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强进无退:一往无前有时正是最佳的成事策略(4)
关于理财方面,王安石认为理财要围绕农业生产来进行。王安石的基本思路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他全部政策的目的在于除去老百姓的疾苦,抑制土地兼并。这些政策除了上面提到的均输法、青苗法外,主要还包括:
农田水利法。发展农业生产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保证。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该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修理废田,并采取奖励措施,新开荒地五年内不纳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农民要按等出工出料,如果工程浩大,民力不足的,可依照青苗法向官府借贷钱谷。私人筹资兴修水利,可按功效给予奖励。在官民结合共同努力下,该法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期废弃的古陂、废堰修复了,还兴修水利1万多处,可灌溉民田36万多公顷。这是变法中真正于民有利而取得较大业绩的一项新法。
免役法。在此之前,宋的差役十分沉重,如衙前由乡村第一、二等户轮充,主管州县府库、粮廪、官物贡品运送及一切后勤事务;壮丁由三、四、五等户轮充,没有饷银。免役法规定:废除前法,改为由州县出钱雇役的办法。州县预计所需雇役费用,按户等征收,然后用这笔钱来招募愿意执役的人户充役。这实际上是出钱免役。这种方法,相对减轻了部分农民的负担,还使国家获得大笔雇役剩余钱。
方田均税法。北宋开国以来,没有田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一些富户隐瞒田产,造成田税不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所谓“方田”就是重新丈量土地,以千步见方的土地作为丈量的单位。每年9月至来年3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均税”,就是把重新丈量好的土地,根据土质好坏定成等级,依等级高低及土地多少纳税。结果丈量出许多隐漏田产,使以前“有户无税”的现象得到一些纠正。
市易法。为保护中小商贩利益,稳定市场物价,进一步限制大地主、大商人操纵市场,牟取暴利,规定由政府在京师设立市易务机构,拿出大量流动资金,收购货物,并贷款和赊购货物给商人,年息两分,以此活跃市场经济,便利商品供应,防止大商人在商品流通中垄断经济。
除了以上这些以“富国”为目的的理财新法外,为了加强宋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有效地抗击辽朝和西夏的不断侵犯,镇压农民的反抗,振兴宋王朝的国威,王安石还颁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等以“强兵”为目的的新法。主要内容是用民兵制代替募兵制,把军队从100余万人减到80万人,裁减50岁以上的老弱兵士,目的是既精简兵员,节省巨额军费,又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以上的措施可以看到,新法的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但王安石也清楚地意识到,新法再好,如果没有一批精明强干的人才去推行,而靠着那些平庸之辈也是徒劳的。因此,他在经济、军事上实行变法的同时,非常注意封建统治阶级人才的培养,并为此进行了教育科举方面的改革。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二月,朝廷颁布了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方案。即废除了专考死记硬背经文的明经科,只设进士科。在考试的内容上也进行了改革,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主要考传统的儒家经典,但不必死记硬背,只要通晓大义即可。另外增加“论”和“时务策”等,加强了科举考试的实用性。王安石还整顿太学,建立奖惩制度。对州县选送到太学的生员,择优晋级,宽进严出,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一年后考试合格,品行端正的升为内舍生,名额200名,内舍生学习一年后,再经考试考核,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成绩优秀的,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授予官职。在学校专业设立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有武学(军事学校)、律学、医学等。王安石还把《诗》、《书》、《周礼》加以诠释,撰著成《三经通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内容。王安石通过对科举和学校的改革,罗织了一批年富力强,并有革新思想的人才,对新法的推行起了促进作用。
