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幸福开门的声音(1)
(1)
天还没大亮,李朝阳就躺不住了。他怕惊醒了老伴王淑芬,轻轻地掀开被子欠起身子。这一晚上,老伴总是要起来几次拿药端水。老式的暖壶坏了不保温,头天晚上睡下灌的热水,半夜的时候就温吞吞的不热了。老伴不想将就,去灶间烧了开水端来。外面很黑,风像饿了几天几夜的猪仔一样,扯着院子里的枣树杈子哼哼唧唧地叫。看着老伴起早贪黑地伺候自己,李朝阳心里不忍。
这个病闹腾有一阵子了。也不是啥大毛病,腰酸疼。开始以为是凉着了,酸唧唧地疼,滋啦啦地疼。老伴就买了热水袋,晚上灌上热水给放在腰部,暖上。没啥起色,还是间断地难受。老也起夜,出去还挤不出多少尿来。王淑芬就劝李朝阳在屋里解手,特别为他准备了尿盆。别看身子骨不怎么金贵,李朝阳却是一个讲究的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十八年的生产队长,大小也是乡村干部,挺知道自重自爱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李朝阳晚上从来不在屋子里解手。几十年了,李朝阳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怪他逞强,李朝阳不理会,逼得急眼了,就说在屋子里尿不出来。
李朝阳慢慢下地,老伴的一双手在被窝里摸出了李朝阳的鞋子。李朝阳这才知道,其实老伴一直没睡,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老来伴老来伴,这话一点不假。李朝阳叹口气,说,这病咋这黏糊呢,还不下身了。
王淑芬坐起来,披件棉袄,劝慰老伴:得病容易去病难,老胳膊老腿的,好得哪有那么快。这回啊,我就做回主,进城,到大医院那瞧瞧,顺便看看孩子们,粘豆包也蒸了,孩子们都得意这口。
李朝阳叹口气,知道这次是不能拗着老伴的意思了。带带拉拉的症状也持续一阵子,不是以往的伤风感冒。李朝阳心里有数,身体出现的不适越来越叫他感慨岁月不饶人。老了,身上的零件都不好使唤了,李朝阳想得开,知道人早晚都得有那一天。自己这辈子知足,方圆几十里,上沟下梁,十里八村你拿几两棉花去访(纺)一下,年轻的时候不托人不送礼完全靠的是为人处世的品性做了十八年的生产队长,想不当都不行。前几年,李朝阳真不想干了,孩子们都在城里安家立业了,把出风头的事情让给年轻人,这是明智之举。可是乡里不干,老百姓也不同意。选举就僵在那了,乡里的刘书记都着急了,亲自来家里搬李朝阳出山。李朝阳有言在先,说好了再干两年,这才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每次想起这事,李朝阳脸上都掠过一丝满足的微笑。这是老李头一生的风光,比起村子里的其他人,李朝阳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娃娃,数李朝阳混得风光体面。刘树清的老小子疙瘩要长相要口才都不在李朝阳之下,脑瓜子也好使,当初一起争老伴王淑芬。王淑芬也动摇过,被疙瘩亲过一次脸蛋。想起这事来李朝阳就庆幸自己的命好。王淑芬的烈性脾气,被疙瘩亲过脸蛋以后就执拗地认为啥都是疙瘩的了。疙瘩那年学成了木匠活,每年过年回来都穿得浑身上下溜光水滑。眼瞅着跟王淑芬水到渠成的事情,谁成想一场意外节外生枝。疙瘩干木匠活从房上掉了下来,脑袋摔到脖子腔里去了。
王淑芬坚持了挺长时间的劲才嫁给了李朝阳。李朝阳那时候就是村官了,李朝阳以德服人,志在必得。事实证明了李朝阳是好样的,得到了村子里最好的女人,过上了叫村里人羡慕的好日子。
