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牛文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曾经的叛逆(1)

痛苦的土壤

痛苦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讲,十分重要。怎么看待痛苦,关系着我们的人生所能企及的高度。有的人排斥痛苦,有的人抱怨痛苦,有的人仇视痛苦。我告诉你们,这样的态度都是不对的。痛苦虽然带给我们极大的委屈;但是,没有痛苦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成长,没有痛苦我们就不能有所领悟,没有痛苦我们就不能实现梦想。痛苦就像一片广袤肥沃的土壤,从中诞生信仰,繁育希望,收获仁慈。

信仰、希望、仁慈,恰恰就是我们循序渐进、恒久持续的修行过程。

不可否认,痛苦具有巨大的副作用,能让我们沮丧,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去自杀,以结束梦魇般的人生。可是,凡事都要辩证地来看。

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痛苦何尝不是一种能量巨大的动力?

以我来讲,痛苦曾给我带来无法承受的伤害。我面对那些痛苦的往事,曾做出过最坏的打算——自杀。后来,经过良师益友的教导,我渐渐转变了对痛苦的看法,变阴暗敌视的态度为正面应对、积极改变的立场。于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痛苦”的面孔变了,不再狰狞可怕,而是变得有些可爱、顽皮,甚至是慈悲了。

最终,我把痛苦转变为我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力量。

这绝不是在表扬我自己,而是想通过我的故事,让亲爱的读者们知道,要对痛苦充满正见。如果没有这份正见,可想而知,痛苦不仅让我们早年遭受了伤害,余下的日子也必将伴随我们,一直如阴影笼罩在我们周围,永无拨云见日之期,直到我们饱受痛苦折磨的身心埋入大地。

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没有受过痛苦的人也不足以语人生。

从现在开始,我要跟亲爱的读者们分享一下我的人生。

了解或多少知道我的人都会笑,你才多大啊,就要谈人生!是啊,我不是很大,才二十几岁,像我这个年龄的其他人大多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读书谈恋爱呢,而我却要在这里谈人生,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想笑。不过,我还是想说,我的年龄虽小,我所经历的痛苦,我的所见所闻,我的阅历足迹,却足以支撑起一个饱满的人生。

我是一个女孩儿,大家都喜欢叫我荣荣。我的家在河北廊坊。

爸爸是个卫生部门的公务员,妈妈是个生意人,我还有一个比我大8岁的哥哥。这就是我家的概况。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我貌似有个家。家嘛,最容易让人联想到温馨、温暖、温情、归宿、港湾、怀抱……一切美好的词汇赋予“家”这个概念都不过分。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些意象都是我从文学着作上获得的,而我本人根本没有这样的体验或体会,最起码20岁之前没有体验过。

我的家就像个冰窟,毫无温暖可言。若论人生的痛苦之源,相对于不同的人来讲,可能千差万别,但对我来说,我认为我的家庭即是我的痛苦之源。在讲述我的家庭之前,我想就某些事情做一下说明。

首先,如今我不怨恨我的家庭。如果说从来没有恨过,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话,但是我负责任地说,现在我真的不恨我的家庭了,过去恨过,但现在一点也不恨了。因为我成长了,我怀着正见,从痛苦中汲取了积极正面的能量,让我超越了对家庭的怨恨,并把这种改变通过写作的形式积极地向外扩散,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超越怨恨,完成自我的蜕变。

其次,如今我并不恨我的父母。以前是真的恨,而且恨得很深。

我认为我的痛苦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根本不可原谅。可是,我错了。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虽然他们无意中造成了我的痛苦,我还是能原谅他们,并深深地爱他们。有段时间我对父母态度非常不好,甚至是相当的恶劣,连打骂父母的行为都有过。现在我深深地忏悔,受教于《弟子规》的深厚教益,让我懂得要爱父母,要理解他们。

