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8章

辩业品第四之九

又经中说业有四种。谓或有业黑黑异熟。或复有业白白异熟。或复有业黑白黑白异熟。或复有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经虽略示而不广释。今应释彼。其相云何。颂曰。

依黑黑等殊  所说四种业

恶色欲界善  能尽彼无漏

应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论曰。佛依业果性类不同。所治能治殊说黑黑等四。诸不善业一向名黑。以具染污黑不可意黑故。异熟亦黑。不可意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为一切不善烦恼。及不善业所陵杂故。异熟亦白。是可意故。依何意趣除无色善有说此中举初显后或色界中有可意白。及明了白可施设故。独立白名。无色界中有可意白。无明了白可施设故。不立白名。或色界中具中生有二白性故。独立白名。如契经言。或男或女成身妙行。广说乃至。死后感得有色意成如白衣光。或明白夜。或于色界具足三业。及十业道。无色不然。而契经中有说静虑无量无色。皆名白白异熟业者。彼据纯净可意异熟通立白名。然彼契经非了义说。以于上界四蕴五蕴一切善法说业声故。诸异熟因由业所显。故非业者亦立业名。证知彼经非了义。说欲界善业名为黑白。恶所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此黑白名依相续立非据自性。所以者何。以无一业及一异熟是黑亦白互相违故。若尔恶业果善业果杂故。是则亦应名为白黑。此难非理。以欲界中不善数行力能伏善故。彼苦果杂乐异熟。欲界善劣无有功能。陵伏不善。故彼乐果亦无功能杂苦异熟。故恶业果得纯黑名。有余师言。欲界善业意乐加行黑白杂起。由此故立黑白二名。非一业体有善有恶。云何如一为诳害他。意欲令他信附于己。先矫行施乃至出家如是名为虽意乐黑而加行白或复有一于子门人。为欲遮防非利乐事。及令安住利乐事中。以怜愍心起粗身语。楚挞诃骂逼迫有情。如是名为虽加行黑而意乐白。若尔不善应名白黑。以如善业亦有如前意乐加行白黑杂起。然非所许前说无失。诸无漏业能永断尽前三业者名第四业。此无漏业非染污故得非黑名于理无失。不堕界故。断异熟故。名无异熟亦无有失。既是胜义白。何故名非白。佛亦于彼大空经中告阿难陀。诸无学法纯善纯白一向无罪。本论亦言云何白法谓诸善法无覆无记。此有密意说非白声密意者何。谓此中说治前三业立为第四。勿所化者生如是疑。如何此中白能治白。为显能治胜所治故。约招异熟立非白名。以不能招白异熟故。或无学法于超一切染身中可得故。立纯白名。非如学法非超一切染身中可得故。不名纯白。故彼经中依如是义。于无学法说纯白声。今此经中以无漏业非顺爱故。又不能感白异熟故说名非白诸无漏业为皆能尽前三业不。不尔。云何。颂曰。

四法忍离欲  前八无间俱

十二无漏思  唯尽纯黑业

离欲四静虑  第九无间思

一尽杂纯黑  四令纯白尽

论曰。于见道中四法智忍。及于修道离欲染位。前八无间圣道俱行有十二思唯尽纯黑。离欲界染第九无间圣道俱行。一无漏思双令黑白及纯黑尽。此时总断欲界善故。亦断第九不善业故。离四静虑一一地染。第九无间道俱行无漏思。此四唯令纯白业尽。所余诸业无异熟故。非所明故于此不论。故于此中唯说十七。与无间道俱行圣思。能永尽前三有漏业。虽尽诸业是圣慧能。然于此中说近对治。虽身语业亦近治三。非慧相应故此不说。何缘诸地有漏善业。唯最后道能断非余。以诸善法非自性断。已断有容现在前故。然由缘彼烦恼尽时方说名为断彼善法。尔时善法得离系故。由此乃至缘彼烦恼余一品在断义不成。善法尔时犹被缚故。颂曰。

有说地狱受  余欲业黑杂

有说欲见灭  余欲业黑俱

论曰。第一第三皆有异说。有余师说。顺地狱受及欲界中顺余受业。如次名为纯黑杂业。谓地狱异熟唯不善业感。故顺彼受名纯黑业。唯除地狱余欲界中异熟皆通善恶业感。故顺彼受名黑白业。如是所说前已遮遣。谓善无能杂不善故。有余师说。欲见所断及欲界中所有余业。如次名为纯黑俱业。谓见所断无善杂故名纯黑业。欲修所断有善不善故名俱业。此亦非理。二所断中俱有业不能感异熟果故。若谓此中所说三业。据有异熟说非无异熟者。不应简言欲见所灭。又强力业理必不应为力劣者之所陵杂。是故不应说修所断诸不善业亦得杂名。亦不应言欲界有善。力胜不善。陵伏恶业非所许故。所以者何。以欲界善非数行故。无有能感一劫果故。又经中说有三牟尼。又经中言有三清净。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