鸡窝在院子枣树下,那只芦花大公鸡平时很守时,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喔喔”地叫起来。王淑芬看李朝阳不想再睡了,穿衣起来要下地。进城要准备的东西不少,城里人稀罕咱乡下的特产。豆包啊小米啊都必不可少,城市里不是没有这些玩意,只要有钱啥都能够买得到。现在做买卖的人聪明着呢,没有琢磨不到的事。春天的时候榆树钱儿、刺槐花、杨树叶都能拿到街上卖钱。现在的买卖人,都成精了。可是再成精也没有自己家出产的实惠,再说了,孩子们得意这口,也不是为钱,为的是家的味。这话跟村子里的乡亲讲不明白的。只有远离家乡的人,心里才知道那味是啥样的滋味。
李朝阳的腰痛缓和了一下,因为想到了年轻时候的恋爱,李朝阳的心里就溢出了无限的温暖来,有时候这股温暖是会冲淡病痛的滋扰。新婚的那几个月,李朝阳一直不去亲王淑芬的脸蛋,这叫王淑芬耿耿于怀,觉得李朝阳是小心眼,不去亲疙瘩亲过的地方。男人啊,都是一样的心思,李朝阳也不例外。李朝阳是负责的男人,对王淑芬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两口子生了两个儿子志文志武,都是念书的好料。相继在城里娶了媳妇安了家。本来不打算叫老闺女雅美念书考学,一个姑娘家念书也没啥用处。可是,这丫头从小就受俩哥哥的影响,读书用功,门门功课考第一。考师范的头一年,赶上雅美闹毛病,差三分没考上。村里有媒人给雅美介绍对象,李朝阳不是糊涂的爹,知道尊重女儿的意见。李朝阳就跟雅美说了,咱家的情况摆在这了,你要是想念书,爹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你不用哭泪抹泪的,爹不是糊涂人。雅美也很干脆,咬牙说爹那就砸锅吧。赶明我有工作了挣钱还爹一口好锅。
转年雅美就考了全市第一。也赶上这丫头命好,市里缺优秀的老师,毕业直接就分配到四中做老师了。现在都做到了副校长的位置,当正校长是早晚的事情。各方面的素质都在那摆着呢,李朝阳对雅美的前途一百个放心。
盛豆包的大缸在房后,背阴的地方放的豆包不坏。老闺女雅美想给老两口买台冰箱,李朝阳和王淑芬死活不同意。都说,乡下买冰箱根本用不上,夏天把怕坏的食物吊到井里,十天八天不会变质。冬天有大缸,往房后没有太阳的地方一放,啥东西也不坏。冰箱也不能派上用场,还费电,一天平均一个电字。走一个电字就是五毛来钱。不是省不省的事情,关键是钱得花在刀刃上才对。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老话讲的理不差。
王淑芬早晨煮了小米粥,转身到柜子里的竹筐摸了几个鸡蛋。鸡蛋是家里的笨鸡下的,营养价值高。早饭必须要吃的,要坐一上午的车进城,还要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没有力气不行,不吃点顶饿的也不行。
家里的事情,前些日子就谋略好了。托娘家的侄子和媳妇看家,米啊面啊的济着人家吃。这一走,最多也就十天八天的。老两口算计了,下午就能够看上病。看完病抓完药,大夫要是打针的话,那就开药回来打。在医院住着一天一宿钱也不细,不能浪费。先去雅美家,住两天,再去志文家住两天,最后到志武家,来回一个星期就足够了。
李朝阳心里还有一件事情没说,说了怕老伴怪自己小心眼。李朝阳不心疼粮食被妻侄子一家吃,李朝阳心疼柴禾垛里的柴禾。那些柴禾都是李朝阳亲手从山上打回来的,高的是荆条柴禾,好烧,但不能总烧。平时,要掺上庄稼秸秆、碎柴禾、树叶子,炕不冷就不用那样没有节制。不是小气舍不得,柴禾在乡下是啥?是老爷们对女人的爱。你说,自己家的女人烧火做饭一天三遍不容易,细算起来,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多次摸灶火坑。一辈子的数目就更惊人,活六十岁的话,那就意味着在灶火坑里蹲十几万次,你看哪家的娘们造反不给老爷们做吃做喝的了,都是任劳任怨的。柴禾给准备妥当点,叫她们干活顺手舒坦点,应该!
