤亮之后的宁夏作家有了足够的创作自信心,有了艺术学习的榜样和走向中国文坛的充足底气。显而易见,文学领军人物的适时出现,从小处说,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活跃的创作状态,从长远看,则会促使一种精神气候的形成,而这种精神气候一旦形成,则会对文艺创作的整体运行构成激励和保护机制。
第四,对本土化的坚守构成了宁夏文学创作家的艺术之魂,也构成了宁夏文学独步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优势所在。宁夏地处西部,又是回族聚居之地,应该说这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异的社会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宁夏文学创作家得天独厚的创作资源。从改革开放以来宁夏获得全国大奖的文学作品看,正是因为作家们抓住了“西部”和“回族”特色,才使得他们的创作在与众多的作家和作品竞争时显现出了特殊的艺术面貌和格外新鲜的情调。因此,在西部和回族聚居的土地上“打一口深井”,从本土生活深厚而丰富的地层中汲取无尽的源泉,就成为宁夏文学事业走向全国的成功经验之一。
第五,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敬畏和虔诚之心保证了文学精品的产生。文学创作从来都是关乎灵魂的事业。它是照亮国民精神的灯火,也是人类美好精神和情怀的诗意的表达,它从来就不是与人类命运无关的个人的消遣和病态发泄。这么多年以来,宁夏的作家从事创作的态度是极其严肃和认真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完全抱着一种神圣感来从事创作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文学创作”是一个圣洁的字眼,文学天然地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容不得半点怀疑和亵渎。他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文学,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文学。正是因为对所从事的文学事业的认真守持和痴情奉献,宁夏的文学家们才可能在不长的时期内攀上了文学的高峰,并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宁夏的文学创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结出了国人公认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文学创作在总体上还存在不平衡状态,某些领域尚处于弱势,与时代和人民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都是摆在宁夏文学界以及作家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希望我们的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实践,遵循“三贴近”原则,切身感受宁夏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火热激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征程中,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风格多样的作品来回报社会、回报时代、回报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