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全书(第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语言训练的方法(2)

某一天,有人对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说:你创立了一个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诀窍吗?玻尔幽默含蓄地回答:“或许是由于我不怕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愚蠢。”玻尔对他人的赞美,并未自我炫耀,可也没有完全的进行否定,而是肯定了自己“不怕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愚蠢”这一优点。他将自己的成绩解释为人人都能做到,却又很难做到的长处,用来说明自己和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也不存在什么诀窍,既显示了自己的谦虚,又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鲁迅先生曾经说:“哪里有什么天才啊,我不过是将别人喝咖啡闲聊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而已。”鲁迅先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却肯定了自己勤奋工作这一优点,给人以实实在在的观感。

4.妙设喻体法

直接表达谦虚,当然可贵,可是搞不好会给人以虚假的感觉。尤其是在两人之间,要是单纯说“你比我可要强多了”之类的话,容易有讽刺揶揄之嫌。碰到这类情形,你可以用一个比喻的方式,巧妙地谦虚一番。某天,郭沫若与茅盾这两位文学大师碰面了。他俩聊得非常投机,话题很快就转到了鲁迅先生身上,郭沫若幽默地说:“鲁迅先生甘愿做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就愿做这头‘牛’身上的尾巴,一条为人民服务的‘尾巴’。”一听郭老甘为“牛尾巴”,茅盾笑着说:“那我就当‘牛尾巴’上的‘毛’吧!能够帮助‘牛’将吸血的‘大头苍蝇’跟‘蚊子’给扫掉。”郭老对茅盾说:“你实在太谦虚了。”这两名文学巨匠围绕鲁迅先生做过的“牛”的比喻,展开了联想。一个自称愿做“牛尾巴”,另一个就自喻“牛尾巴”的“毛”,谦虚地表达了自己仅是别人的一部分。此类方式非常生动形象,把两位大师宽广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5.巧改词语法

在赞美与夸奖你的语言上面做文章,也是谦虚的一个好方法。比如某大学的中文系组织一次讲座,请来某位著名的老教授谈治学方法。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用溢美之词将教授介绍一番之后,说道:“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为我们谈谈治学经验。”老教授上了讲台,立即更正:“我不谈治学,只能谈‘自学’。”老教授刚说完,台下响起一片掌声。“治学”本来就是对教授的一个褒奖,没有任何成就的人是没资格对大学生讲“治学经验”的。可是老教授仅变一字,可称尽得风流。人们更认识到其治学之严谨,为人之谦逊,实在妙不可言。

“我”字的运用

人际交往之中,“我”字经常都会讲到。可是“我”字该如何用,却有很大学问。

“我”字说得过多,强调过多,会给人以自我突出、自我标榜的印象,这将在对方与你之间形成一道防线,构成障碍,影响双方交往的深入。

所以,善于说话的人,在传播之中,一定要掌握好“我”字运用的分寸。如何才算做到这一点呢?下文的意见可以借鉴:

1.尽量用其他的词替代“我”

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用“我们”一词替代“我”。用复数第一人称取代单数第一人称,能够缩短交谈双方的心理距离,加深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例如:“我提议,今天晚上……”可以改为:“今天晚上,我们……好吗?”

2.可以省略“我”字时,就不要说出

例如:“我最近对公司里的员工做过一次调查统计,(我)发现超过40%的员工都对公司存在不满情绪,(我想)这些不满情绪主要来自奖金分配不公平,(我提议)是否可以……”

第一句已经用了“我”,主词非常明确,这样后面几句话里的“我”就可以统统省去。这对句子的意思没有影响,还能令句子显得更为简洁,避免不必要的啰嗦重复,还可以让“我”不致太过突出。

3.尽量用和缓平稳的语调淡化“我”字

说“我”得时候,“我”字别读重音,语音也不要拖长,目光避免咄咄逼人,表情避免眉飞色舞,神态尽量别得意洋洋,语气力持平淡。要把言谈的重点放在对事件的陈述上,而不要强调做出这件事的“我”,绝对不要让听的人感觉你是在吹嘘自己高人一等。

谈话话题要紧凑

如同任何一个行动都有自己的目的一样,人只要开口也会有一定的目的。讲话的目的和意图决定了任何一次谈话都会有中心思想,也就是主题。主题得以明确,才可以解决说话连续性、集中性与条理性的问题。所以,日常的说话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当主题明确、避免啰嗦。

为明确谈话的主旨,就必须明确话题,并且抓住话题,亦即在说话的时候,心里每次都要有个谱儿,弄清楚自己要说什么。要是没有一个准谱儿,说起话来信口开河,杂乱无章,东拉西扯,让人越听越是糊涂了。因此,我们应当给自己立个规矩:没有话题就不乱说,主题不明确就慢开口。

单位召开大会的时候,领导常常都要说上几句。结果不是讲话内容重复雷同,信息毫无价值,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就是离题太远,让人觉得厌烦。这个毛病不光有损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还会引发大家的不满和抱怨。不管什么人,你如果没有重要的话题,或者心里还没个准谱儿,就先不要开口,不要以“出风头”起头,以“出洋相”收场,损人且害己。

很多时候,确实有话题,并非是没有话说,可是有的人却往往不能抓住话题来围绕中心说话。这是心中无数的表现,想到什么说什么,扯到哪儿就算哪儿,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前言不搭后语,话题越来越偏。这种谈话,就算嘴不停,也只能算声音的连续,而不能说是语句的连贯,根本没有价值。

比如,有个学生和朋友聊课堂上回答问题。他说:“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说‘祸起萧墙’这句成语的意思。我原本知道,但当时就是想不起来了。真是怪,太奇怪了!我真的知道,可就是想不出来!咳,看我这个记性,简直太糟糕了!我总是丢三落四,忘这忘那,眼镜、钢笔、笔记本什么的都不知道丢多少回了。一回,我二姨给了我一支美国金笔,特别高级。结果我还没用几天,就不知道给丢到哪儿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可惜啊!我二姨对我特别好,我们家对她也特别好。以前,她每一次来北京出差,都会住在我家。如今,她到美国去了。你想知道,她当初怎么去的美国吗?……”

大家看,像这么一拉就是一大串,离题万里。本来一件简单的事情,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可他居然讲得云山雾罩、没边没际。说话这么没谱儿,还说没个完,谁会忍得了呀!

生活里许多杂乱无章的话就是这么产生的。有的人说起什么事物或是问题,开始或许有个话题或意图,可是一打开话匣子,常常想到了什么就拿起来说,有过什么见闻也都全扯上。让话题变得节外生枝、杂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