无学身语业  即意三牟尼

三清净应知  即诸三妙行

论曰。无学身业名身牟尼。无学语业名语牟尼。即无学意名意牟尼。非意牟尼意业为体。何缘唯说色识蕴中有是牟尼非于余蕴。有余师说。举后及初类显中间亦有此义。如实义者。胜义牟尼唯心为体。故契经说。心寂静故有情寂静此心牟尼。由身语业离众恶故。可以比知。意业于中无能比用。唯能所比合立牟尼。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诸身语意三种妙行。可名身语意三种清净无漏妙行。永离恶行烦恼垢故可名清净。有漏妙行犹为恶行。烦恼垢污如何清净。此亦暂时能离恶行烦恼垢故得清净名。或此力能引起无漏胜义清净故立净名。若谓此亦能引烦恼垢故。谓作烦恼等无间缘。是则不应名清净者。此亦非理。善心起时非为染心起加行故。染心无间无漏不生。有漏善心能引无漏。故有漏善得清净名。顺无漏心能除秽故。说此二者为息有情。计邪牟尼邪清净故。又经中说有三恶行。又经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

恶身语意业  说名三恶行

及贪嗔邪见  三妙行翻此

论曰。一切不善身语二业。前后近分及与根本。并不善思如次名身语意恶行。然意恶行复有三种。谓非意业贪嗔邪见。岂不契经亦说贪等名为意业。如何今说贪嗔邪见非意业耶。是业资粮故亦名业。如漏资粮亦名漏等。宁知贪等非意业耶。由阿笈摩及正理故。阿笈摩者。谓契经言。贪嗔邪见是业缘集故知贪等非即业性。又契经言。诸爱者表即是意业。故知非爱即意业体。余例应然。勿有计言业即业集。故契经说。爱业有殊。然经主言许有烦恼即是意业。斯有何过。如是所许违。前契经及后正理岂非大过。若谓如说贪能令意造诸恶行。此经虽说贪即是意恶行因缘。非不许贪意恶行摄。如是虽说爱为业因。此爱亦应非不是业。彼例非等此经不言爱能令心起表业故。谓如彼说贪能令意造诸恶行。非此经言爱能令心起诸表业。如何引彼以例此经。证表业因爱亦是业。如经中说诸痴即无明。此经但示痴是无明体。显非痴者即非无明。如是此经说诸希求即爱。诸爱者表即是意业。辩相差别义已显成。若非希求便非是爱。若非表者亦非意业。唯除假说则无有过。意业名表如前已释。正理者何。谓若烦恼即是业者。十二缘起及三障等差别应无。由此证知贪等非业是聪慧者所诃厌故。又能感得非爱果故。此行即恶故名恶行。三妙行者翻此应知。谓一切善。身语二业前后近分及与根本并诸善思。如次名身语意妙行。然意妙行复有三种。非业无贪无嗔正见智所赞故。感爱果故。此行即妙故名妙行。正见邪见虽非益损他。而为彼本故亦成善恶。又经中言有十业道。或善或恶其相云何。颂曰。

所说十业道  摄恶妙行中

粗品为其性  如应成善恶

论曰。于前所说恶妙行中。若粗显易知摄为十业道。如应若善摄前妙行。不善业道摄前恶行。不摄何等恶妙行耶。加行后起等彼非粗显故。且于不善十业道中。若身恶行令他有情。失命失财失妻妾等。说为业道。令远离故。若语恶行过失尤重。说为业道。令远离故。若意恶行重贪嗔等。说为业道。令远离故。加行后起及余过轻。并不善思皆非业道。善业道中身善业道。于身妙行不摄一分。谓加行后起及余善身业。即离饮酒断莫施等。语善业道于语妙行不摄一分。谓爱语等。意善业道于意妙行不摄一分。谓诸善思。十业道中前七业道。为皆定有表无表耶。不尔。云何颂曰。

恶六定无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无表

论曰。七恶业道中六定有无表谓杀生等。除欲邪行非如是六。若遣他为至根本时有表生故。若有自作彼六业道则六皆有表无表二。谓起表时彼便死等后方死等。与遣使同。根本成时唯无表故。唯欲邪行必具二种。要是自身所究竟故。非遣他作如自生喜。七善业道若从受生必皆具二。谓表无表。受生尸罗必依表故。静虑无漏所摄律仪名为定生。此唯无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加行后起如根本耶。不尔。云何。颂曰。

加行定有表  无表或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