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论曰。性差别者。一切非得。皆唯无覆无记性摄。世差别者。过去未来。各有三种谓过去法及未来法。一一各有三世非得。若现在法。唯有过去未来非得。决定无有现在非得。以现在法与不成就不俱行故。有说。现法无现非得。性相违故。界差别者。三界系法。及不系法。各三非得。谓欲界系法。有二界非得。色无色界系。及不系亦尔定无非得是无漏者。所以者何。由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故。如本论言。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不获即是非得异名。如何无漏法可名异生性不获。何圣法名异生性耶。为总不获一切圣法。为唯不获苦法智忍。有说。不获一切圣法。若尔岂不无非异生。无一总成诸圣法故。若有不获不杂于获。是异生性。若杂获者。非异生性。故无有失。若尔本论应说纯言。不尔杂言见义有故。如说此类食水食风。虽无纯言。而亦知彼纯食水风。不杂余故。有说。不获苦法智忍。然非后舍复成异生。前已永害。彼非得故。经主于此复作是言。若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名异生性。何缘经主。复作是言。谓异生性。都无实物。若尔是谁相续分位。谓眼耳等相续分位。岂一刹那眼等分位。非异生性。而言眼等相续方是异生性耶。非一刹那可名相续。刹那便有非实过故。此非唯有言违义失。亦复有余违契经过。故世尊说。如是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离生。超越异生地。此异生地。即异生性。何缘故知。说得舍故。非于尔时舍曾所得眼等诸法少分可知。如得未曾所得圣法。圣者正在见道位时。成就眼等一切品类。皆如前位。无所缺减。若异生性。无别有体。便违此经。尔时无别异生地体可超越故。若谓恶趣是异生地。得忍位已应非异生。若谓眼等未得圣时离圣法故。依之假立异生名想是异生性。入见道时。超越彼故。说名超越异生地者。理亦不然。如何尔时眼等诸法如本随逐。而可说为超越眼等。若言如证阿罗汉果超越眼等。理亦不然。彼时具证眼等结断。虽成就眼等而名超越故。今此位中。眼等如本具缚成就。故喻不齐。若谓如言未离欲圣超越恶趣。理亦不然。于彼已得非择灭故。未离欲圣。于彼不作不趣不行。可名超越。今见道位。超何眼等。若言应有异瓶等物瓶等性者。理亦不然。离破瓶等。舍瓶等性理不成故。无漏心起时。眼等如本。而舍异生性。故例不齐。由此已遮生性等例若言婆罗门等性何不尔者。如圣异生定差别。彼不见故。谓圣异生。各有少分不作不趣。作趣定别。无有少分智慧工巧制止堪能定差别事。婆罗门等。诸种姓中。唯一能为。非余能作。可因此执有婆罗门等性。虽亦见有中边国等少分差别。而无别性。由许别有众同分法为差别依。故无有过。岂不如圣法即说是圣性。成就此性。故名圣者。如是异生法应即异生性。成就此性。故名异生。此例不然。以诸圣法唯圣者有。可即圣法说为圣性。诸异生法圣者亦有。如何可立为异生性。若异生法。唯异生有遍异生成可是异生性。恶趣无想北俱卢等。不遍异生故非异生性。余命根等。虽遍异生。非唯异生有。亦非异生性。又唯异生有遍异生相续。违圣道得是异生性。又若有法与诸异生作身生因是异生性。岂不业烦恼与诸异生作身生因。何用异生性。此责非理。现见有法待余因方能作余法因故。非业烦恼所生眼等。离四大种。而可得生。故有别法。名异生性。即超越此。故名超异生地。要作此释。方显世尊所说契经有大义趣。傍论已了。今更应思。如是非得。何时当舍。此法非得。得此法时。或转易地。舍此非得。如圣法非得说名异生性。随得圣法时舍三界非得。如是住初无漏心者。于苦法智展转乃至。住金刚喻三摩地者。于阿罗汉所有非得。如其所应。随得此法。舍此非得。如是乃至。阿罗汉果。时解脱者。于阿罗汉不时解脱。所有非得。得此法时。舍此非得。余法非得。类此应思。又此非得。云何名舍。若非得得断。非得非得生。如是名为舍于非得。得与非得。虽各有余得及非得。然非无穷。由得势力。成就本法及与得得。得得势力。成就法得。岂成无穷。非得亦应如理思择。非得非得。必不俱生。又从下地生上地时。下地非得一切皆舍。从上生下。类此应知。由所依力。非得转故。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

