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怎样才算“足够”的睡眠
也许有人对“睡眠的知识”这个题目感到可笑。哈,真逗!人人都睡,天天都睡,睡眠又有什么好讲的呢?
其实,你也许不太了解,对于睡眠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全世界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说,好多人因为睡不着或者睡不好,就吃安眠药,而安眠药目前已占世界制药厂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根据统计,在法国每晚睡前服安眠药的有350万人;在美国,1977年对安眠药生产的投资达五亿美元以上。你看,从这个简单的统计数字里就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睡眠上出了毛病,需要投入多少财力去对付它、研究它。
足够的睡眠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是很必要的。但是,一个人究竟该睡多久才算是“足够”?这里面是很有学问的。青年人必须睡足8个小时吗?睡不够八小时怎么样?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无不良影响?睡不好或者睡不着该怎么办?不眠或失眠对于心理是不是也会有影响?这些问题许多人都很关心。
在我接触到的一些青年人当中,有不少人对睡眠时间少、失眠、不眠等等产生种种顾虑、疑惑或者感到神秘、可怕。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太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所以现代心理健康专家们向人们提出“你应该学习睡眠知识”的要求,是很必要的。
每个人都应当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有两层意思:(1)睡眠不可缺,这好理解;(2)睡眠要“足够”,问题就出在“足够”两个字上。
(1)睡眠和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很大。苏联贝蒂洛娃教授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她让一条小狗日夜不眠,让另外一条小狗绝食,看看饥饿和失眠,究竟哪一个更厉害。结果,绝食的狗经过25天,还能活着;而那条不眠的小狗,只活了5天就死亡了。贝蒂洛娃由此得出结论:动物不能缺少睡眠,人当然也一样。这位教授的看法,当然是应该接受的;可是她从小狗身上取得的那些试验数字,却未必适用于人类。例如,我手头的一份资料讲,西方曾有人做试验:观察连续11天不睡觉的一个大学生,结果发现他疲劳感严重,手指发颤,焦躁不安;可是他的智力却并没有显著地下降。结论是:人类即或在长时间的不眠状态下,身心都不会垮下来的。还有人也是拿狗做试验,让一条大狗11天不睡,结果它的脑细胞的颗粒几乎完全丧失,近乎人类发狂时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几百名士兵参加不眠试验,四天后,几乎全部掉队,实验后调查,身体没有什么异常变化,但是大脑发生了障碍。
仅仅从上面对人的两个不同结果的试验和对狗的两个不同结果的试验,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人类也好,动物也好,在睡眠的时间上和不眠的后果上,都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往往很大。正像上面讲过的那样:有的狗(小狗)五天不睡就死;有的狗(大狗)11天不睡还没死,只是脑细胞几乎完全坏死。而人类有的成人11天不睡,智力还几乎处于正常的状态;有的成人四天不睡后,大脑就会发生毛病。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到底该信哪种说法?谁说的对?我说这些试验调查的材料都对也都“不对”,都可信也都“不可信”。因为他们做试验的对象不一样,试验时的情境也不一样,因此就不能等同看待,不能绝对地划等号。
(2)有两种情况的不眠:①是“想睡不让睡”;②是“不想睡”。刚才讲的睡眠实验就是属于“想睡不让睡”的不眠,即被迫地不能由自己意志支配的不睡。和这种不睡相反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主观意志上根本“不想睡”的不睡。此外,由于每人的体力和精力等不同情况,“因人而异”的睡眠时间差异也是颇为不小的。比如,德国大作家歌德、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法国著名军事统帅拿破仑、俄国著名君主彼得大帝,相传他们一昼夜的睡眠时间只是4-5个小时。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据说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在4小时以下。这些人不仅精力旺盛,智慧高度发展,而且几乎个个长寿(拿破仑因为囚死除外,托尔斯泰活到82岁、歌德83岁、爱迪生84岁,只有彼得大帝是53岁死去)。除开这些“名人轶闻”外,还有被英国报刊宣传为创世界不眠最高记录的英国一个名叫威斯顿的妇女,她在1977年不眠四百四十九个小时(合十八天又十七个小时);还有极特殊的个别事例,如英国有个人从1907年(当时二十七岁)不眠,五十八年后,1965年以八十五岁高寿死去。
上述情况说明:
(1)每个人所必需的睡眠时间,不可一刀切地硬性统一规定。睡得够不够的标准,应视每个人大脑工作能力的具体状态而定。实际上,只要在睡醒之后感到头脑清新、精神愉快,没有睡眠不足的感觉,那就可以说是睡眠合适了,也可以说就是“足够”了。因此,有些人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也不嫌少;有些人每天非睡八九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不可,那也未必一定有病。不过,如果睡得过多反而头昏脑胀,那也不正常了。
睡眠的“功能”,或者说“作用”,不是消极地解除疲劳,而是积极地防止过度疲劳,不使精力疲竭。因此所谓“足够”的睡眠,并不意味着睡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睡得“香”、睡得“死”,也就是睡得要实在、深沉,使你身心两方面的疲劳得到遏止。不到八小时的熟睡,比起睡得不沉的八小时睡眠,效果要好得多的道理就在这里。
(2)不必过分地担心睡眠时间少,把睡眠少当成为一种思想负担、心理压力。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因睡眠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远比睡眠少本身为害更大。心理健康专家向人们提出“你应该学习睡眠知识”的要求,其目的主要就是让你不要因为睡得少些而增加心理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青年人每天睡眠的标准时间为8小时,但是在西方社会,由于工作紧张,已降低为7小时。这样一来,睡眠的方式也就跟着有所改变,比如,抽空打个盹、中午时间小睡半个小时等等。西方社会大部分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有些人由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忙碌,就经常在周末的白天睡一阵子。我们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地建设小康社会,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有时候免不了要睡得少些,那么,打盹、小睡等“断眠”的睡眠方式,不妨可以试一试,目的就在于变换方式地恢复你的精力。
总之一句话:当你睡的时间少些的时候,完全不必为此而惊慌失措。每个人的神经类型不同,因而所需睡眠的时间和形式也便各异。有些人如果不脱掉衣裤“正规化”地睡,就睡不着;有些人只需抽空打个盹,便会精力充沛。有的人睡不够八小时便精神萎靡不振;而有的人只需酣睡6、7个小时便消除了疲劳,头脑清醒地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与工作中去。请你记住:“乐天派”的达观者,从来都不是“失眠症患者”。对待睡眠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情绪开朗、态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