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固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其中世人知晓的有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住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及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及夫人蔡畅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孔原被战友们灌得酩酊大醉,而邓小平酒量惊人,原来是李富春等巧施机关,以水充酒,使得邓小平免于一醉。

旅游玩法:一、参观革命遗址二、了解革命伟人历史事迹三、观看陕北秧歌四、领略黄土风情四、摄影五、杨家岭革命旧址体验点:延安的冬天,是一年里旅游人文景观的最佳季节,大多数的陕北风情都出现在这时。每年陕北大秧歌等许许多多的风俗文化,让您真正领略到陕北黄土风情,一定会让您终身难忘。

黄帝陵

(Huangdi Mausoleum)介绍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陕西省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6字。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护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旅游,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陕西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1992年开始,国家和民间及海外同胞投入和捐赠了巨额资金对黄帝陵进行了整修,使黄帝陵更加雄伟、庄严、肃穆、古朴、旅游景点和展出文物更加丰富。每年寻根问祖、来黄帝陵旅游的海内外的人很多。陕西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华夏儿女的“根”,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盛大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张家界宝峰湖介绍

世界自然遗产宝峰湖:被称为“世界湖泊经典”,地处张家界武陵源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距天子山旅游风景区8km,距武陵源区政府1.5km,距黄龙洞8km。宝峰湖旅游风景区集山水于一体,融民俗风情于一身,尤以奇秀的高峡平湖绝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宝峰飞瀑、神秘的深山古寺闻名。风景区东南部是被誉为“人间瑶池”的宝峰湖,宝峰湖湖长2.5km,平均水深72m,四周奇峰环抱,湖水幽深碧翠,山水相映,分不清是山在水中还是水在山中。风景区西北部的鹰窝寨海拔680m,山崖陡峭,鹰猿愁攀,山间古木参天,遮天掩日;林间泉水叮咚,如鸣佩环。湖畔青峰与湖中绿水互相映衬,水面如镜,倒映嵯峨群峰,景色如画,被誉为“人间瑶池”。清澈无比的湖泊倒映群山,水因山而绿,山得水更青。宝峰湖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以高峡平湖、鹰窝古寨、绝壁飞瀑、一线天峡谷等最为叫绝。荡舟湖上,登玲珑翠绿的湖心岛,恍若置身画中。攀上湖边高耸入云的鹰窝寨,放眼俯瞰,宝峰湖似玲珑碧玉,镶嵌在群山峻林之中。

云梯直上最高层,忽见粼粼碧水深。果然高峡出平湖,人间瑶池此处寻。湖水四周,奇峰环抱,树木葱茏,叠翠堆绿的小岛,像颗颗绿色的宝珠,给山湖更添了几分神秀的姿韵。“一鉴深藏锁翠微,移来三峡四周围。游船驶入高山里,惊起鸳鸯对对飞。”这便是对宝峰湖风景真实的写照。“云梯百丈上天台,高峡平湖一鉴开。”波平如宝镜的宝峰湖,位于索溪峪南边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四周青山,一泓碧水,清可鉴人,安谧幽静。在这里泛舟漫游,令人心旷神怡。有道是:“碧水染得群山绿,人面桃花映水红。”百丈峡,是索赔溪峪的又一景观。古人曾作有《百丈峡》诗刻在岩壁之上,而今还依稀可辨。此外,索溪峪还有西海、十里画廊、南天门、回音壁、神堂湾、猴园、植物园等景点。都是观光游览的好去处。怪不得江苏才女苏叶游览索溪峪风景以后,深情地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相去千万里,心随月色归。来生甘作石,嫁与索溪水。”

张家界宝峰湖是自然与人共同创作的风景艺术绝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筑坝发电,无意间造就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因湖背依宝峰山,故此得名。张家界宝峰湖水深72米,湖长约2华里,水阔处达150余米,狭窄处仅10余米,蓄水量为400多万立方米。您脚下的这座水坝坝址,在我国水坝选址筑湖史上,堪称奇迹:坝高80米,最宽处12米,最窄处仅3米。这座风光秀丽的山湖始建于1974年,1979年建成,主要用于山区小水电和农田灌溉。利用它做旅游风景资源,则是从1984年才开始的。随着武陵源区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座美丽的山湖越来越为中外游客所钟爱。湖水四周,奇峰环抱,佳木葱茏,叠翠堆绿的小岛,像颗颗绿色的宝珠,给山湖更添了几分神秀姿韵。有人写诗赞道:“一鉴深藏锁翠微,移来三峡四周围。游船驰入青山里,惊起鸳鸯对对飞。”这是对宝峰湖风光生动的写照。

西岳庙介绍

陕西旅游东线的西岳华山风景区因闻名天下游人如织,但其脚下16里外有座“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西岳庙,却鲜为人知。其实,那里有一处规模宏大、古香古色、非常珍贵的大型古典建筑群落,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建筑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区东二公里处,原庙系汉武帝时所建,名集灵宫,初址在华山以东的黄神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把庙址选在华山以东的黄埔峪口,建成集灵宫,到了东汉桓帝时将集灵宫迁于今西岳庙址,并将集灵宫改名为西岳庙。唐、宋、金、元几朝代又把西岳庙称为金天王庙,明清以后又改为西岳庙,人们俗称华岳庙。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古木参天、苍郁肃穆,素有“小故宫”之称,被誉为“五岳第一庙”。西岳庙自汉武帝始,即被定为历朝历代祭拜西岳神的场所。由于其建筑形式与北京故宫相似,更有“陕西故宫”之称。

西岳庙历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庙里的碑碣素有“小碑林”之称。

西岳庙自东汉以来,历代均有所修缮和扩建。比如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北魏兴光二年(公元455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等都曾修建过西岳庙。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8年)关中大地震,庙宇倾尽。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3年)重修。到清代修葺扩建更为频繁。现在所存的西岳庙建筑,基本都是明清建筑。

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而非一般的宗教寺观,所以其建筑规制是极高的。它形似北京故宫,宏伟壮丽,庄严肃穆。其整个布局为重城式建筑,城为长方形,南北长525米,东西宽225米,总面积为186.59亩。座北朝南,城墙高10米,厚7米,内外均以双层砖包砌,四角曾有歇山十字顶三滴水的角楼。

西岳庙之建筑,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最南端为灏灵门,它有三个门洞,所以又称连三门。门上有青石匾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连三门左右有精雕细刻的石狮和镌有满汉两种文字“官员人等在此下马”的下马石各一对。灏灵门前有一座长30米、高6米的琉璃饰物的影壁,周围有石栏杆环绕。琉璃影壁距灏灵门14米,东西为出口处,在城东西墙对应处各有一南北向木牌楼和铁旗杆一根。进了灏灵门便是一个小院,这个小院即西岳庙主城的瓮城,为一附加建筑。北边是五凤楼,又称午门,是西岳庙的大门。此系砖石城门建筑,其形雄伟,为明代遗物。下边是五个连卷的门洞,门洞宽4米,高5米,门道正中有七间琉璃瓦单檐歇山顶的高大楼阁。楼阁东西两端还有侧楼,有穿廊相通。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回汉两民族争纷,规模宏伟的“五凤楼”毁于大火。五凤楼两侧有马道可以登上城墙,在此可以俯视西岳庙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