同分有情等

论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名众同分。一趣等生。诸有情类。所有身形。诸根业用。及饮食等。互相似因。并其展转相乐欲因。名众同分。如鲜净色业心大种。皆是其因。故身形等。非唯因业。现见身形。是更相似。业所引果。诸根业用。及饮食等。有差别故。若谓满业有差别故。此差别者。理不应然。或有身形。唯由相似引业所起。以众同分有差别故。业用等别。若身形等。唯业果者。随其所乐业用等事。若舍若行应不得有。此中身形业用乐欲。展转相似。故名为同。分是因义。有别实物是此同因。故名同分。如是同分。世尊唯依诸有情说。非草木等。故契经言。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广说。就界趣生处身等别。有无量种有情同分。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异生同分入离生时舍。有情同分入涅槃时舍。岂不异生性即异生同分。此不应然。所作异故。谓彼身形业用乐欲。互相似因。名为同分。若与圣道成就相违。是异生因。名异生性。入离生时。于众同分。亦舍亦得。于异生性。舍而不得。同分非色。如何得知。有用能生无别事类。由见彼果。知有彼故。如见现在业所得果。知有前生曾所作业。又观行者。现证知故。何不许有无情同分。不应如是责。有大过失故。汝亦许有人天等趣胎卵等生。何不亦许庵罗等趣菉豆等生。又佛世尊。曾不说故但应思择。何故世尊。唯于有情。说有同分。非于草等。复云何知。如是同分。别有实物。且我于中作如是解。由彼草等无有展转业用乐欲互相似故。于彼不说别有同分。又必因有情。草等方生故。唯于有情。说有同分。又因先业及现勤勇。此法得生。于彼草等。二事皆无。故无同分。即由此事。证有实物。又木素漆雕画等像。及彼真形。虽有色形展转相似。而言一实。由此非唯见彼相似。即言是实。要于相似差别物类。方起实言。故知实有此差别法。此实言说。由此法生。又前说故。前说云何。谓见身形。是更相似。业所引果。诸根业用。及饮食等。有差别故。是诸同分。展转差别。如何于彼。更无同分。而起无别觉施设耶。由诸同分是同类事等因性故。即为同类展转相似觉施设因。如眼耳等由大种造。方成色性。大种虽无余大种造。而色性成。此应显成胜论所执总同句义同异句义。若胜论执。此二句义。其体非一。刹那无常。无所依止。展转差别。设令同彼。亦无多过。非胜论者执眼等根能行色等。即令释子舍如是见。别作余解。故彼所难。是朋党言。求正理人。不应收采。已辩同分。无想者何。颂曰。

无想无想中  心心所法灭

异熟居广果

论曰。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能遮未来心心所法。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无想定所感异熟。由彼无想有情天中。无想及色。唯是无想定所感异熟故。此定无力引众同分及与命根。以众同分及与命根唯是有心。第四静虑所感果故。彼处余蕴。是共异熟。以生无想有情天中。入无想前。出无想后。多时有心故。然无心位。极长远故。总名无想天。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谓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彼以宿业。等无间缘。为任持食。谓由宿业。引众同分及命根等。由续生心及无间入无想果心。牵引资助。故彼亦有过去触等。为任持食。无心位中。唯有过去触等为食。现在都无。有心位中。二种俱有。彼诸有情。由想起故。从彼处没。没已决定生于欲界。非余处所。先修定行。所感寿量。势力尽故。于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尽便堕。若诸有情。应生彼处。必有欲界顺后受业。如应生彼北俱卢洲。必定应有生天之业。已辩无想。二定者何。谓无想定。及灭尽定。初无想定。其相云何。颂曰。

如是无想定  后静虑求脱

善唯顺生受  非圣得一世