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笑话(笑话王中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新潮情书

你优美绰约的倩影,早已在我多元的,多视角的多方位,的具像群中美好地定格,并悄悄地嬗变为我心灵的立体对应物。我常常痛苦地呕心沥血,地反思这样一个关系到我未来生存方式,的至关重大的失误:缘何未能成功地及时向业荫成为我爱的偶像的,你淋漓尽致地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和披露早已潜藏于我深层意识中的爱的信息。也许我是在自觉地虔诚地有意回避马太效应可能对我的不幸干预和报应,抑或原本就是为了竭力避免陈陈相因沿用习见的手段——让书信作为传递爱的积淀的载体!不论属于何种范畴何种情况,如今我向你毫无保留地一吐衷曲,此种高度的坦诚和令人心旌摇荡的倾诉,窃认为必定足以成为令你愉悦惬意地坠入爱河的最灵验的触媒。当然,这也恰恰正是我近来殚精竭虑梦寐以求的最理想的结局。那么,我真诚地期待着来自在我看来足以令一切瘦燕肥环黯然失色的当今的活的维纳斯,本信的收件人,换言之,亦即你的充满温馨的柔情的反馈……

厨师的情书

年轻的厨师给女友写情书:

亲爱的,无论在煮汤或炒菜的时候我都想念你!你简直像味精那样缺少不得。看见蘑菇,想起你的圆眼睛;看见猪肺,想起你的红润柔软的脸颊;看见鹅掌,想起你的纤长手指;看见绿豆芽,想起你的腰肢。你犹如我的围裙,不能没有你。答应嫁给我吧,我会像侍候熊掌般侍候你。

女友给他写了封回信:

我也想过你那像鹅掌的眉毛,像绿豆芽的眼睛,像蘑菇的鼻子,像味精的嘴巴,还想起你那像雌鲤鱼的身材。我像鲜露笋那么嫩,未够火候,出嫁还早哩。顺便告诉你,我不打算要个像熊掌的丈夫。其实我和你就像蒸泥鳃鱼放姜那样。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

是否别字?

在一个边远地区的小镇的黑板报上,曾登过这样一则无名氏文:

今天上午,上级通知要来一个解馋团(检查团)说要烟酒(研究)横向联合。我们肠胃(常委)立即为此召开会议,虽然每人苦恼得滴下眼泪,还是决定宴(咽)到肚里。

一作家读后,叹曰:“足见田野山林,不乏白衣秀士。”这样的文字,绝不是山野文人故作无聊游戏——另一则官样文章可作注脚。

据某省日报报道,某县教育局发过这样一个红头文件:《1988年农教、普教验收安排意见》,文中云:

饭菜及时、卫生,较为丰盛,味道新鲜合口。酒:中午啤酒、汽酒,下午本地大曲,本地土酒。茶:除边远贫困地区外,其余建议用沟山茶(按:系当地好茶)。烟:各区乡根据情况安排,不求多,但求好……

由此看来,把“检查团”作“解馋团”把“研究”作“烟酒”,把“常委”作“肠胃”,把“咽”作“宴”,到底孰错孰对,真也把人搅糊涂了!

当与不当

有人不想当官反而当上了官,有人想当官反而当不上官,有人不想当官也没当上官,有人想当官也当上了官。不想当官的想怎样当不上官,想当官的想如何当上官,着急想当官的伸手要官,一心不想当官的摆手拒官。已经当上官的官对想当官的说伸手要官的一律不能给官,摆手拒官的倒可以考虑加官,结果,想当官伸手要官的倒没当上官,不想当官摆手拒官的反当上了官。想当官的学聪明了,摆手拒官倒可能当上官;伸手要官也就当为上拒官。官就是官,谁能分清哪位是想当官而当不官的官,哪位是不想当官而当上官的官?

行与不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能行的能行事多了得罪了不行的,不行的抓住能行的偶然难免的不行的事,整得你不服不行;不行的攀上了能行的,不行也能让人说行。业务行的心计不行也不行,心计行的业务不行也能行。世上事也真难说谁行谁不行,啥行啥不行。不行的人办了不行的事只要官缘行人缘行处处通行;能行的人办应该行的事却常常不行。上上下下都盼能行的就行,不行就不行。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一条能实行。

官话与笑话

明清官场,一些官僚们故作风雅,开腔说官话,于是也便有不懂官话的笑话。清代小石道人的《嘻谈续录》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捐官(即用钱买的官)不懂官话,到任后拜访上司,上司问道:“贵县风土如何?”

答曰:“并无大风,更少尘土。”

又问:“春花(一种鱼)如何?”

答曰:“今春棉花每斤二百八。”

又问:“绅粮如侯?”

答曰:“我的身量,能穿三尺六。”

又问:“百姓如何?”

答曰:“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上司说:“我问的是黎庶。”

答曰:“梨树甚多,结果子甚小。”

上司大怒了,大声道:“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是问你的小民!”

捐官连忙站起来回答说:“我的小名叫狗儿。”

而一个同学的作文里很不恰当地用了许多“而”字。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在文后批了两句话: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

这十个字,既是评语又是范文,既恰当又简洁。他的意思是:你罗哩罗嗦用了那么多“而”字,又用的不对,我这十个字就用了六个“而”字,却字字当用。

一位当时亲历了这位教师批改作文的师生说,提起那段评语,终生难忘。老师批改作文真也是一种艺术。

“那个……”

据说,民国年间,一位军阀将领挪用军饷贩大烟土(鸦片),有一段时间没有发给部属士兵薪饷。士兵有些不满,纷纷议论。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了那位军阀将领。军阀听了,吩咐副官传令集合队伍,他要为此训话。

士兵列队完毕,且听军阀说道:

你们大家都不要那个,等我把那个那个了以后,咱们再那个!解散!