以上两点可作为我写这本书的目的而不是诉苦的证明。我真的不是诉苦,读者朋友们,我是来分享的,以前我在讲台上分享,现在我要用文字这种永恒的力量分享。我讲述我所遭受的痛苦,目的也是要说明痛苦赐予我的力量,而不是向大家传播负能量。

我是个阳光的女孩儿,我要把阳光洒给每一个人。

好吧,让我言归正传。

我妈怀着我的时候,家里其实就想要一个女孩儿,因为已经有了一个男孩了,再生一个女儿,就可以儿女双全。而我妈想要女儿的原因更直接一点,她说女儿贴心,女儿听话。可是,我长大后听到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还不如不生你呢!”这句话我记忆深刻。后来,我变得十分叛逆的时候,耳边时常响起这句话,让我产生了无比的反感和仇恨,我妈说我一句,我要还十句嘴,而且每次都恶语相向。

我爸妈原本关系很紧张,我出生以后,想着女儿的到来让他们如愿以偿,一定会让他们变得和谐,谁承想,他们打架越来越频繁了。两个人都是火爆的脾气,不管什么理由,一语不合就能大吵起来。他们两个天天打架,从我不记事打到我记事,从我上幼儿园打到我上小学、上初中……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尤其是有一次,大年三十举家团圆的时候,我爸妈又打了起来,很快从言语相讥发展到大打出手,整个大年夜我都战战兢兢,于是我不停地哭。我哥劝我哄我,我就问他:“哥,爸爸妈妈会不会有一天离开我,我是不是有一天会没有爸爸妈妈了?”

气愤之下的妈妈告诉我:“荣荣,有一天如果我真跟你爸爸离了婚,你就好好地跟你爸爸过,妈妈会常来看你的。”

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特别无助,感觉我马上就要被抛弃了,没人爱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不停地抽泣,天真地祈祷上苍,求老天爷帮忙。我跪下来,望着天花板,跟老天爷对话:“老天爷,我求求你了,别让我爸爸妈妈离婚,我受不了,我不想没爸爸,也不想没妈妈。”从那天起,我就不敢睡觉,生怕妈妈趁着我睡觉的时候就走了。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特别恐惧,害怕成为孤儿。

其实现在说这些,不是在抱怨,也不是在博取同情,我想说的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营造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恶的土壤就会开出恶之花,痛苦的家庭环境就会产生痛苦的人生体验。

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可见,环境比遗传更重要。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排在第一位。一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周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这个空间由他经常接触的最亲近的人组成,他在这个空间里成长发育,像海绵一样吸取着这个空间环境所能给他的一切。

其实,幼儿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现实,现实最后演变为经验,儿童渐渐学会从经验中创造自我。在同别人的接触中,他会反复应用他的经验,排斥同其经验相悖的东西。

儿童时期是决定人一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儿童时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因此,我要通过我的痛苦经历,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儿女如镜

我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儿女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能够从自己的儿女身上照见家庭、婚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儿女身上所出现的困扰、扭曲和混乱也是由父母引起的,最起码是父母性格、婚姻状况在儿女身上的投射。

这一点,我有比较深的体会。

我在一种威胁中长大。不要以为我疯了,是在危言耸听,我没有。

威胁并不一定是有人拿根棒子躲在暗处,趁你不备敲你一下,让你头破血流。真正的威胁来源于内心的恐惧。我的恐惧就是整天担心父母打架离婚,自己成为孤儿。我每天都在想这事,想着想着就以为自己真的就要成孤儿了,心里别提多灰暗别扭。

我就是在这么昏暗无助的环境下长大的,等我上了小学,走出了家门,周围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而我,一个自感无助心境凄凉的女孩,成了他们眼中的异类。在学校里,我要么不笑,要么就肆意恶笑,反正不能过正常的学生生活。