各项新法颁行之后,不同程度地收到了成效。最明显的是限制和削弱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和高利贷盘剥等权利,使得中下层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一些利益。特别是所采取的农业措施,对改进农业经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因而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兴盛局面。
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是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超越了那个时代,并以一己之力向强大的保守力量发出了挑战。可以说,王安石以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强进”这一领导智慧的内涵。
8.既敢进又善进方得领导智慧的精髓
敢进,体现了领导者的大勇,但有勇无谋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以还需要有大智———以智慧的方式达到前进的目的。
南宋名将刘琦以其在战场上的胜利告诉我们,什么叫智勇双全,什么叫敢进与善进。
公元1140年,刘琦被任命为东京(今开封)副留守,他率军三万多人,由临安(今杭州)向东京进发,去抵抗金人的进攻。到达顺昌(今安徽阜阳县)时,得知东京城已被金人占领,即决心防守顺昌城。他当时除采取一般的防御部署外,还征集一些就便器材,在城上设置了许多防御箭矢的工事;在外城根构筑了一些土墙,作为前沿阵地,墙上开有既便于观察又利于射箭的孔洞;把部队区分为几个部分,轮流参加战斗和休息;在城的附近预设了伏兵,准备袭击敌人和捕捉俘虏。
六天后,刘琦发兵袭击,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并捕获了敌将两人。审讯后,刘琦知道距城三十里的白沙窝还驻有敌军的部队,当夜就派部队前去袭击。不久,敌方又以几万大军继续进攻,刘琦为造成敌方疑惧,特下令把所有城门打开。金军果然疑有伏兵,不敢接近,只在远处放箭。因刘琦的部队占据便于防护又利于发射的预设工事,所以不仅死伤很少,反而给金军以重大杀伤。当金军被迫退却时,刘琦派部队截击,致使金兵大部淹死在颖河里。敌军一面退守离城二十里的李村附近地区,一面又增加兵力,企图作第三次进攻。刘琦得知后,不待敌人进犯,即主动派遣勇将阎充,带战士五百人,趁着雷雨的黑夜前去袭击。金兵又遭到重大伤亡,后退了一百三十里。第二夜,刘琦利用雷雨的机会,派出战士百人,每人除武器外,各带竹哨一个,前去袭击。规定当闪电照射时,即一齐吹着竹哨向金军猛杀,闪电一灭就伏着不动,弄得金军莫名其妙,乱成一团,整夜自相砍杀,死尸到处都是,又后退到远远的老婆湾地方。金军最高统帅金兀术听到几次失败的消息,亲率十几万大军由开封赶来增援。刘琦为了争取这一主力会战的胜利,又运用了许多巧妙的心理战法:首先,刘琦招募曹成等两人,对他们说:“现派你二人当间谍,事成之后必定重赏。你们只要照我说的去做,敌人一定不会杀害你们。现在把你们安插在众多的巡逻骑兵队伍中,你们遇到敌人就假装害怕掉下马来,让敌人捉住。敌军首领如果向你们打听我的为人,你们就说:‘太平边帅,公子哥儿,贪恋游乐而且喜好声色。只因两国讲和,宋朝派他镇守东京,他不过是贪图享乐罢了。’”不久,曹成二人果然遇敌被俘,金兀术审问他们时,他们就以刘琦教给的话答对。金兀术听罢很高兴,以为这座城池是容易攻破的。于是放弃了攻城所用的鹅车炮具不用。接着刘琦又派耿训向金兀术送信挑战,信中用轻蔑的语言,对金兀术进行污辱,金兀术看完挑战信,勃然大怒道:“刘琦怎么敢同我作战!以我的军力攻打你们的城池,简直易如反掌。”耿训说:“刘琦不但要同您交战。而且料定您必定不敢过颖河,所以献上五座浮桥,供你们过河用,等你们过了河,我们再战。”兀术气愤地答应了,于是下令第二天将士会餐。天将亮时,刘琦果然在颖河上搭了五座浮桥,金兵顺利过河。
刘琦还派人在颖河上游水中和两岸草地上遍撒毒药,命令军中士兵就是渴死,也不准用河中的水,谁饮了就诛灭全族。当时正值盛夏,金兀术的军队远道而来,精疲力竭,士兵昼夜不曾脱盔卸甲,人马又饥又渴,有的士兵喝了河水,马匹吃了岸边的草,就病倒了,整个军队困乏不堪。早晨天气凉爽,刘琦按兵不动,等到下午天气正热的时候,敌军士兵疲惫已极,士气低落,刘琦派几百名士兵突然从西门冲出与敌军交战,接着又派几千人冲出南门袭击金兵,作战时命令士兵不得呐喊,只管挥动利斧砍杀敌人。这一仗打得金军大败。金兀术拔营向北逃去,刘琦又派兵追杀,敌人被杀死数以万计。
处于刘琦的位置,畏敌后退必然使自己身败名裂,此时的进于国于己都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以相对弱小的力量对敌,如果只是逞匹夫之勇,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时候,正确的进击方法就显得必不可少。选择正确、方法对头是刘琦给我们今天的领导者上的一堂智慧课。
