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
标题已经不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
把这个写书计划看作一个产品有些牵强,它更像是一个众筹项目。2014年7月5日,BLUES(兰军)在他的公众平台上发起了一个“众包读书——出版计划”,同月底找到刚刚毕业的我,就这样我很荣幸地成了这个写书计划的项目经理。
项目没有一个好的开始,这是我最自责的事情。8月12日,我们拟定了一份时间安排,但我们却没能够及时地提供出范文参考。8月18日,在微社区发布了写作内容要求,却没有及时地制定格式要求。原定于8月30日截稿,由于各种原因一拖再拖。
以上的几个小疏忽,造成了后来的麻烦:
1)作者修改成本大。
2)耗费编辑的时间精力。
3)项目的拖拉。
在后面的工作中得益于志愿者们的帮助,让这个计划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所有人都是志愿参加写书工作的,这让写书计划变得有趣,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我就总结一下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吧。
1)准备工作不到位,项目开始前应该明确这个计划的各种要求,这样可以减少后来的各种麻烦。
例如,样稿和格式要求等应该在截稿前两周给出。
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忘了从哪本书里看到:项目的前期准备时间应该占据整个项目时间50%以上。在这个写书项目中倒不至于需要这么长的前期准备,但准备工作不到位,很有可能导致一场失败。很感谢作者们的理解,是他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支持才让我们能够弥补前面的错误。
2)没有预留管控风险的时间,或者说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很好地按照明确时间执行计划。
3)分工要明确,不随意更改。
这里我犯了大错,在划分任务前取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意,于是拟定了工作任务。之后,有人提出异议,临时更改了计划,导致在后来的工作中大家拿着两份任务计划(区别较小)分不清楚。
4)与每位志愿者确认职责。
这里说明一下,收到短信、邮件或各种类型信息时给予别人答复真是一种美德。这里我也疏忽了,确认过QQ、微信、邮件等消息已被接收就认为大家已经明确职责了。对于新加入的志愿者,也是通过文字向他们叙述了职责,并提供一堆资料。很显然,我这种做法实在“太幼稚”。后来与志愿者都是电话联系,以确认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与我传达的一致。
5)各司其职。
分工明确后就应该各司其职,作为项目管理者,我又犯错了……有时候急于进度,就会“帮助”其他志愿者完成一些任务,这种做法应急可以,但长期如此,就会产生不良反应:自己太累,项目中其他人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
6)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这些状况在项目开始时,是无法预料到的。面对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比如在这次写书计划中,初审的几位编辑风格不太一样,有些希望初审中一次通过,于是在修订稿件的第一版时就非常仔细,有些编辑希望多次修改,于是第一次提出的修改意见从大方向出发,而没有在细节上推敲,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作者对编辑的专业性提出质疑,闹得不是很愉快。在及时与作者和志愿者沟通后,发现只是一个小问题,解释过后作者也很释然,志愿者在之后的工作中表现也很出色。造成中间小插曲的原因就是双方的沟通不及时,没有及时地相互理解。
7)调动项目中人员(志愿者和作者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真是整个项目中非常难以攻破的点。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停地以各种小结告诉大家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而越到后面越无效用。作者、志愿者都不如项目初期那样积极(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没有打绩效权利的项目管理者真是头都大了,换着法子给大家“打鸡血”,却很难找到大家的需求点。而这个项目历时太长,它能否成功已经让太多人产生了怀疑。我坚定地向每个提出质疑的人保证,它一定行。(天呐,我当时哪来的勇气?)
不论是产品经理,还是项目管理者,都应该是这个团队中最积极阳光的人,向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传播正能量,让大家鼓起勇气坚持下去。(谢谢BLUES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
感谢BLUES和福川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各位作者对工作的支持,感谢志愿者团队的所有付出。
希望这本书对大家有帮助,这就是意义。
邹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