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交通运输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地形复杂,海拔高低参差不齐,悬殊极大,是一个丛林密布的高山峡谷地带,因此自古以来就以隐秘著称,同时这也使得当地的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但是,勤劳智慧的门巴族民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探索出了多条对外交往的路线,保证了当地的商贸交易和文化交流。
1951年以前,门巴地区通向山南、不丹、印度、珞瑜的6条道路:
一是拉萨—错那—达旺线。这是西藏山南地区与门隅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也是西藏直通印度阿萨姆平原上的乌达古里市镇的重要传统商道。新中国成立前,一般行程是由拉萨乘牛皮船至山南的瓦其渡口或泽当,约3日程(日程是按乌拉马站计算)。由扎其乡乘马至错那约7日程。由错那宗骑马南行,第一日越甸底拉山,经竹日湖、东南越盖金拉山,经罗布塘草原至宿乌村住宿。宿乌村设有税卡,往来商人必须在此上税后方能通过。第二日东南行须翻过几重小山,如帕马拉山、东果拉山,最高点为密拉山,过此即越过喜马拉雅山主脉,经波扬程南前行,沿着娘江曲河进入达旺河谷,当晚可抵达旺地带。
从林芝派乡通往墨脱县的道路
二是达旺—塔拉线。第一日由达旺东南行,下坡至门隅中部谷地江村,第二日由江村东南行翻越色拉大山至申隔宗。第三日由申隔宗东南行经雍马洞至李村或赶至德让宗。第四日由德让宗南行至曼达拉山麓(即昂巴达拉山),第五日越昂巴达拉山至普冬,第六日由普冬进入所属阿萨姆省达喀拉丁,第七日由达喀拉丁至塔拉,此处即与铁路衔接。此线是每年冬季藏、门、不丹、印度等各路商人赴印境贸易的传统通道。另外,也有少数印商经此线到达旺地区贸易。1960年,印度公路已修至邦迪拉,由此东行2日可至珞瑜之拉干。
三是从达旺西经同岭、达巴、鲁拉、邦金、勒布,翻落拉山,可至错那。共5日程,为春冬两季通向藏区要道。但1945年时邦金—勒布段已不能通行牲口。
四是由达旺东经阿江达、马哥至米达或珞瑜。全程4日,为藏区进入珞瑜要道之一。冬季积雪不能通行。
五是达旺—西经墨拉、沙定,可至不丹的扎西岗宗。第一日由达旺村南行下坡至门隅中部之谷地,或赶至宁桑拉山之北麓,第二日越宁桑拉山南行,下至山麓。第三日西南行约半站即抵扎西岗宗。此为不丹、门隅、西藏之交通主道。据达旺居民称,如有重要公事派马差由达旺村赶至扎西岗宗通常1日半即可到达。
溜索
六是德让宗—不丹的扎西岗宗。从德让宗西经墨拉、沙定,可至不丹的扎西岗宗。共3日程,为驮运道。
勒布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复杂,新中国成立前,仅有一条险峻的羊肠小道,根本没有公路,从错那到达旺是一条沿娘江曲行走的崎岖小路,坎坷难行,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牦牛和靠人力背运。新中国成立后从错那县城(雪夏)到勒布修起了简易公路,交通不便的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