(2)
第四人民医院在雅美家附近,以前老两口来过。那次来是雅美的女儿胡懿可阑尾炎住院,王淑芬不放心跟李朝阳一起来医院看望孩子的。
李朝阳听雅美说过,第一人民医院最权威,可是价钱也最贵,一般都是高干大款去的多,不是为普通人民服务的。这家医院硬件好,专家多。听说有个骨科大夫一天就接诊十例患者,看病拿手,从不多接,听说有个局长去洗浴中心洗鸳鸯浴的时候把尾巴骨摔骨折了,甩给大夫一万块钱,人家都没答应破坏规矩,到底是叫局长等到第二天排队挂号才给看专家号,这谱可大去了。第二人民医院最出名的是妇产科,这个城市里有钱有势的人家都去那生孩子。这个据说更离谱,只要产妇家属肯花钱,人家派出一个团队几十人陪着你生孩子。产房里有专门的乐队伴奏,产妇听着音乐就把孩子生出来了,一点都不疼。第三人民医院还是不说了,这个医院主要是治疗一些下半身得的病。咱穷人得不着那样的病,不关心就对了。
比较一下,还最数第四人民医院是给人民看病的。有好事的做过一下对比,同样弄断一条腿,在第一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接好的价钱就不一样。第一人民医院三万接好这条断腿的话,在第四人民医院八千挂点零头就能够整利索的。那生孩子的对比就更不能听了,一样的女人,一样的肚子,第二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在价钱上就反差极大,据说生孩子伴奏那地方生一回得十万八万呢,这边剖腹产四千,另外甩给妇科主任三百就能够把啥事都解决了。王淑芬一直感慨,十万八万生个孩子,哪里是生孩子啊,整个在生宝贝蛋,在生金疙瘩。生儿子志文的时候,王淑芬去后院的柴禾垛拿柴禾,刚一猫腰就觉病了,肚子往下坠。王淑芬“哎呀”着趴在柴禾上起不来了,李朝阳也没有经验,吓得小脸蜡白,不知道咋整。出去喊老娘婆接生吧,还不放心柴禾上趴着的王淑芬。抱着王淑芳走吧,中间还有一捆柴禾。也是年轻力壮,情急之下李朝阳扛着一捆柴禾,柴禾上趴着王淑芬,就这么在村子里不是好声地边跑边喊叫,愣是把老娘婆给喊出来了。
你想想那场面得多壮观啊,柴禾上趴着快生孩子的媳妇,李朝阳把声势造得相当大,儿子志文高调出生了,乳名“柴生”。直到志文在城市的工厂上班,才不叫这个乳名了。这事都是李朝阳年轻时候的“杰作”,王淑芬每次想起来内心都一阵温暖。就像现在看着李朝阳在那个机器下检查照相,王淑芬的眼睛里流出的都是柔情。窗外的阳光很耀眼,王淑芬的身上被阳光舔着,很舒适,暖暖的光线像李朝阳的大手一样能够给人踏实。王淑芬的目光有些迷离,许是冬日里久未见到这样的暖阳。在王淑芬的心里,希望老伴这样听话,倔强了多半辈子的老头子,是该歇歇的时候了。这么些年,虽然没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李朝阳不着闲。就是不做村里的村官了,李朝阳仍然很忙碌。李朝阳是呆不住的人,不会猫冬,也不会撩闲。有时候贪黑在地里干活,王淑芬做好饭菜在家里等。这些年村子里很多人家都盖了大门楼,改了铁大门,雅美回来说咱家改铁大门的钱她出,李朝阳不同意。李朝阳有自己的理由,院门子是铁的感觉冷冰冰的没有温度,这人家过日子过的是人情,不知冷暖不行。虽然是谬论,但李朝阳的脾气谁都拗不过的。王淑芬也没勉强,院门是木头的,门板很陈旧,可是声音很熟悉。“咯吱吱”一响,那就是最好听的动静。别人开门开不出李朝阳的动静,那种区别只有王淑芬的耳朵能够辨别得出。
门一响,那股熟悉的男人味道就撞满了院子,那是幸福开门的声音。