许多士兵对长官的这番话真有点“那个”,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就知底里的人回去作了一番说明:原来长官用军饷倒贩大烟土,货一时未出手,话又不好明说,只能“那个”“那个”地支吾。但每一个“那个”都有不同的意思:“大家都不要那个”的“那个”是指不要闹;“等我把那个那个了以后”中的第一个“那个”是指大烟土,第二个“那个”是指“出手”;“咱们再那个”的“那个”是指“发饷”。士兵一听,无可奈何。

马克·吐温的启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的时代》。由于小说以一定的史实为根据,反映了国内战争后资本主义发展期间的投机暴发行为和政治腐败现象,引起不少人的猜测。据说有记者采访了马克·吐温,询问小说中的政客、参议员狄尔华绥与国会议员有无关系。马克·吐温压抑不住他对那些政客的愤懑,在一次宴会上大骂道:“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这句话在报纸上披露后,国会议员大为恼火,纷纷要求马克·吐温予以澄清或赔礼道歉。马克·吐温无耐,只好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启事”:

日前小的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是不妥当的,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幸祈谅鉴。即: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阁下,你说还会有国会议员去找马克·吐温的麻烦吗?

如此募兵布告

民国二十二年,军阀割据四川,各自募兵争地,无时不战,民不聊生。当时荣任“懋抚绥崇清乡司令官”的李某人,本无一兵一卒,光杆司令一个。为了在地方军阀争夺中占得一席之地,李司令便请人草拟并大印募兵布告。这则布告可谓千古奇文,录以共赏:

懋抚绥崇清乡司令部募兵布告

本军奉命,绥靖两陲,巩固边防,特招纳四方健儿,俾成劲旅。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云:“时势造英雄。”值此风虎,大开贤路之际,正终军请缨、宗悫投笔之日,希各界人士,具下列条件者,踊跃投营。条件如下:

(一)年满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者,均可入伍。

(二)如六十岁以上,十四岁以下,思想纯洁,身体健壮,亦受欢迎。

(三)有疾病者,视情节轻重而定:如左眼睛,右眼可以“瞄准”;左手残,右手可以持枪者;脚跛,而能快跑一百米远者,准予入营受训。

(四)其他麻面、缺唇、塌鼻、驼背、哑巴……一视同仁,来者不拒。

心病处方

昆明华亭寺书有一则《心病处方》:

药有十味: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言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用药方法: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埋三分。

用药禁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箭中伤,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

据说这个处方为唐代天际大师石头和尚所开,历时一千余年,不知医好了多少人的心病。

狐媚药方

鸦片战争时期,清道光皇帝派他的侄子奕山出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军。奕山到广州后,不听林则徐的战守建议,命知守佘保纯与英军洽谈投降条件。当时正值三元里平英团把英军围困在牛栏岗上。佘保纯闻讯赶去,强迫爱国民众解散,并护送残敌逃生。当时,有一文人看到这种情景,立即写了一篇《狐媚药方》:

佘黄堂号《精制狐媚药方》,服用的人可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固宠求荣,加官进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贵客光顾,须认明“专办讲和,情真价实,主顾不误”招牌为记。药方开列如下:

柔肠一条,黑心一个,厚脸皮一张,两头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叩头虫不拘多少,笑脸三分。

以上八味药材,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临用时以狼心一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藏头药方

据传,明代名医李时珍家乡湖北蕲春县的县令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县令想延年益寿,特叫李时珍为他开补药。李时珍稍思片刻,挥笔写曰:

柏子仁三钱 木瓜二钱 官桂三钱

柴胡三钱  益智二钱 附子三钱

八角二钱  人参一钱 台乌三钱

上党三钱  山药二钱

李时珍写罢,拂袖而去。县令忙派人去按药方抓药。那人颇通文墨,便把单方的奥秘告诉县令。原来这是一个藏头药方,意为:

“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

那县令听罢,直气得连连跺脚。

屁颂

一秀才数尽,却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

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

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十年限满,再见阎王。这秀才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说道:“是那做屁文章的秀才。”

清政府日食文照

古代迷信以为日食是天狗吞日。清政府规定,每逢日食,地方官要行救护礼,鸣锣放炮,将食日怪物赶走。他们相信太阳之所以不会被吃掉,主要是由于救护得力。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八国联军入侵,京津均驻有外国侵略军。这年日食,清政府官员照例要行救护礼。但又怕鸣锣放炮引起外国侵略军误会,于是便给联军送去一札照会。主要内容如下:

赤日经天,普照万物,乃天道之常。兹查有一巨物,其形如蛤,于某月某日,大张某口,将日吞食,届时必天地幽闭,人物不生,实属异常惨变。本部堂不忍坐视,至时将躬率所属,鸣金放炮,以使蛤形怪物,惊惧而逃,不使重为民害。诚恐贵部下军士人等,耳目未经习惯,难免误会,为此合行照会,请烦查照。

这样堂而皇之的政府公文,送到洋人们手中,他们作何看待,用不着说了。只是今日读来,作为炎黄子孙,想着我华夏曾有如此这般的政府,真像太阳果然被天狗吃了一样。

成功的试验

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平常一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实验”?

“在格劳克城我们做出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店主没有遵守外地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他立即将这个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是,两个外地人的行动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当地人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以及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个商人,他真地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象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现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在第一封信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的复活而担扰;一个在其丈夫死后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了一笔钱。

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出面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将死人复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