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僖公卷第七(起元年尽五年)(2)

经徐人取舒。

【译文】

徐国攻占了舒国。

经六月,雨。

【译文】

六月,下雨。

传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译文】

记下“雨”,是为得雨而心喜。为下雨而心喜,是为民着想呵。

经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译文】

秋天,齐侯、宋公和江、黄二国国君在阳谷会盟。

传阳谷之会,桓公委端缙笏而朝诸侯。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译文】

阳谷这次盟会,齐桓公身着礼服、头戴礼帽、插着笏板接受诸侯的朝拜。诸侯们都了解他的志向。

经冬,公子季友如齐莅盟。

【译文】

冬天,公子季友到齐国参加会盟。

传莅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译文】

莅是临位的意思。不记日期,因为是先前确定的。不记“及”,因为是以国的名义参加的,不记参加会的人,也因为是以国的名义参加的。

经楚人伐郑。

【译文】

楚国攻伐郑国。

僖公四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译文】

四年,春天,周历正月,僖公会合齐宋陈卫郑许曹诸军侵略蔡国。蔡国败了,于是就打楚国,驻扎在陉地。

传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浅事也。侵蔡而蔡溃。以桓公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遂,继事也,次,止也。

【译文】

溃是指君民上下不合。侵略,是较轻的军事行动。齐侵蔡,蔡军溃散。因为桓公是为蔡姬侵蔡,不占领蔡的土地,不要蔡的百姓,是光明正大的行动。遂是承接下一事的词。次是停止驻留的意思。

经夏,许男新臣卒。

【译文】

夏季,许君新臣去世。

传诸侯死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何为不地?内桓师。

【译文】

诸侯死在国内,不记载死的地方。如果死在国外,就记载死的地方。(许男)死在军中为什么不记载地点?是把桓公率领的军队看做国内了。

经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译文】

楚国的屈完来到军中,在召陵签订盟约。

传楚无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来会桓,成之为大夫也。其不言使,权在屈完也。则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来会诸侯,重之也。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师,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屈完曰:“大国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贡不至,则诺。昭王南征不反,我将问诸江。”

【译文】

楚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称他屈完是什么意思?因为他来和桓公会盟,把他视为大夫。不称他使臣,因为决定权在他这儿。那么,这对吗?不对。因为他来会盟诸侯,所以尊敬他。来是什么意思?是把他视为桓公军队内的人。作战,是先前定的。在召陵会盟,桓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达到目的,(实际)是没达到目的,因为桓公仅达到了会盟议和这么点儿目的。屈完说:“贵国为什么对楚用兵呢?”桓公说:“周昭王南行没返回,楚地的贡品菁茅草不送到,致使周王室不能祭神。”屈完说:“菁茅草不送到,就答应送上。昭王南行没返回,我们责问长江。”

经齐人执陈袁涛涂。

【译文】

齐国抓住陈国的袁涛涂。

传齐人者,齐侯也。其人之何也?于是哆然外齐侯也,不正其逾国而执也。

【译文】

齐人,指的是齐侯。为什么称他齐人?因为陈国人纷纷指责他,认为他越过国界抓人是不对的。

经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译文】

秋天,鲁国和江、黄一起攻打陈国。

传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内师也。

【译文】

为什么不说“及”字前的人?是鲁国军队。

经公至自伐楚。

【译文】

僖公从楚回国,告祭祖庙。

传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后事小,则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译文】

有两件事,就拿后一件告祭祖庙。如果后一件事小,就拿前一件事告祖。(僖公)拿伐楚这件事告祭祖庙,认为伐楚是大事。

经葬许穆公。

【译文】

安葬许穆公。

经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译文】

冬季,十二月,公孙兹领兵会合齐、宋、卫、郑、许、曹六国攻打陈国。

僖公五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

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译文】

僖公五年,春天,晋献公杀了自己的太子申生。

传目晋侯斥杀,恶晋侯也。

【译文】

指斥晋侯杀太子,憎恨晋侯。

经杞伯姬来朝其子。

【译文】

杞伯姬回鲁,让自己儿子来鲁朝见僖公。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译文】

女子已经出嫁,不能再随便越境,越境是违礼的。诸侯互相会见叫朝。伯姬想让儿子朝鲁。让儿子朝鲁是伯姬的意愿,这就表明杞伯失去了为夫之道。诸侯相见叫朝,(僖公)用招待杞伯之礼,招待他的儿子,是不对的。所以说,记“杞伯姬来朝其子”讥刺了三件事。

经夏,公孙兹如牟。

【译文】

夏天,公孙兹到牟国去。

经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

【译文】

僖公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一起在首戴会见周王的太子。

传及以会,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贰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译文】

经文用“及”和“会”,是尊重王太子。为什么尊敬他?王世子的称呼,表示他是天子第二,应该重视他,尊重他。为什么重视他?天子的太子继承天下。

经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

【译文】

秋季,八月,诸侯在首戴结盟。

传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与盟也。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土鬼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则其所善焉何也?是则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桓控大国,扶小国,统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会齐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世子受诸侯之尊己,而天子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译文】

会见与结盟中间没记事,为什么记结盟时加上诸侯二字呢?是尊重王太子,不敢记太子参加结盟。为什么不敢记太子参加结盟?结盟,是因为互相不守信才慎重地签盟约束盟者守信。所以不敢让这种出于不信任的事加到尊者头上。齐桓公是诸侯,不朝天子,也就不像臣了。王世子,是天子的儿子,安然地让诸侯尊戴自己,坐在尊位,这也就不像天子的儿子了。桓公不像臣,王太子不像太子,那么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变通地看,他们又是对的。天子地位衰微,诸侯不纳贡不朝拜。齐桓公控制大国,扶助小国,统率诸侯而不能朝拜天子,能在首戴尊敬王太子,这也就是尊敬天子命令的一种方式。太子带着天子的命令会见桓公,这也是尊敬天子的一种方式。太子可以接受诸侯的尊戴,这也是变通地看,是对的。天子地位衰微,诸侯不纳贡、不朝拜,太子能受到诸侯的尊戴,也就等于天子受到尊戴了,所以太子接受诸侯的尊戴是可以的。

经郑伯逃归不盟。

【译文】

郑伯逃回国不参加结盟。

传以其法诸侯,故逃之也。

【译文】

因为齐桓公用法律管制诸侯,所以郑伯逃回国。

经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译文】

楚国灭掉弦国,弦国国君跑到黄国。

传弦,国也。其不曰,微国也。

【译文】

弦是国名,没提它,因为是小国。

经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译文】

九月,戊申日,初一,出现日蚀。

经冬,晋人执虞公。

【译文】

冬天,晋国捉住虞国国君。

传执不言所于地,缊于晋也。其曰公何也?犹曰其下执之之辞也。其犹下执之之辞何也?晋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为赐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译文】

抓人不记所在地点,因为包容在晋国境内了。称虞公是什么意思?像是说他的下臣抓住他。为什么像是他的下臣抓住他?是晋国命令虞人抓的。虞虢两国互相救助,其实谁也没给谁好处,今天虢国灭亡,第二天虞国也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