全部检查下来,大夫把王淑芬独自叫到了办公室。大夫的话很简短,说,给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吧。王淑芬从暖阳里缓过神来,惶惶地问大夫老伴到底得的是啥病。大夫解释半天,王淑芬听不懂。还是跑到走廊里喊来了李朝阳。王淑芬说,大夫喊你呢,你有文化,我听不懂大夫说的啥尿毒症。大夫,我老伴当过村干部,他能听得懂。大夫瞅了一眼李朝阳,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病都是要跟患者家属沟通的。
李朝阳也搞不懂自己的尿里怎么就有“毒”了,不过这段时间自己身体的反常还是跟以往不一样的。王淑芬很关心这个,心里也惦记着早点去老闺女雅美家,就跟大夫商量:大夫,有毒咱就消毒解毒,给开点消毒解毒的药,我们拿回去自己吃。尽可能别叫我们住院了。
大夫解释半天,李朝阳和王淑芬也没有听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大夫在诊断书上写的字各个张牙舞爪扬胳膊蹬腿的,识文断字的李朝阳也没辨认出几个来。这医院住不住啊,老两口在走廊里嘀咕半天。王淑芬从观察到的种种迹象判断,这个年轻的大夫是故意在夸大病情,目的是叫咱住院多花钱。李朝阳觉得不像,那年轻的大夫笑是笑了,可是谈病情的时候是认真的。还说必须要血液透析,要不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是什么意思呢?李朝阳的脸色一沉,大夫已经不耐烦了,追问你们到底住院不住院,王淑芬看了李朝阳一眼,怯怯地说了声:不住。李朝阳补充一句:开药回去打行吗?
没有人给老两口开药,回去打针吃药人家也不同意。老两口犹豫了半天,肚子饿了就在大厅里吃带来的煮鸡蛋。王淑芬去打热水的时候,李朝阳借机钻进了病房。这里住着的都是血液透析的病人,跟李朝阳得的是一个病。
王淑芬打水回来,见李朝阳的脸色有些不好。赶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李朝阳叹息一声说,老婆子,可能事不好。王淑芬的声音颤了,说老头子你别着急,慢慢说,我马上就给孩子们打电话,咱听大夫的话住院吧。李朝阳摆手说,别打电话,孩子们都忙。这个病是费钱的病,那两个屋我都走了,打听明白了,一个礼拜得做两次血液透析,一次得四百块钱呢。一个礼拜下来就得八百块钱,一个月三千二百块钱啊。这还不算其它的费用,都想下来还远不止这个数,钱不细。
王淑芬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跟抢银行有啥区别啊。一年算下来,这就得四万块钱啊。王淑芬问,咱在自己家里透不行吗?李朝阳说,我问了,咱家里没有合适的家什,人家有专门的机器。王淑芬叹口气,咱招谁惹谁了,好好的血里咋就有毒了呢。这个病咱老百姓也得不起啊。老头子,你放宽心,咱不还有四万块钱吗,病得了咱就治,老天爷饿不死活家雀,车到山前必有路。
李朝阳说,你叫我先想想。
(3)
眼瞅着天擦黑了,李朝阳和王淑芬也没有找到公用电话。原来记得这附近小卖部里就有电话,打长途才三毛钱一分钟。可是小卖部都不见了,都盖了大楼,挺高的,还没竣工呢,楼的外面包着大网兜,像沙特阿拉伯那边人的打扮。打听了几个人,人家都指了指路边上的电话厅,李朝阳和王淑芬进去看了,却不知道怎么打。问路过的人才知道,这是无人看管的“挨西”电话,得买张卡。王淑芬嘀咕几句,什么“挨西”“挨东”的,我明明记得电话就在门口北边了,啥时候挪到西边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