为了发泄心中的恐惧,我就上课捣乱。刚开始的时候,胆子小。

老师在上边讲课,我在下边搞小动作。老师讲的内容实在听不进去了,我就趴在桌上睡觉。被老师看见后,老师一开始是提醒,然后是警告,接着是扔粉笔头,之后是让我出去,最后是让我去办公室“站岗”。最初的时候,我也觉得丢人,可后来渐渐习惯了,反而认为捣乱是件很风光的事,同学们也都把我看成另类英雄。

但是,从我的内心里说,其实我也恨自己。我也想跟其他人一样,上课好好听讲,下课开心玩耍,对老师礼敬,跟同学友爱相处,放学回家能听到一家人的欢声笑语,然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完成作业,由妈妈哄着睡觉,第二天早上,吃完妈妈准备好的早餐,被残酷的现实告诉我,这一切只存在我偶尔的幻想中。现实中我只是个不受老师、同学待见的坏女孩,我捣乱,抽烟,喝酒,打架,还动不动就把老师气哭。

我的捣乱行为是渐进式的,开始的时候我胆子小,什么事也不敢太过分,后来我就反了天了,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反正我也难免成为孤儿,再多加一个坏孩子的身份,又能如何?于是乎,我就变着法地给老师捣乱,让老师不得安生,一来我们班上课就头疼,有时候根本就是硬着头皮来上课。

有一次,一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抱怨说,来我们班上课,老师们都得鼓足勇气,要不然可不敢踏进我们班的门槛。说话的时候,老师的眼睛瞄着我,全班人都知道啥意思。我对这种无形中把我归入害群之马的行为感到十分的不满,但是我隐忍着。可是听了老师下面说的话,我忍不住了。她说:“恨不得给你们班的某些人吃点药,好让他们在课上睡过去,班上也能消停一会儿。”记得当时,我拍案而起,指着老师的鼻子说:“有种把药拿来!”老师一愣,没搭理我。我的气更大了,扔书、掀桌子,号召跟我臭味相投的几个同学一齐起来反抗。我们这些害群之马群情激愤,当场就闹起来了,结果学生们上不了课,老师也讲不了课,教室乱成一团了。

老师当场就连气带吓地哭了,抹着眼泪跑出去,找校长。我放出豪言:“看,我能把老师气哭!”当时学校流行成立帮派,一群小流氓在校园里拉帮结伙。我把老师气哭的“英雄壮举”让我在帮派中一时享有“盛誉”,走到哪里别人都要给我面子。

鉴于我的顽劣,校长亲自找到我,严厉地批评我说:“你说一个男孩子打架什么的,我还能理解,你带着一帮女孩子天天如此,这叫干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学生不像学生,孩子不像孩子!”我当然不服了,立即反驳道:“我们上学交学费,你的工资都是我们发的,你管得着我们吗!”结果把校长气得说不出话来。

现在想想,我真是顽劣不堪。那时的我不懂得反省,现在我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反省。反省的结果就是,我从家庭的坏土壤中汲取了太多负能量,然后通过我在校园的种种行径释放出来,我给校长、老师、同学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同时,我的恶名反馈到我父母那里,也致使父母对我施压,规劝我,教育我,结果不但不能获得积极的响应,反而使我在学校里变本加厉了。

所以我说,家庭无小事,儿女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或家庭有了很大的问题,儿女也必将问题重重。

归根结底,孩子身上出现的毛病,其实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投射。

因此,我告诉大家,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悔学》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大意是说,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物品,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刻成器物,它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而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其实,欧阳修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首先他要说,人如玉,得经过一番琢磨才能成器,如果不琢不磨,玉不失为玉,人则不能成为高尚的人了;其次,人的本性受外界影响很大,要想成器,得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不然,就会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

引申一下,对于父母来说——只能是对于父母来说,因为孩子太小,还不能左右环境——孩子能不能成器,取决于父母所营造的环境。同理,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小孩有问题,一定要先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而不能归咎于孩子或者别的因素。

父母们应该常思,是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谁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