9.坚持己见不媚上可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上司的权威和施压,是坚持己见还是曲意媚上?这既是一个立场和态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与智慧的问题。不能否认的是,对于某些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坚持到底反倒是立自己于不败之地的惟一选择。
李泌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当时,有人上告大长公主淫乱,而且厌烦祈祷仪式。德宗大怒,把大长公主幽禁在宫中,并狠狠责备太子,太子因此请求与萧妃离婚。德宗召见李泌,告诉他这事,并且说:“舒王近来已有很大的进步,孝敬、友爱、温良、仁义。”李泌说:“陛下仅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一个侄儿呢?”德宗听了,发怒说:“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父子关系?是谁告诉你舒王是我的侄儿呢?”李泌回答说:“是陛下自己说的。大历年初,陛下告诉我,今日得数子,我请问是何缘故。您说:‘昭靖诸子,主上要我以儿子对待。’您对自己所生的儿子尚且怀疑,哪里还能把侄子当儿子对待呢?舒王虽孝顺,可陛下应该自己努力治国,不要寄希望于子侄对自己的孝顺。”
德宗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很不高兴,说:“你竟敢违背我的意志,真是太大胆了,你为何不爱惜你的家族?难道你不怕族诛吗?”李泌并不害怕,而是十分从容地说:“我正是因为爱自己的家族,所以不敢不把话说完。如果怕陛下大怒而勉强屈从了陛下,陛下将来反悔,必定怨我说:‘我任你为宰相,竟不力谏,把事情弄到这个地步。’到了那个时候,一定又要来杀害我的全家。我老了,残年不足惜,如果枉杀了我的儿子,立我的子侄为后代,我不欢喜这样的后代来祭祀我。”
于是他痛哭流涕。德宗也流着眼泪说:“事已如此,要我怎么做才可以呢?”李泌说:“这是一件大事,愿陛下审慎行事,我始终认为陛下要树立自己的圣德,应当使海外蛮夷能对您爱戴如父。您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儿子呢?自古以来,父子相疑,没有不亡国覆家的。前车之鉴不远,您还记得过去在彭原时,建宁王为何被杀的吗?”德宗说:“建宁王叔是冤枉的。肃宗性急,进谗言者的诡计实在太骗人了。”
李泌说:“在建宁王被杀的时候,我辞去官爵,发誓再不到天子左右当官,不幸今日又当了陛下的宰相,又亲眼看到这些事。我在彭原时,竟不敢说建宁王之死是个冤案。直到辞去官职时才说这件事。当时肃宗听了我的话也后悔。代宗先帝自建宁死后,常怀危惧。我也曾为之诵黄台瓜辞,以防止有人用谗言制造事端。”
德宗说:“这些自己是知道的。”他的脸色稍有缓解,过一会儿,又问道:“贞观开元之时,全换了太子,为什么没灭亡呢?”
李泌说:“从前,承乾(太宗的太子)多次监督国事,依赖、巴结他的人很多。他藏了许多兵器,与侯君在一起谋反。事情暴露后,太宗派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等大臣调查几十次。真相大白后,召集百宫讨论处理方法。有人求情说:愿陛下不失慈父声望,让太子寿命到头。皇帝同意了这种请求,并废除了魏王泰。现在陛下已经知道肃宗性急,建宁受冤,实在是件好事。作为臣下,感到不胜庆幸。愿陛下以此为前车之鉴,慎思三日,从头考察,一定会明白太子没有什么阴谋不轨。他如果真有不法行为,可召集深明大义的大臣二三人审查,陛下就照贞观之法来处理:废太子,立皇孙。那么,百代之后执掌天下的人还是陛下的子孙。我观察太子的容颜仪表,绝非蜂目、豺声的商臣(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杀父的太子)的样子,怕的是他执政过于软弱仁慈。还有,太子自从贞元以来,一直居住在少阳院,在居所附近从没接待过外人和干预过外事,怎么能有异谋呢?那些进谗言的人非常巧诈,即使有象晋愍怀那样的亲笔信,有如太子穿兵甲那样的证据,也还是不足信的。陛下怎能只因为太子的妻子的母亲有罪就受连累无辜呢?幸亏陛下告诉我,今天,我敢用我的家族来为太子担保,他一定不会有什么阴谋。今天,我要是为自己着想,就会顺从您的意见,同意您立舒王为太子。那样,我就可以有大功于将来的皇帝了。假使不是我,而是从前的杨素、许敬宗、李林甫之流奉承您的话,那他们就为舒王得到天下而立下定策之功了。”
皇上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但还是说:“您让我再考虑一天。”李泌抽回自己的笏板叩拜,哭着说:“这样的话,我就知道陛下父子将慈孝如初。可是陛下回后宫后一定要自己来审思,不要把这些意思露给左右侍者。如果您表露出去,他们都想立功于舒王,那么,您就处于危除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