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葱爆糟溜著称的鲁菜(1)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因此,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我国饮食我多样化和丰富多彩,单以不同风味的特色菜肴来说,如果一个人从我国的东边走到西边,再从南边走到北边,恐怕不重样的吃上几年也吃不尽。足见我国美味佳肴的丰盛,当然,这不是表明我国的人们更好吃,它是在标明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谈及自己家乡的风味小吃,大家都会说不尽,道不绝,像北京的脆皮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等等闻名全国,数不胜数。
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来,一会在用。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抄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时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适量的淀粉,翻抄几下,再加入适当的盐、黄豆酱、豆瓣酱,点上一点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在快起锅时加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的美食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更是数不胜数,我们只有慢慢欣赏,一一品味。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地域、气候、历史、资源、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和相应烹饪技艺的饮食体系,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为各地所公认,这就是菜系的由来。
我国清代初期,鲁、苏、粤、川菜形成最为影响力的四大菜系,至清末又加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于是有了“八大菜系”之说。
以后菜系虽不断发展,但仍沿用“八大菜系”作为基础。“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别具风韵,其菜肴特色也各有千秋。
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又称山东菜,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它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方风味特点而又发展升华,经过长期演化而成,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齐鲁大地,物产丰富,水陆杂陈,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和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鲁菜在宋代已初具规模,被称为“北食”。据《孔府档案》记载,鲁菜在明清两代已经形成菜系。至清末民初,鲁菜在京城已经相当红火了。
鲁菜分为许多支系,其中较大的三个支系,一是胶东菜,也称福山菜;二是济南菜,也称鲁中菜;三是济宁菜,主要指孔府菜。
【济南菜】
济南的烹饪大师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博采众长,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瓜果菜蔬,菜品讲究清香、鲜嫩、味纯,“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用济南菜尤善用汤,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在北魏名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了—种汤,用鸡鸭猪排反复熬制币成,但最后煮成的汤却如茶水一般清冽,其秘诀就在于熬制后,还要用鸡腿肉、鸡脯肉泥来吸收汤中的残渣,然后过滤而成。当年京城鲁菜名店泰丰楼名厨马玉良每天吊汤,以至于“马连良的腔,马玉良的汤”这句顺口溜在当时广为人知。
“糖醋黄河鲤鱼”是济南菜中的传统名菜。《诗经》中有食用黄河鲤鱼的记载:“岂食其鱼,必河之鲤”。据传孔子得子后,鲁昭公送鲤鱼作为贺礼,孔子遂为其子取名为孔鲤。厨师在制作时,先将鱼身割上刀纹,外裹芡糊,下油炸后,头尾翘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
此外,相隔不远的泰山风味也飘溢到此处。泰山由于多建寺庙,僧道络绎不绝,香火隆盛,因此色调淡雅、口味滑嫩的素菜颇受膏睐。如泰山豆腐宴就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泰山豆腐,用小石磨推磨,用泰山水成浆,经过多道工序的细心制作,无苦味,无涩味,细嫩如玉似脂。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如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都是上品。
【胶东菜】
胶东菜最早起源于福山,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当地人天赋善烹,产生过许多烹饪世家。福山城北有个小村叫銮驾庄,这赫赫冠名大有来头。据说,此村有人在宫中为皇帝伺候御膳,很得皇上的赏识。当他晚年告老还乡时,其他御厨烹制的菜肴却很难讨得皇上的欢心,最后皇帝只得派人用半副銮驾(只有皇帝才能坐一副)将他接回宫中,继续为皇上从厨。
由于临海,胶东菜承袭了海滨先民食鱼的习俗。烹制海鲜,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少用作料提味,但风味繁复微妙。比如一条偏口鱼,可以被烹制出爆鱼肝丁、糟熘鱼片、糖醋鱼块、鱼包三仔、瓤八宝鱼等上百品种,令人称奇。
【孔府菜】
孔夫子是个美食家,不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吃菜的讲究随着孔门日盛而越发细致丰富。明清时期,鲁菜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珍品。乾隆皇帝为了标榜尊贤之心,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嫁妆里就有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这更促使鲁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官府菜必然讲究规格,孔府宴分三六九等,不光有寿宴、喜宴、家宴、便宴、满汉宴的分别,论起菜色名堂来,还分为燕菜全席、鱼翅席、如意席、全素席、四十大碗席、三大件席、十大碗席等。最高档次的满汉宴,仅餐具就有404件,要上菜196道。
孔府菜作为国内唯一历代不倒的贵族府第的菜品,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疗”。其中的“器”指的是美食需要美器盛装。孔府宴的器皿,造型精美,工艺考究,材质有瓷、金、银、铜、锡,形状更是有方形、圆形、元宝形、八卦形、云彩样,盛鱼的是鱼的形状,盛鸭是鸭的形状,极尽想象之能事。要说那“意”,就不是几句话所能说明白的,孔府的许多菜,从这“意”字上增加了不少的情趣。孔府菜中的经典之作“带子上朝”是75代衍圣公夫人带着76代衍圣公进京为慈禧术后贺寿而作,该菜用莲子和五花肉制成,将五花肉切成丁,用勺子取食时,莲子朝上,寓意辈辈为官、代代上朝;又如“诗礼银杏”,源自孔子问儿子学诗、学礼的典故,明清时期孔家造了一座诗礼堂,堂前有两棵宋朝银杏树,此菜就用这树上银杏果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